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中国历史上的宽宏大量与养痈成患
[日期:2005-10-28]来源:汉网论坛 作者:南乡子
南乡子
有网友认为蒙元对汉人的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很多都是源于“民间传说”,理由是“蒙元统治时间短,又不是汉人政权,所以写历史的汉人极尽诬蔑摸黑之能事”,其实,有些不一定只是“民间故事”而是众所周知的惨痛历史事实。
本站关于汉服研究的内容都是汉网网友的原创成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些历史不全是中国历史学家所写的。现在研究蒙古历史的各国学者们的主流观点也是认为蒙元是一个对汉人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的征服王朝。
例如,蒙古为灭金而侵入中原时,看到大片粮田,就决定屠杀当地农民,并把粮田变成他们的牧场。幸好自认汉人的契丹辽皇族后裔耶律楚才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解释,耐心说明从粮田得到的年贡、从中国农民那里得到的税金等等与牧场以及牧民相比是如何的多,再加上因他为蒙古的强大做出过巨大贡献而深受成吉思汗、后又受继任大汗位的窝锅台的重用,所以才避免了一场大屠杀。
此后,为准确的得到年贡与税金,在原金朝领土内进行了户籍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以北只剩下了73万户人家!
蒙元统治期间,定蒙古人为头等人的“国人”,而把蒙古人以外的游牧民、阿拉伯和波斯等中东地区迁移到中国来的人、西域人、还有像马可波罗那样的欧洲人定为二等人的“色目人”,“色目”即各种各样的人的意思,他们主要是替蒙古人收税、压榨其他中国人的“经济官员”。这两者是蒙元的统治阶层。
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人数极少,而被统治阶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如果汉族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的话,蒙古人的政权马上就会土崩瓦解。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最巧妙的方法当然是分化汉人。于是,把中国北方原金国的人民,包括汉族、女真、契丹和高丽人都被定为第三等人的“汉人”(其中的汉族又被蔑称为“汉儿”),而把原南宋的国民定为第四等人的“南人”。无论是第三等人的“汉人”还是第四等人的“南人”,均属于最低等的、毫无生命保障,任人宰割的被统治阶层。
例如,蒙元时对汉人的刑罚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成吉思汗时代,杀死一个汉人只需付一头驴的罚款。到了蒙元,其刑法明文规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殴打致死,也只需付点罚款和埋葬费而已。而汉人/南人即使被殴打也不得反抗。若反抗而使“国人”(即蒙古人)负伤,则是死刑。
元末,伯颜(不是元初灭南宋的那个)曾提议过要**汉族的李王张赵等大姓以保其统治。幸好没被采纳。
蒙元统治者们,在文化上更是把汉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贬得一文不值。
例如,儒家文化受到了最严酷的歧视和侮辱,当时汉人之间还被分成了十等,即“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本来“官、吏、医”等阶层的人也属于儒家体系,但为了侮辱和嘲弄汉人的价值观,故意把“儒家”分出来置于“娼”与“丐”之间。
蒙古人对汉地的掠夺也是惨不忍睹。当时的“富在塞北”一说就足以证明蒙古人在经济上的掠夺。当时如果没有江南的粮食、盐、茶类等物质,元王朝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而且这种掠夺不仅仅限于江南,而是遍及大江南北,因此使整个中国都疲惫不堪,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中受害最深、生活最惨的就要数河南了。所以到了元末,不论是江南还是中原,人们都纷纷组织起来反抗蒙元。蒙元很快就被推翻了。
