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对于以色列国家的建立曾经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它的成功恰恰是由于它巧妙地开展了一系列“外交活动”。
从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召开(189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20多年中,虽然先后召开了6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发展”。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曾在巴勒斯坦生活过的犹太人已有2000多年的流散史,犹太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犹太人的历史早已不再是巴勒斯坦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勒斯坦人口约有l00万,其中犹太人约有2.5万(为当时世界犹太人口总数的o.2%),约占巴勒斯坦人口总数的2.5%,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为1:40。尽管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极力组织向巴勒斯坦移民,但直到1918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也才增长到5万人。 。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为了实现建国目标便投靠大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赫茨尔等犹太复国主义领袖认为,获取大国的支持是实施复国计划的保障。赫茨尔曾晋见奥斯曼苏丹,提出愿以一笔巨款为代价换取允许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但奥斯曼苏丹不为之所动。德国也不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建国计划,沙皇俄国则公开宣布犹太复国主义在俄国是非法的。只有英国有兴趣,但也不愿公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魏茨曼为首的亲英派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就积极活动,投靠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同西方大国“结盟”的开端。一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组织了大批犹太人参加英国军队,为帝国主义战争充当炮灰。英国为了拉拢、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从此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一个大国的公开承认和支持。1918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在1920年得到国际联盟给予的“委任统治权”。在此之后的20多年中,在英国殖民当局的庇护下,犹太移民的规模迅速扩大。1946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达到60.8万,与19世纪末相比增长了20多倍。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人口总数中占31.4% ,改变了人口结构,与阿拉伯人的比例约为1:2,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有了“实质性内容”。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和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变化,使犹太复国主义者不再指望依靠英国来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们认为,拥有500万犹太人和强大犹太财团的美国将对复国主义运动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看到“美国已获得世界领导地位”。于是,转而投靠了美国。美国则把巴勒斯坦问题作为其插手中东事务的契机。1945年杜鲁门两次致函英国政府,要求英国撤消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的限制,允许10万犹太人立即迁往巴勒斯坦。翌年又发表“赎罪日声明”,支持犹太建国会关于建国的要求。从此,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最重要支持者。在美国支持下,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计划获得某种“合法性”。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仅16分钟之后美国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其速度之快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英国甚至认为,以色列“这个新国家……可以说是在纽约诞生的” 。
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的进展情况也充分说明了外交因素的重要性。巴勒斯坦战争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15日到6月11日;第二阶段。经过四个星期停火之后,7月9日战争再次爆发至7月18日第二次停火;第三阶段,10月中旬至第二年初。
战前从力量对比来看,阿拉伯军队占有一定的优势。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共派出兵力4.2万人;在武器装备上阿拉伯军队不仅拥有重武器,还拥有一些作战飞机。以色列军队主要是哈加纳及所属的各类武装组织共有3.4万人,既无飞机、坦克,也缺少重武器。英国军方认为,以色列只能坚持两个星期。
战争初始虽然参战双方各有得失,但阿拉伯方面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在整个战局中占有优势。以军将领则惊呼,“部队处于崩溃的边缘……” 。为了扭转战局、挽救以色列,本•古里安紧急指令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大力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停火。他说:“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以色列急需几个星期的喘息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 。
