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初中
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初中如下:
氢H:1;氦He:4;锂Li:7;铍Be:9;硼B:11;碳C:12;氮N:14;氧0:16;氟F:19;氖;Ne:20;钠Na:23;镁Mg:24;铝A1:27。
硅Si:28;磷P:31;硫S:32;氯C1:35;氩;Ar:40;钾K:39;钙Ca:40;铁Fe:56;铜Cu:64;锌Zn:65;银Ag:108;碘I:127;铂;Pt:195;金Au:197;汞Hg:201等。
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27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千克。
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相对数值,比较的基准在历史上几经变更。1803年道尔顿以H的原子量1作为基准,发表第一张原子量表。1826年柏齐利乌斯建议以O的原子量的1/100为基准。后来以O的原子量的1/16为基准,这在化学史上沿用了较长时间。
1929年发现氧有三种同位素(16O、17O、18O),看来以0原子量的1/16为基准就不妥当了。这时,物理学界改用160的1/16为基准。
1959年马陶赫建议以12C的1/12为基准的新标准。1960年国际纯粹物理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1961年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相继同意这一新标准,一直应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