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湾自然地理状况
展开全部
台湾自然地理形势
位置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缘的海上.地处东经119°18′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至124°34′30〃(宜兰具赤尾屿东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千米;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千米;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千米.全区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我国与太平洋地区联系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东南的海上屏障.
面积 台湾省总面积为36000.06平方千米(含海埔新生地38.85平方千米).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88个、被称为“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44千米,环岛周长1139千米,面积为35798.39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周围附属岛屿有23个,面积为74.80平方千米,其中较大者有兰屿(45.7平方千米)、绿岛(又称火烧岛,17.3平方千米)、琉球屿(6.8平方千米)、龟山岛(2.7平方千米)、约鱼岛(3.6平方千米)、小兰屿(1.57平方千米)、澎佳屿(1.14平方千米).澎湖列岛由64个岛屿所组成.澎湖本岛(又称马公岛),面积64.24平方千米.属岛面积共62.63平方千米,其中较大者有渔翁岛(即西屿岛,18.2平方千米)、白沙岛(14.1平方千米).台湾本岛的属岛还有钓鱼岛、灵尾屿等8个.较大的钓鱼岛面积3.6平方千米.此外本岛附近散布一些礁石和沙洲.
山脉与丘陵 台湾是一个多山的海岛,东部和中部大部分是高山丘陵.山地占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库山脉(又称台东山脉),像五条巨龙蜿蜒起伏,自东北至西南平行以卧在台为岛上,统称台湾山脉.山岳高峻雄伟,气势磅礴.高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50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200座之多.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迄恒春半岛,纵贯台湾岛南北,全长320千米,东西宽80千米,高峰连绵,其中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碧绿山、合欢山、莱山、太鲁阁大山、能高山、丹大山、秀姑峦山、大水窟山、三叉山、关山、卑南主山等,高度均在海拔3200米以上.中央山脉纵贯全岛中央,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全岛分成东小、西大,不对称的两半,东部地势陡峻,西却较缓宽.雪山山脉在中央山脉的西北,又称冰高山山脉.它北起三貂角,走向西南,止于台中县的东势.全长约180千米,主要山峰大霸尖山、雪山和大雪山等,高度均在海拔3500米左右.玉山山脉在雪山山脉的南面,走向西南,遂渐低缓,没入屏东平原.全长约120千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来,是台湾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远东地区的最高峰.阿里山山脉是台湾最西边的一条山脉.北起浊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凤山,与玉山山脉平行,山势较平缓,全长135千米,高度大多在海拔1000—2500米之间,山顶平坦犹如平台.最高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海岸山脉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长约140千米,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有的高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除上述五大山脉外,还有台湾岛北端自成一体的大屯火山群.由数十座圆锥形火山体组成,至今仍残留有一些火山遗迹与温泉.大屯山顶的大山喷火口,深60米,直径360米.最高峰七星山,海拔1120米.台湾的丘陵地,多围绕在五大山脉狭长的山麓地带,其高度的在海拔100—500米左右.占台湾岛总西积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地有下列四处:
1.基隆竹南丘陵地:它北起基隆海这,南达丰原一带,是台湾最大的丘陵地区.
2.嘉义丘陵地:它位于阿里山山脉西侧,北起浊水溪南,南抵高雄、屏东之间.
3.丰原丘陵地:它位于上述两丘陵之间,丰原经台中至南投一线以西,为西部丘陵地带最宽部分.东面呈半园形,伸入玉山山脉与阿里山脉之间,为台湾本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
4.恒春丘陵地:它几乎占恒春半岛的全部.中央山脉至此成平缓的南北向背斜,山势渐次37向两侧降低,两面与屏东平原相接.除丘陵之外,在台湾本岛北、西部丘陵之西侧,还零星分布一些地势较丘陵低平的台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台地、桃园台地、中坜台地、湖口台地、后里台地、大度台地、八卦台地及恒春西部台地等.
