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扩展资料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1、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样比较押韵。
2、要词性相对,位置对应。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象声词对象声词,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
3、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4、要内容上联系紧密,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关,可以是相同意思也可以是对立面,但又不能重覆。
扩展资料: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是盛开在我国文坛沃土上的一朵独特的艺术奇葩,它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文辞赋、书法绘画、园林建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和东方风韵的艺术魂宝。
对联与中华民族的美感意识和审美趣味十分协调,文白相间,雅俗共赏,历来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贴对联更在千年传承中成为国人必不可少的文化习俗。
对联作为一种兼容民俗性、文学性和艺术性的独特文学艺术,在它萌芽、孕育和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吸取了民间养料和其他文学与艺术精华。
在充实壮大自己的过程中又把它所吸收消化的精神与物质转化出来回报社会,不仅起到文化教育,社会交际的作用,还能丰富和反映民俗,调节民众的精神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对联规则如下:
1、字句对等。
上下联句数相等,对应语句的字数也相等。
2、词性相对。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3、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4、节律对拍。
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节奏的确定,可以按声律节奏“二字而节”。
5、平仄对立。
句中按节奏安排平仄交替,上下联对应节奏点上的用字平仄相反。单边两句及其以上的多句联,各句脚依顺序连接,平仄规格一般要求形成音步递换,传统称“平顶平,仄顶仄”。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扩展资料: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春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
参考链接:对联-百度百科
对联的格式要求如下:
1、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2、上下对联要对仗。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
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我们现在做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将就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3、做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
旧社会做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反仄平平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我们现在做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
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对联的形式要求:
1、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一副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下联又可称为上比、下比,出句、对句,对头、对尾等等。在写作上,要求上下联同一位置所用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等。
2、平仄相对音韵谐调
如果说,对联要求做到字数相等、对仗工整是为了达到整齐的建筑美,那么要求平仄相对、音韵谐调则是追求有节奏的音乐美。讲平仄合联律往往令初学者望而却步,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懂得汉语的一些音韵知识,按规律去试着作,循序渐进。
扩展资料:
对联的分类:
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
3、春联:新年专用之门联 。如: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
4、贺联: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等喜庆时用。
如:一对红心向四化;两双巧手绘新图。(喜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联)
5、挽联:哀悼死者用。如:著作有千秋,此去震惊世界;精神昭百世,再来造福人群。
6、赠联:颂扬或劝勉他人用。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自勉联:自我勉励之用。如: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8、行业联:不同行业贴于大门或店内之用。如:欲知千古事;须读五车书。(书店)虽是毫发生意;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欢迎春夏秋冬客;款待东西南北人。(旅店)
9、言志联:道出志向之用。如: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对联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扩展资料:
经典对联:
1、上联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下联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许对古人言诗。
2、上联 春暮偶登楼,上下鱼龙,应惜满湖绿水;
下联 酒醉休说梦,关山戎马,未如一枕黄梁。
3、上联 不夜灯光,便是玲珑世界;
下联通宵月色,无非圆满乾坤。
4、上联 时际上元,玉烛长调千户乐;
下联 月当五夜,花灯遍照万家春。
5、上联 春夜灯花,几处笙歌腾朗月;
下联 良宵美景,万家箫管乐丰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