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 )

3、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①一般价值形式②扩大价值形式③简单价值形式④货币形式4、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①商品价值的变化②货币币值的变化③纸币发行量的变化①... 3、价值形式的发展,依次经历了( )
①一般价值形式 ②扩大价值形式 ③简单价值形式 ④货币形式
4、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
①商品价值的变化 ②货币币值的变化 ③纸币发行量的变化
①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④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
5、商品的价值是( )
①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②商品的自然属性
③商品的社会属性 ④交换价值的基础
⑤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6、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的矛盾有( )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②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③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④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⑤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7、世界货币的职能是( )
①国际支付手段 ②国际贮藏手段 ③国际购买手段
④国际价值符号 ⑤社会财富代表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
8、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是( )
①价值量由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 ②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④商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⑤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基本一致
9、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
①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②可以是价值符号 ③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④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⑤可以是贵金属条块
四、 判断(12分)
1、生产关系变革实现的条件是生产力的要求( )
2、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 )
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所以说它又是生产力的独立因素( )
4、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是长久不变的( )
5、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没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
6、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复杂劳动是抽象劳动( )
7、劳动生产率越高,在生产中生产的价值就越多( )
8、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商品按价值出售劳动耗费得到完全补偿( )
9、货币形式和一般价值形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
10纸币流通和金属货币流通是同一个规律( )
11、商品供大于求形成卖方市场( )
12、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市场价格波动,所以商品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
五、回答问题(20分)
1、商品价值量的决定。(12分)
2、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正是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8分)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67f7364eb
推荐于2017-09-09 · TA获得超过327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0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由于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因此它也就相应地具有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两种表现形式。作为它的自然形式,也就是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指商品的种类、形状、性能等,以及与此相关的商品的用途。而作为它的价值形式,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和一定的社会关系,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孤立的一个商品,不可能通过自身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才能得到表现。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这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结果。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简单价值形式的概念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地、偶然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这种价值形式是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的物物交换相联系的。例如:牧人的1只绵羊与铁匠的2把斧子进行的交换。
●产生时间与经济背景
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以前,原始社会末期偶然的交换关系,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很少有剩余产品,不可能有经常的交换。
在这种价值形式中,等式两端的商品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斧子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等式右端的商品“斧子”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绵羊”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
●相对价值形式的概念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的产品,都耗费了抽象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具有价值。从量的方面来考察,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的价值量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上;商品的相对价值量取决于相交换的两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例如在 “1只绵羊=2把斧子”的等式中,假定生产1只绵羊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200小时,生产1把斧子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为100小时。如果生产1只绵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不变,而生产1把斧子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减少到50小时,这样,就有1只绵羊=4把斧子。可见,相对价值形式价值量的变化取决于等式两边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因此,这只是一种相对的价值量,即价值量的相对表现,而不是其绝对的表现。
●等价形式的概念
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即反映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价值的一面镜子。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即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是用它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它是用自己的使用价值作为价值的化身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
第二,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本身也是一定的具体劳动的产品,但由于它处于等价形式的地位,成为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因此生产这种等价物的具体劳动也就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
第三,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都是私人劳动,同时由于它们都是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一部分,因此,又都是社会劳动。但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只有当这种商品能够用于和其他商品相交换时,才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作为能够直接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等价物,它所包含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为直接社会形式的劳动。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关系。
二者的统一表现在: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成其为价值形式了。
二者的对立表现在: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而不能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价形式上。
●简单价值形式的本质和矛盾
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表现为两种商品之间的关系。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作使用价值而存在,其价值要通过另一个商品来表现;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只是当作价值而存在,其使用价值变成了表现另一个商品价值的材料。这里已经孕育了货币产生的胚芽。由于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偶然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因此,在这种形式下,还不能充分表现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物这一本质,在量上也不可能准确地反映双方生产产品的实际劳动耗费。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随着交换的发展,必然进一步要向更高的价值形式发展。

