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陈的历史,要详细的
陈朝即南朝陈(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所建立的,亦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亡国君为陈叔宝陈后主,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我的...
陈朝即南朝陈(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所建立的,亦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亡国君为陈叔宝陈后主,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
我的问题是南陈的前后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包括南陈的历史,尤其是陈顼和陈叔宝那一段的,越详细越好,白话文言正史野史都行,不要小说里面的“历史”。
我需要的是具体的历史,不要评价,最好有具体到时辰的时间(……玩笑),具体到他什么时候生的,什么时候死的,有几个妃子,几个儿子几个XX……这种历史,算是野史吧,正史很少的,要的是丰富的陈顼这个人物啊……
谢谢二楼的回答! 展开
我的问题是南陈的前后五十年左右的历史,包括南陈的历史,尤其是陈顼和陈叔宝那一段的,越详细越好,白话文言正史野史都行,不要小说里面的“历史”。
我需要的是具体的历史,不要评价,最好有具体到时辰的时间(……玩笑),具体到他什么时候生的,什么时候死的,有几个妃子,几个儿子几个XX……这种历史,算是野史吧,正史很少的,要的是丰富的陈顼这个人物啊……
谢谢二楼的回答! 展开
8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南陈即南朝陈代(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所创建。都建康。仅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式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式有所好转。亡国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历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
[编辑本段]梁末战乱与陈霸先的平叛崛起
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这个局面如果稳定了,那么梁无异于北朝的傀儡,南朝的历史也就结束了。陈霸先在苦劝无效之后,决定诛杀王僧辩。九月,徐度、侯安都与陈霸先水陆并进,突袭石头城。王僧辩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马上被绞杀。面对这样的形势,萧渊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这年冬天,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辩之弟)起兵抗命。这三郡声势相连,几乎包括了京口东南的整个江南地区。陈霸先亲自东征,兵伐义兴。他刚一走,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约突然投降北齐,偷袭建康,占据了石头城,与留守台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
东征总算顺利,但是建康的局面就不大好收拾。北齐公然南侵,不断增援叛军。从绍泰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徐、任袭据石头城起,到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十六日解严为止,前后二百二十多天,建康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绍泰元年十一月,齐军五千人占领姑孰,与石头城徐、任相互呼应。陈霸先命令徐度在冶城立栅,加强防卫。这时候韦载向陈霸先献策,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在秦淮河南岸赶筑城垒,保障与东部联系的运输线,同时截断敌军的补给线,必然稳操胜券。陈霸先依计行事,命侯安都夜袭北岸屯粮之地胡墅,烧毁了一千多条船;命周铁虎攻击敌军运输线,俘获敌将张领州;又命韦载在大航的侯景旧营筑城,使杜稜防守。齐军也在石头仓城们和秦淮河南岸分别立栅,与梁军对抗。
徐、任仗着有北岸齐军为后盾,出兵猛扑冶城,陈霸先亲率精兵迎击,大破之。徐、任二人于是留齐将柳达摩守石头城,亲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中,梁军连胜,侯安都在北岸深入徐嗣徽本营,使徐嗣徽大为震动;陈霸先大败柳达摩,烧毁齐军所立两栅;徐、任领齐军一万欲回石头城,为侯安都水军所败。于是陈霸先开始猛攻石头城,想凭着连胜的锐气一战而胜。柳达摩胆寒,要求讲和,但是要求陈霸先侄子陈昙朗作为人质。
建康朝臣急欲讲和,陈霸先无奈只得同意。但是他认为齐军不会守信,以为梁朝微弱,定会发兵重来。十二月中旬,双方议和。柳达摩北还,因枉自损失失兵损将而一无所获,被齐文宣帝所杀。
陈霸先的估计完全正确。两个月后,徐、任袭击采石,抓去了一个防守的将领。三月下旬,齐大都督萧轨与徐、任合兵十万,进军当涂南岸东梁山。陈霸先在梁山本已设防,使侯安都、周铁虎在此驻军,这时候又增加兵力,亲自去视察,慰劳军队。
然而齐军在梁山不过是虚张声势,相持到五月,齐军突然通知梁朝,只要交还萧渊明就退兵。陈霸先满口答应,但是没过两天萧渊明就“疽发背”死了(明摆着是被故意搞死的)。得知这一消息后,萧轨大怒,次日兵发芜湖,走旱路向建康推进(可见萧轨对侯安都的水军仍然十分忌惮),把周文育、侯安都抛在后面。陈霸先立即召还梁山各军,在建康摆开防守阵势。
二十九日,齐军进到台城以东的倪塘,台城外郊开始出现零零散散的骑兵。从这天起,空前激烈的建康保卫战打响了。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看这个名字就是个衰鬼)。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第二天,齐军主力终于赶到,进军至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齐军主力既到,兵力对梁军保持了绝对优势,进展相当顺利。陈霸先看出敌军士气正高,决定暂避其锋芒,且战且退,逐处应战,以战术上的优势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同时不断用游骑骚扰齐军的补给线。
但是陈霸先很快发现自己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南、北、东三面都出现了敌军,建康被包围了。其时建康的对外联络已经被切断,粮运不至,救兵未来,户口离散,征求无所。
尽管这样,齐军却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节终于发飙了,连日的大雨使城内外积水过膝。城内的守军还可以轮流到室内休息,城外的齐军可就惨了,一来露天无法烧火做饭,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来建康死守,陈霸先又不时偷袭,齐军无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烂泥中,脚趾都烂了,精神更是疲惫不堪。
综合所有的情况,在召开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后,陈霸先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反攻。十一日,天气转好,陈霸先开始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至于怎么弄到的这些东西,史书上没有说,我只能称之为奇迹。陈霸先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振作精神,准备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这场战斗,势必在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结合史料,加上我的个人想象,描述一下这一天的激战。
