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创作都有哪些规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诗的分类及入门
1、诗的分类法。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 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 ,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韵
1、什么是韵
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 。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 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2、什么是押韵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韵和新韵
古四声也是不断变化的,到了今天,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我们现在说的老韵,指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韵,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对用新韵。我个人观点是初学者先用新韵,之后慢慢老韵就懂了。
下面说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什么叫平水韵。人口音不停地变,故韵也不停变,变到后来变成平水韵,平水韵是离我们最近的老韵,我们说老韵就指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作者: 妄言止虚 封 2006-6-2 15: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2 ■■■诗词格律简介■■■诗的分类及入门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参照上面)在平水韵中,其平声部有30个韵部,为了方便记忆,人为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象一本书分为上下二册,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常见人说,限用上平第二,或说限用上平冬,就是说我们用上册的第三个韵来写诗。上册有15个,下册有15个,没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宽韵、窄韵、险韵,一个韵部中同韵的字多叫宽韵,宽就是字多,我们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选用供选用。字少叫窄韵,路窄么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险韵,危险,用不好就弄错了。
第四:什么叫韵头、韵尾。韵母中分韵头、韵尾,凡韵尾相同的,也是押韵的字,韵头不同无妨。
四声和平仄的关系
笫一、今四声
今四声是普通话音,四声为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例如:搭、答、打、大。阴平、阳平都为平,而上声、去声为仄。搭答为平,打大为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第二、老四声
老四声为:平、上、去、入四声,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为仄。注意:问题在入声字上。普通话没有入声字了,古之入声字,全部划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了, 划到上声、去声中的好办,还是仄,但划到阴平、阳平中的就烦了。因为在老韵中它是入声字、是仄,但我们今天用普通话来读,却是一个标准的平声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话读之是标准的平声字,但在老音中却是入声、是仄。“ 白日依山尽”一句,用普通话读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声,从古人来说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学习平仄后说:怎么古人诗不按平仄写呀?其中原因主要是你没按古音去读(其中也有古读中用拗救法 的)。
入声字是沟通新老韵的拦路虎。怎么办?各人说法不同,个人体会是:背!把划为今天阴平阳平的入声字背一些就行了。另可参照一下用当地土语去读。如“白”我处土语就读入声,屋、竹都读入声。
这些字是入声字,但今天读音为平,要记住:
阿八擦插答搭发刮夹掐撤杀刷挖瞎鸭压扎拨郭蝈泼朴说脱托桌捉作割帖贴搁割胳嗑颏着跌接捏切缺约吃失湿只汁织逼滴积迹激击七柒戚踢息夕吸析一壹揖出惚哭扑仆秃屋曲。
拨跋察达答乏伐筏滑划夹戛侠狭狎洽呷札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夺绎佛国活膜拙酌浊茁着作阁格合咳舌折泽窄哲宅别碟杰洁节角觉决蕨学拽拾十笛敌适集吉急及习昔惜叔俗突竹逐烛术足族局菊曲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ān、zēn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里押侵韵,读zēn。字下加圆点的都是入声字。