平原与盆地 台湾平原的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在西部沿海,主要有下列四处:
1.台南平原(也称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南北长8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达80千米.面积约4550平方千米,海拔均低于100米,大部分在台南县境内,是台湾最大的平原.
2.屏东平原:以屏东市为中心向四周延展.南北长约50千来,东西宽约25千米面积约1160平方千米,西北与台南平原在沿海一带相接.是本省第二大平原.
3.宜兰平原(也称兰阳平原):在台湾本岛东北部,为一极完整的地理单位.南北则都是高山,东为太平洋,近似一等边三角形,每边长度约为20千米,面积约为320平方千米.
4.台东纵谷平原:介于中央山脉与台东海岸山脉之间,南北长约150千米,平均宽度则不到5千米,面积的1000平方千米.纵谷两侧地势陡峭.
台湾盆地不多,主要有三处:
台北盆地:原为于涸的湖盆,东西两侧为雪山山脉北部的丘陵地环绕,北以大屯火山群为界,西北有林口台地、观音山等屏障.盆地陷落呈三角形.盆地内,新店市与北投之间,南北长约20千米,从松山至观音山脚,东西宽约15千米,全部面积的240平方千米.
台中盆地:以台中市为中心,南北纵长约4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6千米,面积为370平方千米,形状细长.它是以丰原至南投的断层沟为基础,加以大肚溪对这一带的台地进行侵蚀、扩大发展而形成.台中盆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盆地,它的西南边缘仅有一道低平如堤的台地作为界限,景象空旷,远不如台北盆地被群山环抱得紧密.
埔里盆地群:分布于中央山脉之埔里陷落区,大肚溪上游之北港溪与浊溪中游流路间,由十数个南北对列陷落盆地组成,共中埔里盆地面积最大,约42平方千米,鱼池盆地次之,21平方千米,海拔100—780米不等.
河川与湖泊 台湾河流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为东西两大水系.东部各河川注入太平洋或东海;西部河流则归入台湾海峡.台湾河流因受地形影响,大都流程短,落差大,多险滩瀑布,不宜通航.河流分布也极不均匀,较长的河流都集中在西部,东部的河流均不超过100千米.台湾共有大小独流入海的河流608条.其中主要河流21条,次要河流27条,普通河流81条,总长度达42000千米.长度在100千米以上的有下列6条:
1.浊和溪:发源于中央山脉的合欢山南麓,横穿西部平原,流域面积达4324平方千米.有两个入海口;一在鹿港南面,一在西螺北面,全长186千米,是本岛最长的河流.其河水挟带泥沙特多,河水长年混浊,呈衣黑色,故得名浊水溪.
2.高屏溪,又名下淡水溪:发源于玉山南麓,流经高雄、屏东两县,在屏东县的东港附近入海.全长171千来,流域面积为3256平方千米是本岛第二大河.
3.淡水河:发源于雪山山脉的大霸尖山东麓,曲折北流,经台北市区至淡水港入海.全长159千米,流域面积2705平方千米,是本岛第三条大河.
4.曾文溪:发源于阿里山西麓,流经嘉义、台南两县,以台南县七股乡入海,全长138千米.
5.大甲溪:发源于中央山脉的南湖大山西麓,流经台中县全境,全长124千米.
6.大肚溪,又名乌溪:农源于中央山脉的合欢山西麓,全长117千米.
此外,台中以北的大安溪,台中以南的北港溪、八掌溪,东部的兰阳溪(即宜兰浊水溪)、花莲溪、秀姑峦溪、卑南大溪等也是较大的河流.台湾岛内的湖泊较少,并多已进行人工改造成人工湖,兼有蓄水、防洪、灌溉、发电、公共给水等多种效能.日月潭原为最大的天然湖.位于中部南极县鱼池乡,海拔770米,1934年因修38筑水电站,筑坝提高水位,面积扩大至900余公顷,周长36千米,水位最深46米,它是极负盛名的观光胜地.珊瑚潭是一人工湖,别名乌山头水库,距台南45千米,蓄水量10377万立方米,云林、嘉义、台南三县15万余公顷水田均受其益.此外,还有北部的石门水库,翡翠水库,南部的曾文水库,以及澄清湖、德基水库和青草湖等40处.
