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展开全部
汤圆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北方的元宵宋时称为牢丸、浮圆,南方则称汤圆、圆圆、团子。吃元宵取月圆人团的吉兆之意。“
元宵与汤圆不同的是元宵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较薄、表面是干的并且没有痕迹,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此种做法在北方比较盛行。南方多为汤圆则是[font id="bks_905ujio0" class="style2"]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font]。
又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之说,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盛于隋宋,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编辑本段]汤圆的传说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font]
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元宵与汤圆不同的是元宵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较薄、表面是干的并且没有痕迹,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此种做法在北方比较盛行。南方多为汤圆则是[font id="bks_905ujio0" class="style2"]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font]。
又有元宵节起源于汉朝之说,民间流传着因周勃、陈平去除了吕室的势力,而日子刚好为正月十五日,汉文帝为纪念此日,往后每年到民间与民同乐,并并把此日订为元宵节,至汉武帝时、司马迁在太初历中把元宵节列为民间节日之一。盛于隋宋,有“宋时汤圆隋时灯”的说法。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江水淘。见说谁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编辑本段]汤圆的传说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font]
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展开全部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通常情况下,说明文大致包括三种具体样式: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 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平实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包括了1.介绍性说明,比如产品说明书,书刊介绍等;2.记叙性书明文,比如,产品生产流程,实验经过,科学考察等;3 阐述性说明文,比如阐述事理物理的说明文等;4.应用性说明文,比如书信,日记,总结计划等。
文艺性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如诠释法、分类比较法等。
第二讲:说明文写作
高考作文中,直接考说明文的现象相当少,而且,根本就没有必要,也不能真正反映出来一个考生的作文能力,但是,作文中有可能涉及到说明方法的应用,比如,题目给了一幅图片,让你根据图片内容,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在作文中间肯定要用到说明方法,对图片进行说明有可能还要对比分析等。通过对图片进一步的说明或者对比分析,达到提炼中心的目的。
(一)、怎样写说明事物的说明文
介绍具体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功用等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按着前面的分类方法叫实用性说明文,例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周建人的《蜘蛛》、法布尔的《蝉》等都是事物说明文。这些文章的说明对象有的是工艺品,有的是小动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要把这些各不相同的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就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给事物分类。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属性的差别,把它们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这种方法叫“分类说明法”
2、给事物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这种方法就叫下定义。其特点是严密、科学,它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确定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3、举例子。举例是通过个别认识一般的一种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不仅具体,而且真切。
4、作比较。通过不同事物的相互比较,来突出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它能增强说明的效果。比较有几种比法:同类事物相比;不同类事物相比;同一事物的先后情况相比;完全对立的事物相比。
5、列数字。这是一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有时可以用确数,有时可以用约数,有时可以用倍数,有时可以用百分比。
6、打比方。用比喻来说清楚物象以及抽象道理的一种方法。它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配备图表。这是一种最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这七种说明方法中,“分类别”和“下定义”两种方法最不易掌握,应是训练的重点。除了讲究说明方法之外,还要讲究结构方式。
结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方位式”。有些说明对象是静止的事物,如建筑物一类,所以说明的结构常采用以空间转移为序的方式。“或者由前到后,或者自上而下,或者由外及里,或者从大到小,或者由主要到次要,或者按东西南北方位等等”,采用这种移步换形、空间转移的结构方式,可以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结合,给人以完整的感觉。
②、“程序式”有些说明文,要说明的是生产过程,就可以采用“程序式”结构,即“可以按照占有的时间和经过的程序把材料组织起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既准确又顺理成章。
③、“主次式”。对一些特征多、功能多的事物,就可以采用先写主要的后写次要的“主次式”说明结构。如《中国石拱桥》就是按照从主要说到次要的顺序写的。
④、“总分式”。 “总分式”是先说明事物的总体概况,然后分别说明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事物说明文,可以用平实的笔调写,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介绍事物,通常称平实性说明文;也可以用文艺笔调写,即用富有文艺色彩的语言和手法介绍事物,通常称为文艺性说明文。
(二)、怎样写说明事理的说明文
阐述内容偏向于抽象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也可以叫科普性说明文。例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李四光的《人类的出现》、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秦牧的《蜜蜂的赞美》等等,都是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比较抽象,所以说明的重点应放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由于事理比较抽象,用单一的说明方式不容易说清楚,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并适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了把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内在规律等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要特别重视说明的顺序。一般来说,说明的顺序有三种: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来说明某一事物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以一定的空间结构顺序来说明某一事物形状和构造的。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以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来说明事物的。事理说明文要注意客观、科学,作者的态度必须非常冷静。“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其间掺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叶圣陶《文章例话》)事理说明文除了有平实性说明文之外,也有文艺性说明文(如《蜜蜂的赞美》)。
第三节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时都要求语言准确无误。在这里,我们的大脑要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使表达更严密,更符合实际情况。“(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当时”就是一个限制性词语,这就表明赵州桥拥有世界最长石拱的地位仅限于当时,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位就不得而知了。这样表达就更加严密,符合实际情况。