可是呢,当受尽欺凌迫害的汉人好不容易推翻了这样一个残暴的异族政权重新做了主人后,便马上对曾那样残酷欺压过自己的异族敌人仁慈起来。例如,蒙古统治中国时,连由每二十户汉人编成的最基层的组织“甲”的“甲长”都只得由蒙古人担任,而这甲长与汉人朝代的“保甲制”时的甲长大不一样,“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中国人史纲》)。可推翻蒙元后,明朝政府也只是把各地的蒙古首领的妻子女儿送到妓院。据说到了明末,各地妓院还有不少那些蒙古**的后裔依然从事性产业。又因为一般老百姓对欺压过自己的蒙古人异常痛恨,蒙元统治者失去控制后,纷纷攻击蒙古人,于是刚建立的明朝政府就规定,凡是留在明朝境内的蒙古人都可以使用汉姓以免遭到不测。后有大批的蒙古人从漠北来降,明朝政府最初是把他们安排在全国各地,头目则护送到京城------南京以便获得明太祖的奖赏。这些蒙古人向往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活富足的中原生活,可又担心遭受周围汉人的歧视,便都想改成汉性。其实,此时的民间对蒙古人的仇恨已经消失,所以明太祖朱元璋还特地颁旨不再让这些蒙古人改成汉姓,还下诏曰天下皆为其赤子,不得区别对待,不得歧视蒙古人。
即使是在战争中被俘的蒙古人,依然是宽宏大量待他们。而且,一旦他们不再抵抗,还封这些昨天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为王侯,还考虑到“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乃遣崇礼侯北归,以书谕之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而送其北归。明太祖得知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蓝玉与蒙元的主妃私通的消息后还发怒,使“妃惭惧自杀”。
其实,对少数民族、甚至对曾迫害过、奴役过自己的敌人很宽宏大量而不记前嫌的不仅是明朝,纵观中国的历史,汉人王朝对少数民族历来都是比较宽容和放任其自治的。例如,汉朝与其世敌匈奴之间虽有过长期的残酷战争,虽曾遭受过匈奴无数次侵袭和掠夺,可一旦把他们打垮,一旦他们投降了,汉人便马上忘记了过去的创伤而宽容地收留了他们,还准许他们在气候较温暖、土地肥沃的河套地区集团居住。汉朝以后的三国时代、晋时代对匈奴都很宽宏大量。不但不同化他们,不但不趁其力量微弱之时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还准许他们“自治”,还任命匈奴人为“匈奴五部大都督”,还由他们自己的人管理他们,还准许他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
可结果换来的几乎都是恩将仇报!
当中国国力衰弱时,这些少数民族不但没有诸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样的汉人的思考方式而挺身出来为国尽忠,反而趁机从中国分裂出去而独立建国,不但如此,还反戈一击侵入中原大好山河。无数生灵涂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汉人沦为夷狄奴隶,无数文化瑰宝惨遭毁灭的五胡乱华即由此而生。当这些夷狄禽兽攻陷首都洛阳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奸。对被俘的皇帝也是百般的侮辱。
唐代也是如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为对抗来自北部高句丽和西南部百济的不断压迫侵略而主动服从唐朝的领导。公元654年,高句丽、百济联合发动对新罗的侵略,不久就夺取了三十余城。新罗着急地向大唐求援,要求唐征讨高句丽和百济。大唐应新罗的邀请,也为了收复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箕子朝鲜起就属于中国固有领土,只因五胡乱华后中华大地不断的内乱而被趁机发展壮大起来的高句丽等夺取的东北、朝鲜地方,便决定出兵。在牺牲了很多将士后,好不容易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可却不杀其民与其王,仅是将这些固有国土收回。例如,在前百济的地方,虽然和中国内地一样设立了五个都督府、七州、五十二县,却让前百济的王族管理这些地方。在前高句丽的地方,也是如此。虽设立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却仍让原高句丽国的人管理这些地方。也就是让他们自治。而不是派自己的官员去管理,也不把这些地方的遗民全部迁移到汉人的地方并分散他们让他们与汉人杂居,当然也没有把汉人迁移到这些地方。