气候与雨量 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则为两气候带间之过渡气候.又因中央山脉地形影响,西部地区以大安溪为界,以北受东北季风影响较大,以南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全岛(除山地外)气候的特点是:高温、多雨、多风.年平均温度的在摄氏23.6℃左右.平原地区长夏无冬,每年4—11月为夏季,陆达200天以上.南部的恒春长达290天,是全省最热的地方,但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不过摄氏27—28°.从12月到次年3月为台湾冬季,最冷时(1月)平均气温也不过摄氏15°左右,台湾南北两端温差约在50℃左右,但台湾山区与低平地区气温则有很大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从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具有热、温、寒三带并存的气候.全省最高峰玉山山顶的年平均气温仅3.8℃,冬季1、2月平均气温为-1.5℃,几乎终年结冰积雪.本省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平均降雨量在2508毫米,折合水量为900亿立方米,但因台湾人口稠密,按人口平均,书人每年平均可获得降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雨量的分布情况是:北部的台北地区年雨量为2180毫米;南部的恒春为1964毫米;东部沿海各地,年雨量在1500—3000毫来之间;中部山区各地,年雨景在3000毫米左右;东北部山地的迎风面和西南部山地的迎风面,则高达51000毫米左右,局动地区如火烧寮甚至达到6000毫米,被称为“雨极”;而西部沿为一带,因受高山阻隔和季风风向常与海岸平行,年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澎湖列岛雨景最少,为950毫米左右.四季雨水分配情况是:北部全年多雨,是我国少见的冬雨区.东北角的冬雨量甚至比夏季多.中南部夏季面迎西南季风,加之夏季期间降雨强度较大,故雨量夏多冬少.愈柱南部,雨量愈集中于夏季.台中以南,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高雄至屏东一带,夏季雨量所占比率更大,均超过90%.西部低平地区,降雨时间亦集中在夏季,尤以6、7、8三月为最多,几乎每天下午都有雷阵雨.东部宜兰县属于冬雨区,花莲和台东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本省多雨与海洋季风有密切关系.对台湾有影响的季风主要有三种:东北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这种风来自蒙古高原,经过华北转入东海,变为东北风刮到台湾,风力极强.东北季风盛行时,澎湖列岛便出现狂风呼啸的“风季”,并给台湾带来许多雨水,故台湾东北部迎风地区,以冬季为雨季.到了夏季,便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面,给台湾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水,但越往北雨量越小.本省也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每年夏季至狄季为台风季节.其中7、8、9三月次数最多.平均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4—5次.每逢台风侵袭时,就带来暴雨,日降雨量一般达200毫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带来严重灾害.
土壤与植被 本省的地表土壤,不论是山地,还是中原,由于受到高温、多雨、多风和河川强烈的冲刷,同对,因为成土母岩种类多,以及人为长期的经济活动,使其土壤发育各异,类型繁多,肥力不一,由此而影响了植被的滋长和分布.台湾的士壤,按其成土和分布高度可分为山地和平地两大类.山地土壤又以所处的高度和发育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IA:山地草原土和微灰化土,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土壤层较薄,呈灰色、灰棕色或黄棕色,含有机质不多,土壤呈酸性,植被以针叶树为主,零星生长,土壤开发难应较大.
IB:山地灰化黄壤和灰棕壤,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年降雨量在3000—5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土壤层较IA厚些,多呈灰色,灰黄色或灰棕色,含有机质多些,呈酸性,以阿里山一带的土壤为代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生长茂密,是培植山地森林的理396想地带.
IC:山地黄壤和微红化壤,分布在海拨500—1500米的山地,年降雨量多在1500—25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20℃.土壤层较厚,多呈黄色、黄红色和微红色,呈酸性反应,含有机质较多,植被多属落叶林和阔叶林,生长茂盛,是发展林业或在低层山地开垦栽培旱地作物的主要地区.
