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远古追溯,巫山人开篇,三千年沉淀:
重庆的历史,要从远古追溯,在公元前200万年前就已开篇,“巫山人”的发现,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远的人类化石,比我们耳熟能详的“元谋人”早了整整三十万年,这无疑让重庆在我国人类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巴渝大地,沿两江流域,在丰都、石柱、巫山、合川、江津、梁平、九龙坡马王场等,陆续发现的众多新旧石器时代历史遗址,揭开了远古时代人类在此频繁活动、遍布两江流域生活的轨迹。
历史传说,从夏商周时代的大禹治水,娶妻涂山氏到巫山神女故事,家喻户晓,至今流传,呼归石,弹(诞)子石的地名已经沿用了数千年。巴人忠勇尚武,擅乐舞,随武王伐纣,“巴渝舞”随军出征,为战前先锋,歌舞言志,以“舞”而屈人之兵,穿越过时间的长河,演变为如今土家族摆手舞的枝枝叶叶。
二、重庆城的“前世”——张仪筑 李严迁 彭大雅扩 戴鼎砌九开八闭十七门
重庆城,从嘉陵江两岸兴起,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发展过程,一是由城寨到城市的城市化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历了秦张仪筑少城“江州”(江北嘴),蜀汉李严迁城筑大城(渝中下半城),彭大雅扩城(渝中半岛上、下半城),明戴鼎第四次大规模扩城,砌城墙,修九开八闭十七城门。
三、历史瑰宝,十大抗蒙遗址今犹存
重庆,历史兵家必争之地,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往往与战争有关。南宋末年,巴渝安危紧联南宋政权安危。在宋末彭大雅筑城固守基础上,余玠正式将四川首府从成都迁至重庆,设帅府,根据川东山川形势和流域特征,以合川钓鱼城为核心修筑山城防卫体系20余座,拱卫全川,
以重庆城为中心的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是继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筑城和秦汉时期的长城筑城体系之后的一种全新形式,城塞的构筑规模大,军事功能强,突出特点是:以险筑城,城塞一体,防御阵地坚固,有田池林木可供长期驻守,以城塞为点,江河为线,形成了点线结合、网状分布的防御格局,
以重庆为大本营,钓鱼城为屏障支柱,既有梯次配备、重点部署、又有战略纵深。各城相互声援,构成有效防御体系,成功抗击蒙军四十年,重庆十大抗蒙城堡群落遗址,不仅延缓了南宋政权几十年,同时,改变了欧洲历史,世界格局,更是重庆众多古城池遗址的最重要代表。
四、从清初到近现代,移民文化、抗战文化成为重庆厚重的文脉
清康熙年间开始,巴渝大地上掀起了人类移民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移民浪潮——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明末清初,四川因几十年的战乱,再加上灾荒、瘟疫不断,人口只剩下50万人左右,重庆城(现在的朝天门到七星岗通远门一带)只剩下数百家人。
为恢复川渝地区经济,清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外省民众移民四川,因而掀起了各省大规模的移民浪潮。这次移民给川渝社会经济的诸多方面带来深远影响,促进了川渝地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繁荣,加快了各地文化的融合、交流,形成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川话、看到的川剧、吃到的川菜。著名的巴缎、荣昌夏布都与移民有关,重庆现在很多方言如说绳子为“索索”、路边小铺为“幺店子”、连襟为“老挑”也是湖广一带方言传来的。
五、抗战陪都:
抗日战争爆发后,伴随国民政府迁渝,重庆从一个普通的工商城市、区域中心成为当时全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进入世界舞台。伴随国民政府迁渝,大量军政、文教、工矿企业纷至沓来,人才济济,
城市规模膨胀,重庆,思想上大融合,成为战时金融中心、文化中心、经济中心、政治中心、远东战区指挥中心。在日军大轰炸中,重庆城巍然屹立、顽强抗战、奋勇拼搏,是抗战时期民族精神的象征,为世界敬仰。
参考资料:
1、巴楚之战: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2、张仪筑江州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3、钓鱼城之战: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4、重庆开埠: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5、战时首都: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
6、重庆谈判: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 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扩展资料:
1、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
2、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 ,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
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化石,表明重庆地区是东方文明的发祥地。铜梁文化遗址证明,2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重庆就有人类活动。重庆地区还有巫山大溪、巴南干溪沟、江津王爷庙、合川沙梁子等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316年,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
极盛时期的巴国疆域“东至鱼复(今奉节一带),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汉朝时期巴郡称江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先后更名为荆州、益州、巴州、楚州。
重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源远流长。重庆城市在历史上曾3次建都(巴国首都、夏国国都、抗战陪都),3次设立中央直辖市。宋代重庆合川钓鱼城的抗蒙战争,为世界反侵略战争做出了贡献。近代重庆的革命斗争史,特别是红岩革命精神,一直为国人所传颂。
抗战时期的重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现代的重庆,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繁荣富强铸就着新的辉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重庆是中国八大城市之一,一直是西南的工业重镇。经过60多年的建设,重庆已发展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