虽有一部分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迁移到大唐领土、管制东北各族的重要据点营州(今辽宁朝阳),可又没有把他们分散,而是让他们集体居住在一起。当契丹族的李尽忠发动叛乱时,原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也趁机反叛大唐而集体北逃。在粟末靺鞨人大祚荣的领导下,于698年以其原居住地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附近)为据点独立而自称“振国”。由于契丹族的反乱,大唐废除安东都护府而设都督府,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影响。不久大唐为谋求东北的安定而承认了大祚荣的统治,并于713年册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便称“渤海国”。前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也逐渐成了“渤海国”的领土。继承大祚荣的大武艺不但野心勃勃地扩张领土,还建元“仁安”,明确表示要完全从大唐独立出去。为此曾与大唐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第三代的大钦茂,主动修复与大唐的关系,并积极采用大唐的制度、文化以巩固其统治。当时的渤海以吉林省为中心,拥有自朝鲜半岛北部,我国东北北部到现俄罗斯的领土。其内部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既有汉人,也有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诸族等各种各样的民族。
话题再回到朝鲜半岛。正是大唐的及时、大力的援助才使得新罗免于亡国,转危为安,可新罗一旦摆脱了这一危机后就翻脸不认人。待大唐军撤兵后,便勾结高句丽的残余分子反叛大唐,于是自(现在的朝鲜)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正因为大唐对异族很宽容,甚至还让他们掌握军政民财大权,例如让营州(今辽宁朝阳)出身的杂胡安禄山掌握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大权。结果让安禄山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唐江山搅得天昏地暗,连皇帝都不得不仓皇出逃。后安禄山的反乱虽然被镇压,可盛唐却从此由盛至衰一路滑向灭亡。安禄山之乱后,大唐虽然收紧了其民族政策,但因其长期的养痈成患的少数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问题早已是尾大不掉了。所以大唐末期,各地少数民族便纷纷自立,大唐崩溃后就各自独立建国。之后,北方少数民族问题便层出不穷,成为中原王朝始终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其中,不但朝鲜独立成了永远难改的事实,连包括现在的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了异族“辽”的领土直到明朝。后来,西部的党项族也独立建起了自己的国家------“西夏”。东北也兴起了女真的“金”。再后来,蒙古又兴起。再后来,连黄河以北,连整个中国都被异族蹂躏。
