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付是什么意思

通俗易懂点但要严谨!... 通俗易懂点 但要严谨! 展开
 我来答
妖感肉灵10
2022-11-01 · TA获得超过6.9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101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4亿
展开全部
给付指的是拥有债权和债务的人所要给予赔付的行为。
在保险领域中的给付指的是保险公司对被保险人遭遇的保险范围内的事故经过核实定损后将保险赔偿金额赔付给被保险账户。
给付型保险可以重复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是给付型保险中投保量最大的一种保险,因此可见,给付型保险主要应用在人身保险一类中。
给付具有6种形态:交付财务、支付金钱、移转权利、提供劳务、提交成果、不作为。
小林学长123
2020-01-09 · 专注于分享数码相关知识
小林学长123
采纳数:550 获赞数:50805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给付,读音jǐ fù,即债权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我国债法理论上的客体,在德国民法称为内容,在日本民法称为目的。

债权为请求权,债权人的请求权是针对于债务人的特定的行为行使的,债务人的义务也正是此特定的行为,债权人得为请求及债务人所应实行的行为即为给付。

在不当得利之债中,给付是不当得利人应返还不当得利的行为;在无因管理之债中,给付是本人应偿付管理人在管理活动中支出的必要费用;而在合同之债中,由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常常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当事人的行为都为给付。当然,给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不作为,即不为一定的行为,如债务人不得泄露技术秘密等。


扩展资料:

给付行为必须合法,或者至少不为法律所禁止。给付行为违反法律的强行性规定时,则在当事人之间不可能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如私自买卖金银,债的关系并不产生,也自然不发生法律效力;当给付行为违反社会公序良俗时,由于民事行为不得违 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因而也为无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债权债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给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uomibo
高粉答主

2019-07-1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6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4万
展开全部

给付,读音jǐ fù,即债权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我国债法理论上的客体,在德国民法称为内容,在日本民法称为目的。

债权为请求权,债权人的请求权是针对于债务人的特定的行为行使的,债务人的义务也正是此特定的行为,债权人得为请求及债务人所应实行的行为即为给付。在不当得利之债中,给付是不当得利人应返还不当得利的行为。

在无因管理之债中,给付是本人应偿付管理人在管理活动中支出的必要费用;而在合同之债中,由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常常互为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当事人的行为都为给付。当然,给付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不作为,即不为一定的行为,如债务人不得泄露技术秘密等。

扩展资料

附随义务与从给付义务的区别

1、主给付义务自始确定,并决定合同类型;附随义务则是随着合同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形成的,它在任何合同关系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的对待给付,能够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而附随义务则相反中均可发生,不受特定合同类型的限制。

2、主给付义务构成双务合同的对待给付,能够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而附随义务则相反。

3、不履行主给付义务,债权人得解除合同;而不履行附随义务,债权人原则上不得解除合同,仅可就其所受损害,依不完全履行的规定,请求损害赔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给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附随义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给付义务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417a28f
推荐于2017-09-11 · TA获得超过5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6万
展开全部
给付,即债权债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我国债法理论上的客体.

从保险上说就是符合条件下给予投保人或者受益人的钱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592791.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iamxyld
2009-02-12 · TA获得超过1.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484
采纳率:33%
帮助的人:2050万
展开全部
保险合同的术语,简单来说就是给钱。
例如保险公司赔给你钱,就叫做:给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