作者: 妄言止虚 封 2006-6-2 15: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3 ■■■诗词格律简介■■■诗的分类及入门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 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那,平声。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教,平声。
冬 云
毛泽东
雪压冬去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漫,平声。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三粘 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作者: 妄言止虚 封 2006-6-2 15: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4 ■■■诗词格律简介■■■诗的分类及入门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的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燕,平声。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失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失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里所讲的。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的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象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阳》“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平水韵中上平十五韵
平水韵就是我们现在听说的老韵了。平水共106个韵部,其中平声韵共30个韵部。什么叫上平下平呢?没有特别意义,相当于今天我们说一本书上册下册,例如说限用上平笫9韵吟诗,就等于说让我们用平声上册第9个韵来写诗,一查,上平笫9韵是佳韵,我们就可用家、沙、花什字来押韵了,不能用其他韵。
在平声30个韵部中,每个韵部中所选例字,都是平声字,每一部的字都是押韵的,这些均为王力先生参照韵书和杜甫诗中的字重排的,就是标准了。
1、诗的分类法。唐后诗分为:1、古体诗与 2、今体诗两大类。
古体诗分:1、五言古诗 2、七言古诗两类。五言古诗每句五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七言古诗每句七个字,全诗字数不拘多少。此外还有一种杂言诗,诗中夹杂着五言,七言甚至三,四,六,八,九等字句,一般也归入七言古诗一类。古体诗也叫古风。
今体诗分:1、律诗 2、排律 3、绝句三类。律诗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类。五言律诗每句五个字,共八句。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共八句。排律是十句以上的律诗,多见五言排律,七言排律极少。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七言绝句每句七个字,共四句。
今体诗是唐代新兴的诗体,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有许多讲究,与古体诗截然不同。我们讲格律,主要是讲今体诗的格律。格律诗是诗的一种样式,要求严格按格律来写的。其发端于“永明体”,兴盛于唐,成为中华诗文化的魂宝。
2、我们学诗如何入门?学诗入门要学格律 ,一个球员不知规则不可对能成为球星,有人因一时不懂,就反对格律,是不对的。我们从律句学起,写七言律绝,在七言律绝里解决诗境的问题和章法。以后出口就合律,正如专业球员出手就正规。今天先讲平仄这个令许多人晕的东西。古来众多诗人经过研究,发现我们之语音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平,一类为不平,不平叫仄,发现平仄交错起来才好听,又实践,发现按一定规律交错起来就好听,这种规律即格律!平仄 、格、律这些就这么回事,古人已研究出了我们用便是。
大家学诗要有一个理念,就是诗不是写的,是吟出来的,是唱的。诗要吟,有了格律吟了才最好听,你不用格律如唱歌跑调。
格律诗
格律诗有这样几种样式:
1、五律:即一句五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入韵为变例。
2、七律:即一句七个字,八句,限用平韵、一韵到底。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不入韵为变例。
3、排律:即可以是五言排律,可以是七言排律。排律至少十句以上。排律用韵必须是整数,如十韵、三十六韵等。
4、入律的绝句:可写五言律绝,可写七言律绝。四句,叶平韵。(注意:绝句分古绝、律绝二类,这里说律绝)绝句特殊,分二类,一类是用律句的律绝,一类是不用律句的古绝。用律句的律绝,划为律诗,用律句的古绝划为古体。大部份书上就叫绝句,不分律体古体的。
凡叶平声韵的,一定是律绝,凡叶仄声韵的,一定是古体。另外,一般来说,五言绝句人们喜用古体,七言绝句人们喜用律体。
