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电流是电荷的 形成的,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的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 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3.若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2U时,导体的电阻为 ,导体中的电流为 。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V,我国照明电路电压为 V。
5.一只4Ω的电阻器与一只阻值为 Ω的电阻器并联就能得到阻值为3Ω的总电阻,若将这两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Ω。
6.两个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串联接到某一电源的两端时,U1:U2=3:5,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另一电源的两端时,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7. 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断开S1、S4,闭合S2、S3,电磁铁的两磁极的极性将 (填“改变”或“不变”)。
8.如图,电阻R1=2R2(R2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 V,电流表的最大示数跟最小示数的比值为 。
9.两个电阻器R1>R2,若将它们串联接到6V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同一电源的两端,则干路电流为2.5A,则R1= Ω,R2= Ω。
10.阻值为6Ω的甲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阻值为10Ω的乙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则将甲、乙电阻器串联起来,允许最大总电压为 V,而将甲、乙电阻器并联起来,干路中允许最大总电流为 A。
二、作图与实验(第11~15题,每题2分;第16题5分;第17题4分;第18题3分;共22分)
11.如图,标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两个静止小磁针的N、S极。
12.如图,根据静止小磁针(黑端为N极)的指向分别标出两个螺线管的电源正、负极。
13.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表正常偏转,请在虚线框内分别填写电源或电灯的符号。
14.如图,用导线将图中各器件连接成水位自动报警电路。要求:水位未升到A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表示水位正常;当水位升到A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
15.如图,①要使灯L1、L2串联接入电源两端,应连接接线柱 、 ;②若仅使灯L2发光,则只需在①的基础上再将 、 接线柱连接起来。
16.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错误之处是 ;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 处连入电路。
(3)按正确的电路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两表均没有示数。拆下电压表并用电压表去检测,结果在电源两端以及滑动变阻器两端均测得电压为U,而在开关两端以及电流表两端均未测出电压,可见故障是 。
17.在“制作、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应保持 相同,将匝数不等的两个电磁铁 联起来,靠近一堆大头针,观察它们 的多少。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向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速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线圈不能处于位置。
三、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B.象金属、大地等属于导体,导体和绝缘体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C.绝缘体不易导电也不容易带电,导体易导电也容易带电,
D.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好的电工材料,半导体也有重要的用途
20.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装置是:( )
A.电吹风 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 D.发电机
21.下列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把糖块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
C.樟脑丸放在箱子里,过几天后整个箱子都充满樟脑丸味。
D.早上太阳出来后,早晨的雾就会消失,
22.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有电流产生。
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有电流产生。
C.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会有电流产生。
23.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
B.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
C.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
D.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短
24.如图,灯泡均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三只灯泡全发光,那么,当开关闭合时:( )
A.L1、L2不亮,L3亮。 B.三灯仍都亮。
C.L2不亮,L1、L3亮。 D.三灯都不亮。
25.如图,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设R1、R2、R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流过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干路为I,则下列已知条件中不能求出R1阻值的是:( )
A.I2、R2、I1 B.I2、R2、I3、R3
C.I3、R3、I1 D.U2、I3、I2、I
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27.如图,已知R1=10Ω, R2=20Ω,R3=30Ω,则图中A、B之间的电阻为:( )
A.30Ω B.15Ω C.60Ω D.50Ω
28.如图是为了熨烫方便和不使温度升得过高而设计的电熨斗的工作电路,它的好处是:( )
A.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B.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C.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D.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29.如图表示某实验的顺序:(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 (b) 是浸过肥皀液薄膜的铁丝圈,(c)表示用棒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d)表示这一侧的肥皀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0.如图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正常发光,则:( )
A. 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C.都是电流表 D.都是电压表
31.如图,电源电压为6V,R1=R2,在a、b之间接入一只标有“3V0.2A”的电灯时,该灯:( )
A.能正常发光 B.比正常发光稍暗
C.比正常发光亮些 D.无法判断
3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没有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1短路
33.两个电阻R1、R2并联在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I是R1中电流的n倍,设R1、R2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R2 = (n-1)R B.R1:R2=n-1
C.I1:I2 =1:(n-1) D.I:I2 =n:(n-1)