十二日的拂晓,梁军的骑兵主力静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门。先锋大将仍旧是侯安都,他的任务是为陈霸先的大部队冲乱敌军的阵地。侯安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将萧摩诃,道:“将军骁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事......”萧摩诃朗声道:“今日使明公一见!”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赖将军神威。”
梁军在幕府山上摆开了阵势,而此时的齐军却一无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向齐军本营发起进攻。借着幕府山的地势,士气高昂的梁军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齐军阵地。惊慌失措的齐军仓促应战,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身首异处。侯安都和萧摩诃更是一马当先,枪挑马踏,令齐军心惊胆战。
但是齐军很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大批赶到的援军将侯安都部团团围住。侯安都坐骑被射中,落马倒地,十几个齐兵一拥而上就要抓人。当此时,萧摩诃大喝一声,匹马杀到,吓得齐兵四下逃窜。侯安都趁机大枪一挥,挑落一个敌军骑兵,夺过马再战,威猛无比。
这时候陈霸先亲率大部队赶到了,吴明彻、沈泰等军大举进攻,齐军又是一阵大乱。侯安都看到援军既到,便向萧摩诃大喝道:“萧将军!随我杀将过去!”便带着所部骑兵绕到齐军背后,再次发起猛攻。这时候齐军腹背受敌,又弄不清敌人究竟有多少兵马,士兵无心恋战,大败溃散,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乱军中被俘虏。士兵把二人押解回营,陈霸先冷笑一声,下令斩首,号令三军,梁军军威更壮。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军纷纷告捷,齐军完全被击溃了,没有任何一只部队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也被俘虏,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约等不多几个人逃得性命。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船少人多,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惨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十三日,梁军烧毁江边齐军遗留的战船,战事完全结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严。至此,建康保卫战结束。陈霸先胜利了,但是充当人质的陈昙朗却被北齐杀害了。
陈霸先之所以愿走这一着险棋,与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民心对萧家已极度失望有关:梁武帝是饿死的,梁简文帝是被土囊压在头上闷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也是被土囊闷死的,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称过帝,下场都很悲惨。这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而是随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子女妃妾,部下随从,成千上万的百姓连带着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帝,禅代称帝
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瑟缩于腐见,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梁书》作者姚思廉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虽主张君权可禅代,但仍坚持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颠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
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他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因而南北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就说明他没有忘记北方;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收复失地;他袭杀王僧辩,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齐的压迫。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编辑本段]南北平叛
平王僧辩余部之战
王僧辩被杀后,其余部起兵反陈霸先。绍泰元年十月,震州刺史杜龛与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据城抗陈霸先。杜龛遣杜泰率精兵5000攻长城(今浙江长兴东),击陈霸先子陈倩不克而退。陈霸先派部将周文育攻义兴(今江苏宜兴),战不利,陈霸先遂自率军东讨,攻拔其城外水栅。谯(今安徽和县)、秦(今江苏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以州降北齐,乘陈霸先东讨义兴之机,秘与豫州刺史任约,以精兵5000袭建康(今江苏南京),占据石头城。陈霸先说降韦载还救建康,遣周文育攻杜龛,以救长城。又命裴忌助黄他攻吴郡(今江苏苏州),王僧智弃城逃吴兴。十一月,北齐遣兵5000渡江占据姑孰(今安徽当涂),以援徐嗣徽、任约。陈霸先于冶城(今江苏南京朝天宫一带)立栅以阻绝援军。北齐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今江苏南京长江北岸)渡江,向石头城送米3万石,马干匹。陈霸先得知,卷甲还建康,命侯安都夜袭胡墅,烧北齐船只千余艘,断其粮运,并在大航(今南京镇淮桥东)修缮侯景故垒,派兵据守。北齐军亦于石头城南秦淮河南岸筑两栅,与梁军相拒。徐嗣徽等攻冶城栅,陈霸先亲率铁骑精甲出明门袭击。徐嗣徽军大败,遂以柳达摩留守石头,自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侯安都败徐嗣徽,俘数百人,陈霸先攻克北齐军石头。水南二栅,大败北齐兵。徐嗣徽、任约等领北齐水步军万余人准备进入石头,陈霸先派兵据江宁阻击,北齐军不敢进,驻屯浦口(今江苏南京北)。陈霸先派侯安都率水军袭击,大破北齐军,徐嗣徽、任约等单舸逃走。陈霸先围攻石头城,断其汲水道路,城中无水,北齐将柳达摩遣使向陈霸先求和,陈霸先遂与齐结盟,签订和约。徐嗣徽、任约随柳达摩奔北齐。陈霸先随即遣将攻占姑孰。次年正月,遣陈蒨、周文育攻克吴兴(今属浙江),杜龛败死。王僧智等奔齐。二月,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斩求扬州刺史张彪。至此,除江州刺史侯填拈江州、豫章外、王僧辩余部悉平。
平萧勃之战
太平二年二月,梁曲江侯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举兵北伐。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阳頠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西南),傅泰据跖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陈霸先派平西将军周文育率军进击。周文育至豫章后,即以军主焦谯僧度袭击余孝顷,尽夺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今江西南城)内史周迪,周迪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上游有欧阳颇、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欧阳頠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俘欧阳頠。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退走。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頠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四月,萧孜、余孝顷仍据石头抵抗。陈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兵协同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新吴。陈霸先以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并派其征讨岭南,欧阳頠子欧阳纥克始兴,頠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五月,余孝顷亦降。
