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是哪几种? a. 就地保护 b. 迁地保护 c. 隔离保护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式有4种,分别是: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基因库、构建法律体系。
1、就地保护: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比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分布区,包括自然遗迹、陆地、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
3、建立基因库:人们已经开始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比如,为了保护作物的栽培种及其会灭绝的野生亲缘种,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网。大多数基因库贮藏着谷类、薯类和豆类等主要农作物的种子。
4、构建法律体系:人们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比如,加强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实现统一监督管理。建立基金制度,保证国家专门拨款,争取个人、社会和国际组织的捐款和援助,为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等。
从濒危到易危的国宝
大熊猫,是我国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标志性物种,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得益于几十年来的生态修复与科学保护,一度曾经濒危,甚至遭到野外种群灭绝风险的大熊猫,如今无论是圈养还是野外种群数量都得到恢复性增长,栖息地生态保护也进入“国家公园”时代。
在成都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每年7—9月繁育季都会出生一批熊猫幼崽。作为一个专门从事濒危野生动物研究、繁育的机构,熊猫基地从上个世纪就开展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以80年代抢救留下的6只病、饿大熊猫为基础,通过人工和自然繁育,将种群数量扩大到222只,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大熊猫人工繁育迁地保护种群。
2023-08-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