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化学推断题
已知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他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Na+、Mg2+、Al3+、Ba2+
阴离子:OH-、Cl-、CO3(2-)碳酸根、SO4(2-)硫酸根、HSO4-
1.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2.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3.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4.B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某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溴化钾和磷酸二氢钾杂质,除去杂质可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有:
1.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
2.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钾溶液
3.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4.过滤
5.加入过量的稀硝酸
6.加入稍过量的碳酸钾溶液
正确的操作步骤为(不一定每一个步骤都有)
最后,我想问一下哪里有好一点的关于框图推断的网站,要有详细的解析
我高中啊~~~~~~~ 展开
一般来说``初中的推断题都不会太难``关键是能不能想到``
做这种题最重要的是找一个正确的切入点``比如说``一说到黑色物质```立马想到``碳`铁粉`氧化铜`二氧化锰`等等等等物质``初中学的东西就这么多``很容易融会贯通```
一个复分解反应``一个H2`CO`C还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然后就没什么特别重要的反应类别了``还有一些制造气体(实验室制造)的反应``都需要牢记``并且能灵活运用``
这里附带一点带颜色的化学物质``
化学推断题不需要做很多,你只要抓住他的题眼就可以了
初中化学推断题常用“题眼”归纳
溶液颜色
蓝色
CuSO4、Cu(NO3)2等含Cu2+的溶液
浅绿色
FeCl2、Fe(NO3)2、FeSO4 等含Fe2+的溶液
黄色
FeCl3、Fe(NO3)3、Fe2(SO4)3等含Fe3+溶液
紫红色
KMnO4溶液
火焰颜色
淡蓝色
H2、S(空气中)
蓝色
CO、CH4
蓝紫色
S(氧气中)
常见气体
无色无味
O2、N2、H2、CO、CO2、CH4
有刺激性气味
SO2、NH3、HCl
常见固体
黄色
硫磺(S)
暗紫色
高锰酸钾(KMnO4)、碘(I2)
绿色
Cu2(OH)2CO3(铜绿)
蓝色沉淀
Cu(OH)2
红褐色沉淀
Fe(OH)3
红色
Cu、 赤铁矿、铁锈主要成分(Fe2O3)、 红磷(P)
黑色
Fe3O4、CuO、MnO2、C粉、Fe粉
白色沉淀
(可溶于酸)
CaCO3、BaCO3、Mg(OH)2
白色沉淀
(不溶于酸)
BaSO4、AgCl
元素之最
1.地壳(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Al)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Ca)
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C)
其 它
1.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CO2,
但通入CO2后变浑浊的溶液不一定是澄清石灰水,也可以是Ba(OH)2溶液。
3.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
4.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5.吸水后由白变蓝的是无水CuSO4
6.最常见的液态物质是H2O、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7.常用的食品干燥剂是生石灰CaO
8.常用的食品脱氧剂是Fe粉
9.与酸反应有CO2产生的物质是碳酸盐(或NaHCO3)
10.与碱反应(研磨)有NH3产生的物质是铵盐(铵态氮肥)
11.常温下唯一有氨味的铵态氮肥是NH4HCO3(碳铵)
一些常用物质的
相对分子质量
H2O-18;CO2-44;CaCO3-100;HCl-36.5;H2SO4-98;NaOH-40;Ca(OH)2-74;
一些物质的俗称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Hg-水银;
CO2-干冰;CaO-生石灰;Ca(OH)2-熟石灰、消石灰;CaCO3-石灰石、大理石;
CH4-沼气、瓦斯、天然气;C2H5OH-酒精
大概就这么多了``如果你有多的``当然可以补充``可以列出来```仔细看看``然后背背``最后背得很熟``能把这些东西玩来玩去```那就不会怕推断题了```
总之``做推断题``首先审题``然后从某1或2种(3种以上就不太容易了)题目给了你特征的物质下手``想到所有符合该特征的物质(当然是初中学过的)`一个一个排除``最后找一个吻合的``然后顺藤摸瓜``最终把所有东西全推出来``这就是推断题的总的思路了```
好了就这么多``不会的可以问我``我尽力帮你解答``
步骤/方法
直觉法
