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习方法(高分)
我现在高三~~化学基础很差~~(初中就不太行了,中考运气好点得了个A)现在高中前面迷恋游戏~~所以现在很差~~那些反应方程式我有大部分都不记得~~那些物质的性质啊~沉淀啊...
我现在高三~~化学基础很差~~(初中就不太行了,中考运气好点得了个A)现在高中前面迷恋游戏~~所以现在很差~~那些反应方程式我有大部分都不记得~~那些物质的性质啊~沉淀啊~颜色~气味都不记得 经常考试做题做十几分才做出一条所以请各位高手给点建议~~学习方法~~快高考了不知道还有救吗?所以请各位大侠帮下忙告诉我你们学习化学的法宝吧(那些复制的别来了,浪费力气,答好了我也不给分)如果方法好的再+50分~~再这里我先感激回答我问题的网友
展开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认真抓好“听、思、问、练”的学习四个环节,力求达到懂、会、透,提高课上吸收率。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三.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各占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会的失2分,复习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粗心、不会,找出原因以利以后的学习,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中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合物。很明显应选D。
听是关键,思是核心,课堂上能不能高度集中力,聚精会神听讲,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去专心听讲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有些同学课上精神不集中,打盹儿,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而在课余时间补课,就如同拣了芝麻丢了西瓜一样,久而久之知识缺陷越来越多,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更重要的是还要会听课,不仅听会知识的来龙去脉,对概念、例题要能理解同时更要学习和感受老师讲的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要学会巧妙地完整记笔记的方法,课上一定要养成“先听后记”的习惯,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录本节的重点、难点,须掌握的内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易错、易混或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当时没听懂的,没明白的地方,课下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还要记清课本内容和发散性问题及要求当堂完成的巩固性、检验性、提高性的训练试题。课后应全面系统地整理笔记,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感受作笔录。这个过程可以提高每个同学的悟性也就是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
“思”是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只有积极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知识,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因此课上要勤于思考,学会思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甚至是争论,以此来锻炼和培养自己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从而达到使当堂所学知识能消化、理解。
要“练”一定量的习题来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可培养一定的技能技巧,是达到会、透的一个重要环节。但不能搞简单的重复或题海战术。要通过作一定量的题自己能悟出什么道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来,要把作题的过程看成为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思维能力再提高的过程,做题后不要仅满足对答案,对解法而已,当每做稍有些难度的题后要回味一下,理顺解题思路逻辑关系和题目的类型是很有益的。可以想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和原理,解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不这样解行不行,哪种方法最简捷这便是一题多解的过程。能否通过改变物质、数据、操作顺序或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互换来重解,这便是一题多变。回忆一下这道题与过去做过的题有无相同、相似之处这便是多题一解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抓住听、思、问、练四个学习环节,提高课上的吸收率,使所学知识不断地消化理解变为自己的知识,不仅能达到懂、会,更重要的是达到透,这样你就能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培养了应变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二.在学习化学知识中要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是提高能力的保证。学好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做题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化合价的一般规律,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许多元素有变价,条件不同价态不同。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要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给出信息题告诉实验室制甲烷气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什么题用化学式来计算即只要有元素的质量分数的题就先要根据化学式来计算。
三.要培养自己的自我完善能力
每次单元测验后都要进行自我评价,找出成绩与存在问题,特别是要分析所丢分的原因是什么,各占多少分如失6分,其中粗心失2分,不会的失2分,复习不全面失2分,再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粗心、不会,找出原因以利以后的学习,坚持下去必有好处。达到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非智力因素能力。建立错题本,把自己在各次各类考试中及综合练习中做错的题集中收集起来,写在错题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题再重新做一遍看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把已经掌握的题做上标记进行淘汰,使不会的题逐渐减少,直到减少到零,这样坚持下去你的学习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的。
