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言文介绍汉朝的历史
汉,炎刘之国也。义帝封高祖邦於汉,与楚争,得天下,即皇帝位,国号汉,都长安。文景二帝,宁邦守土,数十年间,国力充盈。武帝乃恃以击匈奴,征四夷,营西域。连年攻战,户口折半。昭宣息兵,至於孝元间,极盛一时。元帝崩后,政事一决於王皇后家,卒为王莽所乘,伪符瑞篡汉,改国号新。莽图复古,革尽前法,立不世,天下大乱,四方不朝。光武起於草野,平定天下,中兴汉道,都雒阳。明章能承於后,复营西域。惟孝和以下,帝不永年,太子方幼,须得南面,外戚宦者,相继而起,擅国政,乱朝纲。士子患之,起而清议,乃兴党狱,尽绝贤臣。朝中无人,国事日衰,民生不乐,太平道乃广招黎民,为乱中原。灵帝乃改刺史为州牧,授以大权。乱事虽平,州牧各据一方,相互攻战。献帝流离,终为兖州曹操所持。操故后,其子丕令献帝禅让,改国号魏,汉遂亡。汉中王备乃自嗣於成都,以存汉祀。力支三十余年,后主出降。汉自高祖即位,至后主降魏,历四百又五年卅一帝。汉制承秦,颇有所改,垂用后世千年。尊儒术,定历法,未尝不沿袭於后。故有谓汉大纲正也。
始陈涉起於野,天下响应,高祖邦斩沛令,号沛公,投楚项梁。梁得楚怀王孙心,立号楚怀王,以为号召。梁死,怀王封邦武安侯,令西入秦地,且与梁侄藉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其时藉杀上将军宋义,渡河救赵,秦兵乃急击之,邦得避锋芒,道武关而进霸上,秦王子婴持节出降。邦入咸阳,废秦峻法,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秦人欢迎。
秦既亡,论功邦当得关中地。然藉背约,以关中为三分,分予秦降将,邦仅得汉中。而分封各有不公,天下哗然,旋有新封王讨项。汉元年,汉王袭取三秦,与项王争天下。初连战俱败,相持於中原。乃令韩信北袭赵,东下齐,项王无奈,约楚汉界於鸿沟,两分天下。汉王背约,围项王垓下,项王突围至乌江,觉大势已去,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汉遂一统。五年,汉王即位,都洛阳,旋迁长安。
汉初立,匈奴南寇,高祖尝亲征而遭围。故许以和亲,期宁北境,而南掠不禁。武帝即位,汉日盛,命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大破之。昭宣之世乃息干戈。元帝即位,匈奴势末求内附,有入居朔方者,称南匈奴。和帝间联南匈奴灭北匈奴,自是北境无患。后羌侵於西京,汉末段熲出塞千里击羌,几绝其种,方平。
汉初之政,以秦人苛,乃用黄老无为之术,并复封建。虽吕后用事而不革,至文景之世犹用。及无为之弊见,富者田连千百,贫者无立锥之地,任侠犯禁,王公反叛。景帝间七国之乱起,既平,约王公。武帝用主父偃推恩之策,以削诸王势力,自是王国大者如郡,无力兴乱。
武帝得董仲舒天人三册,黜百家,尊儒术。立太学及博士弟子,授五经,通者为郎。武帝亦用酷吏,世称之表儒法裏。此起中国学术独重儒学,诸学趋微焉。
武帝崩,太子弗陵少,以霍光辅佐,外戚始用事。及元帝之后族王氏,数人历任辅政将军,成、哀、平之世莫非其天下。终於王莽以谶纬罗织天命,逼汉孺子禅让,改国号新,未三十年而亡。
新莽乱天下,舂陵汉室秀乃起於草野,并族人玄同起而倾新。新既亡,玄续汉祀,不幸遭祸,赤眉立宗室盆子为帝。建武元年,秀即皇帝位,都雒阳,讨盆子。复击灭公孙述等,重定天下。
汉玉璧,出楚王墓中汉历明章之治,和帝后皇帝皆冲龄嗣位,以外戚为辅。皇帝既长,用阉宦诛外戚以夺权。如此至於桓灵,宦者权倾天下,太学生并朝臣外戚同起声讨阉寺。乃兴党锢之狱,士如寒蝉。后黄巾之乱起,灵帝以州刺史为州牧,授大权以讨贼。灵帝崩,一时大乱,终并州董卓入诛诸阉而用事,天下乃藉以起兵。献帝投曹氏,卒为丕所逼,延康元年禅让,改国号魏,汉遂亡。
时宗室备领益州,以献帝遭祸,嗣於成都,又历二主,后力支不敌,为魏所灭。史称蜀汉。时三国之世,用人多重才不重德,独蜀中用人贤德兼重,为三国吏治清明者。季汉亦无宗室相残,权臣持国之例,后人病后主无能,实非然也。此诸葛亮等辅臣之功也。
