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为什么不抓杜甫
《石壕吏》不抓杜甫的原因是:杜甫除了诗人还有另一重身份——朝廷官员。
唐朝的征兵不是大街上见到一个壮年、男丁,差役就兴奋了,冲上去把人抓起来去当兵。实际上的“征兵”,是每个统辖地点都有明确的征兵名单,今年轮到谁家、第几个儿子去当兵,这些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且不提当时的征兵制度如何,单论杜甫作为朝廷命官这一层,还是个文官,虽然官儿不大,但怎样都轮不到他去上场打仗。
《石壕吏》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奔赴贬谪之地的路上,离开洛阳,风餐露宿,途经石壕的时候所作。只不过《石壕吏》中,“征兵”供应量远远不足填补打仗的“需求”,所以才会有文中“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的现象出现。同时呢,这时候的征兵制,已经出现了极大问题,甚至随着时代变化趋势,而显现出衰颓和瓦解的态势。
《石壕吏》原文及译文如下:
1、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到村子里抓人。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凶恶,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戍边在邺城。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回来了!家里再也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正在吃奶的小孙子。
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虽然老妇我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你连夜赶回营去。立刻就去投向河阳的战役,还来得及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