到了明朝,不仅不追究在宋朝年间给中国造成重大灾难,甚至夺取了半壁江山的女真人的责任,不仅不吸取历史上姑息养奸的教训,反而重用女真人,还赋予他们军事上的权力。在贸易交换、朝贡时,也有意让他们占便宜以显示“泱泱大国的文明和大度”,于是这些女真人纷纷抢着去和明朝廷做这样的生意和朝贡。结果连明朝廷也觉得这样下去太亏、财政上无法承受,只好发给女真族的建州卫、海西卫的部族长“许可证”,由他们掌管分配通过交易、朝贡得来的利益,从而为其统治的巩固提供了财源,加强了部族长的统治权力。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侵入抚顺杀害明朝军官后,受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讨伐而兵败负伤。他逃到了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却被哈达部酋长万汗逮住而交给了明军。王杲之子阿台为了报复,便与叶赫部联合起来进攻哈达部,明军得到哈达部的求援后,便把阿台包围在古来城。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为劝说阿台投降而进城,反倒被阿台扣留下来作为人质。李成梁的明军见阿台不投降,只好发动总攻,结果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不幸死于乱战中。
李成梁为表示歉意,便一口气发给努尔哈赤三十张“交易许可证”和三十匹马,这些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最初的军事费用。此外,赋予他军事权力由他统管建州卫。还封他为明朝的左都督、龙虎将军,每年还给努尔哈赤银八百两。努尔哈赤不但不感恩,反而诬陷明军杀死了为明效忠的祖父和父亲,并把它作为根本就算不上什麽大恨的“七大恨”的头一“恨”,以此为借口反叛自立,就这样借助明朝的力量于万历17年(1589年)统一了苏克素护、浑河、完颜、栋鄂以及哲陈建州五部。
不久,又发生了日本入侵朝鲜的重大事件。当时明朝应朝鲜的邀请出兵朝鲜,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血战。虽击败日本侵略军并将其赶出了朝鲜,但战费开支庞大,老百姓生活日益恶化,明朝国内的局势从此开始走向动乱。努尔哈赤乘明朝注意力转到朝鲜的这段时间,加紧攻击和吞并女真的其他部落,在击败了九部联军后,终于奠定了其后从大明国独立出去建立后金的不可逆转的基础。而后金的建立,又为满清的建立,为满请最后占领整个中国,使全中国的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们成为其“家奴”打下了基础。
这些都是满洲自己留下的资料。
当时,即使汉人不采取类似历史上其他国家或民族采取过的那种灭绝性屠杀异族的方式来对待女真族,仅仅只要当初不那麽地热心扶助和支援努尔哈赤,恐怕就不会有后来坐了近三百年奴隶的耻辱,当然东北还有朝鲜也不会丢失了。
[日期:2005-10-28]来源:汉网论坛 作者:南乡子
南乡子
有网友认为蒙元对汉人的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很多都是源于“民间传说”,理由是“蒙元统治时间短,又不是汉人政权,所以写历史的汉人极尽诬蔑摸黑之能事”,其实,有些不一定只是“民间故事”而是众所周知的惨痛历史事实。
本站关于汉服研究的内容都是汉网网友的原创成果,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些历史不全是中国历史学家所写的。现在研究蒙古历史的各国学者们的主流观点也是认为蒙元是一个对汉人残酷压榨、迫害和歧视的征服王朝。
例如,蒙古为灭金而侵入中原时,看到大片粮田,就决定屠杀当地农民,并把粮田变成他们的牧场。幸好自认汉人的契丹辽皇族后裔耶律楚才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解释,耐心说明从粮田得到的年贡、从中国农民那里得到的税金等等与牧场以及牧民相比是如何的多,再加上因他为蒙古的强大做出过巨大贡献而深受成吉思汗、后又受继任大汗位的窝锅台的重用,所以才避免了一场大屠杀。
此后,为准确的得到年贡与税金,在原金朝领土内进行了户籍调查,结果表明黄河以北只剩下了73万户人家!
蒙元统治期间,定蒙古人为头等人的“国人”,而把蒙古人以外的游牧民、阿拉伯和波斯等中东地区迁移到中国来的人、西域人、还有像马可波罗那样的欧洲人定为二等人的“色目人”,“色目”即各种各样的人的意思,他们主要是替蒙古人收税、压榨其他中国人的“经济官员”。这两者是蒙元的统治阶层。
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人数极少,而被统治阶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汉族,如果汉族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的话,蒙古人的政权马上就会土崩瓦解。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最巧妙的方法当然是分化汉人。于是,把中国北方原金国的人民,包括汉族、女真、契丹和高丽人都被定为第三等人的“汉人”(其中的汉族又被蔑称为“汉儿”),而把原南宋的国民定为第四等人的“南人”。无论是第三等人的“汉人”还是第四等人的“南人”,均属于最低等的、毫无生命保障,任人宰割的被统治阶层。