平王琳之战
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王琳不服,于太平二年五月,大治船舰,将攻陈霸先。六月。陈霸先命平西将军周文育、平南将军侯安都等领水军2万会师于武昌(今属湖北武汉)征讨王琳。十月,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退走。周文育军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进至武昌,与侯安都会师,得知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为帝,侯安都认为师出无名,又因两将并行,不相隶属,部下交争,以致围攻郢州(今湖北武汉)不克。王琳军进至弇口(今湖北武汉西南),侯安都乃撤围移军至沌口(今武昌),仅留沈泰守汉曲(即汉口),侯安都遇风不得进,与王琳军对峙数日后交战,侯安都军大败。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仅沈泰退走。王琳军移驻郢州,又派部将樊猛袭占江州(今江西九江)。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率兵10万进至湓城(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驻扎白水浦(九江西),北江州刺史鲁悉达据地自保,控制中流,王琳欲东下,不敢,乃向北齐求援,请立梁永嘉王萧庄返江南,即帝位,改元天启。萧庄以王琳为梁侍中丞相、录尚书事。六月,陈霸先再遣侯填、徐度率水军攻王琳,又另派谢哲前往游说。八月,王琳同意退军湘州(今湖南长沙),陈霸先召众军还驻大雷(今安徽望江)。三年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复率军东进,复拥永嘉王萧庄出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北齐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大雷,陈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安州刺史吴明彻夜袭湓城,被王琳部将任忠击败,王琳乘势率军东下,于天嘉元年二月,进至栅口(在濡须口东)。侯填驻军芜湖,两军相持百余日。东关(即濡须口)水涨,王琳引合肥、芜湖一带水军助战。侯瑱进军虎槛州(今安徽芜湖西南),王琳列舟江西,与陈师隔州对峙。次日,两军交战,王琳军撤退,至西岸以自保。晚上,遇大风雨,王琳军入浦修船,侯瑱军亦退回芜湖。北周乘王琳东下之际,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带兵数万人袭击郢州。王琳恐军心动摇,乃率水军东进,北齐水军刘伯球以万人助战,慕容子会又率铁骑2000驻芜湖西岸策应王琳。时西南风紧,王琳自为得天助,引兵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侯瑱率军出芜湖尾其后。王琳用火攻,因风向反烧己船。侯瑱以拍舰击王舰,又以蒙冲小船冲撞王舰,并溶铁洒之,王琳军大败,军士溺死及被杀伤殆尽。王琳退至湓城,欲收容散卒,已无人归附,乃携妻子奔北齐。
[编辑本段]陈文帝、陈宣帝时期的政局
陈文帝陈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陈道谭。字子华,初为梁吴兴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立为临川王。后率军驻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召其还朝,立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
[编辑本段]后庭花开不复久——陈后主陈叔宝的亡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人杜牧在诗中含沙射影地调笑说,在烟水朦胧的秦淮月夜,南京的琵琶女是不适合弹奏《玉树后庭花》这首缠绵的亡国之音的,因为这首曲子的作者正是南京的亡国之君陈后主。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陈叔宝热衷于诗文,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以官拜尚书令的“好学,能属文,于七言、五言尤善”的江总为首。他们这些朝廷命官,不理政治,天天与陈叔宝一起饮酒做诗听曲。陈叔宝还将十几个才色兼备、通翰墨会诗歌的宫女名为“女学士”。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命为“女校书”,供笔墨之职。每次宴会,妃嫔群集,诸妃嫔及女学士、狎客杂坐联吟,互相赠答,飞觞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词艳语。文思迟缓者则被罚酒,最后选那些写诗写得特别艳丽的,谱上新曲子,令聪慧的宫女们学习新声,按歌度曲。歌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流传最广的有“壁户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十字。陈后主曾做的《玉树后庭花》如下:“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成为有名的亡国之音。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问。
内外大臣专迎合为事。尚书顾总博学多文,尤工五言七言诗,溺于浮靡。后主对他很宠信,游宴时总会叫上他。顾总好做艳诗。好事者抄传讽玩,争相效尤。山阴人孔范容止温雅,文章瑰丽。后主不喜欢听别人说他的过失,孔范在这方面善于为后主饰非,因此后主对他宠遇优渥,言听计从。孔范曾对后主说:“外间诸将,起自行伍,统不过一匹夫敌,若望他有深见远虑,怎能及此?”从此带兵的将帅微有过失,就夺他们的兵权,刀笔之吏反而得势。边备因此越加松弛。此时文武懈体,士庶离心,覆亡即不远了。当时朝廷有狎客十人,以顾总为首,孔范次之。君臣生活穷奢极欲,国力却逐渐衰弱下来。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仁寿四年,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
[编辑本段]梁末战乱与陈霸先的平叛崛起
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这个局面如果稳定了,那么梁无异于北朝的傀儡,南朝的历史也就结束了。陈霸先在苦劝无效之后,决定诛杀王僧辩。九月,徐度、侯安都与陈霸先水陆并进,突袭石头城。王僧辩猝不及防,很快就被俘,马上被绞杀。面对这样的形势,萧渊明只得退位。十月,梁王即皇帝位,改元绍泰,是为梁敬帝。陈霸先自任尚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车骑将军、扬、南徐二州刺史。
这年冬天,吴兴太守杜龛、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王僧辩之弟)起兵抗命。这三郡声势相连,几乎包括了京口东南的整个江南地区。陈霸先亲自东征,兵伐义兴。他刚一走,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和南豫州刺史任约突然投降北齐,偷袭建康,占据了石头城,与留守台城的侯安都形成相持局面。
东征总算顺利,但是建康的局面就不大好收拾。北齐公然南侵,不断增援叛军。从绍泰元年十月二十九日徐、任袭据石头城起,到太平元年(556年)六月十六日解严为止,前后二百二十多天,建康经历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