四、计算(第34题2分;第35、36题,每题6分;共14分)
34.10Ω的电阻中,2min内通过了180C的电荷,则该电阻两端电压为 V。
35.如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 R2=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求:(1)R1的阻值;(2)R2两端的电压。
36.如图所示电路中,R2是0~2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滑片P位于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求变阻器滑片从b端滑至a端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
五、应用与设计(第37题2分;第38题4分;第39题4分,第40题4分;共14分)
37.如图,闭合开关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为检查电路中的故障,甲同学用导线连接a c,发现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乙同学用导线连接a d,发现电灯亮,电流表有示数。由此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 。
38.给你一只电源、一只电流表和几根导线,要用一种最简洁的方法判断三只电阻R1、R2、R3谁的阻值最大,请你在如中虚线框内画出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39.如图所示的暗箱中装有灯泡、电阻、电池。面板上装有A、B、C、D四个接线柱。现用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a、b测试。若a一直和A相接,b依次接B、C、D。发现b接B时灯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b接C时,灯泡亮,电流表有示数;b接D时,灯光减弱,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测试结果,在图中画出暗箱内的接线图。
40.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在①小灯泡、②电压表、③电流表、④线圈、⑤电阻R、⑥干电池、⑦滑动变阻器中,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电流是电荷的 形成的,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的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 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3.若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2U时,导体的电阻为 ,导体中的电流为 。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V,我国照明电路电压为 V。
5.一只4Ω的电阻器与一只阻值为 Ω的电阻器并联就能得到阻值为3Ω的总电阻,若将这两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Ω。
6.两个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串联接到某一电源的两端时,U1:U2=3:5,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另一电源的两端时,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7. 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断开S1、S4,闭合S2、S3,电磁铁的两磁极的极性将 (填“改变”或“不变”)。
8.如图,电阻R1=2R2(R2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 V,电流表的最大示数跟最小示数的比值为 。
9.两个电阻器R1>R2,若将它们串联接到6V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同一电源的两端,则干路电流为2.5A,则R1= Ω,R2= Ω。
10.阻值为6Ω的甲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阻值为10Ω的乙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则将甲、乙电阻器串联起来,允许最大总电压为 V,而将甲、乙电阻器并联起来,干路中允许最大总电流为 A。
二、作图与实验(第11~15题,每题2分;第16题5分;第17题4分;第18题3分;共22分)
11.如图,标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两个静止小磁针的N、S极。
12.如图,根据静止小磁针(黑端为N极)的指向分别标出两个螺线管的电源正、负极。
13.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表正常偏转,请在虚线框内分别填写电源或电灯的符号。
14.如图,用导线将图中各器件连接成水位自动报警电路。要求:水位未升到A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表示水位正常;当水位升到A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
15.如图,①要使灯L1、L2串联接入电源两端,应连接接线柱 、 ;②若仅使灯L2发光,则只需在①的基础上再将 、 接线柱连接起来。
16.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错误之处是 ;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 处连入电路。
(3)按正确的电路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两表均没有示数。拆下电压表并用电压表去检测,结果在电源两端以及滑动变阻器两端均测得电压为U,而在开关两端以及电流表两端均未测出电压,可见故障是 。
17.在“制作、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应保持 相同,将匝数不等的两个电磁铁 联起来,靠近一堆大头针,观察它们 的多少。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向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速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线圈不能处于位置。
三、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B.象金属、大地等属于导体,导体和绝缘体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C.绝缘体不易导电也不容易带电,导体易导电也容易带电,
D.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好的电工材料,半导体也有重要的用途
20.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装置是:( )
A.电吹风 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 D.发电机
21.下列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把糖块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
C.樟脑丸放在箱子里,过几天后整个箱子都充满樟脑丸味。
D.早上太阳出来后,早晨的雾就会消失,
22.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有电流产生。
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有电流产生。
C.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会有电流产生。
23.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
B.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
C.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
D.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短
24.如图,灯泡均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三只灯泡全发光,那么,当开关闭合时:( )
A.L1、L2不亮,L3亮。 B.三灯仍都亮。
C.L2不亮,L1、L3亮。 D.三灯都不亮。
25.如图,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设R1、R2、R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流过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干路为I,则下列已知条件中不能求出R1阻值的是:( )
