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回答
展开全部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
翟志刚出舱作业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可能将会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编辑本段]任务过程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UTC+8,下同)发射升空;
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00秒整流罩分离;第500秒三级火箭关机;
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9月27日04:03 启动变轨控制程序,04:04 完成变轨。航天员出舱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翟志刚出舱活动挥动五星红旗。
16:35 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出舱活动,翟志刚首先探出头,并向舱外默认的闭路镜头挥手,之后全身走出舱外。刘伯明也探头出机仓外,交给翟志刚一面小型五星红旗。翟志刚接过五星红旗,向镜头挥动片刻。随后翟志刚取回舱外装载的固体润滑实验试验样品。16:58 航天员成功完成舱外活动,返回轨道舱内。17:01 轨道舱门关闭。
火警误报
在航天员出舱五分钟左右时神舟七号曾经报告“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后经证实,是误报。
19:30 神舟七号释放伴飞小卫星
9月28日16:54 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17:16 飞船返回中国上空;17:25 太空船离开“黑障区”,并且打开主伞。
17:36 成功着陆;18:22 航天员自主出舱。
[编辑本段]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9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 “神七”任务中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缺憾。据专家介绍,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因小卫星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
针对“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是否有潜在的军事意图的提问,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中国下阶段将开展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一项关键性的“神七”伴飞小卫星示意图技术。这个小卫星将为交会对接提供一些经验、打下一些基础。
。
[编辑本段]“神七”日志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第一日 9月25日
17时3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胡锦涛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亲切看望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并为他们壮行。
18时许:三名航天员抵达发射场。确认技术状态后,航天员先后进入神七返回舱。
18时35分许:翟志刚开始用指挥棒尝试操作。
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摆杆全部打开。
21时09分许:火箭点火
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点火第120秒 火箭抛掉逃逸塔
点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
点火第500秒,二级火箭关机
点火第583秒时,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2分许:航天员报告:太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
2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21时32分许: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
23时19分许:在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第二圈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
10时20分许: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
12时0分36秒至8分46秒:远望六号船首次精确测控神七飞船。
12时47分至12时59分:神七飞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域。
21时47分许:“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
21时59分许: 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
22时25分许,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
23时36分许: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时57分许: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
15时30分许: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
15时48分许: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
14时许: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16时17分许:神舟七号和北京飞控中心对话,飞船运行正常,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
16时22分许: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
16时24分许: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
16时26分许: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
16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16时59分许: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
17时01分许:轨道舱关闭正常。
18时32分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神七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中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20时16分许:伴飞卫星完成对神舟七号的20分钟拍照,图像十分清晰。
21时45分: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
第四日 9月28日