平地土壤,分布在本省海拨500米以下的平原、盆地、台地和丘陵区,以其成土和分布地势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A: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00—500米的台地和丘陵,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土壤层较厚,有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的铝、铁、磷和有机质程度不同,呈酸性反应.主要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和屏东等地区的台地和丘陵,以人工植被为主.
B:酸性冲积土.包括盘层土和冲积土.主要分布在靠近山地的台地、丘陵和河流上游两岸冲积地带,土壤层厚薄不一,有的为泥岩或粘板岩,其粘性较大,肥力不高,多呈酸性,主要分布在嘉义、台南、高雄和屏东一带,土壤多被开辟为旱田或水田,利用比较充分.
C:碱性冲积土,包括水稻土、盐渍土和盐田、鱼塭、海埔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河流下游地带,土壤层较厚,受咸水侵入,多呈碱性,有的含有机质较多,肥力较高,经长期开发、改良,多是种植水稻、甘蔗良田.沿海边沿一带土壤碱性较大,多作为盐田和鱼塭,主要分布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和高雄等沿海一带.
位置 台湾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缘的海上.地处东经119°18′03〃(澎湖县望安乡花屿西端)至124°34′30〃(宜兰具赤尾屿东端),北纬21°45′25〃(屏东县恒春镇七星岩南端)至25°56′30〃(宜兰县黄尾屿北端)之间.东临太平洋;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千米;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千米;东北邻琉球群岛,相隔约600千米.全区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我国与太平洋地区联系的交通枢纽,也是我国东南的海上屏障.
面积 台湾省总面积为36000.06平方千米(含海埔新生地38.85平方千米).全省由台湾本岛和周围属岛以及澎湖列岛组成,共有大小岛屿88个、被称为“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南北长394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44千米,环岛周长1139千米,面积为35798.39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岛.周围附属岛屿有23个,面积为74.80平方千米,其中较大者有兰屿(45.7平方千米)、绿岛(又称火烧岛,17.3平方千米)、琉球屿(6.8平方千米)、龟山岛(2.7平方千米)、约鱼岛(3.6平方千米)、小兰屿(1.57平方千米)、澎佳屿(1.14平方千米).澎湖列岛由64个岛屿所组成.澎湖本岛(又称马公岛),面积64.24平方千米.属岛面积共62.63平方千米,其中较大者有渔翁岛(即西屿岛,18.2平方千米)、白沙岛(14.1平方千米).台湾本岛的属岛还有钓鱼岛、灵尾屿等8个.较大的钓鱼岛面积3.6平方千米.此外本岛附近散布一些礁石和沙洲.
山脉与丘陵 台湾是一个多山的海岛,东部和中部大部分是高山丘陵.山地占面积的三分之二.中央山脉、雪山山脉、玉山山脉、阿里山山脉和海库山脉(又称台东山脉),像五条巨龙蜿蜒起伏,自东北至西南平行以卧在台为岛上,统称台湾山脉.山岳高峻雄伟,气势磅礴.高度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山峰共有50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有200座之多.中央山脉北起苏澳附近,南迄恒春半岛,纵贯台湾岛南北,全长320千米,东西宽80千米,高峰连绵,其中的南湖大山、中央尖山、碧绿山、合欢山、莱山、太鲁阁大山、能高山、丹大山、秀姑峦山、大水窟山、三叉山、关山、卑南主山等,高度均在海拔3200米以上.中央山脉纵贯全岛中央,有“台湾屋脊”之称,将全岛分成东小、西大,不对称的两半,东部地势陡峻,西却较缓宽.雪山山脉在中央山脉的西北,又称冰高山山脉.它北起三貂角,走向西南,止于台中县的东势.全长约180千米,主要山峰大霸尖山、雪山和大雪山等,高度均在海拔3500米左右.玉山山脉在雪山山脉的南面,走向西南,遂渐低缓,没入屏东平原.全长约120千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来,是台湾第一高峰,也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远东地区的最高峰.阿里山山脉是台湾最西边的一条山脉.北起浊水溪南岸,南至高雄凤山,与玉山山脉平行,山势较平缓,全长135千米,高度大多在海拔1000—2500米之间,山顶平坦犹如平台.最高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海岸山脉是台湾最东面的一条山脉,北起花莲溪口,南至台东卑南溪口,长约140千米,在靠近太平洋一侧,多断崖峭壁,有的高达数百米至千米,形势险峻.主峰新港山海拔1682米.除上述五大山脉外,还有台湾岛北端自成一体的大屯火山群.由数十座圆锥形火山体组成,至今仍残留有一些火山遗迹与温泉.大屯山顶的大山喷火口,深60米,直径360米.最高峰七星山,海拔1120米.台湾的丘陵地,多围绕在五大山脉狭长的山麓地带,其高度的在海拔100—500米左右.占台湾岛总西积的四分之一弱.主要丘陵地有下列四处:
1.基隆竹南丘陵地:它北起基隆海这,南达丰原一带,是台湾最大的丘陵地区.