在科学、准确的前提下,一篇好的科普文章,语言还要生动有趣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也才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例如对“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食物从何处来》)这句的理解可以是这样:此句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相互转化的道理。
本文出自:杨春波:http://klzw.cnpkm.com/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339702
一、带有一定文艺性的,指科学小品 如《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科普性为主的 如《向沙漠进军》《宇宙里有些什么》
三、实用性的,如说明书、解说词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说明文 。
说明文的应用广泛,一般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说明文两大类:
平实说明文:
平实说明文包括了1.介绍性说明,比如产品说明书,书刊介绍等;2.记叙性书明文,比如,产品生产流程,实验经过,科学考察等;3 阐述性说明文,比如阐述事理物理的说明文等;4.应用性说明文,比如书信,日记,总结计划等。
文艺性说明文: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察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为了要把事物说明白,就必须把握事物的特征,进而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即不仅要说明“是什么”,还要说明“为什么”是这样。应用性说明文一般只要求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性说明文则必须揭示出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说明文的说明一定要有条理,说明的顺序,是按照事物本身的条理和人的认识规律来安排的。比如介绍景物,建筑,多是根据地理环境、方位布局来安排;介绍事物源出、演变,多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阐述事理又多按照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总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表及里,由实到虚,由分到合,由远及近,由浅到深,逐步阐述。有时为了使别人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只要不违背事物的特点、规律,也可以在顺序上作某些调整。
说明是解说事物,剖释整理的一种表达方法。对象不同,说明的重点和层次便不同。说明实体事物时,一般要注意空间的位置;说明抽象事理时,重在阐释概念、特点、来源、结构、种类、异同、比较、联系和功能等。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如诠释法、分类比较法等。
第二讲:说明文写作
高考作文中,直接考说明文的现象相当少,而且,根本就没有必要,也不能真正反映出来一个考生的作文能力,但是,作文中有可能涉及到说明方法的应用,比如,题目给了一幅图片,让你根据图片内容,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在作文中间肯定要用到说明方法,对图片进行说明有可能还要对比分析等。通过对图片进一步的说明或者对比分析,达到提炼中心的目的。
(一)、怎样写说明事物的说明文
介绍具体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功用等的文章,称为事物说明文。按着前面的分类方法叫实用性说明文,例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周建人的《蜘蛛》、法布尔的《蝉》等都是事物说明文。这些文章的说明对象有的是工艺品,有的是小动物,都是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要把这些各不相同的事物的特征说清楚,就要讲究说明的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1、给事物分类。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成因等属性的差别,把它们分成若干类,逐一加以说明,这种方法叫“分类说明法”
2、给事物下定义。用简明扼要的话,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这种方法就叫下定义。其特点是严密、科学,它既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能确定事物的范围和界限。
3、举例子。举例是通过个别认识一般的一种说明方法。用这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不仅具体,而且真切。
4、作比较。通过不同事物的相互比较,来突出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它能增强说明的效果。比较有几种比法:同类事物相比;不同类事物相比;同一事物的先后情况相比;完全对立的事物相比。
5、列数字。这是一种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有时可以用确数,有时可以用约数,有时可以用倍数,有时可以用百分比。
6、打比方。用比喻来说清楚物象以及抽象道理的一种方法。它能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7、配备图表。这是一种最直观、形象的说明方法。这七种说明方法中,“分类别”和“下定义”两种方法最不易掌握,应是训练的重点。除了讲究说明方法之外,还要讲究结构方式。
结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
①、“方位式”。有些说明对象是静止的事物,如建筑物一类,所以说明的结构常采用以空间转移为序的方式。“或者由前到后,或者自上而下,或者由外及里,或者从大到小,或者由主要到次要,或者按东西南北方位等等”,采用这种移步换形、空间转移的结构方式,可以做到局部与整体的结合,给人以完整的感觉。
②、“程序式”有些说明文,要说明的是生产过程,就可以采用“程序式”结构,即“可以按照占有的时间和经过的程序把材料组织起来”反映事物的实际情况既准确又顺理成章。
③、“主次式”。对一些特征多、功能多的事物,就可以采用先写主要的后写次要的“主次式”说明结构。如《中国石拱桥》就是按照从主要说到次要的顺序写的。
④、“总分式”。 “总分式”是先说明事物的总体概况,然后分别说明组成总体的各个部分。事物说明文,可以用平实的笔调写,即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介绍事物,通常称平实性说明文;也可以用文艺笔调写,即用富有文艺色彩的语言和手法介绍事物,通常称为文艺性说明文。
(二)、怎样写说明事理的说明文
阐述内容偏向于抽象事理的文章称为事理说明文也可以叫科普性说明文。例如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李四光的《人类的出现》、华罗庚的《统筹方法》、秦牧的《蜜蜂的赞美》等等,都是事理说明文。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比较抽象,所以说明的重点应放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上。由于事理比较抽象,用单一的说明方式不容易说清楚,这就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并适当地运用设问、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为了把事物发生的因果关系、内在规律等道理说得清楚明白,要特别重视说明的顺序。一般来说,说明的顺序有三种:1.时间顺序。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先后为序来说明某一事物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2.空间顺序。空间顺序是以一定的空间结构顺序来说明某一事物形状和构造的。3.逻辑顺序。逻辑顺序是以事物内部的必然联系来说明事物的。事理说明文要注意客观、科学,作者的态度必须非常冷静。“道理本该怎样,作者把它说清楚了就算完事,其间掺不进个人的感情呀,绘声绘色的描摹呀这一套。”(叶圣陶《文章例话》)事理说明文除了有平实性说明文之外,也有文艺性说明文(如《蜜蜂的赞美》)。
第三节 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一定要准确,这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程度等时都要求语言准确无误。在这里,我们的大脑要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限制性词语的使用使表达更严密,更符合实际情况。“(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当时”就是一个限制性词语,这就表明赵州桥拥有世界最长石拱的地位仅限于当时,现在是否还有这个地位就不得而知了。这样表达就更加严密,符合实际情况。
在科学、准确的前提下,一篇好的科普文章,语言还要生动有趣才能吸引读者读下去,也才能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使科学道理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例如对“老虎死后,又成了细菌的乐园”(《食物从何处来》)这句的理解可以是这样:此句形象生动而又通俗易懂地说明了生物之间食物相互转化的道理。
本文出自:杨春波:http://klzw.cnpkm.com/ArticleDetail.aspx?DetailID=339702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
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