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秋月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注释](1)青溪:清澈的溪水。(2)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红尘:泛指人世间。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简析:这是首怀古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凭吊秦汉官苑留下的遗迹,抒发了历史兴亡的感慨。全诗将萧瑟的秋景与怀古的愁情融为一体,对仗工整,章法谨严。
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而欲来风满楼:云起日落,暮色将至;风满楼头,山雨欲来。作者准确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变化的瞬间,充满了张力与动感。尤其是最后一句,写暴风雨前的景象,让人如临其境,形象鲜明,寓意深远。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①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两句点出此处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且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暗示了山中如世外桃源,景物美妙怡人。
B.中间两联写“月照松间”“石上清泉”“竹林浣女”“莲丛渔舟”,特别是第三联,以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C.《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本诗反其意而用之,“山中”生活实为作者意之所向,有归隐之意。
D.首联写环境,颔联侧重写人,颈联侧重写物,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千古秋诗咏悲喜
老马
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最早的悲秋诗文大概是战国时
代宋玉的《九辩》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唐代诗仙李白在《月
下独酌》中描绘了这样的秋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怀才不遇,佯狂醉酒,流露了无限的无奈与幻想,饱含
凄切悲伤。
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唐朝诗人王昌龄
《丛军行》诗云:“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秋风。更
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黄昏独坐,临秋风吹
起羌笛,寄情关山明月,感时伤怀,表达了边塞征人思念家
园之苦。而悲秋之作最甚者,可谓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秋。
杜甫有感于国家的战乱,政治腐败,自己年老多病,报国无
路。诗中风、猿、燕、木、江、病、鬓、酒共融一体,同表
一愁,可谓咏秋诗作之绝唱。
古人咏秋,也常发泄平日里的幽怨,秋怨之多、之深,
别有一番情致。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曲》曰:“桂魄初生
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
归。”初秋的月夜,少妇的单薄的丝衣懒于换去,孤独地抱
着精美的银筝轻轻拨弹。由于夫君远征,自己心怯空房不愿
进入。全诗将少妇的幽怨描画得淋漓尽致。秋怨之作最著名
的当推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
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宫女在玉阶伫立,痴望皎皎秋月
良久,连罗丝织袜都被夜露打湿了。回到室内,仍依依不舍
地望着明月,深夜不寐,写尽了宫女的哀怨,未着一“愁”
字,却把怨意从她望月的动作和神情中体现出来。
同是咏秋,由于人的心绪不同,色调也不同。唐代诗人
王维的《山居秋暝》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
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山中秋日晚景,明月承“晚来”,
清泉承“新雨”,松、石承“空山”,因浣女归而竹喧,因
渔舟下而莲动。诗的最后说,春芳要消歇就消歇吧,秋光如
此美好,令人留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清新明朗,
意境雅致优美,读来令人心怡神爽,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林自
得其乐的志趣和情怀。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这
样的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对仗工整贴切。
秋水长天,水天一色,两相衬映,落霞流金,孤鹜凌空,意
境开阔高远,空灵洒脱,充满了喜悦、欢畅、旷达的意蕴。
这是一幅大自然和谐而优美的秋暮水墨画面,千百年来盛传
不衰。咏秋更为奇妙的是,清朝才子纪晓岚写江面渔船的一
首七绝:“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
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你看,江面秋景写得何等生动别
致,何等神韵清丽。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喜秋之作,全诗欢
畅、明快、轻巧,极具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更是别具一格。“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一语破的,点出一反前人悲秋之情怀,又直抒胸臆,借秋声抒发了自己的豪兴。一叶而惊秋,多少人面对秋景难以控制悲凉的心境,而刘禹锡则抑制不住内心的独特视角和励志精神,“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深深懂得自古以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人们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寞,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自然的秋景之感,以已所特有的胸怀指出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诗人强调秋天并不毫无生机可言,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大家看那只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诗人溶身在这旷世之秋中,久驻胸怀的坦荡豪情开始沸腾了,于是他把自己的所感所思交给了排云直上的那只独鹤,自己久赋的希望也逐渐被这秋气所包容,得以溶化和体现。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宵”。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寞。