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学习方法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之一是概念多,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对学好初中化学课程关系极大。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初三学生中对概念学习不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学法不当,效果不好,这部分内容也是中考易失分的知识之一。
通过感性认识来掌握概念
化学基本概念是从大量的化学事实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如通过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以形成化合反应的概念。通过观察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可形成电离的概念。所以脱离化学事实只是单纯的背诵概念不可能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能熟练掌握了。
2.找出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化学概念之间即有本质的区别又有联系,学习时不要孤立地机械地单一记忆,应将不同的概念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内存联系。如元素与原子、分子与原子不同点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构成分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相同点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元素是描述物质宏观组成的,而原子是描述物质微观构成的。使用时要注意物质拽元素,分子拽原子避免出现错误。
3.要理解概念的组成和系统
学习中要弄清每个概念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其中关键部分是什么如氧化物的概念,包括三部分,一为化合物,二为两种元素组成,三为其中一种为氧元素三者缺一不可,其关键部分是第二、第三部分,弄清并搞懂了,书写和判断氧化物就容易了。再如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部分,一为一定温度,二为100克溶剂,三为达到饱和状态,四为溶解的质量。四部分缺一不可真正懂了在判断和溶解度的有关计算题就不会出现错误了。
4.要注意概念中关键字、词的意义理解和记忆。
每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是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的。在理解和记忆时切不可顾名思义,更不可断章取义,要理解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如单质的概念,关键词为纯净物,若不强调纯净物而改为物质的话,你还判断为单质就是错误的。因为物质包括纯净物和混合物,那么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就是单质也可以为混合物如红磷与白磷,O2与O3它们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但可组成两种单质。由此延深的题: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是(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与可能是混合物。很明显应选D。
展开全部
你说你反应方程式沉淀啊~颜色~气味都不记得,你好好把高一的元素化学看看,最好找一本比较全的讲解书,有习题的,讲解比较全,考试内容总结比较全的,或者把高一老师给你们用的书拿出来看看,要有耐心,看完后再找几张元素化学的试卷做做,做完后对对答案再总结总结,绝对没问题。更何况高中要记得方程式没几个,也就是S,N,Si,P,Fe,Cu,Al还有卤素这些元素,你把物质转化的关系图画出来,再写上条件,平时多看看不就解决了。还有就是考试的时候的氧化还原反应,其实一般不要你默写的,你只要根据所给信息写出反应物与生成物然后配配平就行了,一般高考不会考很难得配平的,只要把老师讲的弄会就行了。你说你做题目时间长,那时因为你对很常见的结论不够熟悉,应该好好看看电化学,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看看那些结论,和解计算题的技巧方法。还有就是比较重要的有机化学,这个需要平时多思考的,一定要在平时多记忆点平时做到的结论和物质,这样可以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熟悉点,这样就可以快点了。根据我这个高一就能拿高中化学二等奖人的经验,化学考的还是思维能力,一种根据已给信息与所学知识推断,平时多做做有思考性的题目,或许你会提高很快的。
我的化学老师就是在高考前对化学突然开窍的,别担心,还有几个月呢!!
就写这么多,如果你不去做,不去思考,不去花时间,不能对化学产生兴趣,我说得再多你也是个猴子
我的化学老师就是在高考前对化学突然开窍的,别担心,还有几个月呢!!
就写这么多,如果你不去做,不去思考,不去花时间,不能对化学产生兴趣,我说得再多你也是个猴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是西安交大08年的学生,这是我在我们学校给学弟学妹们的一些建议,虽然内容很多,但如果你是想真心学好化学的话,建议你能认真看一下,但愿能给你带来好运。)
谈学习方法
周总理生前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 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谈学习方法
周总理生前教导我们:“活到老,学到老。”人离不开学习,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学习是一个人终生获得知识,取得经验,转化为行为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充实生活,发展身心,促使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要学好,就得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所谓学习方法,就是人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和途径。它包括知识的方法,学习技能的方法,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的方法。
爱因斯坦总结自己获得伟大成就的公式是:W=X+Y+Z。并解释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确,Z代表不说空话。德国哲学家笛卡尔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古今中外无数事实已经证明:科学的学习方法将使学习者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越学越聪明。给学习者带来高效率和乐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不得法的学习方法,会阻碍才能的发挥,越学越死。给学习者带来学习的低效率和烦恼。由此可见,方法在获得成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怎样学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呢?下面主要谈五个方面的学习方法。