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正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1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着陆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
[编辑本段]系列消息
《1》航天员系统
。
“神七”费用低于“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关注它到底花了多少钱?对此,王庆仁透露说,“‘神六’的总花费是9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六’宇航服造价就3000万。”王庆仁表示,“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有限的经费取得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成果。”
对于“神七”费用的问题,王庆仁向记者透露:‘神七’的花费应该少于‘神六’。因为我们‘神舟’系列航天技术的主体研制工作已经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础上的研制,花销会相应少很多。”
【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文字全记录】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气密性良好。 [17:1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从轨道舱外的摄像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出现在神舟七号和地球中间。 [17:0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检测舱门密封情况。 [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轨道舱关闭正常。 [17:0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关上。 [17:0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关闭舱门。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我们从打开的舱口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地球。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外工作完毕。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完全回到舱内。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摘下舱外保护挂钩。 [16:5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刘伯明在舱内协助收回电缆和保护带。 [16:5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进入舱内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准备返回轨道舱。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当前飞船状态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报告感觉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开始舱外工作,将舱外试验品交给刘伯明带回舱内。 [16:5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已经出舱10分钟。 [16:49]
[人民网]: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 [16:4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飞行工作正常。 [16:4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员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 [16:4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全部出舱。 [16:4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在舱外向大家致意,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问好。 [16:4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出舱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把一个挂钩挂在舱外。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左手伸出舱口。 [16:4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完全打开。 [16:4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打开。 [16:3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用右手扭动把手,舱门已经打开一条缝。 [16:3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打开轨道舱门,神舟七号开始出舱。 [16:3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两名航天员报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舱准备完毕,身体状态良好。 [16:33]
[人民网]:两名航天员进行通话试验,把有线的话音转到无线话音。 [16:3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进行出舱前的最后确认工作。 [16:31]
中国航天员“太空第一步”
翟志刚身着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身着俄制“海鹰”航天服。出于中国专家的考虑,由于此次任务的最重要部分是突破出舱技术,将派遣身着国产航天服的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
在舱外,航天员将借助舱外活动扶手、栓系固定装置等沿轨道舱外壁移动,并取回舱外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然后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神舟七号”拍照,此外航天员还进行拧螺钉、设备安装等模拟操作。
25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除出舱活动外,“神舟七号”还承担着其他三项任务,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极板舱外暴露试验,释放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随飞行的小卫星以及“天链一号”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天链一号”将为中国地面测控人员增加50%的天空覆盖,建立陆海空天一体的测控网,并进而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与“神舟六号”飞行相比,“神舟七号”的飞行手册从三本增加到七本,航天员要进行的操作单元从几百项增加到一千多项,而每个操作单元还包含数十个步骤和上百个动作。