绍泰元年十一月,齐军五千人占领姑孰,与石头城徐、任相互呼应。陈霸先命令徐度在冶城立栅,加强防卫。这时候韦载向陈霸先献策,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在秦淮河南岸赶筑城垒,保障与东部联系的运输线,同时截断敌军的补给线,必然稳操胜券。陈霸先依计行事,命侯安都夜袭北岸屯粮之地胡墅,烧毁了一千多条船;命周铁虎攻击敌军运输线,俘获敌将张领州;又命韦载在大航的侯景旧营筑城,使杜稜防守。齐军也在石头仓城们和秦淮河南岸分别立栅,与梁军对抗。
徐、任仗着有北岸齐军为后盾,出兵猛扑冶城,陈霸先亲率精兵迎击,大破之。徐、任二人于是留齐将柳达摩守石头城,亲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中,梁军连胜,侯安都在北岸深入徐嗣徽本营,使徐嗣徽大为震动;陈霸先大败柳达摩,烧毁齐军所立两栅;徐、任领齐军一万欲回石头城,为侯安都水军所败。于是陈霸先开始猛攻石头城,想凭着连胜的锐气一战而胜。柳达摩胆寒,要求讲和,但是要求陈霸先侄子陈昙朗作为人质。
建康朝臣急欲讲和,陈霸先无奈只得同意。但是他认为齐军不会守信,以为梁朝微弱,定会发兵重来。十二月中旬,双方议和。柳达摩北还,因枉自损失失兵损将而一无所获,被齐文宣帝所杀。
陈霸先的估计完全正确。两个月后,徐、任袭击采石,抓去了一个防守的将领。三月下旬,齐大都督萧轨与徐、任合兵十万,进军当涂南岸东梁山。陈霸先在梁山本已设防,使侯安都、周铁虎在此驻军,这时候又增加兵力,亲自去视察,慰劳军队。
然而齐军在梁山不过是虚张声势,相持到五月,齐军突然通知梁朝,只要交还萧渊明就退兵。陈霸先满口答应,但是没过两天萧渊明就“疽发背”死了(明摆着是被故意搞死的)。得知这一消息后,萧轨大怒,次日兵发芜湖,走旱路向建康推进(可见萧轨对侯安都的水军仍然十分忌惮),把周文育、侯安都抛在后面。陈霸先立即召还梁山各军,在建康摆开防守阵势。
二十九日,齐军进到台城以东的倪塘,台城外郊开始出现零零散散的骑兵。从这天起,空前激烈的建康保卫战打响了。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看这个名字就是个衰鬼)。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第二天,齐军主力终于赶到,进军至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齐军主力既到,兵力对梁军保持了绝对优势,进展相当顺利。陈霸先看出敌军士气正高,决定暂避其锋芒,且战且退,逐处应战,以战术上的优势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同时不断用游骑骚扰齐军的补给线。
但是陈霸先很快发现自己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南、北、东三面都出现了敌军,建康被包围了。其时建康的对外联络已经被切断,粮运不至,救兵未来,户口离散,征求无所。
尽管这样,齐军却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节终于发飙了,连日的大雨使城内外积水过膝。城内的守军还可以轮流到室内休息,城外的齐军可就惨了,一来露天无法烧火做饭,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来建康死守,陈霸先又不时偷袭,齐军无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烂泥中,脚趾都烂了,精神更是疲惫不堪。
综合所有的情况,在召开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后,陈霸先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反攻。十一日,天气转好,陈霸先开始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至于怎么弄到的这些东西,史书上没有说,我只能称之为奇迹。陈霸先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振作精神,准备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这场战斗,势必在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结合史料,加上我的个人想象,描述一下这一天的激战。
十二日的拂晓,梁军的骑兵主力静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门。先锋大将仍旧是侯安都,他的任务是为陈霸先的大部队冲乱敌军的阵地。侯安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将萧摩诃,道:“将军骁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事......”萧摩诃朗声道:“今日使明公一见!”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赖将军神威。”
梁军在幕府山上摆开了阵势,而此时的齐军却一无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向齐军本营发起进攻。借着幕府山的地势,士气高昂的梁军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齐军阵地。惊慌失措的齐军仓促应战,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身首异处。侯安都和萧摩诃更是一马当先,枪挑马踏,令齐军心惊胆战。
但是齐军很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大批赶到的援军将侯安都部团团围住。侯安都坐骑被射中,落马倒地,十几个齐兵一拥而上就要抓人。当此时,萧摩诃大喝一声,匹马杀到,吓得齐兵四下逃窜。侯安都趁机大枪一挥,挑落一个敌军骑兵,夺过马再战,威猛无比。
这时候陈霸先亲率大部队赶到了,吴明彻、沈泰等军大举进攻,齐军又是一阵大乱。侯安都看到援军既到,便向萧摩诃大喝道:“萧将军!随我杀将过去!”便带着所部骑兵绕到齐军背后,再次发起猛攻。这时候齐军腹背受敌,又弄不清敌人究竟有多少兵马,士兵无心恋战,大败溃散,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乱军中被俘虏。士兵把二人押解回营,陈霸先冷笑一声,下令斩首,号令三军,梁军军威更壮。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军纷纷告捷,齐军完全被击溃了,没有任何一只部队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也被俘虏,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约等不多几个人逃得性命。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船少人多,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惨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十三日,梁军烧毁江边齐军遗留的战船,战事完全结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严。至此,建康保卫战结束。陈霸先胜利了,但是充当人质的陈昙朗却被北齐杀害了。
陈霸先之所以愿走这一着险棋,与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民心对萧家已极度失望有关:梁武帝是饿死的,梁简文帝是被土囊压在头上闷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也是被土囊闷死的,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称过帝,下场都很悲惨。这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而是随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子女妃妾,部下随从,成千上万的百姓连带着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帝,禅代称帝
