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关于《童年》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内容精要】
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着力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地位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我们不得不一次次按捺住激动,继续看下去。这种巨大的神奇的感染力,是为许多批评家所称道的艺术效果,有的西方评论者甚至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名家导读】
《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母亲》……这些书让我知道了高尔基同志的祖父是个穿着旧呢制服的沙俄军官,外祖父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油画中裸露着赤铜色脊梁的那种人。也知道了高尔基在鞋店做过小徒弟,甚至和他一起看见了鞋店老板怎样去抚摸女客的肥足,又吻自己发臭的手指,听见了躲在门后的高尔基咯咯的笑声。高尔基是我和我们几代人的童年的伙伴。
——著名作家 韩静霆
【人物评析】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是这些普通人给了幼小的高尔基良好的影响,使他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内容精要】
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一部,讲述的是高尔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他跟随脾气暴躁的、日渐破落的小染坊主外公外婆生活的童年时光。此书通过一个儿童无邪的眼光,向读者生动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罗斯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描绘了许许多多社会小市民丑陋和愚昧的生活风貌以及当时俄国的宗教、丧葬等民风民俗。高尔基的这些回忆,有助于我们了解沙皇俄国那个时代的风貌,了解一代文学大师高尔基童年时的社会环境。
小阿辽莎的童年生活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驳的、离奇得难以形容的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地讲出来的一个悲惨的童话”。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本书不仅有严谨的艺术结构,也有出色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着力刻画了阿辽莎、外祖父、外祖母这三个人物。
【地位影响】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并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我们不得不一次次按捺住激动,继续看下去。这种巨大的神奇的感染力,是为许多批评家所称道的艺术效果,有的西方评论者甚至认为《童年》是高尔基最杰出的作品。《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价值。
【名家导读】
《童年》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力量……”
——著名翻译家戈宝权
《童年》、《在人间 》、《我的大学》、《母亲》……这些书让我知道了高尔基同志的祖父是个穿着旧呢制服的沙俄军官,外祖父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油画中裸露着赤铜色脊梁的那种人。也知道了高尔基在鞋店做过小徒弟,甚至和他一起看见了鞋店老板怎样去抚摸女客的肥足,又吻自己发臭的手指,听见了躲在门后的高尔基咯咯的笑声。高尔基是我和我们几代人的童年的伙伴。
——著名作家 韩静霆
【人物评析】
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阿辽莎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展开全部
写作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宁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极好的!”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会写出来……”不久,他实现了这个诺言.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高尔基每一时期的创作都与当时的时代脉搏密切相连。高尔基所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沙俄统治走向衰败的时代。当时的俄国,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任命生活困苦,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1905年第一次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思考许多问题: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俄国革命与俄国民族文化心态的关系;未来革命的历史命运等。在思考、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时,高尔基把目光再次投向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挖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人性泯灭等,这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习气,是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高尔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唤醒人民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这就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直接原因,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高尔基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他的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里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本段]故事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高尔基每一时期的创作都与当时的时代脉搏密切相连。高尔基所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沙俄统治走向衰败的时代。当时的俄国,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1905年第一次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思考许多问题: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俄国革命与俄国民族文化心态的关系;未来革命的历史命运等。在思考、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时,高尔基把目光再次投向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挖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人性泯灭等,这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习气,是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高尔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唤醒人民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这就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直接原因,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高尔基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本书来说,童年却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在“十一”假期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反衬出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我读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觉得我是幸运的,起码我比他幸福。