在“神舟七号”起飞前,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国外航天员出舱前一般来说是在升空72小时后,以使宇航员适应空间失重状态。但“神舟七号”任务宇航员升空第二天就要出舱,因此“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要求特别高,航天员的水平和能力将决定这次出舱的成败。
神七成就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
香港大公报2008年9月28日刊发毕晓哲的文章《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说,这一次,乘神舟七号飞天的三名航天员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飞天之旅——在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出舱活动中,中国航天员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全文摘要如下:
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我们满怀豪情、满怀喜悦,13亿中国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走出飞船舱门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的历程镌刻下了中国人6次完美的脚步,是中国航天事业6次新突破。从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难关一一被攻克,见证的是中国航天人前进中发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脚步。
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被历史所铭记。
这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让中国人无比荣耀和自豪。曾几何时,新中国还是那样的“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连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赖进口。谁又能想到,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将记录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会忘记38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深邃而神秘的太空传来,划破夜空,回荡大地。也不会忘记,当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候,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这足以让中国人为之自豪,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跨出最坚实的一步。预示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考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一个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能否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它充分表明国家科技力量在发展和推动航空航天技术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也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
如今,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经济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国家富足,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将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又一次生动见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这个荣耀的时刻,亿万中华儿女理应为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步”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是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必然结果。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航天员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引领一个时代,开辟一个新世纪。
[编辑本段]飞船安全返回需过四关
安全返回是载人航天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神舟号飞船来讲,返回时要闯过“五道关”:
一是调姿关,使飞船从运行姿态调整到返回姿态,其中包括让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
二是角度关,飞船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夹角必须是20°左右,角度小了会被直接弹回,大了则会产生更高的温度,瞬间烧毁飞船。
三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其方法是通过开动推进舱的火箭发动机产生制动来降低飞船的速度。
四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因此必须有先进的防热措施,否则钢筋铁骨也要化成灰烬。返回舱在再入大气层时,要使其用特制防热材料做的舱底保持向前,从而保证它在与空气剧烈摩擦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下,舱内温度正常。
五是着陆关,返回舱下降到稠密大气层后,回收,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打开降落伞,进一步减速;着地前,着陆缓冲装置开始工作,使返回舱以很低的速度(2~3 米/秒以下)实现软着陆,保证航天员安全无恙。这最后一关极为重要,否则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苏联1艘联盟飞船就曾因为在过最后一关时,降落伞的伞绳被缠绕住,伞打不开,返回舱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地面,致使船毁人亡。另外,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营救。苏联一艘飞船曾因落点精度差,结果营救人员一时找不到,被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的航天员差点冻死。
中国是世界上第3个拥有返回式卫星的国家,已成功发射17颗,返回16颗。中国已熟练地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拥有研制高可靠回收系统的丰富经验,从而为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着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本段]飞船简介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神舟七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神七载人飞船重达12吨。长征2F运载火箭和逃逸塔组合体整体高达58.3米。
