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 东奥会计在线,成就精彩会计人生
关注
展开全部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计提的,是备抵账户。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指的是企业在定期或者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的会计处理方法。
计提坏账准备的分录是: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计提坏账准备的分录是: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坏账准备
展开全部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文件)第四十五条规定,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应按实际发生额据实扣除。经报税务机关批准,也可提取坏账准备金。提取坏账准备金的纳税人发生的坏账损失,应冲减坏账准备金;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已提取的坏账准备的部分,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已核销的坏账收回时,应相应增加当期的应纳税所得。另外,根据《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的规定,对企业提取坏账准备的审批已经取消。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最后,对于坏账准备计提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企业应于期末对除应收票据以外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此外,《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公司有笔坏账要计提”,是已经发生了坏账而企业从未计提坏账准备吗?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确认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四十六条规定,除另有规定者外,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
最后,对于坏账准备计提的范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规定,为简化起见,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
《企业会计制度》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于期末时对应收款项(不包括应收票据,下同)计提坏账准备。也就是说,企业应于期末对除应收票据以外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此外,《企业会计制度》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公司有笔坏账要计提”,是已经发生了坏账而企业从未计提坏账准备吗?
计提时:
借:管理费用
贷:坏账准备
确认坏账时: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坏帐准备 是相对于企业的应收帐款而言的 应收帐款具有风险 所以每年末需要按一定的比例计提坏帐准备 计入管理费用 费用增加了 利润就减少 此时坏帐准备在贷方 如果确定应收帐款收不回 则应收帐款减少 则坏帐准备在借方 如果以后应收帐款收回 则响应的冲减坏帐准备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估计有收不回来的坏账,先计提计入“管理费用”准备核冲,待真正有坏时则冲销“坏账准备”,不再计入“管理费用”,这也是遵循“配比性原则”:平时就把坏账算做一种费用,发生时则冲准备科目,和预提费用一个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按月预提坏帐准备金,于年度终了再按年末应收帐款余额的5‰清算,计入当期费用。
企业当年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上一年计提的坏帐准备金部分,计入当期费用;少于上一年计提的坏帐准备全部分和收回已核销的坏帐时,冲减当期费用。
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按应收帐款余额的5‰。
企业当年发生的坏帐损失,超过上一年计提的坏帐准备金部分,计入当期费用;少于上一年计提的坏帐准备全部分和收回已核销的坏帐时,冲减当期费用。
坏帐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按应收帐款余额的5‰。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