例如,蒙元时对汉人的刑罚是历史上最残酷的。成吉思汗时代,杀死一个汉人只需付一头驴的罚款。到了蒙元,其刑法明文规定:蒙古人即使把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的“南人”殴打致死,也只需付点罚款和埋葬费而已。而汉人/南人即使被殴打也不得反抗。若反抗而使“国人”(即蒙古人)负伤,则是死刑。
元末,伯颜(不是元初灭南宋的那个)曾提议过要**汉族的李王张赵等大姓以保其统治。幸好没被采纳。
蒙元统治者们,在文化上更是把汉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价值观贬得一文不值。
例如,儒家文化受到了最严酷的歧视和侮辱,当时汉人之间还被分成了十等,即“官、吏、僧、道、医、工、匠、娼、儒、丐”,本来“官、吏、医”等阶层的人也属于儒家体系,但为了侮辱和嘲弄汉人的价值观,故意把“儒家”分出来置于“娼”与“丐”之间。
蒙古人对汉地的掠夺也是惨不忍睹。当时的“富在塞北”一说就足以证明蒙古人在经济上的掠夺。当时如果没有江南的粮食、盐、茶类等物质,元王朝根本就无法维持下去。而且这种掠夺不仅仅限于江南,而是遍及大江南北,因此使整个中国都疲惫不堪,老百姓苦不堪言。其中受害最深、生活最惨的就要数河南了。所以到了元末,不论是江南还是中原,人们都纷纷组织起来反抗蒙元。蒙元很快就被推翻了。
可是呢,当受尽欺凌迫害的汉人好不容易推翻了这样一个残暴的异族政权重新做了主人后,便马上对曾那样残酷欺压过自己的异族敌人仁慈起来。例如,蒙古统治中国时,连由每二十户汉人编成的最基层的组织“甲”的“甲长”都只得由蒙古人担任,而这甲长与汉人朝代的“保甲制”时的甲长大不一样,“是这二十家的总管,这二十家就是这蒙古总管的奴隶,衣服饮食,他可以随心索取,女子和财产,他更可以随心所欲”(《中国人史纲》)。可推翻蒙元后,明朝政府也只是把各地的蒙古首领的妻子女儿送到妓院。据说到了明末,各地妓院还有不少那些蒙古**的后裔依然从事性产业。又因为一般老百姓对欺压过自己的蒙古人异常痛恨,蒙元统治者失去控制后,纷纷攻击蒙古人,于是刚建立的明朝政府就规定,凡是留在明朝境内的蒙古人都可以使用汉姓以免遭到不测。后有大批的蒙古人从漠北来降,明朝政府最初是把他们安排在全国各地,头目则护送到京城------南京以便获得明太祖的奖赏。这些蒙古人向往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活富足的中原生活,可又担心遭受周围汉人的歧视,便都想改成汉性。其实,此时的民间对蒙古人的仇恨已经消失,所以明太祖朱元璋还特地颁旨不再让这些蒙古人改成汉姓,还下诏曰天下皆为其赤子,不得区别对待,不得歧视蒙古人。
即使是在战争中被俘的蒙古人,依然是宽宏大量待他们。而且,一旦他们不再抵抗,还封这些昨天还是你死我活的敌人为王侯,还考虑到“以故元太子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乃遣崇礼侯北归,以书谕之流离沙漠,父子隔绝,未有后嗣”而送其北归。明太祖得知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蓝玉与蒙元的主妃私通的消息后还发怒,使“妃惭惧自杀”。
其实,对少数民族、甚至对曾迫害过、奴役过自己的敌人很宽宏大量而不记前嫌的不仅是明朝,纵观中国的历史,汉人王朝对少数民族历来都是比较宽容和放任其自治的。例如,汉朝与其世敌匈奴之间虽有过长期的残酷战争,虽曾遭受过匈奴无数次侵袭和掠夺,可一旦把他们打垮,一旦他们投降了,汉人便马上忘记了过去的创伤而宽容地收留了他们,还准许他们在气候较温暖、土地肥沃的河套地区集团居住。汉朝以后的三国时代、晋时代对匈奴都很宽宏大量。不但不同化他们,不但不趁其力量微弱之时从肉体上彻底消灭他们,还准许他们“自治”,还任命匈奴人为“匈奴五部大都督”,还由他们自己的人管理他们,还准许他们拥有他们自己的武装力量。
可结果换来的几乎都是恩将仇报!
当中国国力衰弱时,这些少数民族不但没有诸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样的汉人的思考方式而挺身出来为国尽忠,反而趁机从中国分裂出去而独立建国,不但如此,还反戈一击侵入中原大好山河。无数生灵涂炭、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汉人沦为夷狄奴隶,无数文化瑰宝惨遭毁灭的五胡乱华即由此而生。当这些夷狄禽兽攻陷首都洛阳时,进行了大规模的烧杀抢奸。对被俘的皇帝也是百般的侮辱。