2008年9月24日下午14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新闻发布会上,“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总指挥部宣布:2008年9月25日21时07分至22时27分直接发射,进行载人航天飞行。届时中国的航天员将首次出舱来进行太空行走。
翟志刚出舱作业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4秒988毫秒由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16点30分,景海鹏留守返回舱,翟志刚(指令长)、刘伯明分别穿着中国制造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和俄罗斯出品的“海鹰”舱外航天服进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兼任气闸舱的轨道舱。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刘伯明的头部手部部分出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宇航员第一次的太空漫步,令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航天员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行走的国家。北京时间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
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可能将会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编辑本段]任务过程
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4秒988毫秒(UTC+8,下同)发射升空;
点火第120秒火箭抛掉助推器及逃逸塔;第159秒火箭一二级分离;第200秒整流罩分离;第500秒三级火箭关机;
第583秒飞船与火箭分离;随后飞船正常进入预定轨道,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
9月27日04:03 启动变轨控制程序,04:04 完成变轨。航天员出舱在飞船进入轨道运行,环绕地球超过五圈之后进行翟志刚出舱活动挥动五星红旗。
16:35 航天员翟志刚打开舱门,开始出舱活动,翟志刚首先探出头,并向舱外默认的闭路镜头挥手,之后全身走出舱外。刘伯明也探头出机仓外,交给翟志刚一面小型五星红旗。翟志刚接过五星红旗,向镜头挥动片刻。随后翟志刚取回舱外装载的固体润滑实验试验样品。16:58 航天员成功完成舱外活动,返回轨道舱内。17:01 轨道舱门关闭。
火警误报
在航天员出舱五分钟左右时神舟七号曾经报告“仪表显示,轨道舱火灾”,后经证实,是误报。
19:30 神舟七号释放伴飞小卫星
9月28日16:54 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17:16 飞船返回中国上空;17:25 太空船离开“黑障区”,并且打开主伞。
17:36 成功着陆;18:22 航天员自主出舱。
[编辑本段]发射条件
无降水、地面风速小于每秒8米、水平能见度大于20公里;
发射前8小时至发射后1小时,场区30公里至40公里范围内无雷电活动;
船箭发射所经过空域3公里至18公里高空最大风速小于每秒70米。
“神五”、“神六”和 “嫦娥一号”的发射时间均在10月中下旬,而“神舟七号”的发射将提前到9月底升空。有关专家透露,9月和10月均有较适合发射窗口,但因“神七”将执行太空行走任务,9月底升空时的太阳夹角更适合太空人出舱活动,能令飞船在最短时间内见到太阳,保证太空人出舱作业时有阳光。
[ “神七”任务中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神五”、“神六”升空入轨后,均无法拍摄到飞船在太空中的外景照片,当时的电视直播也仅限于舱内。而“神七”释放伴飞小卫星后,将能弥补这一缺憾。据专家介绍,小卫星可近距离环绕,伴飞,因小卫星安装有CCD立体相机,可提供飞船在轨飞行时的首张三维立体外景照片。
针对“神七”任务中释放伴飞小卫星是否有潜在的军事意图的提问,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回应。中国下阶段将开展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这也是载人航天工程当中一项关键性的“神七”伴飞小卫星示意图技术。这个小卫星将为交会对接提供一些经验、打下一些基础。
。
[编辑本段]“神七”日志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至28日,中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
第一日 9月25日
17时30分:航天员出征仪式。胡锦涛来到航天员公寓问天阁,亲切看望执行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并为他们壮行。
18时许:三名航天员抵达发射场。确认技术状态后,航天员先后进入神七返回舱。
18时35分许:翟志刚开始用指挥棒尝试操作。
21时09分许:神舟七号发射进入1分钟准备,摆杆全部打开。
21时09分许:火箭点火
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升空
点火第120秒 火箭抛掉逃逸塔
点火第159秒 火箭一二级分离成功
点火第200秒,整流罩分离
点火第500秒,二级火箭关机
点火第583秒时,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
21时22分许:航天员报告:太阳帆板展开,身体感觉良好。
2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宣布:飞船正常入轨。
21时32分许: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神舟七号飞船发射成功。
22时07分:神七升空后第一次在轨和出舱活动空间环境预报:空间环境平静,对飞船的在轨运行是安全的。
23时19分许:在神舟七号飞船飞行第二圈过程中,航天员翟志刚首次从飞船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开展工作。
第二日 9月26日
4时04分: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变轨,由椭圆轨道变成近圆轨道。
10时20分许:航天员开始组装测试舱外航天服。
12时0分36秒至8分46秒:远望六号船首次精确测控神七飞船。
12时47分至12时59分:神七飞船成功穿越南大西洋异常区域。
21时47分许:“飞天”和“海鹰”两套舱外航天服均组装完成
21时59分许: 航天员翟志刚与飞控中心试验天地对话。
22时25分许,航天员开始穿个人装备
23时36分许:翟志刚着中国自主研发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太空首次亮相。
第三日 9月27日
13时57分许:返回舱舱门关闭,航天员开始进行出舱前准备工作。
15时30分许:舱外服气密性检查正常,气压阀检查正常。
15时48分许:指控中心批准轨道舱开始泄压。神七轨道舱开始进行第一次泄压。
14时许:神七飞行任务总指挥部决定:翟志刚为出舱航天员,刘伯明在轨道舱支持配合翟志刚出舱,景海鹏值守返回舱。
16时17分许:神舟七号和北京飞控中心对话,飞船运行正常,航天员表示感觉良好,航天员吸氧排氮结束。
16时22分许:航天员穿好舱外航天服。
16时24分许:出舱活动重要步骤均已结束。航天员吸氧排氮、泄压工作准备完毕。
16时26分许:轨道舱开始第二次泄压,当舱内气压降至2千帕时可满足航天员出舱条件。