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瑟缩于腐见,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梁书》作者姚思廉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虽主张君权可禅代,但仍坚持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颠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
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他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因而南北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就说明他没有忘记北方;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收复失地;他袭杀王僧辩,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齐的压迫。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编辑本段]南北平叛
平王僧辩余部之战
王僧辩被杀后,其余部起兵反陈霸先。绍泰元年十月,震州刺史杜龛与义兴太守韦载、吴郡太守王僧智等据城抗陈霸先。杜龛遣杜泰率精兵5000攻长城(今浙江长兴东),击陈霸先子陈倩不克而退。陈霸先派部将周文育攻义兴(今江苏宜兴),战不利,陈霸先遂自率军东讨,攻拔其城外水栅。谯(今安徽和县)、秦(今江苏六合)二州刺史徐嗣徽以州降北齐,乘陈霸先东讨义兴之机,秘与豫州刺史任约,以精兵5000袭建康(今江苏南京),占据石头城。陈霸先说降韦载还救建康,遣周文育攻杜龛,以救长城。又命裴忌助黄他攻吴郡(今江苏苏州),王僧智弃城逃吴兴。十一月,北齐遣兵5000渡江占据姑孰(今安徽当涂),以援徐嗣徽、任约。陈霸先于冶城(今江苏南京朝天宫一带)立栅以阻绝援军。北齐又命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刘士荣、淮州刺史柳达摩领兵万人于胡墅(今江苏南京长江北岸)渡江,向石头城送米3万石,马干匹。陈霸先得知,卷甲还建康,命侯安都夜袭胡墅,烧北齐船只千余艘,断其粮运,并在大航(今南京镇淮桥东)修缮侯景故垒,派兵据守。北齐军亦于石头城南秦淮河南岸筑两栅,与梁军相拒。徐嗣徽等攻冶城栅,陈霸先亲率铁骑精甲出明门袭击。徐嗣徽军大败,遂以柳达摩留守石头,自往采石迎接北齐援军。十二月,侯安都败徐嗣徽,俘数百人,陈霸先攻克北齐军石头。水南二栅,大败北齐兵。徐嗣徽、任约等领北齐水步军万余人准备进入石头,陈霸先派兵据江宁阻击,北齐军不敢进,驻屯浦口(今江苏南京北)。陈霸先派侯安都率水军袭击,大破北齐军,徐嗣徽、任约等单舸逃走。陈霸先围攻石头城,断其汲水道路,城中无水,北齐将柳达摩遣使向陈霸先求和,陈霸先遂与齐结盟,签订和约。徐嗣徽、任约随柳达摩奔北齐。陈霸先随即遣将攻占姑孰。次年正月,遣陈蒨、周文育攻克吴兴(今属浙江),杜龛败死。王僧智等奔齐。二月,攻克会稽(今浙江绍兴),斩求扬州刺史张彪。至此,除江州刺史侯填拈江州、豫章外、王僧辩余部悉平。
平萧勃之战
太平二年二月,梁曲江侯萧勃在广州反陈霸先,举兵北伐。过五岭至南康(今属江西),以郢州刺史欧阳頠及其部将傅泰、萧孜(萧勃侄子)为前军,至豫章,分屯要点:欧阳頠屯苦竹滩(今江西丰城西南),傅泰据跖口城(今江西南昌南)。南江州刺史余孝顷在新吴(今江西奉新西)举兵响应萧勃,以其弟余孝劢守郡城,自率军出豫章据守石头,与萧孜会合。陈霸先派平西将军周文育率军进击。周文育至豫章后,即以军主焦谯僧度袭击余孝顷,尽夺其上牢所泊船只,于豫章立栅固守。周文育军粮尽,诸将欲退,文育不许,遣使送出临川(今江西南城)内史周迪,周迪允送粮食。于是周文育以旧船运老弱,顺流而下,烧豫章栅栏佯退。余孝顷见之,不设防备。周文育军由小路日夜兼程,占据芊韶(今江西丰城东北)。芊韶上游有欧阳颇、萧孜.下游则有傅泰、余孝顷、周文育据中筑城,切断敌军联系。欧阳頠等人大惊,退入泥溪(今江西新干西南)。周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虎等袭俘欧阳頠。又派其将丁法攻俘傅泰。萧孜、余孝顷军闻讯退走。三月,萧勃在南康得知欧阳頠等兵败,军中惊慌,其部将陈法武、谭世远于始兴(今广东广州韶关北)斩杀萧勃,持其首级降梁。四月,萧孜、余孝顷仍据石头抵抗。陈霸先遣平南将军侯安都协助周文育攻之。侯安都潜师夜烧其船舰,周文育率水军、侯安都率步兵协同进攻,萧孜出降,余孝顷逃新吴。陈霸先以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并派其征讨岭南,欧阳頠子欧阳纥克始兴,頠至岭南,诸郡皆降,遂克广州。五月,余孝顷亦降。
平王琳之战
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后,王琳不服,于太平二年五月,大治船舰,将攻陈霸先。六月。陈霸先命平西将军周文育、平南将军侯安都等领水军2万会师于武昌(今属湖北武汉)征讨王琳。十月,侯安都进抵武昌,王琳部将樊猛弃城退走。周文育军由豫章(今江西南昌)进至武昌,与侯安都会师,得知陈霸先废萧方智自立为帝,侯安都认为师出无名,又因两将并行,不相隶属,部下交争,以致围攻郢州(今湖北武汉)不克。王琳军进至弇口(今湖北武汉西南),侯安都乃撤围移军至沌口(今武昌),仅留沈泰守汉曲(即汉口),侯安都遇风不得进,与王琳军对峙数日后交战,侯安都军大败。周文育、侯安都等均被俘。仅沈泰退走。王琳军移驻郢州,又派部将樊猛袭占江州(今江西九江)。永定二年(558年)正月,王琳率兵10万进至湓城(治所江州,今江西九江),驻扎白水浦(九江西),北江州刺史鲁悉达据地自保,控制中流,王琳欲东下,不敢,乃向北齐求援,请立梁永嘉王萧庄返江南,即帝位,改元天启。萧庄以王琳为梁侍中丞相、录尚书事。六月,陈霸先再遣侯填、徐度率水军攻王琳,又另派谢哲前往游说。八月,王琳同意退军湘州(今湖南长沙),陈霸先召众军还驻大雷(今安徽望江)。三年十月,王琳得知陈霸先死,复率军东进,复拥永嘉王萧庄出屯濡须口(今安徽巢县),北齐慕容俨率军临逼长江为之声援。十一月,王琳进犯大雷,陈以侯瑱、侯安都、徐度合兵抵御。安州刺史吴明彻夜袭湓城,被王琳部将任忠击败,王琳乘势率军东下,于天嘉元年二月,进至栅口(在濡须口东)。侯填驻军芜湖,两军相持百余日。东关(即濡须口)水涨,王琳引合肥、芜湖一带水军助战。侯瑱进军虎槛州(今安徽芜湖西南),王琳列舟江西,与陈师隔州对峙。次日,两军交战,王琳军撤退,至西岸以自保。晚上,遇大风雨,王琳军入浦修船,侯瑱军亦退回芜湖。北周乘王琳东下之际,遣都督荆、襄等五十二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史宁带兵数万人袭击郢州。王琳恐军心动摇,乃率水军东进,北齐水军刘伯球以万人助战,慕容子会又率铁骑2000驻芜湖西岸策应王琳。时西南风紧,王琳自为得天助,引兵直取建康(今江苏南京),侯瑱率军出芜湖尾其后。王琳用火攻,因风向反烧己船。侯瑱以拍舰击王舰,又以蒙冲小船冲撞王舰,并溶铁洒之,王琳军大败,军士溺死及被杀伤殆尽。王琳退至湓城,欲收容散卒,已无人归附,乃携妻子奔北齐。
[编辑本段]陈文帝、陈宣帝时期的政局
陈文帝陈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陈道谭。字子华,初为梁吴兴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立为临川王。后率军驻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召其还朝,立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
[编辑本段]后庭花开不复久——陈后主陈叔宝的亡国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朝人杜牧在诗中含沙射影地调笑说,在烟水朦胧的秦淮月夜,南京的琵琶女是不适合弹奏《玉树后庭花》这首缠绵的亡国之音的,因为这首曲子的作者正是南京的亡国之君陈后主。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陈叔宝热衷于诗文,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以官拜尚书令的“好学,能属文,于七言、五言尤善”的江总为首。他们这些朝廷命官,不理政治,天天与陈叔宝一起饮酒做诗听曲。陈叔宝还将十几个才色兼备、通翰墨会诗歌的宫女名为“女学士”。才有余而色不及的,命为“女校书”,供笔墨之职。每次宴会,妃嫔群集,诸妃嫔及女学士、狎客杂坐联吟,互相赠答,飞觞醉月,大多是靡靡的曼词艳语。文思迟缓者则被罚酒,最后选那些写诗写得特别艳丽的,谱上新曲子,令聪慧的宫女们学习新声,按歌度曲。歌曲有《玉树后庭花》、《临春乐》等。流传最广的有“壁户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十字。陈后主曾做的《玉树后庭花》如下:“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成为有名的亡国之音。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问。