经过埃班积极的外交活动,在美国等大国的安排下,阿以双方从6月11日起停火4周。这次停火绝非一般的战斗间隙,而是关系到以色列国家生死存亡的4周。以色列得到了喘息,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充武器弹药、扩充军力。以色列军队不仅从数量上增加到6万多人,还补充了许多飞机、大炮、装甲车等重武器。而阿拉伯军队却补充不多,只达到5万多人,武器装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没有什么提高。这次停火改变了阿以军事力量对比。7月9日战争重新爆发后,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起了进攻。以军的进攻除在北线没有攻破叙利亚军队防线外,其他方面的进攻都取得了战果,占据了有利的战略地位。
第二次停火为期近3个月。以色列利用这段时间训练、扩充了军队。到10月初,以军已发展到9万多人,特别是得到大国的军备补充,使以色列奇迹般地组建了空军和海军,拥有100多架飞机和10多艘军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军队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也有巨大的飞跃。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10月15日,以色列破坏了停火协议并按照其战略规划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役(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经过这三次战役,以色列完全改变了战场上的军事态势,由被动挨打的处境变为左右巴勒斯坦战局的重要力量,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中,同样是外交因素对以色列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了收复失地的进攻。战争初期,埃叙的强烈攻势使以色列损失惨重:巴列夫防线被攻破之后,以色列的几次反攻都未能奏效,就连王牌部队190装甲旅(有120辆M-60型坦克)也全军覆没,旅长亚古里被生擒。
以色列向美国发出了紧急呼救。10月8日深夜,以色列驻美大使迪尼茨打电话给基辛格。次日清晨又赶赴基辛格的办公室,向其通报开战以来以色列已经有49架飞机被击落,近500辆坦克被摧毁。基辛格立即做出反应,要求美国国防部在中午以前拟定出对以色列进行援助的方案,甚至要求国防部将生产线上刚刚装配好尚未交付美国军队使用的“鬼怪式”战斗机直接运送以色列。11日美国军方开始对以色列空运军用物资。12日,梅厄总理致函尼克松总统,再次要求美国提供紧急援助。当时以色列的弹药等军备物资已减少到只够使用4天。13日尼克松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立即大规模向以色列运送军火和其他物资。于是大批巨型军用运输机在美国和以色列之间搭起了“空中走廊”,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以色列。“空中走廊”持续了一个月,运送了各种军用物资2.23万吨,包括许多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海路也运送了3万多吨军备物资 ,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得到及时补充,从而有能力在战场上扭转败局。
从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召开(189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20多年中,虽然先后召开了6次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发展”。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曾在巴勒斯坦生活过的犹太人已有2000多年的流散史,犹太史学家也不得不承认“犹太人的历史早已不再是巴勒斯坦的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巴勒斯坦人口约有l00万,其中犹太人约有2.5万(为当时世界犹太人口总数的o.2%),约占巴勒斯坦人口总数的2.5%,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人口比例为1:40。尽管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极力组织向巴勒斯坦移民,但直到1918年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口也才增长到5万人。 。
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为了实现建国目标便投靠大国,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赫茨尔等犹太复国主义领袖认为,获取大国的支持是实施复国计划的保障。赫茨尔曾晋见奥斯曼苏丹,提出愿以一笔巨款为代价换取允许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但奥斯曼苏丹不为之所动。德国也不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建国计划,沙皇俄国则公开宣布犹太复国主义在俄国是非法的。只有英国有兴趣,但也不愿公开支持犹太复国主义组织。魏茨曼为首的亲英派犹太复国主义分子就积极活动,投靠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同西方大国“结盟”的开端。一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组织了大批犹太人参加英国军队,为帝国主义战争充当炮灰。英国为了拉拢、控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于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从此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一个大国的公开承认和支持。1918年英国占领了巴勒斯坦,并在1920年得到国际联盟给予的“委任统治权”。在此之后的20多年中,在英国殖民当局的庇护下,犹太移民的规模迅速扩大。1946年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达到60.8万,与19世纪末相比增长了20多倍。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人口总数中占31.4% ,改变了人口结构,与阿拉伯人的比例约为1:2,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有了“实质性内容”。