16时39分许:在刘伯明、景海鹏的协助和配合下,中国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16时48分,翟志刚在太空迈出第一步,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开始。
16时58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发出指令:“神舟七号,返回到轨道舱”。
16时59分许:翟志刚进入轨道舱,并完全关闭轨道舱舱门,完成太空行走。
17时01分许:轨道舱关闭正常。
18时32分许: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与神七航天员进行天地通话。
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船飞行到第31圈时,成功释放伴飞小卫星。这是中国首次在航天器上开展微小卫星伴随飞行试验。
20时16分许:伴飞卫星完成对神舟七号的20分钟拍照,图像十分清晰。
21时45分:神舟七号上的三位航天员与家人进行天地通话。
第四日 9月28日
11时06分许,航天员换好舱内航天服。
11时16分许,三名航天员穿舱内压力服,做返回准备。返回控制数据将注入飞船。
11时46分许,返回控制数据已注入飞船。
12时51分许,神舟七号返回舱舱门关闭,神七返回阶段开始。
15时26分许,担任搜救回收神七飞船任务的车队已从四子王旗乌兰花镇出发,正在向主着陆场进发。
15时59分许,四子王旗主着陆区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大小路口均有执勤人员把守,严禁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
16时22分许,主着陆场地面搜救分队正向飞船理论落点开进。
16时41分许,各测控站点进入神七飞船返回跟踪的10分钟准备。
16时44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发出飞船调姿指令。飞船一次调姿到位。
16时51分许,北京飞控中心宣布飞船进入正常返回轨道
17时02分许,主着陆场六架搜救直升机全部起飞
17时06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向各测控点发出落点预告
17时12分许,推进舱和返回舱成功飞离
17时17分许,搜救直升机到达指定空域待命
17时20分许,神舟七号飞船飞入中国上空
17时20分许,返回舱降落伞打开着陆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7时21分许,飞船进入黑障区,与地面指控中心的通信暂时中断。
17时22分许,飞船进入主着陆场上空
17时24分许,飞船飞出黑障区
17时25分许,搜救人员在直升机内举牌提示:搜救开始。
17时25分许,三名航天员向地面通报感觉良好
17时36分许,神舟七号完成载人航天任务,返回舱顺利着陆。
18时22分许,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出舱
18时23分许,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成功出舱
[编辑本段]系列消息
《1》航天员系统
。
“神七”费用低于“神六”
“神六”的成功,很多人都关注它到底花了多少钱?对此,王庆仁透露说,“‘神六’的总花费是9亿元人民币,其中,‘神六’宇航服造价就3000万。”王庆仁表示,“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就是用有限的经费取得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成果。”
对于“神七”费用的问题,王庆仁向记者透露:‘神七’的花费应该少于‘神六’。因为我们‘神舟’系列航天技术的主体研制工作已经完成,所以‘神七’是在已有基础上的研制,花销会相应少很多。”
【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文字全记录】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神舟七号报告舱门气密性良好。 [17:1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从轨道舱外的摄像机上我们可以看到太阳出现在神舟七号和地球中间。 [17:0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检测舱门密封情况。 [17:0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轨道舱关闭正常。 [17:0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关上。 [17:00]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关闭舱门。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我们从打开的舱口中可以看到蓝色的地球。 [16:5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外工作完毕。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完全回到舱内。 [16:5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摘下舱外保护挂钩。 [16:5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刘伯明在舱内协助收回电缆和保护带。 [16:5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进入舱内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准备返回轨道舱。 [16:5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当前飞船状态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报告感觉良好。 [16:5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开始舱外工作,将舱外试验品交给刘伯明带回舱内。 [16:5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已经出舱10分钟。 [16:49]
[人民网]:翟志刚在太空中挥动五星红旗。 [16:48]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飞行工作正常。 [16:4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在黑色的太空背景中,航天员白色的身影格外清楚。 [16:46]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已经全部出舱。 [16:45]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在舱外向大家致意,感觉良好,向全国人民问好。 [16:4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开始出舱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把一个挂钩挂在舱外。 [16:43]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左手伸出舱口。 [16:4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完全打开。 [16:41]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舱门已经打开。 [16:39]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翟志刚用右手扭动把手,舱门已经打开一条缝。 [16:37]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打开轨道舱门,神舟七号开始出舱。 [16:34]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两名航天员报告航天服工作良好,出舱准备完毕,身体状态良好。 [16:33]
