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方法
对我来说语文阅读难的不是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对它所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语文阅读题的采分点是什么?问题的分值是如何分配的?例如:1)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文意,并谈谈你...
对我来说语文阅读难的不是对文章的理解而是对它所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
语文阅读题的采分点是什么? 问题的分值是如何分配的?
例如:1)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文意,并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6分)
2)结合文章,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刘翔心理没有金砖,而他们心里只有金砖。”的含义。(4分)
这些分值是怎样分配的,从几方面来回答?
采分点是什么 展开
语文阅读题的采分点是什么? 问题的分值是如何分配的?
例如:1)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什么?结合文意,并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6分)
2)结合文章,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刘翔心理没有金砖,而他们心里只有金砖。”的含义。(4分)
这些分值是怎样分配的,从几方面来回答?
采分点是什么 展开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给你推荐个超好的
http://www.lnyuwen.com.cn/xdwyd.htm
你肯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我不是广告马甲。。。
·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
· 科技文阅读的设题特点与答题技巧指津
· 小说鉴赏常识
· 高考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 高考现代文阅读审题要领
·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的基本手段
·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
· 高考语文题型、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 教你读小说
· 语文应试知识点梳理
·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1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2
·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临场技法
·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 现代文阅读实用技法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基本角度
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二、必须强化的六项基本能力
在把握命题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六种相关联的基本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
1.快速阅读和文章整体认知的能力。
考场上的时间压力,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实践证明,“因题读文”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的片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在“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提高这两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提高这两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当然,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分析。
(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押题九《胡杨仰止》一文的最后几句议论,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
(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①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②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③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如《肖邦之家》的开头和结尾中感觉和肖邦在“促膝谈心”的句子,就是主旨句。
2.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审题在回答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在题干中已经明示,如《胡杨仰止》第二题:“文章描写了胡杨的哪些特点?试根据三、四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有些要我们根据题干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所以全面审题,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 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3)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4)确定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阅读区间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体材料的大致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整体性综合的背景下,阅读区间的确认能力就显得更为突出。这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扫描和综合性思考,需要审题的高精度,避免区间确定的片面性,不能关注一点不计其余。这才能不会因丢点而失分。
3.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
这两种能力在答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说,现在高考阅读所考查的,其实就是一种实用阅读能力,而实用阅读都是以筛选信息为根本目的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筛选能力”便成为阅读的核心能力。“筛选”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阅读区间的局部精读、提炼的过程。要提高这一能力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明确了信息间的彼此关系,我们才可能分清主次,准确把握主要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筛选。
(2)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这些标志主要包括: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等)、关系词(如各种关联词等)以及提示词等。
语言转换和整合能力,是指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主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一种能力,也即答题语言的最终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从解题过程上看,这是解题的最后一环,也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决定性一环。
转换说法,也就是将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重组概括提炼则是依题目要求对文章从某一角度进行表述,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角度: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现在的考题一般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语和主要意思就在原文中,我们应牢牢将其抓住,进行有效的提取、剪接、重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要把握好角度,对文章主旨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对文章的前后关联要作到心中有数,对相关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清楚明确。有了这几个前提才能准确答题。如《肖邦之家》的第一题。
三、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1.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
2.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从命题的一般原则上说,本部分试题有一个从易到难的梯度,应从前到后步步推进。
3.把握各题间的相互关联。由于21题是对全文的赏析,在一些关键点上,往往与前三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把握好这种联系,对我们解题当然是有启发意义的。
4.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做好多选题。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的特点);张冠李戴(把甲的说成是乙的);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偷换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了解了这些手法,对提高解题意识意义重大。
5.开放性试题,在语言组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避免抽象。公式化和概念化的表述,是高考中的大忌。在组织语言时,要先“盖帽”后分析,要言之有据。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http://www.lnyuwen.com.cn/xdwyd.htm
你肯定可以找到你想要的!
我不是广告马甲。。。
·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现代文阅读实用解题技巧
· 高考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区别汇总
· 散文阅读表达技巧解题策略
· 科技文阅读的设题特点与答题技巧指津
· 小说鉴赏常识
· 高考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
· 高考现代文阅读审题要领
· 文学作品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模式
·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奥秘的基本手段
· 现代文(科技类文章)阅读指导
· 破解现代文阅读试题
· 高考语文题型、复习方法及解题技巧(现代文阅读)
· 教你读小说
· 语文应试知识点梳理
· 高考散文阅读题的测试要求与解题技巧
· 高考语文文学作品阅读
· 散文阅读中表达作用题的类型及解法
· 现代文阅读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1
· 现代文阅读考点剖析与窍门点击2
·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临场技法
·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分析术语归纳指导
· 现代文阅读实用技法
一、现代文阅读命题的基本角度
命题的角度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这是最主要的考查角度;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③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④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二、必须强化的六项基本能力
在把握命题的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强化解题过程中的六种相关联的基本能力,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这是搞好这一部分复习的根本。
1.快速阅读和文章整体认知的能力。
考场上的时间压力,使我们不可能像平时那样从容地去对文章的每个细节详加揣摩,而实践证明,“因题读文”又常常导致对文章理解的片面、不准确、不深刻,甚至会是误解,这是阅读的大忌。在“加强文本阅读的整体性综合”已成为高考命题的明确趋势的情况下,提高这两种能力更成为提高解题水平的基本前提。提高这两种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当然,有些文章的结构并没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要从文章的内部逻辑联系方面去分析。
