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

 我来答
Lily爱生活2333
2023-03-07 · TA获得超过36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1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9.2万
展开全部
【 #课件# 导语】语文课件对大家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掌握所学的重点内容,这样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做有目的性了,下面是 考 网整理分享的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短文两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2)走近作者并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读准字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通过启发、点拨和讨论等方式,理解象征手法的应用,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1)加强诵读,培养学生感受能力与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三、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反复朗读、点拨与讨论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

  2、准备课件、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新课导入

  (出示课件【1】)导入语:关于太阳和月亮,无数古人,无数前辈都对它们咏叹过、歌颂过、赞美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金先生的《日》《月》这两篇短文。首先,我们来欣赏《日》这篇短文。

  (二)阅读课文,感知课文《日》

  1、老师示范读课文。

  2、出示课件,注意文中的个别字词。

  3、由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读准课件上出现的字词)。

  (三)结合问题,整体感知《日》

  1、日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2、文中在哪些段落用了什么事物来表现出对光和热的追求?

  3、那么,读第1、2自然段,你读出了对飞蛾、夸父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4、飞蛾”与“夸父”,一个形体渺小,一个形体伟大,似乎不可比,但他们却在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巴金先生的赞美,这是为什么呢?(来,同学们一起朗诵第3自然段,从中找出答案)

  5、那么在这里,“光”“热”与“飞蛾”“夸父”有着怎样的代表意义呢?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和时代背景,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四)联系背景,分析象征,体验感情

  1、走进作者,了解创作背景

  ①作者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早销(《家》《春》《秋》)、《爱情三部曲》芹备(《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 革”后出

  版了《随想录》。

  巴金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和“鲁迅、老舍、茅盾、郭沫若、曹禺”并称为“现代文化的6位嫌睁毁文学大师。

  ②背景介绍:本文创作于四十年代初期,那时正是抗战最艰苦的相持阶段,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 杀浸*,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的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着胜利的到来,做为一个普通文人,只能借助文章来抒发内心情感。

  2、回到之前的问题,结合作者创作背景,说说“光”和“热”代表着什么呢?“飞蛾”“夸父”,你又如何理解的呢?

  3、在第3自然段中,“寒冷的、寂寞的生”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结合结合作者创作背景说一说。

  (作者当时处于国民统治和日本入侵的黑暗社会,固然有一大批的热血青年如“飞蛾”“夸父”一般为了追求希望、光明和胜利,为了美好的未来,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依然有一些人甘做亡国奴。“寒冷的、寂寞的生”就代表着这些人,象征着当时的黑暗社会。)

  之前我们说了“光”和“热”、“飞蛾”“夸父”所代表的涵义,那么作者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4、作者的感情在此得到了升华,我们一起来齐读第5自然段,看看作者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

  (那么,同学们在学习过这篇文章后,是不是也希望做一个这样的人呢?)

  5、再一次让学生齐读全文。

  这篇短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散文诗,散文诗具有非常独特的语言魅力,请用一个四字短语说说你读过本文之后的感受。

  6、小结:在《日》这篇短文中,巴金赞美了对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追求希望、追求胜利、追求美好未来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巴金先生自己也表达了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愿意为民族的独立与解放奉献自己的一切的这种意愿。而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四字成语也表达了大家对全文的感受,看来,《日》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篇二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3、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4、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及蕴含的哲理;

  2、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借日月所表达的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日月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美、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请把你收集到的你最喜欢的诗词在全班交流。

  2、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颇能现实巴金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去感受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二、教材助读

  1、作者链接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文 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影响。

  2、背景链接

  这两篇作品写于1942年,时间相隔一天。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 杀浸*,抗日战争进入了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纷纷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期盼胜利的到来。

  三、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字词。

  2、听读课文,积累字词。

  旸谷姮娥皓月

  3、通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两篇短文中,日和月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日:光和热月:冰冷

  (2)两篇文章引用了哪些故事?

  “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四、文本探究

  本文是一篇课内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读习惯、方法和能力。教学时主要以学生阐释自己的理解或提问,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为主,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以便打开思路,激活思维。鉴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文章的理解或所提问题

  有可能较为肤浅,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主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它大加赞美?“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恋”?

  把握:从飞蛾到夸父,从渺小到伟大,他们都是为了追求光明,为了一种热量,而宁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赞美飞蛾,怀恋夸父,实则赞美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2)、在《日》中,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绘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且对飞蛾、夸父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与太阳有关吗?谈谈你的看法。重点把握:太阳是光和热的象征,飞蛾、夸父的行为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写飞蛾和夸父是为后文“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作铺垫。

  (3)、“月的光是死的光”,既如此,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

  把握:“冷光”“死的光”应是对当时现实的影射,“姮娥奔月”应是作者所不屑的——孤寂凄冷的生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照两文可看出);但结尾处作者用“难道„„吗?或许„„”表达了作者对生者的期望——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姮娥奔月”的传说作者用疑问的语气寄托了自己的理想。

  (4)、文中三次出现“某某人”“某某人”“什么人”,请结合两文和历史背景分析,“某某人”究竟指什么人呢?

  把握:指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某某人”可能有多种理解,不要求形成一致答案,但依据要充分。教师引导时要着重分析当时的背景,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思路。)

  五、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