《小舍得》:父母的格局,决定了孩子的出路
文 如颖随行 育儿 经
最近电视剧《小舍得》正在网络上热播,五一放长假正好宅在家追剧。都说这部电视剧在贩卖焦虑”,应该被停播。而我却觉得编剧正好想借本片在反焦虑,其实在提醒我们每个做父母的,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舍有得,千万不要因小失大。
父母的养育格局,决定着孩子的出路。
电视剧中围绕着三个来自不同成长环境、不同经济基础家庭的孩子:子悠、欢欢、米桃不断展开故事,将中国式家庭教育成长中的“舍”与“得”一一道出。 三个孩子也代表了三类不同养育格局的家庭,家庭养育格局不一样,孩子的未来也不一样。
子悠是剧中最可怜的一个孩子, 子悠妈妈总是以“为你好”为由,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强行给他报了很多补习班,到了六年级已经被妈妈报了五个奥数班,每天除了不停地上课就是做题,连最喜欢的足球也被停止了。
长期上补习班,让子悠的成绩也成了妈妈最好的保养品,只要儿子成绩考得好,子悠妈妈的心情就会很高兴,可以到处去炫耀,甚至素颜出门都OK。家中摆放着各类奖状,让子悠妈妈很显摆。
一直靠分数讨好妈妈的子悠,心里却完全没有归属感,他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所在,他也感觉不到妈妈对他的爱,只是为了讨好妈妈才不断学习,所以才在家长会上说出自己的心理话:
“我妈爱的不是我,只爱考满分的我。”
最终,长期无休止补习班的学习下,让孩子的焦虑和压抑无处释放。在六年级的一次竞赛场上,子悠发了疯一样撕碎了试卷,冲出考场。长期的补习导致孩子精神失常,出现幻觉,真是快逼疯孩子,这才让家长警醒起来。
子悠妈妈该“舍”什么?
舍掉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自卑感,想靠孩子的学习成绩来填补虚荣心,所以机械地把孩子当成了学习机器,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完全不顾孩子的感受。
子悠能够“得”到什么?
在孩子出现幻觉后,子悠妈妈终于醒悟了,她减少了补习班,把孩子的奖状收起来,给孩子买了心爱的足球和球衣,让孩子愉快地奔跑在了球场上,又恢复了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样子。
父母常常觉得只要孩子学习好,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回报,所以逼迫孩子就只有学习,常常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自杀的行为,最终后悔一辈子。
找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发自内心对学习产生兴趣,爱上学习,这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
欢欢是一个非常讨人喜欢的孩子,她漂亮、大方,会主持,会唱歌跳舞,在班上人缘好,在上五年级前有一段幸福快乐的童年时光,家庭氛围温馨和睦,有着爱她的爸爸妈妈。
可在小升初这年,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欢欢的成绩一下跌到班上倒数几名,曾经佛系的妈妈再也坚持不住了,为了争取让孩子考入好的私立学校,不被别的孩子比下去,也开始病急乱投医,给女儿报了奥数班。
没想到成为噩梦的开始,妈妈变得整天只知道让欢欢学习奥数,还常常拿她与班上成绩好的米桃做比较,忘记了孩子的优势所在,也让孩子越来越找不到自信。
剧中的欢欢,让我想起《小欢喜》里的方一凡,也是一样学习成绩不是好,但是嘴巴甜,情商高,更重要的是拥有强大艺术细胞。最后,方一凡的父母也看到了孩子的优势所在,选择走艺体学校的方式,也让孩子一样的出色。
欢欢妈妈该“舍”什么?
欢欢妈妈不应该盲目地跟风,打击孩子的自信,拿自己孩子的短板去和成绩好的同学做比较,而应该看到孩子的优势所在,聚焦孩子擅长的主持、唱歌的能力,去规划孩子自己的路。
欢欢能够“得”到什么?
妈妈放下攀比,放下焦虑,一如既往地去发掘孩子更多的特长,让孩子保持良好的自信和快乐生活的能力。
每个孩子有自己不同的人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一定要上清华和北大,都只有走“独木桥”。父母最重要的是找到孩子兴趣所长去培养,条条道路通罗马,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米桃出身寒门,父母在她小的时候就到城里打工,希望多挣钱能把两个女儿都能接到城里来。先到城里上学的米桃很争气,学习成绩轻轻松松地就能考到第一,成为学习很有天赋的孩子。
米桃的父母也希望女儿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所以他们拼命赚钱挣学费,没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也没能照顾到孩子的 情感 需求,还常常以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要求米桃从小就要懂事,多让着别人。
所以,在狭窄的租屋里,米桃父母只能为了生计拼命赚钱,米桃也只有拼命地学习来获得父母的赞许。
家人之间缺乏更多的 情感 互动,缺乏对孩子的了解。更别说孩子的 情感 需求,也不知道女儿与城里的孩子比较,会感到孤独和自卑。
米桃妈妈该“舍”什么?
舍掉只顾赚钱养家而忽略了对米桃童年的陪伴 。即使大人再忙,都抽一点时间出来,多陪孩子说说话,弥补小时候一家人没在一起的 情感 缺失。钱永远都赚不完,孩子却很快会长大,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忽视了孩子的 情感 需求,孩子的成长会不坚固。
米桃能够“得”到什么?
得到父母的更多陪伴,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一家人在一起,得到 情感 的灌溉,让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变得更强大,即使遇到困难都能乐观地去面对。
我们更多的家庭都像是米桃这样的家庭,普通而平凡。如果对孩子的爱不会少,陪伴不会少,榜样不少,才能让孩子相信学习能改变命运,在成长路上不认输,也不会被打倒,看到更广阔无垠的世界。
三个不同的家庭,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有不同的方式。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家庭不同,每个孩子也不同。
家长们总是认为,自己可以给孩子作出正确的选择,自己是为孩子好,但现实的结果却常常给家长重重一击。
好的教育,永远是培养出一个人格健全而优秀的孩子,而非考试机器。
太功利性的教育,只会让孩子丧失人格后,而失去未来。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能一直热爱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存在的最大意义,不是给予孩子多么富裕的生活,而是当孩子想起你时,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父母的格局不一样,孩子的人生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