(一)抓好预习环节
预习,即课前的自学。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自己先独立地阅读新课内容。初步理解内容,是上课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过程。有些学生由于没有预习习惯,对老师一堂课要讲的内容一无所知,坐等教师讲课。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显得呆板被动,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些学生虽能预习,但看起书来似走马观花,不动脑、不分析。这种预习一点也达不到效果。
1.预习的好处
(1)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拌脚石”。这样,就会顺利理解新知识。
(2)有利于听课时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
(3)预习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与质疑。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这样,疑惑易解,听起来轻松、有味,思起来顺利主动,学习效果高。
(4)预习可以提高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讲的内容和板书,心中非常清楚。上课时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有的,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从而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
2.预习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必求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深,只需顺手用笔作出不同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作为听课的重点。但对牵涉到已学过的知识以及估计老师讲不到的小问题,自己一定要搞懂,以消灭“拦路虎。”
(2)若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想改变方法,先预习后上课,但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门功课都搞提前预习。这样做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显得非常紧张,不能达到预习效果。因此,刚开始预习时,要先选一两门自己学起来感到吃力的学科进行预习试点,等到尝到甜头,取得经验后,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再逐渐增加学科,直到全面铺开。
(3)预习应在当天作业做完之后再进行。时间多,就多预习几门,钻得深一点;反之,就少预习几门,钻得浅一点。切不可以每天学习任务还未完成就忙着预习,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秩序。
(4)学习差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听不懂,课后还需花大量的时间去补缺和做作业,整天忙得晕头转向,挤不出一点时间去预习。其实,这种学生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不预习上。学习由预习、上课、整理复习、作业四个环节组成。缺了预习这个环节就会影响下面环节的顺利运转。这些学生必须作好在短期内要多吃点苦的思想准备。在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后,要安排一点时间预习。这样做虽然费了时间,但上课能听得懂,减少了因上课听不懂而浪费的时间,同时,还可以减少花在课后整理、消化、作业上的时间。时间一长,运转正常了,学习的被动局面也就会改变,就再也不需加班加点了。
3.预习的要求
(1)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能顾此失彼。预习一般要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进行。这样,印象会较深。新课难度大,就多预习一些时间,难度小就少预习一些时间。应重点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又轮到讲授新课的科目进行预习,其他科目只需一般性的预习。某些学科,也可以利用星期天,集中预习下一周要讲授的课程,以减轻每天预习的负担。
(2)预习的任务是通过初步阅读,先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扫除障碍。具体任务是:①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已学的旧知识,找出新课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并把理解不透的记下来。②初步弄清新课中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这些知识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了什么?并找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费解的地方。③预习时要看、思、做结合进行。看:一般是把新课通读一遍,然后用笔勾划出书上的重要内容。需要查的就去查一查;需要想的就应该认真想一想;需要记的就应该记下来。思:指有的时候要想,做到低头看书,抬头思考,手在写题,脑在思考。做:在看的过程中,需要动手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对课本后的练习题要进行尝试性的做一做。问答题答一答。不会做,不会答可以再预习,也可以记下来。等教师在授课时集中注意听讲或向老师提出。预习以后,还要合上书本,小结一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教材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听课环节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听课是学生接受教师指导,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中心环节。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保证高效率学习的关键。听课时,有的学生全神贯注,专心听讲;有的分心走神,萎靡不振,打瞌睡。有的像录音机,全听全录;有的边听边记,基本上能把教师讲的内容都记下来;有的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有了问题记下来;有的干脆不记,只顾听讲;有的边听边划边思考。思考时,有的思考当堂内容,有的思考与本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有的思考教师的思路,有的拿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比较。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听好课的目的呢?总的要求是要抓住各学科的不同特点,带着问题听,听清内容,记住要点,抓住关键,着重听老师的讲课方法与思路,释疑的过程与 结论。具体要求:
