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校园暴力手抄报内容 关于校园暴力的黑板报内容
(一) 校园暴力是危及学生、破坏校园和谐的一大隐患。
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七种:
1. 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威逼利诱。
2. 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 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人格。
4. 同学间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长。
5. 不堪受辱,以暴制暴,冲动报复。
6. 侮辱女同学。
7. 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
校园暴力还可以分为硬暴力和软暴力。如果拳打脚踢、拔刀相向是硬暴力;乱起绰号、推举“最差”等等就是软暴力,软暴力对学生心灵的伤害甚至超过了硬暴力,同样可以置人于“死”地。
(二) 校园暴力的处理方法
1. 遭遇校园暴力,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决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制暴。
2. 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量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 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较偏僻的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侵害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 要增强法制意识,在侵害发生后,要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校园暴力”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暴力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暴力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暴力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等形式。
校园暴力角色一般分为:
①欺凌者:发起暴力行为,通常还带领其他同学参与其中;
②受害者:受到欺凌者;
③协助者:跟随欺凌者,直接参与欺凌行动;
④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为,例如在旁边嬉笑或呐喊助威;
⑤保护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尝试制止欺凌行为;
⑥局外者:置身事外的人。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
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危害。
学校
1.学校要制定完善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制度、措施,建立校园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明确相关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
2.要加强校园欺凌治理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和疏导,公布学生救助或校园欺凌治理的电话号码并明确负责人;
3.各学校、教育部门等对于发现、调查处置校园欺凌事件,涉嫌违法犯罪的,要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并配合立案查处,加强监督;
4.出现校园暴力,学校负责人需及时与涉及到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保证家校沟通透明。
家长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5.关注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日常表现,例如身体是否有伤痕、文具是否有丢失或者损坏、孩子是否表现出不想上学或怕上学情绪。
学生
1.遇到校园暴力,一定要沉着冷静,采取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
2.必要时,向路人呼救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
3.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不要去激怒对方;
4.顺从对方的话去说,从对方的言语插入话题,缓解气氛,分散对方注意力,为自己争取时间;
5.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及时找老师或家长解决;
6.穿戴不要奢侈,尽量低调,不过于招摇;
7.独自行走时尽量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放学不要在路上贪玩,按时回家。
校园暴力是人际冲突的一个极端,对学生来说是双重伤害,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的问题。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暴力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让我们一起大声说“远离校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