内外大臣专迎合为事。尚书顾总博学多文,尤工五言七言诗,溺于浮靡。后主对他很宠信,游宴时总会叫上他。顾总好做艳诗。好事者抄传讽玩,争相效尤。山阴人孔范容止温雅,文章瑰丽。后主不喜欢听别人说他的过失,孔范在这方面善于为后主饰非,因此后主对他宠遇优渥,言听计从。孔范曾对后主说:“外间诸将,起自行伍,统不过一匹夫敌,若望他有深见远虑,怎能及此?”从此带兵的将帅微有过失,就夺他们的兵权,刀笔之吏反而得势。边备因此越加松弛。此时文武懈体,士庶离心,覆亡即不远了。当时朝廷有狎客十人,以顾总为首,孔范次之。君臣生活穷奢极欲,国力却逐渐衰弱下来。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仁寿四年,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
2009-02-16
展开全部
南陈即南朝陈代(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霸先所创建。都建康。仅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狭小地区。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式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式有所好转。亡国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历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89)。
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家,仍属寒门。
从村官到皇帝
这是载于史册中的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陈霸先。他以及他所在的六朝中最后一朝——陈朝,因为只有32年的历史和半壁江山的版图,让世人一直误解甚至是无知,人们更多记得的是他的后代——陈后主以及荒唐的胭脂井。这无疑也加深了人们对陈朝国家积贫积弱、皇帝荒淫无用的印象。不过,现已83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六朝史研究会”奠基人、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却是有着不同看法的:“陈霸先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卞孝萱这样认为。陈霸先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湖州长兴县。根据史料记载,陈氏虽是当地的大户,但是在门第之见很深的南朝,陈家也只能算作寒门而已。但正是这样的寒门内,却出了个未来的英主陈霸先。《陈书》中称陈霸先“读兵书,多武艺”,而《南史》中更是记载他:“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在当时,能够读史籍、兵书,又多武艺的人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了。“从村官到皇帝”这就是卞孝萱对陈霸先政治道路的评价。最初,陈霸先只是乡间小吏。而后,怀着满腔报国之志的他,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个看守油库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贵族的赏识后,平步青云,并因在广东一带平叛有功而声名鹊起。最终,成就陈霸先帝业的是那场著名的“侯景之乱”。通过平定“侯景之乱”,功高一世的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于太平二年(557年)禅梁称帝。
难挽狂澜的陈朝
其实陈霸先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改朝称帝的,当时整个南方政权都身处危难之中。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梁武帝是饿死的,简文帝是被土壤压在头上闷死的,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被土壤闷死,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贵为王侯,下场却都很悲惨。但是这绝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王朝的兴废、政局的动荡让曾经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皇帝,那自东晋以来的南方汉族文化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于是,历史选择了陈霸先,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陈朝立国,正值侯景之乱不久,连续数年的战乱对南方的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陈朝的几位君主一边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一边医治战争创伤,南方的经济、文化逐渐得到了恢复。本文开头部分,就是发生在公元550-557年间,陈霸先平定大小内乱、抵御外辱的某一个战役。陈霸先打下基础后,继承人陈文帝励精图治,国势逐渐强盛起来;陈宣帝为了实现陈霸先的统一遗愿,兴兵北伐,战败北齐,拥有了淮南之地,这是陈朝鼎盛时期。后因陈后主溺于文酒,不图进取,江山最后让给了隋朝。
赫赫战功
陈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即梁天监二年,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分裂时期,南北对峙,内外战乱不断,频繁的战乱对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百姓十分贫困。梁武帝登基后,国内基本无大的战事,但几次北伐失利,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梁武帝虽然勤政好学,才艺超群,算得上一个大学者,在政治上却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误: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养僧尼十多万人],底层百姓不堪重负,一个是斧正人间的皇帝身份,一个是普度众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两端,优柔寡断,政治上渐渐走向下坡路;其次是优容官吏,弛刑宽政,对鱼肉百姓的官僚阶层持放纵的态度,动摇了治国根本;第三是庇护子弟,子弟中哪怕行为荒唐乖张到极点,梁武帝仍不忍诛戮,结果在身边伏下了隐患。