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和对巴勒斯坦政策的变化,使犹太复国主义者不再指望依靠英国来建立犹太民族之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袖们认为,拥有500万犹太人和强大犹太财团的美国将对复国主义运动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特别是看到“美国已获得世界领导地位”。于是,转而投靠了美国。美国则把巴勒斯坦问题作为其插手中东事务的契机。1945年杜鲁门两次致函英国政府,要求英国撤消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的限制,允许10万犹太人立即迁往巴勒斯坦。翌年又发表“赎罪日声明”,支持犹太建国会关于建国的要求。从此,美国取代英国成为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最重要支持者。在美国支持下,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治理问题的决议”,使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巴勒斯坦建国的计划获得某种“合法性”。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仅16分钟之后美国就宣布承认以色列,其速度之快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英国甚至认为,以色列“这个新国家……可以说是在纽约诞生的” 。
第一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的进展情况也充分说明了外交因素的重要性。巴勒斯坦战争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5月15日到6月11日;第二阶段。经过四个星期停火之后,7月9日战争再次爆发至7月18日第二次停火;第三阶段,10月中旬至第二年初。
战前从力量对比来看,阿拉伯军队占有一定的优势。埃及、约旦、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国共派出兵力4.2万人;在武器装备上阿拉伯军队不仅拥有重武器,还拥有一些作战飞机。以色列军队主要是哈加纳及所属的各类武装组织共有3.4万人,既无飞机、坦克,也缺少重武器。英国军方认为,以色列只能坚持两个星期。
战争初始虽然参战双方各有得失,但阿拉伯方面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在整个战局中占有优势。以军将领则惊呼,“部队处于崩溃的边缘……” 。为了扭转战局、挽救以色列,本•古里安紧急指令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埃班大力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停火。他说:“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以色列急需几个星期的喘息时间来重新组织和装备军队” 。
经过埃班积极的外交活动,在美国等大国的安排下,阿以双方从6月11日起停火4周。这次停火绝非一般的战斗间隙,而是关系到以色列国家生死存亡的4周。以色列得到了喘息,并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充武器弹药、扩充军力。以色列军队不仅从数量上增加到6万多人,还补充了许多飞机、大炮、装甲车等重武器。而阿拉伯军队却补充不多,只达到5万多人,武器装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没有什么提高。这次停火改变了阿以军事力量对比。7月9日战争重新爆发后,以色列军队向阿拉伯军队发起了进攻。以军的进攻除在北线没有攻破叙利亚军队防线外,其他方面的进攻都取得了战果,占据了有利的战略地位。
第二次停火为期近3个月。以色列利用这段时间训练、扩充了军队。到10月初,以军已发展到9万多人,特别是得到大国的军备补充,使以色列奇迹般地组建了空军和海军,拥有100多架飞机和10多艘军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军队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也有巨大的飞跃。如果没有“外力”的支持,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10月15日,以色列破坏了停火协议并按照其战略规划发动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战役(约夫战役、希拉姆战役、霍雷夫战役)。经过这三次战役,以色列完全改变了战场上的军事态势,由被动挨打的处境变为左右巴勒斯坦战局的重要力量,并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即十月战争中,同样是外交因素对以色列扭转战场上的被动局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向以色列发起了收复失地的进攻。战争初期,埃叙的强烈攻势使以色列损失惨重:巴列夫防线被攻破之后,以色列的几次反攻都未能奏效,就连王牌部队190装甲旅(有120辆M-60型坦克)也全军覆没,旅长亚古里被生擒。
以色列向美国发出了紧急呼救。10月8日深夜,以色列驻美大使迪尼茨打电话给基辛格。次日清晨又赶赴基辛格的办公室,向其通报开战以来以色列已经有49架飞机被击落,近500辆坦克被摧毁。基辛格立即做出反应,要求美国国防部在中午以前拟定出对以色列进行援助的方案,甚至要求国防部将生产线上刚刚装配好尚未交付美国军队使用的“鬼怪式”战斗机直接运送以色列。11日美国军方开始对以色列空运军用物资。12日,梅厄总理致函尼克松总统,再次要求美国提供紧急援助。当时以色列的弹药等军备物资已减少到只够使用4天。13日尼克松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决定立即大规模向以色列运送军火和其他物资。于是大批巨型军用运输机在美国和以色列之间搭起了“空中走廊”,大批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到了以色列。“空中走廊”持续了一个月,运送了各种军用物资2.23万吨,包括许多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同时海路也运送了3万多吨军备物资 ,以色列的武器装备得到及时补充,从而有能力在战场上扭转败局。
汉亚国际
2024-11-19 广告
2024-11-19 广告
2025俄罗斯国际消费类电子展(简称ICEE 2025), 始于1975年,俄罗斯展览,全球10大消费类电子展之一,由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办,隶属于俄罗斯高科技周,是消费类电子等产品开拓俄罗斯市场的主要途径。...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汉亚国际提供
展开全部
犹太民族的整体素质较强,有聪明的民族之称谓,国内科技实力强、经济较发达、军事实力强,整个民族凝聚力强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首先是不穷,美国每年给10亿美元补贴(无偿),还有海外犹太财团支持,不差钱
再武器先进,以色列军工很发达,武器很先进
还有犹太人齐心,美国支持
再武器先进,以色列军工很发达,武器很先进
还有犹太人齐心,美国支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军事实力强,有美国撑腰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