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是什么意思
胡焕庸线的意思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
胡焕庸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后因地名变迁,先后改称“爱辉—腾冲一线”、“黑河—腾冲一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并且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格局的分界线,其东侧分布着我国96%的人口,西侧只分布着4%的人口。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西侧人口只增加了2%,东侧仍居住着94%的人口,且经济差距更悬殊。这条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格局的“胡焕庸线”恰恰与我国夏季风过渡区重合。
胡焕庸线作者介绍
胡焕庸(1901年—1998年),中国地理学家,生于江苏宜兴县(今宜兴市)。1923年,胡焕庸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1926年赴巴黎大学进修。1928年回国,历任中央大学地理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今华东师范大学地球科学学部)教授,兼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等职。
1934年率青年教师考察苏北的水利和盐垦工作,并开始系统地研究人口地理学,发表《中国人口之分布》(1935年)一文,编制了中国第一张等值线人口密度图,以瑷珲—腾冲线分全国为东南和西北两半壁,被称为“胡焕庸线”,对中国经济布局、民政建设、交通发展很有参考价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胡焕庸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