[人民网]:两名航天员进行通话试验,把有线的话音转到无线话音。 [16:32]
[人民网飞控中心前方报道组]:航天员正在进行出舱前的最后确认工作。 [16:31]
中国航天员“太空第一步”
翟志刚身着国产“飞天”舱外航天服,刘伯明身着俄制“海鹰”航天服。出于中国专家的考虑,由于此次任务的最重要部分是突破出舱技术,将派遣身着国产航天服的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
在舱外,航天员将借助舱外活动扶手、栓系固定装置等沿轨道舱外壁移动,并取回舱外的固体润滑材料试验样品。然后用CCD立体相机近距离为“神舟七号”拍照,此外航天员还进行拧螺钉、设备安装等模拟操作。
25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除出舱活动外,“神舟七号”还承担着其他三项任务,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极板舱外暴露试验,释放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随飞行的小卫星以及“天链一号”太空中继终端的试验。“天链一号”将为中国地面测控人员增加50%的天空覆盖,建立陆海空天一体的测控网,并进而为载人航天今后从事交会对接等对测控覆盖要求更高的活动奠定更好的基础。
与“神舟六号”飞行相比,“神舟七号”的飞行手册从三本增加到七本,航天员要进行的操作单元从几百项增加到一千多项,而每个操作单元还包含数十个步骤和上百个动作。
在“神舟七号”起飞前,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国外航天员出舱前一般来说是在升空72小时后,以使宇航员适应空间失重状态。但“神舟七号”任务宇航员升空第二天就要出舱,因此“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要求特别高,航天员的水平和能力将决定这次出舱的成败。
神七成就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
香港大公报2008年9月28日刊发毕晓哲的文章《中国迈向太空的“第一步”》说,这一次,乘神舟七号飞天的三名航天员所完成的,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次飞天之旅——在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出舱活动中,中国航天员第一次把中国人的足迹印在飞船舱外的茫茫太空之中。
全文摘要如下:
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的到来,我们满怀豪情、满怀喜悦,13亿中国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国航天员走出飞船舱门迈进太空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全新的开始。
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首访太空到2005年费俊龙、聂海胜乘坐神舟六号携手问天,6年的历程镌刻下了中国人6次完美的脚步,是中国航天事业6次新突破。从发射、返回、测控、环境控制……各个关键技术环节难关一一被攻克,见证的是中国航天人前进中发展、探索中追求的不懈脚步。
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这一时刻必将被历史所铭记。
这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让中国人无比荣耀和自豪。曾几何时,新中国还是那样的“一穷二白”,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甚至连火柴和煤油都要依赖进口。谁又能想到,在短短的数十年时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历史将记录下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会忘记38年前的4月24日,一曲悠扬的《东方红》乐曲从深邃而神秘的太空传来,划破夜空,回荡大地。也不会忘记,当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的时候,中国,一跃成为国际“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这足以让中国人为之自豪,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跨出最坚实的一步。预示着国家民族的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考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是一个国家在高新科技领域能否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它充分表明国家科技力量在发展和推动航空航天技术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基础,也预示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未来。
如今,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经济日新月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国家富足,人民普遍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神舟七号飞船的发射升空,将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又一次生动见证,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又一伟大成就,是我国高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在这个荣耀的时刻,亿万中华儿女理应为伟大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中国航天员在太空留下的“第一步”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步,是践行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的必然结果。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中国航天员迈向太空的“第一步”,将引领一个时代,开辟一个新世纪。
[编辑本段]飞船安全返回需过四关
安全返回是载人航天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神舟号飞船来讲,返回时要闯过“五道关”:
一是调姿关,使飞船从运行姿态调整到返回姿态,其中包括让轨道舱与返回舱-推进舱分离。
二是角度关,飞船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层夹角必须是20°左右,角度小了会被直接弹回,大了则会产生更高的温度,瞬间烧毁飞船。
三是过载关,飞船高速进入大气层时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过载,就像飞机撞山一般,所以必须使过载限制在人的耐受范围内。其方法是通过开动推进舱的火箭发动机产生制动来降低飞船的速度。
四是火焰关,飞船返回时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会产生几千度的高温,因此必须有先进的防热措施,否则钢筋铁骨也要化成灰烬。返回舱在再入大气层时,要使其用特制防热材料做的舱底保持向前,从而保证它在与空气剧烈摩擦所产生的高温高压下,舱内温度正常。