唐代也是如此。朝鲜半岛东南部的新罗为对抗来自北部高句丽和西南部百济的不断压迫侵略而主动服从唐朝的领导。公元654年,高句丽、百济联合发动对新罗的侵略,不久就夺取了三十余城。新罗着急地向大唐求援,要求唐征讨高句丽和百济。大唐应新罗的邀请,也为了收复自公元前十二世纪的箕子朝鲜起就属于中国固有领土,只因五胡乱华后中华大地不断的内乱而被趁机发展壮大起来的高句丽等夺取的东北、朝鲜地方,便决定出兵。在牺牲了很多将士后,好不容易灭掉了百济和高句丽,可却不杀其民与其王,仅是将这些固有国土收回。例如,在前百济的地方,虽然和中国内地一样设立了五个都督府、七州、五十二县,却让前百济的王族管理这些地方。在前高句丽的地方,也是如此。虽设立了九个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个县,却仍让原高句丽国的人管理这些地方。也就是让他们自治。而不是派自己的官员去管理,也不把这些地方的遗民全部迁移到汉人的地方并分散他们让他们与汉人杂居,当然也没有把汉人迁移到这些地方。
虽有一部分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迁移到大唐领土、管制东北各族的重要据点营州(今辽宁朝阳),可又没有把他们分散,而是让他们集体居住在一起。当契丹族的李尽忠发动叛乱时,原高句丽人以及靺鞨人也趁机反叛大唐而集体北逃。在粟末靺鞨人大祚荣的领导下,于698年以其原居住地东牟山(今吉林省敦化附近)为据点独立而自称“振国”。由于契丹族的反乱,大唐废除安东都护府而设都督府,逐渐失去了对辽东的影响。不久大唐为谋求东北的安定而承认了大祚荣的统治,并于713年册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从此便称“渤海国”。前高句丽的大部分领土也逐渐成了“渤海国”的领土。继承大祚荣的大武艺不但野心勃勃地扩张领土,还建元“仁安”,明确表示要完全从大唐独立出去。为此曾与大唐发生了小规模的战争。第三代的大钦茂,主动修复与大唐的关系,并积极采用大唐的制度、文化以巩固其统治。当时的渤海以吉林省为中心,拥有自朝鲜半岛北部,我国东北北部到现俄罗斯的领土。其内部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既有汉人,也有高句丽人、契丹人、靺鞨诸族等各种各样的民族。
话题再回到朝鲜半岛。正是大唐的及时、大力的援助才使得新罗免于亡国,转危为安,可新罗一旦摆脱了这一危机后就翻脸不认人。待大唐军撤兵后,便勾结高句丽的残余分子反叛大唐,于是自(现在的朝鲜)大同江以南的那些被大唐收回的、历史上曾几千年都属于中国的领土又得而复失了。
正因为大唐对异族很宽容,甚至还让他们掌握军政民财大权,例如让营州(今辽宁朝阳)出身的杂胡安禄山掌握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大权。结果让安禄山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唐江山搅得天昏地暗,连皇帝都不得不仓皇出逃。后安禄山的反乱虽然被镇压,可盛唐却从此由盛至衰一路滑向灭亡。安禄山之乱后,大唐虽然收紧了其民族政策,但因其长期的养痈成患的少数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问题早已是尾大不掉了。所以大唐末期,各地少数民族便纷纷自立,大唐崩溃后就各自独立建国。之后,北方少数民族问题便层出不穷,成为中原王朝始终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其中,不但朝鲜独立成了永远难改的事实,连包括现在的北京在内的燕云十六州也成了异族“辽”的领土直到明朝。后来,西部的党项族也独立建起了自己的国家------“西夏”。东北也兴起了女真的“金”。再后来,蒙古又兴起。再后来,连黄河以北,连整个中国都被异族蹂躏。
到了明朝,不仅不追究在宋朝年间给中国造成重大灾难,甚至夺取了半壁江山的女真人的责任,不仅不吸取历史上姑息养奸的教训,反而重用女真人,还赋予他们军事上的权力。在贸易交换、朝贡时,也有意让他们占便宜以显示“泱泱大国的文明和大度”,于是这些女真人纷纷抢着去和明朝廷做这样的生意和朝贡。结果连明朝廷也觉得这样下去太亏、财政上无法承受,只好发给女真族的建州卫、海西卫的部族长“许可证”,由他们掌管分配通过交易、朝贡得来的利益,从而为其统治的巩固提供了财源,加强了部族长的统治权力。