A.I2、R2、I1 B.I2、R2、I3、R3
C.I3、R3、I1 D.U2、I3、I2、I
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27.如图,已知R1=10Ω, R2=20Ω,R3=30Ω,则图中A、B之间的电阻为:( )
A.30Ω B.15Ω C.60Ω D.50Ω
28.如图是为了熨烫方便和不使温度升得过高而设计的电熨斗的工作电路,它的好处是:( )
A.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B.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C.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D.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29.如图表示某实验的顺序:(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 (b) 是浸过肥皀液薄膜的铁丝圈,(c)表示用棒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d)表示这一侧的肥皀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0.如图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正常发光,则:( )
A. 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C.都是电流表 D.都是电压表
31.如图,电源电压为6V,R1=R2,在a、b之间接入一只标有“3V0.2A”的电灯时,该灯:( )
A.能正常发光 B.比正常发光稍暗
C.比正常发光亮些 D.无法判断
3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没有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1短路
33.两个电阻R1、R2并联在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I是R1中电流的n倍,设R1、R2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R2 = (n-1)R B.R1:R2=n-1
C.I1:I2 =1:(n-1) D.I:I2 =n:(n-1)
四、计算(第34题2分;第35、36题,每题6分;共14分)
34.10Ω的电阻中,2min内通过了180C的电荷,则该电阻两端电压为 V。
35.如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 R2=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求:(1)R1的阻值;(2)R2两端的电压。
36.如图所示电路中,R2是0~2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滑片P位于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求变阻器滑片从b端滑至a端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
五、应用与设计(第37题2分;第38题4分;第39题4分,第40题4分;共14分)
37.如图,闭合开关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为检查电路中的故障,甲同学用导线连接a c,发现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乙同学用导线连接a d,发现电灯亮,电流表有示数。由此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 。
38.给你一只电源、一只电流表和几根导线,要用一种最简洁的方法判断三只电阻R1、R2、R3谁的阻值最大,请你在如中虚线框内画出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39.如图所示的暗箱中装有灯泡、电阻、电池。面板上装有A、B、C、D四个接线柱。现用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a、b测试。若a一直和A相接,b依次接B、C、D。发现b接B时灯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b接C时,灯泡亮,电流表有示数;b接D时,灯光减弱,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测试结果,在图中画出暗箱内的接线图。
40.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在①小灯泡、②电压表、③电流表、④线圈、⑤电阻R、⑥干电池、⑦滑动变阻器中,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电流是电荷的 形成的,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的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 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3.若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2U时,导体的电阻为 ,导体中的电流为 。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V,我国照明电路电压为 V。
5.一只4Ω的电阻器与一只阻值为 Ω的电阻器并联就能得到阻值为3Ω的总电阻,若将这两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Ω。
6.两个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串联接到某一电源的两端时,U1:U2=3:5,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另一电源的两端时,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7. 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断开S1、S4,闭合S2、S3,电磁铁的两磁极的极性将 (填“改变”或“不变”)。
8.如图,电阻R1=2R2(R2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 V,电流表的最大示数跟最小示数的比值为 。
9.两个电阻器R1>R2,若将它们串联接到6V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同一电源的两端,则干路电流为2.5A,则R1= Ω,R2= Ω。
10.阻值为6Ω的甲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阻值为10Ω的乙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则将甲、乙电阻器串联起来,允许最大总电压为 V,而将甲、乙电阻器并联起来,干路中允许最大总电流为 A。
二、作图与实验(第11~15题,每题2分;第16题5分;第17题4分;第18题3分;共22分)
11.如图,标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两个静止小磁针的N、S极。
12.如图,根据静止小磁针(黑端为N极)的指向分别标出两个螺线管的电源正、负极。
13.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表正常偏转,请在虚线框内分别填写电源或电灯的符号。
14.如图,用导线将图中各器件连接成水位自动报警电路。要求:水位未升到A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表示水位正常;当水位升到A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
15.如图,①要使灯L1、L2串联接入电源两端,应连接接线柱 、 ;②若仅使灯L2发光,则只需在①的基础上再将 、 接线柱连接起来。
16.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错误之处是 ;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 处连入电路。
(3)按正确的电路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两表均没有示数。拆下电压表并用电压表去检测,结果在电源两端以及滑动变阻器两端均测得电压为U,而在开关两端以及电流表两端均未测出电压,可见故障是 。
17.在“制作、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应保持 相同,将匝数不等的两个电磁铁 联起来,靠近一堆大头针,观察它们 的多少。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向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速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线圈不能处于位置。
三、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B.象金属、大地等属于导体,导体和绝缘体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C.绝缘体不易导电也不容易带电,导体易导电也容易带电,