2.嘉义丘陵地:它位于阿里山山脉西侧,北起浊水溪南,南抵高雄、屏东之间.
3.丰原丘陵地:它位于上述两丘陵之间,丰原经台中至南投一线以西,为西部丘陵地带最宽部分.东面呈半园形,伸入玉山山脉与阿里山脉之间,为台湾本岛中部地形最特殊的地区.
4.恒春丘陵地:它几乎占恒春半岛的全部.中央山脉至此成平缓的南北向背斜,山势渐次37向两侧降低,两面与屏东平原相接.除丘陵之外,在台湾本岛北、西部丘陵之西侧,还零星分布一些地势较丘陵低平的台地,自北而南主要有林口台地、桃园台地、中坜台地、湖口台地、后里台地、大度台地、八卦台地及恒春西部台地等.
平原与盆地 台湾平原的占全岛面积的三分之一,多在西部沿海,主要有下列四处:
1.台南平原(也称嘉南平原):北起彰化,南至高雄.南北长8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达80千米.面积约4550平方千米,海拔均低于100米,大部分在台南县境内,是台湾最大的平原.
2.屏东平原:以屏东市为中心向四周延展.南北长约50千来,东西宽约25千米面积约1160平方千米,西北与台南平原在沿海一带相接.是本省第二大平原.
3.宜兰平原(也称兰阳平原):在台湾本岛东北部,为一极完整的地理单位.南北则都是高山,东为太平洋,近似一等边三角形,每边长度约为20千米,面积约为320平方千米.
4.台东纵谷平原:介于中央山脉与台东海岸山脉之间,南北长约150千米,平均宽度则不到5千米,面积的1000平方千米.纵谷两侧地势陡峭.
台湾盆地不多,主要有三处:
台北盆地:原为于涸的湖盆,东西两侧为雪山山脉北部的丘陵地环绕,北以大屯火山群为界,西北有林口台地、观音山等屏障.盆地陷落呈三角形.盆地内,新店市与北投之间,南北长约20千米,从松山至观音山脚,东西宽约15千米,全部面积的240平方千米.
台中盆地:以台中市为中心,南北纵长约40千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6千米,面积为370平方千米,形状细长.它是以丰原至南投的断层沟为基础,加以大肚溪对这一带的台地进行侵蚀、扩大发展而形成.台中盆地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盆地,它的西南边缘仅有一道低平如堤的台地作为界限,景象空旷,远不如台北盆地被群山环抱得紧密.
埔里盆地群:分布于中央山脉之埔里陷落区,大肚溪上游之北港溪与浊溪中游流路间,由十数个南北对列陷落盆地组成,共中埔里盆地面积最大,约42平方千米,鱼池盆地次之,21平方千米,海拔100—780米不等.