韵
1、什么是韵
中国字之音由声母、韵母组成,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如:妈、麻、骂,花,沙、茶,又如、阳、养、漾、等 。诗讲究音律之美、节奏之美,要好听。故中国的诗词歌赋全部要押韵,顺口溜都要押韵。如天上下雨地下流,小俩口吵架不记仇。流、仇押韵,不然不顺口。 古人没拼音,就选出代表字来代表,老四声中,古人有平声韵部、上声韵部、去声韵部、入声韵部, 每个韵部中有好多个同韵字,这就是韵书了,我们可查。注意:把同韵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句尾,叫押韵,又叫叶韵。
2、什么是押韵
押韵又称叶韵,是把同韵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是放在句尾。中国的民歌、民谣、戏曲、诗、词等,都是叶韵的。不押韵肯定不行。
3、什么是老韵和新韵
古四声也是不断变化的,到了今天,我们都用普通话了我们现在说的老韵,指平水韵。新韵指普通话的韵,但目前有不少人反对用新韵。我个人观点是初学者先用新韵,之后慢慢老韵就懂了。
下面说几个常见问题:
第一、什么叫平水韵。人口音不停地变,故韵也不停变,变到后来变成平水韵,平水韵是离我们最近的老韵,我们说老韵就指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作者: 妄言止虚 封 2006-6-2 15: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2 ■■■诗词格律简介■■■诗的分类及入门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第二:什么叫上平下平。(参照上面)在平水韵中,其平声部有30个韵部,为了方便记忆,人为分成上平15韵、下平15韵,象一本书分为上下二册,没什么特别的。我们常见人说,限用上平第二,或说限用上平冬,就是说我们用上册的第三个韵来写诗。上册有15个,下册有15个,没什么玄的。
第三:什么叫宽韵、窄韵、险韵,一个韵部中同韵的字多叫宽韵,宽就是字多,我们用字方便,好多字可选用供选用。字少叫窄韵,路窄么就不好走。最少的叫险韵,危险,用不好就弄错了。
第四:什么叫韵头、韵尾。韵母中分韵头、韵尾,凡韵尾相同的,也是押韵的字,韵头不同无妨。
四声和平仄的关系
笫一、今四声
今四声是普通话音,四声为一、二、三、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例如:搭、答、打、大。阴平、阳平都为平,而上声、去声为仄。搭答为平,打大为仄。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第二、老四声
老四声为:平、上、去、入四声,平的就是平了,上去入全为仄。注意:问题在入声字上。普通话没有入声字了,古之入声字,全部划到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了, 划到上声、去声中的好办,还是仄,但划到阴平、阳平中的就烦了。因为在老韵中它是入声字、是仄,但我们今天用普通话来读,却是一个标准的平声字, 例如: 白、屋、竹,今普通话读之是标准的平声字,但在老音中却是入声、是仄。“ 白日依山尽”一句,用普通话读之是:平仄平平仄,但因白字是入声,从古人来说是:仄仄平平仄,很工整的格式。有不少人学习平仄后说:怎么古人诗不按平仄写呀?其中原因主要是你没按古音去读(其中也有古读中用拗救法 的)。
入声字是沟通新老韵的拦路虎。怎么办?各人说法不同,个人体会是:背!把划为今天阴平阳平的入声字背一些就行了。另可参照一下用当地土语去读。如“白”我处土语就读入声,屋、竹都读入声。
这些字是入声字,但今天读音为平,要记住:
阿八擦插答搭发刮夹掐撤杀刷挖瞎鸭压扎拨郭蝈泼朴说脱托桌捉作割帖贴搁割胳嗑颏着跌接捏切缺约吃失湿只汁织逼滴积迹激击七柒戚踢息夕吸析一壹揖出惚哭扑仆秃屋曲。
拨跋察达答乏伐筏滑划夹戛侠狭狎洽呷札炸伯薄白百柏泊帛夺绎佛国活膜拙酌浊茁着作阁格合咳舌折泽窄哲宅别碟杰洁节角觉决蕨学拽拾十笛敌适集吉急及习昔惜叔俗突竹逐烛术足族局菊曲
律诗的平仄
律诗的平仄,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括号表示可平可仄。)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胜,平声,读如升。簪字有zān、zēn两读,分入覃、侵两韵,这里押侵韵,读zēn。字下加圆点的都是入声字。
作者: 妄言止虚 封 2006-6-2 15: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3 ■■■诗词格律简介■■■诗的分类及入门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是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试看下面的对照表:
平仄脚
五言仄起仄收 ○ ○仄仄平平仄
七言平起仄收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脚
五言平起平收 ○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脚
五言平起仄收 ○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脚
五言仄起平收 ○ ○仄仄仄平平
七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仄平平