D.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好的电工材料,半导体也有重要的用途
20.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装置是:( )
A.电吹风 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 D.发电机
21.下列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把糖块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
C.樟脑丸放在箱子里,过几天后整个箱子都充满樟脑丸味。
D.早上太阳出来后,早晨的雾就会消失,
22.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有电流产生。
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有电流产生。
C.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会有电流产生。
23.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
B.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
C.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
D.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短
24.如图,灯泡均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三只灯泡全发光,那么,当开关闭合时:( )
A.L1、L2不亮,L3亮。 B.三灯仍都亮。
C.L2不亮,L1、L3亮。 D.三灯都不亮。
25.如图,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设R1、R2、R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流过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干路为I,则下列已知条件中不能求出R1阻值的是:( )
A.I2、R2、I1 B.I2、R2、I3、R3
C.I3、R3、I1 D.U2、I3、I2、I
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27.如图,已知R1=10Ω, R2=20Ω,R3=30Ω,则图中A、B之间的电阻为:( )
A.30Ω B.15Ω C.60Ω D.50Ω
28.如图是为了熨烫方便和不使温度升得过高而设计的电熨斗的工作电路,它的好处是:( )
A.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B.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C.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D.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29.如图表示某实验的顺序:(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 (b) 是浸过肥皀液薄膜的铁丝圈,(c)表示用棒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d)表示这一侧的肥皀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0.如图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正常发光,则:( )
A. 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C.都是电流表 D.都是电压表
31.如图,电源电压为6V,R1=R2,在a、b之间接入一只标有“3V0.2A”的电灯时,该灯:( )
A.能正常发光 B.比正常发光稍暗
C.比正常发光亮些 D.无法判断
3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没有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1短路
33.两个电阻R1、R2并联在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I是R1中电流的n倍,设R1、R2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R2 = (n-1)R B.R1:R2=n-1
C.I1:I2 =1:(n-1) D.I:I2 =n:(n-1)
四、计算(第34题2分;第35、36题,每题6分;共14分)
34.10Ω的电阻中,2min内通过了180C的电荷,则该电阻两端电压为 V。
35.如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 R2=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求:(1)R1的阻值;(2)R2两端的电压。
36.如图所示电路中,R2是0~2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滑片P位于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求变阻器滑片从b端滑至a端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
五、应用与设计(第37题2分;第38题4分;第39题4分,第40题4分;共14分)
37.如图,闭合开关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为检查电路中的故障,甲同学用导线连接a c,发现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乙同学用导线连接a d,发现电灯亮,电流表有示数。由此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 。
38.给你一只电源、一只电流表和几根导线,要用一种最简洁的方法判断三只电阻R1、R2、R3谁的阻值最大,请你在如中虚线框内画出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39.如图所示的暗箱中装有灯泡、电阻、电池。面板上装有A、B、C、D四个接线柱。现用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a、b测试。若a一直和A相接,b依次接B、C、D。发现b接B时灯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b接C时,灯泡亮,电流表有示数;b接D时,灯光减弱,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测试结果,在图中画出暗箱内的接线图。
40.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在①小灯泡、②电压表、③电流表、④线圈、⑤电阻R、⑥干电池、⑦滑动变阻器中,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电流是电荷的 形成的, 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英国的 。变阻器是通过改变电路中 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3.若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为2U时,导体的电阻为 ,导体中的电流为 。
4.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V,我国照明电路电压为 V。
5.一只4Ω的电阻器与一只阻值为 Ω的电阻器并联就能得到阻值为3Ω的总电阻,若将这两只电阻串联起来,其总电阻为 Ω。
6.两个电阻R1、R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串联接到某一电源的两端时,U1:U2=3:5,则通过两电阻的电流之比为 ;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另一电源的两端时,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7. 如图,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磁性将 (填“增强”、“减弱”或“不变”);断开S1、S4,闭合S2、S3,电磁铁的两磁极的极性将 (填“改变”或“不变”)。
8.如图,电阻R1=2R2(R2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电源电压保持12V不变,闭合开关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电压表的最大示数为 V,电流表的最大示数跟最小示数的比值为 。
9.两个电阻器R1>R2,若将它们串联接到6V的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为0.6A;若将它们并联接到同一电源的两端,则干路电流为2.5A,则R1= Ω,R2= Ω。