辛弃疾的咏秋词不少,而且我对他的词有所偏爱,那种豪迈的气势、那种血泪般的痛、那种大海似的沉郁,给秋天的词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也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辛弃疾《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本词即是如此。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我们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这可是我为你精心查找的。还有练习和赏析配套,感谢我吧```
年代:【宋】 作者:【程颢】 体裁:【七绝】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注释
[注释](1)青溪:清澈的溪水。(2)澄鲜:明净、清新的样子。(3)红尘:泛指人世间。
[译文]清澈的溪水流过碧绿的山头,悬空一泻而下,澄清的水与蓝天在月色的映照下构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画卷。这秋色把人世间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闲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闲自在的红叶。幽静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简析:这是首怀古之作。诗人登楼远眺,凭吊秦汉官苑留下的遗迹,抒发了历史兴亡的感慨。全诗将萧瑟的秋景与怀古的愁情融为一体,对仗工整,章法谨严。
名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而欲来风满楼:云起日落,暮色将至;风满楼头,山雨欲来。作者准确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变化的瞬间,充满了张力与动感。尤其是最后一句,写暴风雨前的景象,让人如临其境,形象鲜明,寓意深远。
王维的《山居秋暝》赏析
山居秋暝①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③。
[注释] ①秋暝:秋天的傍晚。②浣(huàn)女:洗衣物的女子。③“随意”句:《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意谓任它春芳尽,王孙也可久留。歇:消歇,凋谢。
对这首诗的赏析,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空山”两句点出此处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且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暗示了山中如世外桃源,景物美妙怡人。
B.中间两联写“月照松间”“石上清泉”“竹林浣女”“莲丛渔舟”,特别是第三联,以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作者想过安静淳朴生活的理想。
C.《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游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本诗反其意而用之,“山中”生活实为作者意之所向,有归隐之意。
D.首联写环境,颔联侧重写人,颈联侧重写物,在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作者〕王维 (约692~761),字摩诘,原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父辈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诗明净清新,精美雅致,李杜之外,自成一家。其名字取自维摩诘居士,心向佛门。虽为朝廷命官,却常隐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又是杰出的画家,通晓音乐,善以乐理、画理、禅理融入诗歌创作之中。苏轼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著名代表。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诗人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图。
千古秋诗咏悲喜
老马
古人咏秋多是悲凉之声。最早的悲秋诗文大概是战国时
代宋玉的《九辩》了:“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
落而变衰。”这是一幅凛冽的悲秋图。唐代诗仙李白在《月
下独酌》中描绘了这样的秋夜:“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怀才不遇,佯狂醉酒,流露了无限的无奈与幻想,饱含
凄切悲伤。
古人悲秋,常悲国家多战乱之苦痛。唐朝诗人王昌龄
《丛军行》诗云:“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秋风。更
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在黄昏独坐,临秋风吹
起羌笛,寄情关山明月,感时伤怀,表达了边塞征人思念家
园之苦。而悲秋之作最甚者,可谓杜甫的《登高》:“风急
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
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无处不秋。
杜甫有感于国家的战乱,政治腐败,自己年老多病,报国无
路。诗中风、猿、燕、木、江、病、鬓、酒共融一体,同表
一愁,可谓咏秋诗作之绝唱。
古人咏秋,也常发泄平日里的幽怨,秋怨之多、之深,
别有一番情致。唐代诗人王维的《秋夜曲》曰:“桂魄初生
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
归。”初秋的月夜,少妇的单薄的丝衣懒于换去,孤独地抱
着精美的银筝轻轻拨弹。由于夫君远征,自己心怯空房不愿
进入。全诗将少妇的幽怨描画得淋漓尽致。秋怨之作最著名
的当推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
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宫女在玉阶伫立,痴望皎皎秋月
良久,连罗丝织袜都被夜露打湿了。回到室内,仍依依不舍
地望着明月,深夜不寐,写尽了宫女的哀怨,未着一“愁”
字,却把怨意从她望月的动作和神情中体现出来。
同是咏秋,由于人的心绪不同,色调也不同。唐代诗人
王维的《山居秋暝》写道:“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
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
芳歇,王孙自可留。”描绘了山中秋日晚景,明月承“晚来”,
清泉承“新雨”,松、石承“空山”,因浣女归而竹喧,因
渔舟下而莲动。诗的最后说,春芳要消歇就消歇吧,秋光如
此美好,令人留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语言清新明朗,
