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我来答
皓皓大学长
2023-01-11 · TA获得超过5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0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5万
展开全部
【 #高一# 导语】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1.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易挥发,沸点较低,密度比水大。

  化学性质:具有一般酸的通性,浓XX和稀XX都是强氧化剂。还能氧化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但不放出氢气。

  4HNO3(浓)+Cu==Cu(NO3)2+2NO2↑+4H2O

  8HNO3(稀)+3Cu3Cu(NO3)2+2NO↑+4H2O

  反应条件不同,XX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不同,可以有以下产物:N(+4)O2,HN(+3)O2,N(+2)O,N(+1)2O,N(0)2,N(-3)H3△硫酸和XX:浓硫酸和浓XX都能钝化某些金属(如铁和铝)使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保护膜,隔绝内层金属与酸,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因此,铁铝容器可以盛装冷的浓硫酸和浓XX。

  XX和硫酸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实验室必备的重要试剂。

  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染料、盐类等。硫酸还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2.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

  CH4: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产物气体如何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多,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3.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二、主要化合价

  (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正化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元素除外;

  最低负化合价递增(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故从ⅣA族开始。

  三、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四、单质及简单离子的氧化性与还原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还原性减弱;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减弱,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增强。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所对应的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简单阳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元素单质的还原性越强,金属性就越强;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就越强。

  五、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

  同一周期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碱性减弱);

  同一族中,元素价氧化物所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酸性减弱)。

  六、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容易;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单质与氢气化合越难。

  七、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此外还有一些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可以作为元素周期律的补充:随着从左到右价层轨道由空到满的逐渐变化,元素也由主要显金属性向主要显非金属性逐渐变化。

  随同一族元素中,由于周期越高,价电子的能量就越高,就越容易失去,因此排在下面的元素一般比上面的元素更具有金属性。元素的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金属性就越强;价氢氧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就越强。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具有同样价电子构型的原子,理论上得或失电子的趋势是相同的,这就是同一族元素性质相近的原因。以上规律不适用于稀有气体。还有一些根据元素周期律得出的结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就越小;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子亲和能就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中,轨道越“空”的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轨道越“满”的越容易得电子。周期表左边元素常表现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增大,从左至右一次减小。周期表右边元素常表现非金属性,从上至下依次减小,从左至右一次增大。

4.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化学反应的速率

  ⑴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υ=△C/△t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以mA+nBpC+qD而言,用A、B浓度的减少或C、D浓度的增加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间必然存在如下关系:

  VA:VB:VC:VD=m:n:c:d。

  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一定影响

  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反应的限度: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化学反应所进行的程度,就叫做该化学反应的限度。

  ⑵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停止。

  ③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④变:当条件变化时,化学反应进行程度发生变化,反应限度也发生变化。

  ⑶外界条件对反应限度的影响

  ①外界条件改变,V正>V逆,化学反应限度向着正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②外界条件改变,V逆>V正,化学反应限度向着逆反应程度增大的方向变化,降低反应物的转化率。

  3、反应条件的控制

  ⑴从控制反应速率的角度:有利的反应,加快反应速率,不利的反应,减慢反应速率;

  ⑵从控制反应进行的程度角度:促进有利的化学反应,抑制不利的化学反应。

5.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形式及原因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过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1)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这是人类利用化学能的最为主要的形式。

  (2)E反应物总能量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或水反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2CO是吸热反应)。

  (2)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如:C(s)+H2O(g)CO(g)+H2(g);

  ②铵盐和碱的反应如Ba(OH)2·8H2O+NH4Cl=BaCl2+2NH3↑+10H2O;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3、基本概念

  ⑴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途径与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体系中包含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⑵中和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所释放出的能量,叫做中和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