纪统前后四百有五年,凡卅一帝。
汉承秦制,以三公九卿掌理国事,其后颇有所改。
初沿旧不革,丞相总百揆,御史大夫贰之。太尉司兵马,不常置,后废。及武帝伐匈奴,以军机要务,置大将军,得以内廷决事,丞相及以下摒於外。少府属官尚书,本掌皇帝文墨,内廷立,故尚书权日大。武帝崩后,昭帝幼,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总摄国事。光以下,皇帝或与尚书决事,或委於外戚,皆加将军号行事。哀帝间,丞相三分,称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有曰:士之权不过尚书。
王莽罢政,虽更官号,制如旧。光武中兴,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政不任下,事归台合,三公之职,实为备员。和帝以下,戚宦相倾,外戚以加将军号如旧,宦官则为中常侍、或任尚书,称中尚书,盖尚书官已摒於外廷。汉季,董卓、曹操复以丞相号,摄理天下。诸葛亮辅后主,亦用丞相号。自此以降,丞相非复寻常人臣之职,而中尚书、黄门侍郎、尚书之职日显。
汉用郡县,别复封建。以郡守改太守,废监御史,郡尉以下如旧。武帝间以天下为十三部,各置刺史,督察地方。刺史位微权大,以六条诏书考太守。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立治所於部中。中兴后复称刺史,至汉末大乱,灵帝复置州牧,位太守之右,总一州政事、甲兵。自后州牧自大,相互攻伐,而成三国,汉为之亡。
汉初复封建,以安功臣。天下定,则以故废杀诸王,以宗室为王。文景时,王国辖数郡,自有百官。景帝间七国之乱,乃以故削王国土,诸王自此不得任百官。武帝用推恩令,以诸王庶子为列侯,王国更弱。自此王不过一郡,仅得食租税。其相名曰诸王之官,实如太守。惟相不可迁公卿。
汉县制如旧,列侯食县租税,有相,如王国。
汉初用人,或以功臣,或以廕任,或以赁选。非列侯不为丞相,非军功不为列侯。时诏求贤,而未定制。武帝间再诏察举孝子廉吏,以充郎下。初定制郡岁举一二人,得举者为郎,试用后任於朝堂。秀才为特举,得举即授官。后秀才改州岁举一人,仍直授官,光武间以避讳改茂才。和帝后定制,以郡口二十万岁举一人,四十万岁举二人,未满二十万二岁举一人,边郡倍举。顺帝间,左雄革旧制,以孝廉四十岁方得举,先试家法,复拜郎署。
察举以德不重才,故有德高才卑之徒得举,又有假声名而博孝廉者。卒以茂才不识书,孝廉父别居。雄革制,颇利一时,而孝顺之世,政治已坏。有权臣以制度丰党羽,至有累世公卿者。终以汉末乱世,人口流离,察举不行,改以九品官人法。
汉自独尊儒术,立太学,置博士弟子员,治六经。通一经者为郎,以下还籍为吏。吏善者可举廉吏为郎。
另有徵辟,以公车徵显名处士至朝中,非定制。后汉士人,多不就徵而求美名。故徵辟不行。
汉制承秦制,朱熹曰:「汉大纲正,唐百目举。」自唐以下,皆以汉制为纲,唐制为目。故秦汉之制,乃中国制度之本也。
(世系)
汉太上皇帝煓 高祖父也,追尊
汉太祖高皇帝邦
汉孝惠皇帝盈
汉少帝恭
汉少帝弘
汉太宗孝文皇帝恒
汉孝景皇帝启
汉世宗孝武皇帝彻
汉孝昭皇帝弗陵
汉废帝昌邑王贺
汉中宗孝宣皇帝询
汉孝元皇帝奭
汉孝成皇帝骜
汉孝哀皇帝欣
汉孝平皇帝衎
汉孺子婴
王莽后,有二汉帝,以宗室入嗣,皆义军所立,俱无庙号、諡号
汉皇帝玄 绿林立
汉皇帝盆子 赤眉立
后汉
汉世祖光武皇帝秀
汉显宗孝明皇帝庄
汉肃宗孝章皇帝炟
汉孝和皇帝肇
汉孝殇皇帝隆
汉孝德皇帝庆 废太子,安帝父也,追尊
汉孝安皇帝祜
汉少帝懿
汉孝顺皇帝保
汉孝冲皇帝炳
汉孝质皇帝缵
汉孝穆皇帝开 桓帝祖也,追尊
汉孝崇皇帝翼 桓帝父也,追尊
汉孝桓皇帝志
汉孝元皇帝淑 灵帝祖也,追尊
汉孝仁皇帝苌 灵帝父也,追尊
汉孝灵皇帝宏
汉少帝辩
汉孝献皇帝协 昭烈帝諡以孝愍
季汉 据巴蜀立国
汉昭烈皇帝备 刘渊上庙号为烈祖
汉后主禅 降魏,封安乐公。晋諡思公,刘渊諡孝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