河川与湖泊 台湾河流以中央山脉为分水岭,分为东西两大水系.东部各河川注入太平洋或东海;西部河流则归入台湾海峡.台湾河流因受地形影响,大都流程短,落差大,多险滩瀑布,不宜通航.河流分布也极不均匀,较长的河流都集中在西部,东部的河流均不超过100千米.台湾共有大小独流入海的河流608条.其中主要河流21条,次要河流27条,普通河流81条,总长度达42000千米.长度在100千米以上的有下列6条:
1.浊和溪:发源于中央山脉的合欢山南麓,横穿西部平原,流域面积达4324平方千米.有两个入海口;一在鹿港南面,一在西螺北面,全长186千米,是本岛最长的河流.其河水挟带泥沙特多,河水长年混浊,呈衣黑色,故得名浊水溪.
2.高屏溪,又名下淡水溪:发源于玉山南麓,流经高雄、屏东两县,在屏东县的东港附近入海.全长171千来,流域面积为3256平方千米是本岛第二大河.
3.淡水河:发源于雪山山脉的大霸尖山东麓,曲折北流,经台北市区至淡水港入海.全长159千米,流域面积2705平方千米,是本岛第三条大河.
4.曾文溪:发源于阿里山西麓,流经嘉义、台南两县,以台南县七股乡入海,全长138千米.
5.大甲溪:发源于中央山脉的南湖大山西麓,流经台中县全境,全长124千米.
6.大肚溪,又名乌溪:农源于中央山脉的合欢山西麓,全长117千米.
此外,台中以北的大安溪,台中以南的北港溪、八掌溪,东部的兰阳溪(即宜兰浊水溪)、花莲溪、秀姑峦溪、卑南大溪等也是较大的河流.台湾岛内的湖泊较少,并多已进行人工改造成人工湖,兼有蓄水、防洪、灌溉、发电、公共给水等多种效能.日月潭原为最大的天然湖.位于中部南极县鱼池乡,海拔770米,1934年因修38筑水电站,筑坝提高水位,面积扩大至900余公顷,周长36千米,水位最深46米,它是极负盛名的观光胜地.珊瑚潭是一人工湖,别名乌山头水库,距台南45千米,蓄水量10377万立方米,云林、嘉义、台南三县15万余公顷水田均受其益.此外,还有北部的石门水库,翡翠水库,南部的曾文水库,以及澄清湖、德基水库和青草湖等40处.
气候与雨量 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北部属亚热带气候,南部属热带气候,中部则为两气候带间之过渡气候.又因中央山脉地形影响,西部地区以大安溪为界,以北受东北季风影响较大,以南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全岛(除山地外)气候的特点是:高温、多雨、多风.年平均温度的在摄氏23.6℃左右.平原地区长夏无冬,每年4—11月为夏季,陆达200天以上.南部的恒春长达290天,是全省最热的地方,但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也不过摄氏27—28°.从12月到次年3月为台湾冬季,最冷时(1月)平均气温也不过摄氏15°左右,台湾南北两端温差约在50℃左右,但台湾山区与低平地区气温则有很大差异.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从平原到高山,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具有热、温、寒三带并存的气候.全省最高峰玉山山顶的年平均气温仅3.8℃,冬季1、2月平均气温为-1.5℃,几乎终年结冰积雪.本省是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在平均降雨量在2508毫米,折合水量为900亿立方米,但因台湾人口稠密,按人口平均,书人每年平均可获得降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七分之一.雨量的分布情况是:北部的台北地区年雨量为2180毫米;南部的恒春为1964毫米;东部沿海各地,年雨量在1500—3000毫来之间;中部山区各地,年雨景在3000毫米左右;东北部山地的迎风面和西南部山地的迎风面,则高达51000毫米左右,局动地区如火烧寮甚至达到6000毫米,被称为“雨极”;而西部沿为一带,因受高山阻隔和季风风向常与海岸平行,年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澎湖列岛雨景最少,为950毫米左右.四季雨水分配情况是:北部全年多雨,是我国少见的冬雨区.东北角的冬雨量甚至比夏季多.中南部夏季面迎西南季风,加之夏季期间降雨强度较大,故雨量夏多冬少.愈柱南部,雨量愈集中于夏季.台中以南,夏季雨量占全年雨量的80%.高雄至屏东一带,夏季雨量所占比率更大,均超过90%.西部低平地区,降雨时间亦集中在夏季,尤以6、7、8三月为最多,几乎每天下午都有雷阵雨.东部宜兰县属于冬雨区,花莲和台东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本省多雨与海洋季风有密切关系.对台湾有影响的季风主要有三种:东北季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冬季盛行东北季风,这种风来自蒙古高原,经过华北转入东海,变为东北风刮到台湾,风力极强.东北季风盛行时,澎湖列岛便出现狂风呼啸的“风季”,并给台湾带来许多雨水,故台湾东北部迎风地区,以冬季为雨季.到了夏季,便盛行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来自热带海面,给台湾大部分地区带来大量雨水,但越往北雨量越小.本省也是我国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省份.每年夏季至狄季为台风季节.其中7、8、9三月次数最多.平均每年侵袭台湾的台风在4—5次.每逢台风侵袭时,就带来暴雨,日降雨量一般达200毫米.暴雨造成的洪水,常带来严重灾害.
