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仙怎么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繁殖:
产卵箱的布置方式同一般的兜虫, 母仙的产卵速度很快, 一只母仙可以在短时间内生出50~100颗卵, 所以可能的话应该要给予一个中型甚至大型的饲育容器。
采卵用的一般跟饲育用的材料相同, 以高发酵木屑或是腐植土为主, 加水扮合好后, 底部
压实大约10~375px, 上部的土可以稍微松散的铺个10~375px以利母虫钻入. 土表再放一些防止母虫翻倒的木片, 适当的食物如香蕉波罗或是昆虫果冻, 整个产卵箱放置在25~30度左右, 通风的环境下, 大约1个月后来开挖就会有很好的成绩了.
幼虫的饲养:
母虫放入饲育环境后一个月就是收成的时候了. 采到的卵及初龄幼虫可以放入布丁杯中以品质优良的发酵木屑饲养。
独角仙卵期以及转龄时间很快, 卵, L1, L2各约20~25天就可以完成, 所以在采卵后2个半月几乎都转为L3.
养出大仙的关键就在L2到L3中期. 由于仙幼适合混养, 幼虫在混养情况下往往有着比单养还要好的成绩. 这点跟一般的南美兜虫有着显着差别, 南美兜虫单养的情况下往往会有较佳的表现. 是不是幼虫密度高而产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这还不得而知, 但是怎样才是仙幼最佳的饲育密度?
过去一年的饲养经验以K400容器 1000px x 700px x 750px高的容器大小, 填满W1发酵木屑情况下, 可以混养30头以上的L2~L3初期的幼虫. 而这些幼虫可以在1个月内将整箱的发酵木屑变成粪便.
幼虫顺利转入L3应该实时补充新鲜的食材, 千万不可以发现整个饲育箱都成了粪便才更换. 去年的经验发现高度发酵的木屑比起腐叶土会有着较好的成绩.
以W1发酵木屑为例, 比起同期放入纯腐叶土的幼虫体重会重上个2~5g不等. 由于腐叶土吸水率比起W1木屑要低, 是不是水分造成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实验.
仙幼虫的L3前期是仙幼的体重成长期, 特征是体色透明, 可以很容易看到体内的组织及吃下的木屑. 正常的公仙幼可以在转L3后1~2个月成长到40g左右. 这些都是比较有潜力的幼虫。
此时也不用急于分箱, 继续混养持续的更换新土就可以了. 到了L3中期是体重累积期, 此时仙幼体色慢慢变化体表脂肪开始累积. 慢慢转为乳白色,体重也慢步攀升达到最高体重. 这时期而言体重维持在42~45g以上基本就是未来80俱乐部的成员了, 40g左右的个体也不要放弃他, 应该也有很大机会冲击80大关的.
在体重成长期之后建议加入腐叶土. 让幼虫能够摄食到不同的食材, 补足发酵木屑没能提供
的营养. 当然发酵木屑仍然是主角, 与腐叶土的比例大致为2:1~3:1左右. 到了末期可以发现幼虫逐渐掉重, 体色渐渐转为乳黄色.
此时的食材更换仍须实时. 一直到前蛹期, 幼虫体重能保持32~3g以上的就是很好的成绩了. 最后一次换土必须将下层土压实, 此时建议水分稍微降低避免底层土因为不透气变质. 把土压实是为了让幼虫更方便的制作蛹室.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温度的控制, 从繁殖的25~30度, 其实也就是北京夏天不开空调的情况下的室内温度, 到了11月中旬户外气温下
降到0~10度左右, 但是室内大概仍有18~20度. 等到开始供暖, 就一路以20度左右的温度来饲养. 仙在这种衣食无虞, 养尊处优的
情况下其实想不肥都很难.
幼虫最高体重与成虫羽化体长的参考值, 其实只能说个大概. 因为混养的情况下, 很难辨认出谁是谁. 但是我有习惯在混养箱子上纪
录每次换土时的最高最低体重. 大体来说可以总结一下:
37g --> 75mmà
40g --> 79~80mmà
45g --> 82~83mmà
48g -->à 85mm
如何制作营养腐殖土:
材料:从野外采集来的黑土(田土或竹林土)、干草、阔叶木的落叶、秸秆、家畜粪便(可用牛粪、马粪、鸡粪等)、骨屑(或贝壳粉、珍珠粉)、米糠、红塘、面粉、酵母粉。
(以1斤土为例)
方法如下:
①将土中的杂质(如:小石子、塑料污染物等)除去。
②将0.3斤的红糖制成浓糖水。
③将粉碎后的干草、落叶、米糠、秸秆、骨屑和面粉、酵母粉均匀搅拌在一起。
④取③制成的混合物0.5斤,将糖水放入该混合物中,加水搅拌,不要太湿。
⑤将0.3斤家畜粪便加入上面拌好的料,再和土均匀搅拌后,放入一个广口容器(如:花盆等),压实。装之大半盆时,用一层净土或稻草覆盖,浇水少量水保持土面或稻草的湿润。1~2个月后,有机物已发酵充分了,便可取出。
⑥消毒:将取出的土的营养土用保鲜袋装好,放入微波炉或锅中加热,以杀死土中的病毒和细菌。
其次,在冬季是,一定要加强对独角仙的管理。当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左右时,独角仙的活动就会减弱,摄食量减少,并出现冬眠的现象。它们群居在混合料下层,一般需要冬眠半年左右。
产卵箱的布置方式同一般的兜虫, 母仙的产卵速度很快, 一只母仙可以在短时间内生出50~100颗卵, 所以可能的话应该要给予一个中型甚至大型的饲育容器。
采卵用的一般跟饲育用的材料相同, 以高发酵木屑或是腐植土为主, 加水扮合好后, 底部
压实大约10~375px, 上部的土可以稍微松散的铺个10~375px以利母虫钻入. 土表再放一些防止母虫翻倒的木片, 适当的食物如香蕉波罗或是昆虫果冻, 整个产卵箱放置在25~30度左右, 通风的环境下, 大约1个月后来开挖就会有很好的成绩了.