10.阻值为6Ω的甲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阻值为10Ω的乙电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A,则将甲、乙电阻器串联起来,允许最大总电压为 V,而将甲、乙电阻器并联起来,干路中允许最大总电流为 A。
二、作图与实验(第11~15题,每题2分;第16题5分;第17题4分;第18题3分;共22分)
11.如图,标出通电螺线管周围的两个静止小磁针的N、S极。
12.如图,根据静止小磁针(黑端为N极)的指向分别标出两个螺线管的电源正、负极。
13.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两电表正常偏转,请在虚线框内分别填写电源或电灯的符号。
14.如图,用导线将图中各器件连接成水位自动报警电路。要求:水位未升到A时工作电路中绿灯亮,表示水位正常;当水位升到A时红灯亮,发出报警信号。
15.如图,①要使灯L1、L2串联接入电源两端,应连接接线柱 、 ;②若仅使灯L2发光,则只需在①的基础上再将 、 接线柱连接起来。
16. “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
(1)实验的原理是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其中错误之处是 ;
(2)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 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阻值最 处连入电路。
(3)按正确的电路图连好电路,闭合开关后,两表均没有示数。拆下电压表并用电压表去检测,结果在电源两端以及滑动变阻器两端均测得电压为U,而在开关两端以及电流表两端均未测出电压,可见故障是 。
17.在“制作、研究电磁铁”的实验中,为了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的关系,应保持 相同,将匝数不等的两个电磁铁 联起来,靠近一堆大头针,观察它们 的多少。该实验的结论是 。
18.在“装配直流电动机模型”的实验中,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向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最方便地改变转子的转速的方法是改变电流的 ;接通电源时,电动机的线圈不能处于位置。
三、选择(每题2分,共30分)
1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导体就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B.象金属、大地等属于导体,导体和绝缘体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C.绝缘体不易导电也不容易带电,导体易导电也容易带电,
D.导体和绝缘体都是好的电工材料,半导体也有重要的用途
20.下列装置中,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装置是:( )
A.电吹风 B.电磁继电器 C.电动机 D.发电机
21.下列现象中不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把糖块投入一杯开水中,过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甜了。
C.樟脑丸放在箱子里,过几天后整个箱子都充满樟脑丸味。
D.早上太阳出来后,早晨的雾就会消失,
22. 关于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一定有电流产生。
B.导体的一部分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有电流产生。
C.电磁铁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D.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一定会有电流产生。
23.如图,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长
B.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长
C.电流表示数变小,弹簧长度变短
D.电流表示数变大,弹簧长度变短
24.如图,灯泡均完好。当开关S断开时,三只灯泡全发光,那么,当开关闭合时:( )
A.L1、L2不亮,L3亮。 B.三灯仍都亮。
C.L2不亮,L1、L3亮。 D.三灯都不亮。
25.如图,三个电阻并联在电路中,设R1、R2、R3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流过的电流分别为I1、I2、I3,干路为I,则下列已知条件中不能求出R1阻值的是:( )
A.I2、R2、I1 B.I2、R2、I3、R3
C.I3、R3、I1 D.U2、I3、I2、I
2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往受话人的听筒。
27.如图,已知R1=10Ω, R2=20Ω,R3=30Ω,则图中A、B之间的电阻为:( )
A.30Ω B.15Ω C.60Ω D.50Ω
28.如图是为了熨烫方便和不使温度升得过高而设计的电熨斗的工作电路,它的好处是:( )
A.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B.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
C.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D.熨烫时闭合开关,电熨斗发热减慢,不熨烫时断开开关,电熨斗温度会迅速升高
29.如图表示某实验的顺序:(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 (b) 是浸过肥皀液薄膜的铁丝圈,(c)表示用棒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d)表示这一侧的肥皀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这个实验说明了:( )
A.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30.如图开关S闭合后,L1、L2均能正常发光,则:( )
A. a是电压表,b是电流表 B.a是电流表,b是电压表
C.都是电流表 D.都是电压表
31.如图,电源电压为6V,R1=R2,在a、b之间接入一只标有“3V0.2A”的电灯时,该灯:( )
A.能正常发光 B.比正常发光稍暗
C.比正常发光亮些 D.无法判断
32.如图,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后,两灯都发光。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灯突然熄灭,而电压表、电流表示数都没有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灯L1断路 B.灯L2断路
C.灯L2短路 D.灯L1短路
33.两个电阻R1、R2并联在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I是R1中电流的n倍,设R1、R2中的电流分别为I1、I2,总电阻为R,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R2 = (n-1)R B.R1:R2=n-1
C.I1:I2 =1:(n-1) D.I:I2 =n:(n-1)
四、计算(第34题2分;第35、36题,每题6分;共14分)
34.10Ω的电阻中,2min内通过了180C的电荷,则该电阻两端电压为 V。
35.如图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 R2=10Ω。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A1的示数为0.8A,电流表A2的示数为1.2A,求:(1)R1的阻值;(2)R2两端的电压。
36.如图所示电路中,R2是0~20Ω的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恒定。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位于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1.5A;滑片P位于b点时,电流表的示数为1A。求变阻器滑片从b端滑至a端时,电流表示数的变化范围。
五、应用与设计(第37题2分;第38题4分;第39题4分,第40题4分;共14分)
37.如图,闭合开关后,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为检查电路中的故障,甲同学用导线连接a c,发现电灯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乙同学用导线连接a d,发现电灯亮,电流表有示数。由此判断,电路中的故障是 。
38.给你一只电源、一只电流表和几根导线,要用一种最简洁的方法判断三只电阻R1、R2、R3谁的阻值最大,请你在如中虚线框内画出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39.如图所示的暗箱中装有灯泡、电阻、电池。面板上装有A、B、C、D四个接线柱。现用电流表的两个接线头a、b测试。若a一直和A相接,b依次接B、C、D。发现b接B时灯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b接C时,灯泡亮,电流表有示数;b接D时,灯光减弱,电流表示数减小。根据测试结果,在图中画出暗箱内的接线图。