土壤与植被 本省的地表土壤,不论是山地,还是中原,由于受到高温、多雨、多风和河川强烈的冲刷,同对,因为成土母岩种类多,以及人为长期的经济活动,使其土壤发育各异,类型繁多,肥力不一,由此而影响了植被的滋长和分布.台湾的士壤,按其成土和分布高度可分为山地和平地两大类.山地土壤又以所处的高度和发育程度分为三种类型:
IA:山地草原土和微灰化土,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区,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5℃以下.土壤层较薄,呈灰色、灰棕色或黄棕色,含有机质不多,土壤呈酸性,植被以针叶树为主,零星生长,土壤开发难应较大.
IB:山地灰化黄壤和灰棕壤,分布在海拔1500—3000米的山地,年降雨量在3000—5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0℃左右.土壤层较IA厚些,多呈灰色,灰黄色或灰棕色,含有机质多些,呈酸性,以阿里山一带的土壤为代表,植被以针叶林为主,生长茂密,是培植山地森林的理396想地带.
IC:山地黄壤和微红化壤,分布在海拨500—1500米的山地,年降雨量多在1500—25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15—20℃.土壤层较厚,多呈黄色、黄红色和微红色,呈酸性反应,含有机质较多,植被多属落叶林和阔叶林,生长茂盛,是发展林业或在低层山地开垦栽培旱地作物的主要地区.
平地土壤,分布在本省海拨500米以下的平原、盆地、台地和丘陵区,以其成土和分布地势不同又可分为三种类型:
A: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100—500米的台地和丘陵,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在20℃左右.土壤层较厚,有数十厘米至数米不等,含有的铝、铁、磷和有机质程度不同,呈酸性反应.主要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和屏东等地区的台地和丘陵,以人工植被为主.
B:酸性冲积土.包括盘层土和冲积土.主要分布在靠近山地的台地、丘陵和河流上游两岸冲积地带,土壤层厚薄不一,有的为泥岩或粘板岩,其粘性较大,肥力不高,多呈酸性,主要分布在嘉义、台南、高雄和屏东一带,土壤多被开辟为旱田或水田,利用比较充分.
C:碱性冲积土,包括水稻土、盐渍土和盐田、鱼塭、海埔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河流下游地带,土壤层较厚,受咸水侵入,多呈碱性,有的含有机质较多,肥力较高,经长期开发、改良,多是种植水稻、甘蔗良田.沿海边沿一带土壤碱性较大,多作为盐田和鱼塭,主要分布在新竹、彰化、嘉义、台南和高雄等沿海一带.
上海华然企业咨询
2024-10-28 广告
2024-10-28 广告
在处理重要数据出境时,上海华然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严格遵守国家数据安全法及相关国际法规,确保数据流动的合法性与安全性。我们实施严格的数据出境评估程序,采取加密传输、匿名化处理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隐私,并与接收方签订详尽的数据保护协议,明确双方责任...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上海华然企业咨询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