1.要充分认识老师在上课时的重要作用。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他在课堂中的分析讲解远比课后辅导要详细得多,这也是学生自已看书无法比较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一条最简捷的路。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虚心向老师学习。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上好每一节课。
2.要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解,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千万不能思想开小差。如果在老师启发下,自己有了比较好的想法,可以在笔记本上记下来,等下课后再去深入思考或请教老师和同学。总之,课堂上的“分心”,是学习的大敌。
3.听课中可以尝试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作判断、试下结论。看看自己想的与老师讲的是否一致。找出对与不对的原因。
4.要力求当堂理解。理解是掌握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及规律的思考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当堂理解呢?在课堂上,你想的应与老师讲的统一,你思考的问题应与老师讲的问题统一。在教师的启发下,你要始终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如果在思考中出现不理解或理解不透的地方,应举手提出问题。如果课堂上老师没有时间解答你的问题,应继续听老师的讲解。课后再去请教老师。
5.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跑。听课是为了增长知识和发展智力。因此,不能把知识听懂了就算课听好了等同起来。高水平的听课应该不仅注意老师传授的具体知识,更应该注意老师讲课的思路。追着老师的思路跑,目的在于把老师讲课过程中运用的各种思维方式,思维过程搞清楚。学习老师是如何进行周密科学思考的,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有的学生不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而偏重于记忆老师的推导,总结出来的公式或结论,认为这是听课的主要目的。其实,这样掌握的知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死知识。这种死知识忘得快,又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谈不上发展智力。
6.要抓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科特点的关键。知识内容的关键一般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式以及公式、定义。当老师讲解这些关键知识时,你一定要特别注意,抓住不放。同样,不抓住学科特点的关键学习,也会影响你的学习效果。实际上,各门学科的内容体系、发展思路、训练要求以及教的方法各有特点。学习中非抓住这些特点不可。如物理、化学、生物课要特别注意观察和实验,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来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数学要通过大量演算,证明等练习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出数学思维能力。语文和外语在听课时,主要抓住字、词、句、篇等方面的知识点,并且通过听、说、读、写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和文字。
(三)紧抓复习环节
复习是对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再加工,并根据学习情况对学习进行适当调整,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因此,每上完一节课,每学完一篇课文,一个单元,一册书都要及时复习。若复习适时恰当,知识遗忘就少。早在1885年,德国的心理学家艾滨浩斯,通过实验发现刚记住的材料,一小时后只能保持44%;一天后能记住33%;两天后留下的只有28%;六天后为25%。所有的人,学习的知识都会发生先快后慢的遗忘过程。一些记性好的学生是因为能经常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复习,做到“每天有复习,每周有小结,每章有总结”,从而形成了惊人的记忆力。因此,很多学生对所学知识记不住,并不是脑子笨,而是不善于复习,或复习功夫不深。
1.复习的要求
(1)课后应及时把老师讲的和板书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一遍。看看能想起多少,忘了多少。然后翻开笔记,查找漏缺。
(2)看教材时,应边看边思,深思重点、难点。分析疑点、深化理解。
(3)看阅必要的参考书,充实课堂所学的内容。
(4)整理与充实笔记,对知识进行归类,使知识深化、简化、条理化,并按规律去加强记忆。
(5)加强练习。练习一般应在复习后进行,也可边复习边练习。在复习过程中,加强练习,能提高复习效果。
(1)及时复习。当天学的知识,要当天复习清,决不能拖拉。做到不欠“帐”。否则,内容生疏了,知识结构散了就要花费加倍时间重新学习。要明白“修复总比重建倒塌了的房子省事得多”。
(2)要紧紧围绕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定律复习。思考它们是怎么形成与推导出来的?能应用到哪些方面?它们需要什么条件?有无其他说法或证明方法?它与哪些知识有联系?通过追根溯源、牢固掌握知识。
(3)要反复复习。学完一课复习一次,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复习一次。学习一阶段系统总结一遍。期末再重点复习一次。通过这种步步为营的复习,形成的知识联系就不会消退。
(4)复习要有自己的思路。通过一课、一节、一章的复习,把自己的想法,思路写成小结、列出图表、或者用提纲摘要的方法,把前后知识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
(5)复习中遇到问题,不要急于看书或问人,要先想后看(问)。这对于集中注意力、强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很有好处。每次复习时,要先把上次的内容回忆一下。这样做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而且对记忆有很好的效果。
(6)复习中要适当看点题、做点题。选的题要围绕复习的中心来选。在解题前,要先回忆一下过去做过的有关习题的解题思路,在这基础上再做题。做题的目的是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做综合题能加深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独立完成作业环节
独立完成作业是深化知识,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复习与应用相结合的主要形式。然而,有些学生没有真正利用好这个环节。他们一下课就抢着做作业,作业一完,万事大吉。更有些学生课上根本没听懂,下课后也不问,作业抄袭后向老师交差完事。其实,做好作业有以下意义:
1.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做作业可以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补救。
2.通过做作业时的思考,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把易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公式的变换搞熟练。总之,有利于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