40.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在①小灯泡、②电压表、③电流表、④线圈、⑤电阻R、⑥干电池、⑦滑动变阻器中,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选择 接在接线柱C、D之间,就可以研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展开全部
初二物理上学期期末测试题
(第一章——第七章)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吨=_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毫克; 2米/秒=_________千米/时;
7.8克/厘米3=__________千克/米3; 1米=_____________微米。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波的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4,在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几种状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____________。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________热,但_______保持不变。
5,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如使镜面转动150角,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
6,将一发光点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则发光点发出的光经放大镜后变成_______光。如果放大镜的焦距是10厘米,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10厘米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7,一块1厘米厚的铁板质量是3.16千克,它的面积是_______厘米2 (铁的密度是 7.9×103 千克/米3)。 0.1米3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千克(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8,一个人向着对面的山崖喊了一声,1.2秒后听到回声,当时的气温是150C,那么人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9,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_________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要使游码对准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_,这就表示横梁平衡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5秒通过的路程是12米,后5秒通过的路程是18米,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米/秒;
B, 5米/秒;
C, 4米/秒;
D,3米/秒。
3,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 )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 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D, 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
4,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来晒效果较好,这是由于:( )
A,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有关;
C,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
C,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D,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6,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0C,那么480C的海波:( )
A,只能是固态;
B, 只能是液态;
C,只能是气态;
D, 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
7,两只同样的水银温度计,其中一支玻璃泡上包有浸过酒精的湿沙布,则:( )
A,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小;
B, 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大;
C,两支温度计读数一样;
D,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8,下面几种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水结成冰时要吸热;
B, 冰在00C时一定会熔化;
C,水的温度低于1000C时不能变成水蒸气;
D, 给烧开了的水加猛火,水的沸腾加剧,但水的温度不变;
9,下面哪种现象是升华?:( )
A,将水淋在烧红的铁上,水很快变干;
B, 将固态的碘加热,碘变成紫色的气;
C,冰熔化成水后再变成水蒸气;
D, 在手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就变干。
10,关于光的传播,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 早晨穿过大气层的太阳光线是弯曲的;
C,光从空气中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
11,图表示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形,则:( )
A, MN右方是空气;B, MN左方是空气;C, EF上方是空气;D, EF下方是空气。
1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时:( )
A,人距平面镜越近,镜中的像越大;
B, 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小;
C,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大;
D, 无论人距平面镜多远,镜中的像的大小与实际的为的大小相同。
13,关于照相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
C,照相时,如果被拍摄的景物离镜头较近,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就应调近一些,才能在胶片成清晰的像;
D, 照相机的镜头实质上是凹透镜。
14,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也越大;
B, 铁的密度不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一样大;
C,由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 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15,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正立的实像;
B,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只有u >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 只要f <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16,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2:1,甲、乙金属密度之比应为:( )
A,1:3; B,4:3; C,3:2; D,3:1。
17,用一把准确到0.1毫米的游标卡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1.243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尺去量这个物体,则测量结果是:( )
A,0.11243米; B,0.1124米; C,0.112米; D,0.11米。
18,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380C,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0C和38.50C,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的读数应是:( )
A,37.50C和38.50C; B,380C和38.50C;
C,37.50C和380C; D,38.50C和38.50C。
