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朱赛佩·威尔第。
1、舒曼
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蝴蝶》、《维也纳狂欢节》、《新音乐杂志》等。
2、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3、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4、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主要慧册作品有第二、三钢琴盯碧颤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凯败、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5、朱赛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共写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剧:《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阿伊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洛斯》;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
吉亚卡摩·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但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从亡父的学生安杰罗尼和故乡鲁加的其他音乐家学习。10岁开始当唱诗班歌童,14岁任教堂管风琴手。1880年入米兰音乐学院,1883年毕业。1884年创作第一部歌剧《群妖围舞》其后一直致力于歌剧创作。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玛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齐的一篇有关中国故事的歌剧《图兰朵》没有完成,其中采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其创作有真实主义倾向,多取材于下层市民生活,表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同情,但有时对中下层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会思想。音乐语言丰富、旋律优美明媚,具有及强的歌唱性。配器与和声技术高超。剧情遵循“有趣、惊人、动人”的原则,善于渣猜漏驾驭舞台戏剧效果。
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家。童年生活很穷苦,幼年时就特别爱好音乐,常被民歌和流浪艺人的表演所吸引,7岁时跟教堂里的风琴师学习音乐,后经人资助赴米兰深造。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但他并不灰心,跟歌剧作曲家拉维尼柯学习作曲和配器。1839年他写的第一部歌剧首演,反映良好。1492年他写的第二部歌剧《那不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为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这部歌剧也是他反对压迫和同情被奴役者的创作思想和最初表现。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
意大利作曲家。1660年5月2日生于巴勒莫,1725年10月22日卒于那不勒斯。出身音乐世家。1672年来到罗马。1679年他的第一部歌剧《无知的过错》演出成功。当时住在罗马的瑞典女皇克里斯蒂娜因此成为他的保护人,并聘他担任女皇私人剧院的指挥。斯卡拉蒂为剧院写了歌剧《真诚的爱情》(1680)和《庞贝大将》(1683)。1684—1702年任那不勒斯总督卡皮奥的宫廷乐长,创作了40多部歌剧,最著名的是《皮罗和黛梅特廖》(1694)和《十人团的垮台》(1697)。1703—1708年在罗马圣玛丽亚大教堂任乐长,为威尼斯狂欢节创作了《自由的凯歌》(1707)等。1709—1718年返回那不勒斯任圣渥诺弗列奥音乐学院院长,此后不断往来于那不勒斯与罗马两地。这时期的重要作品有歌剧《蒂格拉内》(1715)和喜歌剧《光荣的胜利》(1718)。
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 , 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大师(应是演奏家,大家如果仔细阅读他的曲谱,可以发现他的思想境界和其他一些大师相比,不在一个境界——偏低,但他演奏技法很高,可以称得上是小提琴演奏巨匠)、作曲家。出生在意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热亚那。父亲是小商人,没受多少教育,但非常喜爱音乐,是一个吉他和曼陀铃业余爱好者。父亲教他弹曼托林并请了一位剧院小提琴手教他小提琴,后又与热亚那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学习。他幼年充分显露出音乐才能,不论什么曲子,他立刻能轻松地演奏出如烂来。同时他还学习作曲。八岁就写小提琴奏鸣曲。11岁,在热亚那举行公开演奏会,获极大成功。他13岁开始旅行演出。他十四、五岁时,当时法国著名小提琴家鲁道尔夫•克鲁采尔,也就是贝多芬写的《克鲁采尔奏鸣曲》所献给的那个人,听了他的演奏时被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1805年任卢加宫廷乐队小提琴独奏家。1825年后,他足迹遍及维也纳、德国、巴黎和英国,他还会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随想曲》中,表现了高超的技巧。他的技巧影响了后来的小提琴作品,也影响了钢琴的技巧和作品。他的作品有《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乐曲。1840年5月27日夜,这位被誉为“小提琴之神”和“音乐之王”的人离开了人世,年仅五十八岁。
吉亚卡摩·普契尼(剧作曲家):《群妖围舞》《曼侬·列斯科》《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
威尔第 (歌剧作家):《那不科王》
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 :《无知的过错》《真诚的爱情》《庞贝大将》《皮罗和黛梅特廖》《十人团的垮台》《自由的凯歌》《蒂格拉内》《光荣的胜利》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师):《二十四首随想曲》《bE大调协奏曲》、《二十四首随想曲》、《女巫之袜耐舞》、《无穷动》、《威尼斯狂欢节》、《军队奏鸣橘好顷曲》、《拿破仑奏鸣曲》、《爱的场面》、《魔女》、《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另外,还作有吉他曲二百首,以及各种室内圆陆乐曲。
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拉赫玛尼诺夫、朱赛佩·威尔第。
1、舒曼
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纪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蝴蝶》、《维也纳狂欢节》、《新音乐杂志》等。
2、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是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有交响曲《浮士德》、《但丁》;钢琴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等
3、勃拉姆斯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德语:Johannes Brahms,德语:[joˈhanəs ˈbʁaː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于汉堡,逝于维也纳,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
其重要作品有:《第一交响曲》(“贝多芬第十交响曲”),两部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
4、拉赫玛尼诺夫
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英文:Sergei Vassilievitch Rachmaninoff,俄文:Сергей Васильевич Рахманинов),1873年4月1日生于俄罗斯,1943年3月28日逝世,是二十世纪世界的古典音乐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主要作品有第二、三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二十四首前奏曲、音画练习曲,歌剧《阿莱科》、《利米尼的法兰契斯卡》和第二交响曲、管弦乐“死岛”、钟等。其中《d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其艰深的难度,成为钢琴演奏曲目中的“最难”。
5、朱赛佩·威尔第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1813年—1901年),意大利作曲家,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
共写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主要代表作品有歌剧:《纳布科》、《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奥赛罗》、《阿伊达》、《西西里晚祷》、《法尔斯塔夫》、《假面舞会》、《唐·卡洛斯》;声乐曲:《安魂曲》、《四首宗教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