(2)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押题九《胡杨仰止》一文的最后几句议论,对理解全篇主旨十分有帮助。
(3)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作品写了什么人(事),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①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你文章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②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③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如《肖邦之家》的开头和结尾中感觉和肖邦在“促膝谈心”的句子,就是主旨句。
2.全面审题与确认阅读区间的能力。
审题在回答问题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在题干中已经明示,如《胡杨仰止》第二题:“文章描写了胡杨的哪些特点?试根据三、四两段的内容,作简要概括。”有些要我们根据题干内容的需要去寻找。所以全面审题,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 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2)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3)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4)确定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阅读区间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体材料的大致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在目前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整体性综合的背景下,阅读区间的确认能力就显得更为突出。这需要对文章进行全面扫描和综合性思考,需要审题的高精度,避免区间确定的片面性,不能关注一点不计其余。这才能不会因丢点而失分。
3.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
这两种能力在答题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本质上说,现在高考阅读所考查的,其实就是一种实用阅读能力,而实用阅读都是以筛选信息为根本目的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筛选能力”便成为阅读的核心能力。“筛选”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对阅读区间的局部精读、提炼的过程。要提高这一能力就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注意信息间的各种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解证关系、总分关系、因果关系、本原与转折关系、前后照应关系、替代与被替代关系等,明确了信息间的彼此关系,我们才可能分清主次,准确把握主要信息,从而进行正确的筛选。
(2)要特别注意信息的标志。这些标志主要包括:顺序词(如首先、其次等)、关系词(如各种关联词等)以及提示词等。
语言转换和整合能力,是指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主要信息进行深加工的一种能力,也即答题语言的最终组织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从解题过程上看,这是解题的最后一环,也就是“成败在此一举”的决定性一环。
转换说法,也就是将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重组概括提炼则是依题目要求对文章从某一角度进行表述,这是一种更高层面的语言组织能力。要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一定要注意如下几个角度:
(1)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适宜的角度作答,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现在的考题一般应该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练、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2)有效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语和主要意思就在原文中,我们应牢牢将其抓住,进行有效的提取、剪接、重组。
(3)需要高度概括的题,要把握好角度,对文章主旨形成清晰明确的认识,对文章的前后关联要作到心中有数,对相关信息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清楚明确。有了这几个前提才能准确答题。如《肖邦之家》的第一题。
三、解题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1.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每题赋分都在4分以上,这也决定了每个题目的答案要点一般不可能只是一点。一般情况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如果未标明序号,考生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可只答一点了事。
2.合理安排答题顺序。从命题的一般原则上说,本部分试题有一个从易到难的梯度,应从前到后步步推进。
3.把握各题间的相互关联。由于21题是对全文的赏析,在一些关键点上,往往与前三题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如果把握好这种联系,对我们解题当然是有启发意义的。
4.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做好多选题。一般而言,选项设置的迷惑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的特点);张冠李戴(把甲的说成是乙的);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偷换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了解了这些手法,对提高解题意识意义重大。
5.开放性试题,在语言组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避免抽象。公式化和概念化的表述,是高考中的大忌。在组织语言时,要先“盖帽”后分析,要言之有据。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三步走:
第一步,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一是理清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
二要找寻、读懂文章中关键的词句。特别是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
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
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句、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
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牢记:
1、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
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
2、弄清题干语言的构成形式,确定答题语言形式。
题干的结构,是表意的外在形式,暗示着语句含义由哪些方面构成,分析结构可以提示考生答题时如何组织好语言。
3、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
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4、变含蓄为直接,变分说为概括。
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材料多为散文,语言不仅有丰富的内涵,还很讲究艺术技巧。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生动细腻,有的形象具体。具有这些特点的语句在高考中历来成为考查的重点。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5、多从原文中筛选、提炼、整合语句作答。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这类题在高考中出现最多。
另外,要弄清试题中常用的名词术语。
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写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等。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反复、夸张、排比、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等。
语言特点,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的特点。分析时,一般从修辞上进行分析。
感悟,多指发自内心的感受、理解、领悟等。
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说明方法,一般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画图表、摹状貌等(一般是三个字)。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考生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等),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等)。
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论证方法,中学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归谬法。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公式定律等。
事实论据,一切事实、史实、数据等。
简明,语句简洁、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
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二是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思想内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如善恶、好恶、褒贬等。
以上各“常用术语”,暗中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同时也是题目赋分点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问”的弊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来说中心观点1-2分左右,认识4分左右。像我答题一般都是根据它的分数来回答的。中心观点一般不难找,如果不是很确定的话,那就多写点,现在考试都是你写到就给分的。而认识的话,可能比较难写,作者肯定围绕中心观点展开来写的,所以你可以把作者拓展开来的那几个方面写下,最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最后再写下你自己对它的认识,这就要看你的文学功底了
对句子的理解,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理解比较好写,你可以根据前后文来提炼它的意思。而说明文的话,那你要多读几遍,如果还是不懂的话就没办法了,不过记得千万不要空着,横竖写点上去
对句子的理解,一般来说,记叙文的理解比较好写,你可以根据前后文来提炼它的意思。而说明文的话,那你要多读几遍,如果还是不懂的话就没办法了,不过记得千万不要空着,横竖写点上去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中心观点的题目先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讲了什么事。然后从各段找出分观点,特别注意段首和段尾,最后总结总观点。像第一题还要引、议、联、结,引文中话,议自己的观点,联系自身,结总结。
2第二题考察句子的含义,用通俗的话解释句子,如果有深层的含义答出。最好抄上原文的话。
3句子的作用要加上什么修辞,文章的主旨。
2第二题考察句子的含义,用通俗的话解释句子,如果有深层的含义答出。最好抄上原文的话。
3句子的作用要加上什么修辞,文章的主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般情况下,4分答两点,6分答三点。
先答在文章中的意思,再答深一层的含义。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不要用太多套话。结合文章就可以了。
先答在文章中的意思,再答深一层的含义。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回答。不要用太多套话。结合文章就可以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