3.可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作业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必然会促使自己积极思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完作业后,不能把它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为总复习积累资料。复习时,翻阅一下记录的作业,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做作业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1.审题。审题是做作业十分重要的一步。拿到一个题目,首先应判断它属于哪一类,难易的程度如何?分清题目的条件和要求。已知条件是什么?从题目提供的信息中还能挖掘出什么条件?它的要求是什么?同时要让自己的思路顺着题目的路子思考。通过思考、准确、透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分清已知条件有哪些,题目要求的结论是什么。在审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哪些地方没有直接用语言表示出来,而隐含在题目中的其他形式条件,即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2.寻找解题途径。方法一般有三种:一种是“由因导果”,可以表述为:“已知→可知→可知……”,最后到达结论。第二种是“执果索因”,即结论←需知←需知←……”。这样一层一层的追下去,直到追到已知条件全部有了为止。这样。已知条件和要求结论之间的道路就打通了。第三种是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就需要我们用前两种的综合办法,以尽量缩短条件与结论的距离。即一方面从已知条件推出一些可知的中间结果,另一方面根据题目的要求分析出一些需知的中间结果。需知与已知一旦统一,则可得到解题的途径。
在寻找解题途径中,要广泛联想与这些条件和结论有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和方法等。联想过去是否解过和与此相同或相近的题目。那时是怎样解的?如果能联想起有关的旧知识,即与此题相应的规律原理、原则、公式就会浮现在脑海中,使解题的思路更加开阔。联想越广,跨度越大,得到的解题效果也越佳。
有时因为题目较复杂,为了思考方便,也可以把审题的过程画成简图。这实际上是一个运用学过的知识,把题目加工、改造的过程。经过加工,思路明了,解题捷径就会出现在眼前。
3.正确解题,经过①②两个步骤,已经寻得解题的途径,判定了解题的方案。但在实施时还要注意解题的保质保量。要做到这点,解题的步骤必须按部就班,一步步演算。书写规范化,格式明了,表达准确。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扎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在解题中,重要的知识点应写出来,繁题要简写,简题要详写。
4.注意检查。就是回过头来再检查一遍,看看是否题目要求的解都求出来了,有没有漏解。是否求出的解均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没有错解。检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一环。检查的方法很多。①步步检查法。即从审题开始,一步步检查。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计算、表达上的错误。②重做法。即重做一遍,看结果是否一样。③代入法。将计算结果代入公式或式子看看是否合理。同时,还要注意锻炼一题多解、一题多想。比较归类的解题习惯,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记好课堂笔记
记笔记是为了学,为了懂,为了用。记笔记的原则是以听为主,以记为辅。简练明白,提纲挈领,详略得当。难点不放过,疑点有标记。不乱,不混,条理明。对联想、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记。笔记要留有空白处,便于复习时补缺。
笔记的主要内容有:
1.记讲课提纲,解题思路,难于理解的重点及难点以及自己悟出的重要体会。
2.老师解决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论据与推导论证过程。精、巧、新的解题方法。
3.课堂上没有解决的疑难。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或结合点。容易发生错误和混淆的概念。
4.记要点,书上有的不必多记,可在笔记上留下空白,课后补记或对照课本复习。
5.预习时发现的问题、体会,自己掌握不好的旧知识。
6.摘录参考书上对课本内容有针对性帮助的材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虽然你的化学基础以前没打好来,但是我想,在未来的三个月里,你还是有机会补上来的,我觉得你现在目前最重要的是把所有的化学课本认认真真的看一遍,把化学里面一些基础的东西都记下来,可能会有点难,因为毕竟那么多的东西要你在短时间内记住是不易的。化学是偏文科类的理科,需要记的东西很多,而且那些东西是必须要记下来的,不然做题的时候,大脑将一片空白。
这里建议你在看书的同时,去找一些像我们平时做的练习册之类的参考书,多做做基础题,最好是能跟着你看书的节奏来,对你巩固基础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你现在不适合做难题,难题是建立在基础题的基础上,现在抓紧时间补基础才是最重要的,高考化学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也是基础题,这也是你能争取得最多分的一条途径。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是要牢记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的特务性质也是要牢记的,一些偏难的题基本上都是考那些内容的,当然化学中的很多基本规律,像元素周期表的递变规律,同族元素的递变规律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这些东西在做题的时候是一定会用得上的。
化学方程式之于化学就像物理公示之于物理一样。都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是课本上的每个都要记下来,还有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但是考试也会经常出的一些也需要耳熟能详,顺手写来。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记化学方程式的同时要知道这个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原理,要知道为什么它能这样反应,为什么能生成这种物质,希望你在记的同时多问问自己,我想对于你将会有很大帮助的,能加深你对方程式和反应原理的理解。在看书的时候要记得把一些物质联系来看,对比的进行学习,你将会发现这两者或者几种物质见的不同之处,做题的时候也要记得把物质的性质联系起来,分析对比的想想,然后再做。
以上所说自己感觉有点老套,但是的确是我自己的体会,心得,希望你也从中收获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能饯行自己的计划,踏踏实实的做好来,我敢确定,你化学的成绩必定会有质的飞跃。
哦,还有,有机会找初中的化学课本过一遍,把初中忘掉的东西也不回来,因为在有些题中还会经常用到初中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和物质递变规律,例如金属的活动性。切忌要看哈!