五是着陆关,返回舱下降到稠密大气层后,回收,控制系统开始工作,打开降落伞,进一步减速;着地前,着陆缓冲装置开始工作,使返回舱以很低的速度(2~3 米/秒以下)实现软着陆,保证航天员安全无恙。这最后一关极为重要,否则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苏联1艘联盟飞船就曾因为在过最后一关时,降落伞的伞绳被缠绕住,伞打不开,返回舱以极高的速度冲向地面,致使船毁人亡。另外,要保证其落点精度,以便及时发现营救。苏联一艘飞船曾因落点精度差,结果营救人员一时找不到,被困在冰天雪地的森林中的航天员差点冻死。
中国是世界上第3个拥有返回式卫星的国家,已成功发射17颗,返回16颗。中国已熟练地掌握了卫星返回技术,拥有研制高可靠回收系统的丰富经验,从而为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着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全部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按计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续试验。
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你可以去查百度百科
按计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运行在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轨道。
航天员出舱活动完成后,飞船将释放一颗伴随卫星。还将进行“天链一号”卫星数据中继续试验。
神舟七号飞船完成预定飞行任务后,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主着陆场。
你可以去查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据新华社北京电 全国政协委员、载人航天火箭系统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昨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将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
黄春平说,发射计划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工作周期决定。”“神舟”七号火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周期,首先要进行单样技术攻关,攻关合格后再设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进入抽样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艺能力要在工厂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抽样合格后,再修改设计,做试样生产,再进行产品实验,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此外,还要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评。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
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黄春平说,发射计划延期,“并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工作周期决定。”“神舟”七号火箭每一个部件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周期,首先要进行单样技术攻关,攻关合格后再设定方案、原理考核,之后进入抽样阶段。这一阶段要解决两方面的任务,一是要通过性能指标测试,二是原材料、加工等工艺能力要在工厂的生产能力范围内。抽样合格后,再修改设计,做试样生产,再进行产品实验,最后进入工厂生产。此外,还要请相关专家进行测评。因此,“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急于求成”。
黄春平介绍,与“神五”、“神六”不同,“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宇航服和气门闸。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门闸和宇航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悉,“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甚至危及人的生命。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专家称,“神舟七号”将具备航天员太空行走的几项必备条件。首先,会提供航天员在舱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舱外航天服,它具有防微流星、真空隔热屏蔽、气密、保压、通风、调温等多种功能,航天服的手套既密封又灵活,头盔透明密封。其次,出舱背包有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其控制系统配有的喷气装置使航天员可以借此控制行走方向。据悉,航天服和背包构造复杂,技术难度大,造价昂贵,美国生产的一套航天服约为150万美元。第三当然是必须拥有技术操作熟练、身体健康、心理素质稳定的航天员。
“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目前,‘神舟’七号的其他部件都差不多了,只有宇航服还要攻关,宇航服的研究进度决定了‘神七’进度。”黄春平又补充说,“不过,中国完全有能力解决。”
黄春平说,为了适应真空的环境,“神舟”七号宇航服从气密、通信、排泄、通讯、电源、活动关节等各方面,都要比“神六”有较大提高。
“神舟五号”时,我国的载人航天还只是对一人一天上太空的考核,当时杨利伟仅待在返回舱里,轨道舱的舱门是紧闭的。此次“神舟六号”虽然在外形上与“神舟五号”几乎一样,不同的是,两名航天员将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从事多人多天的空间飞行作业程序。专家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两名航天员就是在‘一室一厅'里活动。”而到了“神舟七号”,航天员除了在“一室一厅”里活动外,还将走出“厅”,从轨道舱侧面的窗口出来在太空行走。
据介绍,“神舟七号”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出舱设备、结构气密性要求更高,因此“神舟七号”会在外形上与“神舟六号”有明显的不同,相关系统也会有所改变,特别是轨道舱。
通常飞船发射上太空后,航天员在进行出舱活动之前,会先在气闸舱内进行2-3小时的适应性准备,在气闸舱内穿戴好舱外航天服,背上背包,带好用品。实行太空行走的航天员所穿戴的航天服体积庞大,地面重量就达125公斤,根本不像在地面穿衣戴帽那么容易,必须在其他航天员的帮助下才能穿上。“所以‘神舟七号'时上天的航天员起码得两人,这样可以相互配合,至于会有多少人出舱活动则未定,估计会是一人进行太空行走。”
据黄春平预测,“神舟”七号将有三名航天员,一个要出舱行走,一个在轨道舱迎接,返回舱还要留人。出舱活动将有行走、操作、拧螺钉等安装设备等项目,为今后建立太空空间站作准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神舟七号飞船全长9.19米,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飞船系列之一,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30612.htm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