这三大失误挡住了梁武帝的视野,即忽视了国计民生。陈霸先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陈霸先从库吏改任萧映侯府传教后,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上层人物了。萧映是梁武帝侄子,历任吴兴太守、北徐州(州治在安徽凤阳东)刺史、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等职,陈霸先应一直在萧映府中任幕僚。大约在梁大同六年(540),萧映到广州任刺史,陈霸先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又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第二年,交州(治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萧咨。大同八年春,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今越南南越)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大同九年四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今越南荣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就在梁大同十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设置百官,自称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治在今广东阳江旁)刺史孙冏火速出兵,并受坐镇广州的萧映和萧咨节制。当时南方正是春暖草长、瘴疠肆虐的季节,卢、孙二将请求待秋凉后发兵,但二萧不允,催命出征。卢、孙二将只好领着将士匆匆上路。才行到合浦,果然疫气发作,死者达六七成,趁机溜掉的也不少,一支征讨大军不战而溃。梁武帝接到萧咨密报,误以为卢、孙二将交通李贲,故意逗留不进,敕令在广州赐死。这事激起了卢子雄部下旧将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于当年五月发动哗变,叛兵包围了广州城,准备捉住二萧,血祭卢、孙二将,然后赴京请罪。一天功夫,广州城外云集叛兵数万,广州告急。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被擒。陈霸先牛刀小试,已显露出英武雄奇的将略之才,这事惊动了朝廷,梁武帝还特派画师前往广州,画下陈霸先像,以示表彰。梁大同十年(544)冬,萧映在广州病亡。新年刚过,陈霸先护送萧映灵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岭,正遇上梁武帝诏命下达,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陈霸先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陈霸先与杨日票等征讨大军于大同十一年(545)十二月抵达交州。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离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整个交州平叛过程,杨日票虽然"领衔主演",真正的核心人物却是陈霸先,他所统领的军队,实际上是交州平叛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当时社会极讲究家世出身,功勋卓著的陈霸先仍未受到朝廷重用,交州平定后,依然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连一个刺史都未升上,只添了一个督七郡诸军事的军职。陈霸先领着本部将士返回高要复职时已是梁太清二年(548)。
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乱。侯景,原是东魏丞相高欢手下大将,爵封河南王,职任东南道大行台、都督十三州诸军事,高欢死后,不服高欢之子高澄的统治,举兵反叛,并于梁太清元年(547)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派侄子萧渊明领兵与东魏开战,接应侯景,但萧渊明与侯景都被打败,渊明被俘,侯景逃到了寿阳(今安徽寿县)。侯景是一个政界无赖,就以寿阳为据点,于梁太清二年八月举兵反梁,以诛锄奸佞为借口来号令百姓,十月渡江包围了台城。梁国各路援军云集,但互相勾心斗角,成了隔岸救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宫城,梁武帝病饿而亡,太子萧纲(503~551)被侯景扶为傀儡皇帝。 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立即准备赴援。但陈霸先当时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将,受侯景诱惑,准备举兵响应侯景。面对这样一位企图背叛国家的上司,陈霸先没有顺从,而是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又奉萧勃之命平定了始兴(今广东韶关旁)等十郡叛乱,大军移镇始兴。太清三年十一月,陈霸先遣将进驻大庾岭,招聚始兴地方将士,准备继续推进。但萧勃心胸狭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软硬兼施,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面对萧勃的利诱威逼,陈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508~554)名下,受萧绎节制。
大宝元年(550)正月,陈霸先大军从始兴出发,抵达大庾岭,击败奉萧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约十五公里处)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陈霸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足智多谋,倜傥大度,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西路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而陈霸先已贮有军粮五十万石,在这紧要关头,陈霸先以大局为重,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西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在西路各军中赢得了威信。 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萧绎部下大将王僧辩、胡僧佑、陆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贼帅任约、宋子仙被擒,侯景从攻势转为守势。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
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萧绎部下大将王僧辩、胡僧佑、陆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贼帅任约、宋子仙被擒,侯景从攻势转为守势。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九月,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杀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梁国经过侯景之乱,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长江中游除江陵一个"后梁"小朝廷外,湘州(州治在今长沙市)还有一个王琳。王琳本来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将,元帝被西魏杀害后,王琳被中游诸将推为盟主,拥兵自重。后来,还拥立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萧庄(梁元帝之孙)为帝,借助北齐力量,在郢州集结军队,企图一举征服建康。陈霸先辅佐梁敬帝萧方智时,国内除王琳外,还有许多大小藩镇没有归顺,如在吴兴的震州刺史杜龛,在义兴(今江苏宜兴)的太守韦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扬州刺史张彪,在苏州的王僧辩之弟王僧智,还有岭南的萧勃等。东魏与西魏两个国家这时已分别被北齐、北周禅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个后梁小王朝,虎踞汉水与长江中游,北齐则接纳了梁朝降将陆法和、徐嗣徽、任约等势力,并派遣翟子崇、柳达摩与萧轨、东方老等,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两次大规模侵犯建康。
陈霸先与建康保卫战
陈霸先率建康军民英勇奋战,以弱制强,击溃了这两次进犯。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禅梁称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而是身处危难之中。
够详细了吧???详细了就顶下吖!!!这玩意可费劲了、、、
家世渊源