也提前祝你能在高考中考出个理想的成绩来!
这里建议你在看书的同时,去找一些像我们平时做的练习册之类的参考书,多做做基础题,最好是能跟着你看书的节奏来,对你巩固基础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你现在不适合做难题,难题是建立在基础题的基础上,现在抓紧时间补基础才是最重要的,高考化学中有很大的一部分也是基础题,这也是你能争取得最多分的一条途径。
化学元素的基本性质是要牢记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的特务性质也是要牢记的,一些偏难的题基本上都是考那些内容的,当然化学中的很多基本规律,像元素周期表的递变规律,同族元素的递变规律这些都是要记住的,这些东西在做题的时候是一定会用得上的。
化学方程式之于化学就像物理公示之于物理一样。都是很重要的,基本上是课本上的每个都要记下来,还有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但是考试也会经常出的一些也需要耳熟能详,顺手写来。这里,必须要注意的是,记化学方程式的同时要知道这个化学方程式反应的原理,要知道为什么它能这样反应,为什么能生成这种物质,希望你在记的同时多问问自己,我想对于你将会有很大帮助的,能加深你对方程式和反应原理的理解。在看书的时候要记得把一些物质联系来看,对比的进行学习,你将会发现这两者或者几种物质见的不同之处,做题的时候也要记得把物质的性质联系起来,分析对比的想想,然后再做。
以上所说自己感觉有点老套,但是的确是我自己的体会,心得,希望你也从中收获一些对你有用的东西,能饯行自己的计划,踏踏实实的做好来,我敢确定,你化学的成绩必定会有质的飞跃。
哦,还有,有机会找初中的化学课本过一遍,把初中忘掉的东西也不回来,因为在有些题中还会经常用到初中的一些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和物质递变规律,例如金属的活动性。切忌要看哈!
也提前祝你能在高考中考出个理想的成绩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化学科有两大特点:(一)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二)化学“繁”。这个“繁”实际上就反映了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分散,并且大量的知识需要识记的特点。因此,我们不能把以前学数学、物理的方法照搬来学化学,而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取舍、创新。笔者根据化学科本身的特点和本人多年的化学教学经验,总结出了“观、动、记、思、练”的五字学习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观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一)观
“观”即观察。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有益的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些都说明了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去观察实验呢?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绪言部分的第四个实验,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观察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黑,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黑,试管壁有水滴生成,澄清石灰水全部浑浊。经分析得知碱式碳酸铜受热后生成了新物质黑色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最后与前面三个实验现象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动
“动”即积极动手实验。这也是教学大纲明确规定的、同学们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亲自动手实验不仅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认识、理解和巩固,成倍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动手实验比只凭看老师做和自己硬记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们要在老师的安排下积极动手实验,努力达到各次实验的目的。
(三)记
“记’即记忆。与数学、物理相比较,“记忆”对化学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学化学的最基本方法,离开了“记忆”谈其他就成为一句空话。这是由于:(l)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熟练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2)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怎样去记呢?本人认为:(1)要“因材施记”,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找出不同的记忆方法。概念、定律、性质等要认真听老师讲,仔细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元素符号、化合价和一些物质俗名及某些特性则要进行机械记忆(死记硬背);(2)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记忆方式,这样才能花时少,效果好。
(四)“思”
“思”指勤于动脑,即多分析、思考。要善于从个别想到一般,从现象想到本质、从特殊想到规律,上课要动口、动手,主要是动脑,想“为什么”想“怎么办”?碰到疑难,不可知难而退,要深钻细研,直到豁然开朗;对似是而非的问题,不可朦胧而过,应深入思考,弄个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独立想,就是会想,只有会想,才能想会了。
(五)练
“练”即保证做一定的课内练习和课外练习题,它是应用所学知识的一种书面形式,只有通过应用才能更好地巩固知识、掌握知识,并能检验出自己学习中的某些不足,使自己取得更好成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