因为主人公3岁时,父亲病故,而自己的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我为自己庆幸——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这种苦,自己没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得在小时候,我很调皮,也很淘气,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帮我买了几条小金鱼,但她没告诉我怎么养就走了,爸爸妈妈妈又不在家。我看到柜子上有一个插着花的花瓶,灵机一动,把花瓶拿下来,丢掉里面的花,加了点水,把小金鱼放了进去。看到小金鱼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心里乐滋滋的。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地看花瓶,就笑着问我:“你干嘛呢?”“看金鱼呀!”我回答道。妈妈一听,说道:“啊?不会吧!你把金鱼放在花瓶里了。不行,这花瓶一会儿姥姥还要拿走呢。”我二话没说,把花瓶抱进房间,就是不让她们拿走。最后,妈妈拿我没辙,只好打电话给外婆,告诉她事实,姥姥听了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来……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这本书,我有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童年》读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Z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高尔基(1868―1936年)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今高尔基城)。他的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1902年,写了剧本《在底层》,它是作者20年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是高尔基戏剧的代表作。在1905年革命形势高涨的岁月里,高尔基作为战士参加了革命运动,他的住宅成为1905年莫斯科武装起义的据点之一。1906年,高尔基最优秀的代表作《母亲》发表了。在世界文学史上,它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的历史时期。同年,在美国写了描写工人暴动的剧本《敌人》,它是高尔基最优秀的剧作之一。1906―1913年,高尔基因沙皇政府的迫害,侨居意大利,成为一个政治流亡分子。1907年春,参加了在伦敦举行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五次代表大会。从此,他和列宁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1911―1913年间,写了故事集《意大利童话》。1913年高尔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里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童年》。1913年高尔基回到祖国,主持《真理报》文艺栏,从事文化组织工作和文学活动。1916年,发表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二部《在人间》;1922年发表第三部《我的大学》。十月革命胜利后,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1936年写的长篇史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的最后一部巨著,这部史诗是高尔基最杰出的艺术成就之一。1934年,在高尔基主持下召开了第一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高尔基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
[编辑本段]故事背景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高尔基每一时期的创作都与当时的时代脉搏密切相连。高尔基所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沙俄统治走向衰败的时代。当时的俄国,政治极端腐败,下层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正在酝酿大的变革。1905年第一次革命失败后,高尔基也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冷静思考许多问题:革命失败的原因;俄国社会和俄国革命的性质;俄国革命与俄国民族文化心态的关系;未来革命的历史命运等。在思考、总结革命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时,高尔基把目光再次投向了俄罗斯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地挖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人性泯灭等,这是根深蒂固的小市民习气,是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高尔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唤醒人民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这就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直接原因,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高尔基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读后感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本书来说,童年却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在“十一”假期中我看了不少书,对《童年》这本书最感兴趣。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步曲的第一部(第二、第三部《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反衬出十九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
我读完《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觉得我是幸运的,起码我比他幸福。因为主人公3岁时,父亲病故,而自己的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高尔基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我为自己庆幸——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没有受到这种苦,自己没有失去父母……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有一段美好的童年。记得在小时候,我很调皮,也很淘气,经常做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有一次,阿姨帮我买了几条小金鱼,但她没告诉我怎么养就走了,爸爸妈妈妈又不在家。我看到柜子上有一个插着花的花瓶,灵机一动,把花瓶拿下来,丢掉里面的花,加了点水,把小金鱼放了进去。看到小金鱼在花瓶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心里乐滋滋的。到了晚上,妈妈回来了,看到我趴在桌上一动不动地看花瓶,就笑着问我:“你干嘛呢?”“看金鱼呀!”我回答道。妈妈一听,说道:“啊?不会吧!你把金鱼放在花瓶里了。不行,这花瓶一会儿姥姥还要拿走呢。”我二话没说,把花瓶抱进房间,就是不让她们拿走。最后,妈妈拿我没辙,只好打电话给外婆,告诉她事实,姥姥听了这件事,也哈哈大笑起来……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充满了欢乐、充满了幸福,所以我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看了《童年》这本书,我有很大的启发,书中告诉我们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
《童年》读后感
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举世闻名。在一个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开了它。情绪也随着书上一行行黑色的宋体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安安静静”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每天生活在蜜罐儿里,被甜水泡着,被金灿灿的钱堆着……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还轮不到我们呢。 Z
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吧。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开始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我们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为了以后,为了将来,为了我们到“人间”的那一天。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43920.html?wtp=tt#2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