幼虫的饲养:
母虫放入饲育环境后一个月就是收成的时候了. 采到的卵及初龄幼虫可以放入布丁杯中以品质优良的发酵木屑饲养。
独角仙卵期以及转龄时间很快, 卵, L1, L2各约20~25天就可以完成, 所以在采卵后2个半月几乎都转为L3.
养出大仙的关键就在L2到L3中期. 由于仙幼适合混养, 幼虫在混养情况下往往有着比单养还要好的成绩. 这点跟一般的南美兜虫有着显着差别, 南美兜虫单养的情况下往往会有较佳的表现. 是不是幼虫密度高而产生个体之间的竞争这还不得而知, 但是怎样才是仙幼最佳的饲育密度?
过去一年的饲养经验以K400容器 1000px x 700px x 750px高的容器大小, 填满W1发酵木屑情况下, 可以混养30头以上的L2~L3初期的幼虫. 而这些幼虫可以在1个月内将整箱的发酵木屑变成粪便.
幼虫顺利转入L3应该实时补充新鲜的食材, 千万不可以发现整个饲育箱都成了粪便才更换. 去年的经验发现高度发酵的木屑比起腐叶土会有着较好的成绩.
以W1发酵木屑为例, 比起同期放入纯腐叶土的幼虫体重会重上个2~5g不等. 由于腐叶土吸水率比起W1木屑要低, 是不是水分造成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实验.
仙幼虫的L3前期是仙幼的体重成长期, 特征是体色透明, 可以很容易看到体内的组织及吃下的木屑. 正常的公仙幼可以在转L3后1~2个月成长到40g左右. 这些都是比较有潜力的幼虫。
此时也不用急于分箱, 继续混养持续的更换新土就可以了. 到了L3中期是体重累积期, 此时仙幼体色慢慢变化体表脂肪开始累积. 慢慢转为乳白色,体重也慢步攀升达到最高体重. 这时期而言体重维持在42~45g以上基本就是未来80俱乐部的成员了, 40g左右的个体也不要放弃他, 应该也有很大机会冲击80大关的.
在体重成长期之后建议加入腐叶土. 让幼虫能够摄食到不同的食材, 补足发酵木屑没能提供
的营养. 当然发酵木屑仍然是主角, 与腐叶土的比例大致为2:1~3:1左右. 到了末期可以发现幼虫逐渐掉重, 体色渐渐转为乳黄色.
此时的食材更换仍须实时. 一直到前蛹期, 幼虫体重能保持32~3g以上的就是很好的成绩了. 最后一次换土必须将下层土压实, 此时建议水分稍微降低避免底层土因为不透气变质. 把土压实是为了让幼虫更方便的制作蛹室.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温度的控制, 从繁殖的25~30度, 其实也就是北京夏天不开空调的情况下的室内温度, 到了11月中旬户外气温下
降到0~10度左右, 但是室内大概仍有18~20度. 等到开始供暖, 就一路以20度左右的温度来饲养. 仙在这种衣食无虞, 养尊处优的
情况下其实想不肥都很难.
幼虫最高体重与成虫羽化体长的参考值, 其实只能说个大概. 因为混养的情况下, 很难辨认出谁是谁. 但是我有习惯在混养箱子上纪
录每次换土时的最高最低体重. 大体来说可以总结一下:
37g --> 75mmà
40g --> 79~80mmà
45g --> 82~83mmà
48g -->à 85mm
如何制作营养腐殖土:
材料:从野外采集来的黑土(田土或竹林土)、干草、阔叶木的落叶、秸秆、家畜粪便(可用牛粪、马粪、鸡粪等)、骨屑(或贝壳粉、珍珠粉)、米糠、红塘、面粉、酵母粉。
(以1斤土为例)
方法如下:
①将土中的杂质(如:小石子、塑料污染物等)除去。
②将0.3斤的红糖制成浓糖水。
③将粉碎后的干草、落叶、米糠、秸秆、骨屑和面粉、酵母粉均匀搅拌在一起。
④取③制成的混合物0.5斤,将糖水放入该混合物中,加水搅拌,不要太湿。
⑤将0.3斤家畜粪便加入上面拌好的料,再和土均匀搅拌后,放入一个广口容器(如:花盆等),压实。装之大半盆时,用一层净土或稻草覆盖,浇水少量水保持土面或稻草的湿润。1~2个月后,有机物已发酵充分了,便可取出。
⑥消毒:将取出的土的营养土用保鲜袋装好,放入微波炉或锅中加热,以杀死土中的病毒和细菌。
其次,在冬季是,一定要加强对独角仙的管理。当气温下降到10摄氏度左右时,独角仙的活动就会减弱,摄食量减少,并出现冬眠的现象。它们群居在混合料下层,一般需要冬眠半年左右。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