2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概念
即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产生时间和经济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原始社会末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分工的出现,原始公社之间以至公社内部的产品交换变得比较经常了,一种商品已经不是偶然地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了,而是与许多种商品经常交换。这样一来,价值的表现也就由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实际上是许多个简单价值表现的总和,或简单价值表现的扩大。
●扩大价值形式的本质和矛盾
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被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体上,使它真正成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与此相适应,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现在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各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和它们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已比较接近起来了。
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虽然比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较为充分,但还存在着缺点和局限性:各种商品的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因为每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是一个不同于任何别的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的无穷无尽的系列,它们还没有一个一般的、为大家所公认的等价形式。这个缺点表明,在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这个缺点,在交换中就暴露出来了。例如,有绵羊的人希望用绵羊去换斧子,但有斧子的人却需要上衣,而有上衣的人却需要布。如果有布的人正好需要绵羊,则有绵羊的人要经过用绵羊换布,再用布换上衣,最后才能用上衣换到斧子。如果有布的人不需用绵羊,那么交换还会遇到困难,以致于绵羊交换不出去,绵羊的价值得不到实现。以上这种困难表明,商品经济的矛盾随着交换的发展而日益加深,商品的价值形式必须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3.1.3 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的概念
一般价值形式,即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统一地表现在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某一种商品上。
●产生时间及经济背景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与手工业分工)出现以前,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从无数商品中分离出一种商品来,其他一切商品都需用和其交换,通过它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并且在换到这种商品以后,能用这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去换到任何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一来,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便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的本质
从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在简单的价值形式和扩大的价值形式下进行的商品交换,都是直接的物物交换,不适应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随着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某种商品自发地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于是产生了一般价值形式。
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惟一商品,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他一切劳动相对等;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在这里,商品的价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这种性质便完全地、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一般价值形式的矛盾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克服了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和局限性,大大地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但是,在这种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一种商品上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在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贝壳、布帛、牛、羊、兽皮、盐等等。由于一般等价物的不固定、不统一,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而日益显露其不适应性,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新的困难。随着商品交换的范围突破了地区的界限,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要求,一种新的价值形式——货币,便应运而生了。
4 货币价值形式

●货币概念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最终固定在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上,这些贵金属就成为贷币商品
●产生时间及经济背景
这种价值形式产生于手工业与农业和畜牧业分离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之后。
●货币价值形式的本质
贷币价值形式与一般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区别,所不同的地方仅仅在于等价物已经固定地由金银等贵金属来充当了,金银等贵金属排除了一切其他商品而取得了单独表现价值和抽象劳动以及直接代表社会劳动的独占权。
●货币与价格
在货币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是用金银等贵金属货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因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便转化为价格形式。处于等价形式上的货币,便成为社会公认的惟一的一般等价物。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能够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并不是由于金银有什么神秘的地方,而是因为贵金属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同时,贵金属还具有最适合充当货币材料的自然属性:一是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和收藏;二是不易变质和磨损,便于长期保存;三是硬度小,质地均匀,便于分割和合并。因此,马克思指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07页。)
●货币价值形式的矛盾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是商品交换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货币的出现,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一极是各种各样的商品,它们都作为特殊的使用价值存在,要求转化为价值;另一极是货币,它直接作为价值的化身而存在,随时可以转化为任何一种有特殊使用价值的商品。这样就使原来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表现为外部的对立,即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了。货币出现以来,所有的商品都必须换成货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具体劳动才能转化为抽象劳动,私人劳动才能取得社会的承认而表现为社会劳动。因此,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成为商品世界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拜倒在它的脚下,把它看作是决定自己命运的神秘莫测的力量,就形成了所谓货币拜物教。
● 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表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作为商品,它与普通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是,货币又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这种一般等价物作用使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因此,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http://210.27.144.14:8001/zhengzhi-jingjixue/chapter1-7/sec3.11.htm
考研政治张群丽
2020-12-24 · 世界唯一永恒——“变”。
考研政治张群丽
采纳数:17 获赞数:10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价值形式的发展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