扩展资料:
1997年3月14日第8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决定,将原属四川省的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中央直辖市,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正式挂牌。2017年底,重庆市辖26个区、12个县(其中少数民族自治县4个)、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万盛经开区)。
参考资料:重庆市人民政府-历史沿革
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市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
夏商时期,三峡地区是全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巫山地区催生了早期的巴国文明。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枳(今重庆涪陵区)、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垫江(今重庆合川区)建都。
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带兵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时候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时期,蜀汉李严在江州筑大城。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辖地。
宋代时,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升恭州为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已有八百余年。
宋朝末期,蒙古军队大举南侵,先后攻陷阆中、德阳、资中、遂宁等多个四川重镇。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夏,四川成都已危在旦夕,10月,蒙军为堵截从重庆救援四川成都的援军,在重庆合川打响钓鱼城之战。
在战斗中被称为“上帝之鞭”的蒙古大汗蒙哥被流弹击中身亡,此后欧亚各战场蒙古众王回师争夺汗位,使得宋王朝延续20年,甚至改变了欧亚战场的格局。
南宋景定二年,蒙古中统二年(1261年),蒙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蒙古大军铁骑踏遍东亚北亚南亚西亚直到多瑙河沿岸却唯独攻不下重庆钓鱼城,宋军将士依山固守,足足抵抗了蒙古军队36年!最后宋朝已经灭亡,城头守军才主动投降但是与蒙古军协定不杀重庆城中一人才肯投降,重庆因此也成为大概绝无仅有的没有被蒙古军屠城的一处。
元、明、清三代,重庆与四川两个地区真正意义上的合并,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行中书省(元)、四川布政使司(明)、四川总督(清)管辖。
扩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
名字的由来:
1.重庆位于长江上游,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西周时为所封巴诸侯国首府,秦汉时置巴郡,古名称巴。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改梁楚州为渝州(因嘉陵江古称渝江),不久废,唐复置。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为恭州。南宋孝宗(赵昚shèn )即位后封其三子赵惇(dūn)为恭王。
2.淳熙十六年(1189年)赵惇继皇位,半年后,升恭州为府,认为真是“双重喜庆”,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自此后始有“重庆”一称。
历史沿革:
3.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文明史。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重庆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成为古代区域性的军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业物资集散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
4.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奴、宾、共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5.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后秦灭巴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极盛时期巴国疆域以原重庆市为行政中心,管辖川东、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自秦汉以来的历朝历代,这一区域多数时期为一个统一的行政辖区,其行政中心设在原重庆市。
6.重庆古称江州,以后又称巴郡、楚州、渝州、恭州。南北朝时,巴郡改为楚州。公元581年,以渝水(嘉陵江古称)绕城,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
7.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因渝人赵谂叛诛事,朝廷虑“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
8.重庆自秦以来,历代王朝都在此设置郡、州、路、道、府等行政机构。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
9.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
扩展资料:
重庆的文化:
一、方言文化
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为重庆方言的一大特殊现象。
明代,大量湖南、广东籍居民进入重庆,曾经一度占重庆市区人口的40%以上。重庆郊县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岛,渝西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所以在语言上,重庆方言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
二、巴渝文化
重庆火锅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练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廷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渝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