意境雅致优美,读来令人心怡神爽,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林自
得其乐的志趣和情怀。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这
样的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对仗工整贴切。
秋水长天,水天一色,两相衬映,落霞流金,孤鹜凌空,意
境开阔高远,空灵洒脱,充满了喜悦、欢畅、旷达的意蕴。
这是一幅大自然和谐而优美的秋暮水墨画面,千百年来盛传
不衰。咏秋更为奇妙的是,清朝才子纪晓岚写江面渔船的一
首七绝:“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个艄公一钓钩,一拍一呼还
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你看,江面秋景写得何等生动别
致,何等神韵清丽。这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喜秋之作,全诗欢
畅、明快、轻巧,极具艺术感染力。
刘禹锡的《秋词二首》更是别具一格。“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一语破的,点出一反前人悲秋之情怀,又直抒胸臆,借秋声抒发了自己的豪兴。一叶而惊秋,多少人面对秋景难以控制悲凉的心境,而刘禹锡则抑制不住内心的独特视角和励志精神,“我言秋日胜春朝”。诗人深深懂得自古以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人们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寞,死气沉沉。诗人同情他们的遭遇和处境,但不同意他们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自然的秋景之感,以已所特有的胸怀指出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诗人强调秋天并不毫无生机可言,而是很有生气。他指引大家看那只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大展鸿图。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诗人溶身在这旷世之秋中,久驻胸怀的坦荡豪情开始沸腾了,于是他把自己的所感所思交给了排云直上的那只独鹤,自己久赋的希望也逐渐被这秋气所包容,得以溶化和体现。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所以诗人说,“便引诗情到碧宵”。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寞。
辛弃疾的咏秋词不少,而且我对他的词有所偏爱,那种豪迈的气势、那种血泪般的痛、那种大海似的沉郁,给秋天的词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也不知何处是它的尽头。遥远天际,天水交溶气象阔大,笔力遒劲。也只有秋季,天高气爽,才可能极目远望,看见大江向无穷无尽的天边流去的壮观景色。夕阳快要西沉,孤雁的声声哀鸣不时传到赏心亭上,更加引起了作者对远在北方的故乡的思念。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他看着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悲愤地拍打着亭子上的栏干,可是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
辛弃疾《鹧鸪天》:“掩鼻人间臭腐场,古今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在辛弃疾的仕途生涯中,他看惯了当时投降派掌权,正人君子遭受打击,狗苟蝇营的小人气焰嚣张,故斥官场为“臭腐场”,实在是再恰当不过了。正因为面对的是“臭腐场”,所以“惟有酒偏香”。“酒”之“偏香”,不在于它的味,而在于它能“解忧”。
“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两句,情调一转,由对“人间”深深的厌恶,变为对山林隐居生活的由衷的喜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写词人闲适潇洒的生活和志得意满的情愫。他在闲居铅山时所作的词,多有类似语句。“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转入正题,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秋晚莼鲈江上,夜深儿女灯前。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想夜半承明,留教视草,却遣筹边。长安故人问我,道愁肠殢酒只依然。目断秋霄落雁,醉来时响空弦。”稼轩词多是感时抚事之作,并且词情豪放。即或是送别词,也多是慷慨悲吟,本词即是如此。作者借送别的机会,倾吐自己满腹的忧国深情,在激励友人奋进之时,又宣泄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这首词在艺术手法上的高明之处在于联想与造境上。丰富的联想与跌宕起伏的笔法相结合,使跳跃性的结构显得整齐严密。全词的感情由联想展开。“老来情味减”一句实写,以下笔笔虚写,以虚衬实。由“别酒”想到“西风”,“归船”;由“西风”、“归船”想到“江上”,灯前下边转到朝廷思贤,再转到托愁肠殢酒,最后落到醉中发泄。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反而正,感情亦如江上的波涛大起大落,通篇蕴含着开阖顿挫、腾挪跌宕的气势,与词人沉郁雄放的风格相一致
辛弃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上片写带湖秋夜的幽美景色,见出秋色之可爱,说明古人悲愁没有多少理由。在清凉幽静的篆冈,秋月映照着树木荫蔽的楼台,秋花在庭院里散发着扑鼻的幽香。秋景是如此令词人和他的宾客们赏心悦目,他不禁要想,为什么自古以来总有些人,一到秋天就悲悲戚戚呢?当年宋玉大发悲秋之情,究竟为的什么?悲秋似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只有敞开胸怀,纵情吟赏秋色才是通达的啰!每个读者初读到此,情不自禁地产生这样的联想,而顺着作者这个表面的语调和逻辑继续阅读下去,思考下去。其实,作者的本意并不在此!读了词的下片我们才知辛弃疾最终是要肯定悲秋之有理。只不过,他之所谓悲“秋”,已不同于传统文人的纯粹感叹时序之变迁与个人身世之没落,而暗含了政治寄托的深意。一代豪杰辛弃疾也是在暗中悲秋的。他悲秋的理由是,重阳节快来了,那凄冷的风风雨雨将会破坏人们的幸福和安宁。这首词通过时节变化的描写来反映对现实生活的深沉感慨,气度从容;欲擒欲纵,文法曲折多变;巧妙采用前人诗句,辞意含蓄。通过比兴等手法,寄托政治感想。
这可是我为你精心查找的。还有练习和赏析配套,感谢我吧```
参考资料: 爱问知识人
展开全部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描写秋天的诗: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子夜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中秋月》【唐】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4、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