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七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 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认堪仲伯间? 那,平声。
到韶山
毛泽东
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
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行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教,平声。
冬 云
毛泽东
雪压冬去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塞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漫,平声。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另一式,第一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三粘 对
律诗的平仄有“粘对”的规则。对,就是平对仄,仄对平。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在对句中,平仄是对立的。五律的“对”,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对”,也只有两副对联的形式,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首句用韵,则首联的平仄就不是完全对立的。由于韵脚的限制,也只能这样办。这样,五律的首联成为: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首联成为: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或者是:
作者: 妄言止虚 封 2006-6-2 15:14 回复此发言 删除
--------------------------------------------------------------------------------
4 ■■■诗词格律简介■■■诗的分类及入门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的平仄要跟前联对句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毛主席的《长征》,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平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平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的很严格的。
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平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平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在王维等人的律诗中,由于律诗尚未定型化,还有一些不粘的律诗。例如: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燕,平声。
这里第三句和第二句不粘。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形非常罕见。至于失对,就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失粘有广义,有狭义。广义的失粘指一切平仄不调的现象。狭义的失粘就是这里所讲的。
四孤平的避忌
孤平是律诗(包括长律、律绝)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注意避免孤平。在词曲中用到同类的句子的时候,也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平。在唐人的律诗中,绝对没有孤平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
注意:犯孤平指的是平脚的句子;仄脚的句子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如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只算拗句,不算孤平。又指的是“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至于象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阳》“八月湖水平”,那也是另一种拗句,不是孤平。
五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七言第五六两字的平仄互换位置。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例如:
月 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一首诗只有两个句子是应该用“平平平仄仄”的,这里都换上了“平平仄平仄”了。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句。例如: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平水韵中上平十五韵