所谓直觉,就是一种对问题直接的、下意识的、不经严密逻辑推理的思维。它可以跨越复杂的推理过程,直接得出最终的结论。
举例
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D同族,B、C同周期。A、B组成的化合物甲为气态,其中A、B的原子数之比为4∶1,由A、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乙、丙都是液态,乙中A、C原子数之比为1∶1,丙中A、C原子数之比为2∶1,由D、C组成的两种化合物丁和戊都是固体,丁中D、C原子数之比为1∶1,戊中D、C原子数之比为2∶1,写出下列分子式:甲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_,丁________,戊________。
分析
此题如应用推理分析来确定各种物质,需逐一排除淘汰各种可能,过程相当繁杂,但根据中学化学知识的积累,原子个数比为4∶1的气态化合物很可能为甲烷。如凭此直觉推断甲为CH4,并以此假设进一步尝试分析,就会简便得多。若甲为CH4,则A为氢,B为碳,根据B、C同周期,结构A、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判断C为氧,则乙为H2O2,丙为H2O。根据A、D同主族,结合D、C形成的化合物特点,可以推断D为钠,丁为Na2O2,戊为Na2O。
点评
广博深刻的知识积累、敏感冷静的思维品质是直觉产生的重要前提,但由于直觉产生的结论包含着假设、预测和经验,它所提供的只是一种可能的猜测,因此,只有当它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即通过对结论进行严格的逻辑论证和检验,才能弥补其自身的不足,得出正确的结论
论证法
学生由于缺乏解答推断题的操作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元素推断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总有千头万绪,无从下手的感觉,于是答案往往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严密性和完整性。实际上,在一些背景复杂的元素推断题求解过程中,我们通过对题目背景的初步分析,得到的可能猜测不止一种,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论证法,将可能的假设一一代入原题,与题中的逻辑关系对照,若结论与原题条件相符,则为正确答案,反之,则结论有误。而不应随意筛选,盲目对答。
举例
今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他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A与C、B与D分别是同族元素,B、D两元素的质子数之和是A、C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两倍,这四种元素中有一种元素的单质易溶于CS2溶剂中,则这四种元素是A_______,B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
分析
中学阶段能溶于CS2溶剂的单质主要是白磷和硫,由于磷和硫均处于短周期的终结处,则可初步预测D可能为磷或硫。进一步确定D,我们可用论证法,将它们一一代入原题进行分析。若D为磷,B、D同族,B应为氮,根据质子数关系得:B+D=2(A+C),15+7=2(A+C)得A+C=11,且A、C同族,很明显短周期中无法找到这种两种元素,所以结论有误。若D为硫,则B为氧,则16+8=2(A+C),A+C=12(A<8,C>8)且A、C同主族,则A为氢,C为钠。所以这四种元素A为氢,B为氧、C为钠、D为硫。
位置图示法
所谓图示,就是采用图形或图表对题目条件进行形象化的展示,直观地揭示题目条件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使学生形象简洁、系统完整地把握题目的关键,降低思维难度,培养学生掌握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
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若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的阳离子氧化性强于等电荷的X阳离子的氧化性,Z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的Y的阴离子半径,且Z离子所带电荷数的绝对值是W离子的两倍,W离子与Z离子的电子层相差两层。试推断这四种元素X_______,Y_________,Z_________,W_______。
分析
这类推断题,题中条件渗透交叉,相互干扰,很难从抽象的描述中直接找到具体的元素,这时我们可以根据题意进行位置图示分析。首先,根据X与T的关系确定X与Y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最后根据W与Z的电荷关系确定W与Z为IA族元素,Z与VIA族元素,且由于Z离子与W离子电子层相差两层,确定它们分别为第3周期和第2周期元素,则X为钠、Y为氧、Z为硫,W为锂。
2.抓住题中所给的物质状态和特征,进行回忆,想一下所学的物质中有没有符合要求的。这要求你平时有整理知识点的习惯
3.可以下笔了,一写一个准。就算倒回去也不会远距离的!
我高中,你初中是不是适用就没试过了。不过应该也可以,而且1,2两点应该更快的,初中东西应该少一些......
这要求平时注意积累特征反应和特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