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侵入抚顺杀害明朝军官后,受到辽东总兵李成梁的讨伐而兵败负伤。他逃到了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却被哈达部酋长万汗逮住而交给了明军。王杲之子阿台为了报复,便与叶赫部联合起来进攻哈达部,明军得到哈达部的求援后,便把阿台包围在古来城。
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为劝说阿台投降而进城,反倒被阿台扣留下来作为人质。李成梁的明军见阿台不投降,只好发动总攻,结果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不幸死于乱战中。
李成梁为表示歉意,便一口气发给努尔哈赤三十张“交易许可证”和三十匹马,这些成了努尔哈赤起兵的最初的军事费用。此外,赋予他军事权力由他统管建州卫。还封他为明朝的左都督、龙虎将军,每年还给努尔哈赤银八百两。努尔哈赤不但不感恩,反而诬陷明军杀死了为明效忠的祖父和父亲,并把它作为根本就算不上什麽大恨的“七大恨”的头一“恨”,以此为借口反叛自立,就这样借助明朝的力量于万历17年(1589年)统一了苏克素护、浑河、完颜、栋鄂以及哲陈建州五部。
不久,又发生了日本入侵朝鲜的重大事件。当时明朝应朝鲜的邀请出兵朝鲜,与日本侵略军展开血战。虽击败日本侵略军并将其赶出了朝鲜,但战费开支庞大,老百姓生活日益恶化,明朝国内的局势从此开始走向动乱。努尔哈赤乘明朝注意力转到朝鲜的这段时间,加紧攻击和吞并女真的其他部落,在击败了九部联军后,终于奠定了其后从大明国独立出去建立后金的不可逆转的基础。而后金的建立,又为满清的建立,为满请最后占领整个中国,使全中国的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们成为其“家奴”打下了基础。
这些都是满洲自己留下的资料。
当时,即使汉人不采取类似历史上其他国家或民族采取过的那种灭绝性屠杀异族的方式来对待女真族,仅仅只要当初不那麽地热心扶助和支援努尔哈赤,恐怕就不会有后来坐了近三百年奴隶的耻辱,当然东北还有朝鲜也不会丢失了。
展开全部
想要答案看最后(中间是介绍)
秦汉时期,秦大将蒙恬就曾在长城率10W秦军抵御匈奴。可以说当时民族关系非常紧张。汉朝汉高祖刘邦被围白马,汉武帝刘彻攻匈奴曾表示这实在复仇,所以西汉初期民族关系基本没有改变。西汉末,汉元帝将宫女王蔷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汉与匈奴关系稍微缓解。东汉时期匈奴常侵入东汉边境。初期有马援班超尚且不敢肆意的入侵。
东汉末,公孙瓒为北平太守,与匈奴战,所领之军都骑白马,匈奴号为白马将军,匈奴曾派使臣向曹操表示愿意归顺汉朝。
西晋初,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睿继位,可司马睿天生智障大权旁落,最后各地藩王,将军肆意而为,造成最后外族反叛五狄(外族)乱华西晋灭亡。
皇族司马?(叫什么给忘了)在建业定都建立东晋改名建康。
氐人苻坚统一北方建立前秦,肥水一役战败前秦灭亡。
鲜卑人建立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改革学习汉族文化。
总之一句话:民族关系由恶劣转相融合.
秦汉时期,秦大将蒙恬就曾在长城率10W秦军抵御匈奴。可以说当时民族关系非常紧张。汉朝汉高祖刘邦被围白马,汉武帝刘彻攻匈奴曾表示这实在复仇,所以西汉初期民族关系基本没有改变。西汉末,汉元帝将宫女王蔷王昭君嫁给匈奴单于,汉与匈奴关系稍微缓解。东汉时期匈奴常侵入东汉边境。初期有马援班超尚且不敢肆意的入侵。
东汉末,公孙瓒为北平太守,与匈奴战,所领之军都骑白马,匈奴号为白马将军,匈奴曾派使臣向曹操表示愿意归顺汉朝。
西晋初,司马炎死后其子司马睿继位,可司马睿天生智障大权旁落,最后各地藩王,将军肆意而为,造成最后外族反叛五狄(外族)乱华西晋灭亡。
皇族司马?(叫什么给忘了)在建业定都建立东晋改名建康。
氐人苻坚统一北方建立前秦,肥水一役战败前秦灭亡。
鲜卑人建立北魏政权,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实行改革学习汉族文化。
总之一句话:民族关系由恶劣转相融合.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