19,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总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B,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体积大的物体,质量就大;
C,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形状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D, 一个物体拿到月球上后,质量就变小了。
20,如图所示,A、B两面平面镜相交300角,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A,那么经A、B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分别是:( )
A,900和600; B,900和300; C,00和600; D,00和300。
三,作图题(5分)
1,完成下列光路图。
2,根据光路在方框中画上合适的镜子。
四,计算题:(15分)
1, 甲、乙两地的铁路线长2430千米,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通过一个1050米长的隧道,用了1分10秒钟。求:(8分)
(1)火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以这个平均速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 体积是30厘米3的空心铜球的质量是89克,将空心中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是105克, 求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 铜的密度是 8 .9×103千克/米3)(7分)
五.实验题(10分)
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__________。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时,如下左图所示的是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下右图所示的是用量筒测金属块体积,放金属块前、后液面的位置,量筒中标出的数值的单位是厘米3。请从图中读出数据,将这些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金属块的质量m(克)
金属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厘米3)
金属块和水总体积V2(厘米3)
金属块的体积 V=V2—V1(厘米3)
金属块的密度 (克/厘米3)
六,问答题(5分)
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103 、3×109 、7.2 、7.8×103 、1×106 2,振动、气体 3,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 4,凝固、液化、凝华、吸、温度 5,150度 6,平行 、小于 7,400、90 8,204米 9,均匀介质、3×108 米/秒 10,玻璃泡、容器壁、容器底部 11,平衡螺母、中线。
二,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D 7,A 8,D 9,B 10,B 11,B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B 19,C 20,D。
四,计算题:
1,(1)15米/秒、54千米/时 (2)45小时 2,0.8千克/米3 。
五,实验题:
1,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屏。
2, 54、25、45、20、2.7
六,问答题:
提示:这是液化现象,因为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时。眼镜片的温度较低,在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温度下降,液化成小水珠粘在眼镜片上,所以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第一章——第七章)
(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25分)
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3吨=_________千克=_____________=毫克; 2米/秒=_________千米/时;
7.8克/厘米3=__________千克/米3; 1米=_____________微米。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而产生的,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波的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3,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_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4,在物质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几种状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____________。晶体由固态变成液态时需要________热,但_______保持不变。
5,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如使镜面转动150角,则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
6,将一发光点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则发光点发出的光经放大镜后变成_______光。如果放大镜的焦距是10厘米,被观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10厘米时,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7,一块1厘米厚的铁板质量是3.16千克,它的面积是_______厘米2 (铁的密度是 7.9×103 千克/米3)。 0.1米3的冰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千克(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8,一个人向着对面的山崖喊了一声,1.2秒后听到回声,当时的气温是150C,那么人到山崖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
9,光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_________应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__或___________。
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首先要使游码对准横梁标尺的零刻度线,然后调节____________,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________,这就表示横梁平衡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坐在逆水行驶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
A,船舱;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上的树。
2,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前5秒通过的路程是12米,后5秒通过的路程是18米,那么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6米/秒;
B, 5米/秒;
C, 4米/秒;
D,3米/秒。
3,对于烧开水时看到的“白气”,正确的说法是: ( )
A,这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 这是水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
C,这是水蒸气凝结成的小水珠;
D, 这是水蒸气凝固成的小水珠。
4,晒粮食时,将粮食摊开来晒效果较好,这是由于:( )
A,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温度有关;
B,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积有关;
C,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的体积有关;
D,液体的蒸发快慢跟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有关;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与路程和时间的选取无关;
C,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与参照物的选择有关;