平水韵就是我们现在听说的老韵了。平水共106个韵部,其中平声韵共30个韵部。什么叫上平下平呢?没有特别意义,相当于今天我们说一本书上册下册,例如说限用上平笫9韵吟诗,就等于说让我们用平声上册第9个韵来写诗,一查,上平笫9韵是佳韵,我们就可用家、沙、花什字来押韵了,不能用其他韵。
在平声30个韵部中,每个韵部中所选例字,都是平声字,每一部的字都是押韵的,这些均为王力先生参照韵书和杜甫诗中的字重排的,就是标准了。
展开全部
作诗基本规则: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重点、流水、宽松、数字错位、隔句、句中自对;单首、颔、尾(起、合)联对不可称律;绝句不求对仗。
2、对仗禁忌:①合掌(两联对仗,句式结构一样);②出句与对句意同。
3、相对(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则失对)
4、互粘(前后联平仄同):2-3句、4-5句。(否则失粘)
5、五七变式:五言句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变成七言诗。
6、五言规律:五言1、2、3句之第1、3字不论;第4句之1字不论。
7、七言规律:七言1、3句之1、3、5字不论;第2句之1、5字不论;第4句之1、3字不论。
8、禁出韵:除首句押韵外,单句为仄、偶句平押韵(韵脚,从106韵中选同韵部字)。
9、避上尾:一诗中,单数句(仄声)的上、去、入韵之尾字都应该用上(单一犯上尾)。
10、避重字:同一个字不可在一诗中2次以上使用(叠字词外)。
11、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及句中第2字或第4字‘平’被两侧‘仄’夹持。
12、三平调:如:仄仄平平平,每句最后3个字为平,犯三平连尾病。
13、避三仄:如:平平仄仄仄,每句最后3个字为仄,尾部三连仄。
14、互救:即句中不论的X字位,平仄互换,达到避免孤平、失对、失粘的效果。①句中3-4平仄换救变体。②出句与对句的1-1、3-3平仄互救(也可不救)。③句中1-3平仄互救。④孤平拗救。⑤出句与对句平仄广互救(全仄-全平,此还存有争议)。
15、语法句式结构(五言2.1.2、2.2.1、2.3;七言2.2.1.2、2.2.2.1、2.2.3常用),每联结构相同、各结构式都运用上为最佳(对仗两联结构相异而得章)。
16、佳品:合格律、无毛病;视觉艺术直观美、听觉艺术美、抑扬顿挫、脍炙人口、寓意深、深入浅出。
17、古风:韵不受限,混重深沉,篇幅长、平仄都可用(平脚时,前句为仄;仄脚时,前句平尾,至少两联一换韵),避上尾及重韵。
18、仄韵诗:将平韵诗每句平尾、仄尾与倒数第三个字之仄、平互换位形成。
19、排律:首尾联不对仗,余全对仗。
20、诗的演变格式:共4种结构句式,①五言基本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首句‘仄仄平平仄’, 依照‘相对’规则,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依照‘相粘’规则,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依照‘相粘’规则,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形成完整五言绝句。②将以上五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五律’。③ 将以上五绝前,视平仄而相对加2仄或2平,形成七言绝句。④将七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七律’。或将五律句前对应性加2平或2仄,形成‘七律’。⑤将五律或七律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10句以上,称为‘排律’。 ⑥、以①中4句任何一句开头(首句),依据对粘原则推排,变换形成其他三式。故16篇格式不可死记,只记方法。
21、变格:
基 本 格 式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句1、3与对句1、3互救)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本句1、3互救)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3、4字变体互救)
(出句1与对句1互救)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2、避重韵:不可在同一诗中使用同声母字(如:已用‘生’作韵脚,不可再用上‘声’作韵脚)。
23、避免使用生僻字:影响普及传唱,上口性差。
24、会选韵:根据所表达的内涵,选择不同韵脚字(分为欢快、昂亮、温馨、低沉、忧闷字韵)。
25、通俗新颖: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反应现实社会,避免传统上的无病呻吟(无聊),寓意内涵深,倡导使用新词汇(避免陈旧、官体诗,当然个别传统守旧者不乐意此形式,诗是写给现代人看阅的,古人是看不到,要让现实社会大多人群看懂)。
26、学习过程:学作诗应循序渐进,先学作短‘古风’、再学作‘绝句’、再作‘律’。 下附:泰石编制共享工具 (版权所有,引用必注明来源)
27、近于诗的词:浣溪沙、生查子、木兰花、阳关曲、清平乐、怨回讫、玉楼春、卜算子、定风波、摊破浣溪沙、望江东、忆王孙、渔父、渔家傲、鹧鸪天、一七令。(下篇‘词’,可先预作此部分词)。
28、联律的基本定义:合‘马蹄韵’、对仗、两联平仄相反。
①每句中字位的平仄结构
三言: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1不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3可换位)。
六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可换位)。
注:①多余8字联,根据‘马蹄韵’联律并结合联意加注顿号读,将组合分解成以上格式。
②出句有问题(不合上述规则),对联就会出问题。
1、对仗(对偶):律诗中①‘起承转合’(首颔颈尾),承转(颔颈)两联对句(词性、结构相同、平仄相反),多对不限(富对仗);②单颈(转)联对为蜂腰体;③首颈(起转)对为偷春格;④同类、习惯、借对、重点、流水、宽松、数字错位、隔句、句中自对;单首、颔、尾(起、合)联对不可称律;绝句不求对仗。
2、对仗禁忌:①合掌(两联对仗,句式结构一样);②出句与对句意同。
3、相对(上下句平仄相反):1-2句、3-4句。(否则失对)
4、互粘(前后联平仄同):2-3句、4-5句。(否则失粘)
5、五七变式:五言句前加两个平或两个仄,变成七言诗。
6、五言规律:五言1、2、3句之第1、3字不论;第4句之1字不论。
7、七言规律:七言1、3句之1、3、5字不论;第2句之1、5字不论;第4句之1、3字不论。
8、禁出韵:除首句押韵外,单句为仄、偶句平押韵(韵脚,从106韵中选同韵部字)。
9、避上尾:一诗中,单数句(仄声)的上、去、入韵之尾字都应该用上(单一犯上尾)。
10、避重字:同一个字不可在一诗中2次以上使用(叠字词外)。
11、犯孤平:如:仄平仄仄平,除韵脚外,只有一‘平’及句中第2字或第4字‘平’被两侧‘仄’夹持。
12、三平调:如:仄仄平平平,每句最后3个字为平,犯三平连尾病。
13、避三仄:如:平平仄仄仄,每句最后3个字为仄,尾部三连仄。
14、互救:即句中不论的X字位,平仄互换,达到避免孤平、失对、失粘的效果。①句中3-4平仄换救变体。②出句与对句的1-1、3-3平仄互救(也可不救)。③句中1-3平仄互救。④孤平拗救。⑤出句与对句平仄广互救(全仄-全平,此还存有争议)。
15、语法句式结构(五言2.1.2、2.2.1、2.3;七言2.2.1.2、2.2.2.1、2.2.3常用),每联结构相同、各结构式都运用上为最佳(对仗两联结构相异而得章)。
16、佳品:合格律、无毛病;视觉艺术直观美、听觉艺术美、抑扬顿挫、脍炙人口、寓意深、深入浅出。
17、古风:韵不受限,混重深沉,篇幅长、平仄都可用(平脚时,前句为仄;仄脚时,前句平尾,至少两联一换韵),避上尾及重韵。
18、仄韵诗:将平韵诗每句平尾、仄尾与倒数第三个字之仄、平互换位形成。
19、排律:首尾联不对仗,余全对仗。
20、诗的演变格式:共4种结构句式,①五言基本格式(仄起首句不押:首句‘仄仄平平仄’, 依照‘相对’规则,第二句‘平平仄仄平’,依照‘相粘’规则,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依照‘相粘’规则,第四句‘仄仄仄平平’),形成完整五言绝句。②将以上五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五律’。③ 将以上五绝前,视平仄而相对加2仄或2平,形成七言绝句。④将七绝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8句,成为‘七律’。或将五律句前对应性加2平或2仄,形成‘七律’。⑤将五律或七律按对与粘规则继续推成10句以上,称为‘排律’。 ⑥、以①中4句任何一句开头(首句),依据对粘原则推排,变换形成其他三式。故16篇格式不可死记,只记方法。
21、变格:
基 本 格 式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句1、3与对句1、3互救) 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孤平拗救,本句1、3互救)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3、4字变体互救)
(出句1与对句1互救)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2、避重韵:不可在同一诗中使用同声母字(如:已用‘生’作韵脚,不可再用上‘声’作韵脚)。
23、避免使用生僻字:影响普及传唱,上口性差。
24、会选韵:根据所表达的内涵,选择不同韵脚字(分为欢快、昂亮、温馨、低沉、忧闷字韵)。
25、通俗新颖:内容新颖,具有时代感,反应现实社会,避免传统上的无病呻吟(无聊),寓意内涵深,倡导使用新词汇(避免陈旧、官体诗,当然个别传统守旧者不乐意此形式,诗是写给现代人看阅的,古人是看不到,要让现实社会大多人群看懂)。
26、学习过程:学作诗应循序渐进,先学作短‘古风’、再学作‘绝句’、再作‘律’。 下附:泰石编制共享工具 (版权所有,引用必注明来源)
27、近于诗的词:浣溪沙、生查子、木兰花、阳关曲、清平乐、怨回讫、玉楼春、卜算子、定风波、摊破浣溪沙、望江东、忆王孙、渔父、渔家傲、鹧鸪天、一七令。(下篇‘词’,可先预作此部分词)。
28、联律的基本定义:合‘马蹄韵’、对仗、两联平仄相反。
①每句中字位的平仄结构
三言:平平仄,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
四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1不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1、3可换位)。
六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1、3可换位)。
注:①多余8字联,根据‘马蹄韵’联律并结合联意加注顿号读,将组合分解成以上格式。
②出句有问题(不合上述规则),对联就会出问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