D,物体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
6,海波熔化时的温度是480C,那么480C的海波:( )
A,只能是固态;
B, 只能是液态;
C,只能是气态;
D, 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
7,两只同样的水银温度计,其中一支玻璃泡上包有浸过酒精的湿沙布,则:( )
A,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小;
B, 包有湿沙布的温度计读数较大;
C,两支温度计读数一样;
D, 条件不够,无法确定。
8,下面几种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A,水结成冰时要吸热;
B, 冰在00C时一定会熔化;
C,水的温度低于1000C时不能变成水蒸气;
D, 给烧开了的水加猛火,水的沸腾加剧,但水的温度不变;
9,下面哪种现象是升华?:( )
A,将水淋在烧红的铁上,水很快变干;
B, 将固态的碘加热,碘变成紫色的气;
C,冰熔化成水后再变成水蒸气;
D, 在手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就变干。
10,关于光的传播,下面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B, 早晨穿过大气层的太阳光线是弯曲的;
C,光从空气中射到透明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D,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要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大。
11,图表示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的情形,则:( )
A, MN右方是空气;B, MN左方是空气;C, EF上方是空气;D, EF下方是空气。
1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时:( )
A,人距平面镜越近,镜中的像越大;
B, 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小;
C,平面镜中的像总比实际的人大;
D, 无论人距平面镜多远,镜中的像的大小与实际的为的大小相同。
13,关于照相机,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时,在胶片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 照相时,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
C,照相时,如果被拍摄的景物离镜头较近,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就应调近一些,才能在胶片成清晰的像;
D, 照相机的镜头实质上是凹透镜。
14,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质量越大,其密度也越大;
B, 铁的密度不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都一样大;
C,由密度公式 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 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
15,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孔成像是正立的实像;
B,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实像;
C,只有u >2f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 只要f <u<2f 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16,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是2:3,体积之比是2:1,甲、乙金属密度之比应为:( )
A,1:3; B,4:3; C,3:2; D,3:1。
17,用一把准确到0.1毫米的游标卡尺测得一个物体的长度为11.243厘米,若改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钢尺去量这个物体,则测量结果是:( )
A,0.11243米; B,0.1124米; C,0.112米; D,0.11米。
18,用体温计先测得甲的体温为380C,若此体温计没有甩过就用它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50C和38.50C,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的读数应是:( )
A,37.50C和38.50C; B,380C和38.50C;
C,37.50C和380C; D,38.50C和38.50C。
19,关于质量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总是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B,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所以体积大的物体,质量就大;
C,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态、形状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D, 一个物体拿到月球上后,质量就变小了。
20,如图所示,A、B两面平面镜相交300角,一束光垂直射向平面镜A,那么经A、B两平面镜反射的反射角分别是:( )
A,900和600; B,900和300; C,00和600; D,00和300。
三,作图题(5分)
1,完成下列光路图。
2,根据光路在方框中画上合适的镜子。
四,计算题:(15分)
1, 甲、乙两地的铁路线长2430千米,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通过一个1050米长的隧道,用了1分10秒钟。求:(8分)
(1)火车通过隧道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以这个平均速度从甲地开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2, 体积是30厘米3的空心铜球的质量是89克,将空心中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是105克, 求注入液体的密度是多少千克/米3? ( 铜的密度是 8 .9×103千克/米3)(7分)
五.实验题(10分)
1,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移动凸透镜,在地上得到一个亮点,并用刻度尺测出亮点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时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__________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蜡烛的像成在__________。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时,如下左图所示的是用天平称金属块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所放砝码及标尺上游码的位置。如下右图所示的是用量筒测金属块体积,放金属块前、后液面的位置,量筒中标出的数值的单位是厘米3。请从图中读出数据,将这些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金属块的质量m(克)
金属块放入前水的体积V1(厘米3)
金属块和水总体积V2(厘米3)
金属块的体积 V=V2—V1(厘米3)
金属块的密度 (克/厘米3)
六,问答题(5分)
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103 、3×109 、7.2 、7.8×103 、1×106 2,振动、气体 3,冰水混合物、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 4,凝固、液化、凝华、吸、温度 5,150度 6,平行 、小于 7,400、90 8,204米 9,均匀介质、3×108 米/秒 10,玻璃泡、容器壁、容器底部 11,平衡螺母、中线。
二,选择题:
1,A 2,D 3,C 4,B 5,D 6,D 7,A 8,D 9,B 10,B 11,B 12,D 13,A 14,B 15,D 16,A 17,B 18,B 19,C 20,D。
四,计算题:
1,(1)15米/秒、54千米/时 (2)45小时 2,0.8千克/米3 。
五,实验题:
1,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屏。
2, 54、25、45、20、2.7
六,问答题:
提示:这是液化现象,因为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时。眼镜片的温度较低,在眼镜片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温度下降,液化成小水珠粘在眼镜片上,所以夏天,戴眼镜的人从空调房里走出来,眼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