陈霸先的远祖是东汉晚期太丘县的县令陈实,世居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东)。陈霸先的十世祖名叫陈达,西晋永嘉年间,陈达避乱,随西晋王室渡江南迁。陈达出任为长城(长兴古县名)令,就在当地定居下来。陈达选择长兴作为定居地时,曾有过预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焉,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到陈达之后的第十代,果然出了个陈霸先。
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兴趣广泛。古代正史对他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到陈霸先时,陈达在长兴的子孙经过十世繁衍,已蔚然成为人数众多的大家族,但南北朝门阀制度盛行,长兴的陈家,仍属寒门。
从村官到皇帝
这是载于史册中的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做陈霸先。他以及他所在的六朝中最后一朝——陈朝,因为只有32年的历史和半壁江山的版图,让世人一直误解甚至是无知,人们更多记得的是他的后代——陈后主以及荒唐的胭脂井。这无疑也加深了人们对陈朝国家积贫积弱、皇帝荒淫无用的印象。不过,现已83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著名史学家、“六朝史研究会”奠基人、南京大学教授卞孝萱却是有着不同看法的:“陈霸先是南朝难得的英主。他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而陈霸先本人堪称南朝的第一英主。”卞孝萱这样认为。陈霸先的家乡在今天的浙江湖州长兴县。根据史料记载,陈氏虽是当地的大户,但是在门第之见很深的南朝,陈家也只能算作寒门而已。但正是这样的寒门内,却出了个未来的英主陈霸先。《陈书》中称陈霸先“读兵书,多武艺”,而《南史》中更是记载他:“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在当时,能够读史籍、兵书,又多武艺的人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了。“从村官到皇帝”这就是卞孝萱对陈霸先政治道路的评价。最初,陈霸先只是乡间小吏。而后,怀着满腔报国之志的他,来到梁都建康(今南京)做一个看守油库的小吏,在得到梁朝贵族的赏识后,平步青云,并因在广东一带平叛有功而声名鹊起。最终,成就陈霸先帝业的是那场著名的“侯景之乱”。通过平定“侯景之乱”,功高一世的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并于太平二年(557年)禅梁称帝。
难挽狂澜的陈朝
其实陈霸先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改朝称帝的,当时整个南方政权都身处危难之中。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梁武帝是饿死的,简文帝是被土壤压在头上闷死的,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被土壤闷死,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贵为王侯,下场却都很悲惨。但是这绝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王朝的兴废、政局的动荡让曾经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而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个强势的皇帝,那自东晋以来的南方汉族文化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于是,历史选择了陈霸先,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陈朝立国,正值侯景之乱不久,连续数年的战乱对南方的经济、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陈朝的几位君主一边平定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据,一边医治战争创伤,南方的经济、文化逐渐得到了恢复。本文开头部分,就是发生在公元550-557年间,陈霸先平定大小内乱、抵御外辱的某一个战役。陈霸先打下基础后,继承人陈文帝励精图治,国势逐渐强盛起来;陈宣帝为了实现陈霸先的统一遗愿,兴兵北伐,战败北齐,拥有了淮南之地,这是陈朝鼎盛时期。后因陈后主溺于文酒,不图进取,江山最后让给了隋朝。
赫赫战功
陈霸先出生在梁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即梁天监二年,那时候,中国正处在分裂时期,南北对峙,内外战乱不断,频繁的战乱对社会经济、文化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百姓十分贫困。梁武帝登基后,国内基本无大的战事,但几次北伐失利,又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梁武帝虽然勤政好学,才艺超群,算得上一个大学者,在政治上却犯下了一些致命的失误:首先是"特佞佛",光京城建康就建有佛寺五百多所,供养僧尼十多万人],底层百姓不堪重负,一个是斧正人间的皇帝身份,一个是普度众生的教主角色,梁武帝兼而有之,首鼠两端,优柔寡断,政治上渐渐走向下坡路;其次是优容官吏,弛刑宽政,对鱼肉百姓的官僚阶层持放纵的态度,动摇了治国根本;第三是庇护子弟,子弟中哪怕行为荒唐乖张到极点,梁武帝仍不忍诛戮,结果在身边伏下了隐患。
这三大失误挡住了梁武帝的视野,即忽视了国计民生。陈霸先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陈霸先从库吏改任萧映侯府传教后,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社会的上层人物了。萧映是梁武帝侄子,历任吴兴太守、北徐州(州治在安徽凤阳东)刺史、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等职,陈霸先应一直在萧映府中任幕僚。大约在梁大同六年(540),萧映到广州任刺史,陈霸先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又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第二年,交州(治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土豪李贲发起叛乱,赶跑了交州刺史萧咨。大同八年春,梁武帝遣将讨伐,林邑国(今越南南越)国王也从腹背袭击李贲。大同九年四月,李贲部将范修在九德(今越南荣市)大破林邑王,梁征讨诸军也不知所终。李贲控制了整个北越,就在梁大同十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设置百官,自称越帝。梁武帝又命新州(治在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治在今广东阳江旁)刺史孙冏火速出兵,并受坐镇广州的萧映和萧咨节制。当时南方正是春暖草长、瘴疠肆虐的季节,卢、孙二将请求待秋凉后发兵,但二萧不允,催命出征。卢、孙二将只好领着将士匆匆上路。才行到合浦,果然疫气发作,死者达六七成,趁机溜掉的也不少,一支征讨大军不战而溃。梁武帝接到萧咨密报,误以为卢、孙二将交通李贲,故意逗留不进,敕令在广州赐死。这事激起了卢子雄部下旧将周文育、杜僧明等人的不平,于当年五月发动哗变,叛兵包围了广州城,准备捉住二萧,血祭卢、孙二将,然后赴京请罪。一天功夫,广州城外云集叛兵数万,广州告急。陈霸先在高要闻报,率三千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被擒。陈霸先牛刀小试,已显露出英武雄奇的将略之才,这事惊动了朝廷,梁武帝还特派画师前往广州,画下陈霸先像,以示表彰。梁大同十年(544)冬,萧映在广州病亡。新年刚过,陈霸先护送萧映灵柩回建康,行至大庾岭,正遇上梁武帝诏命下达,任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随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陈霸先又返回广州,召聚将士,备办军资。陈霸先与杨日票等征讨大军于大同十一年(545)十二月抵达交州。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离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整个交州平叛过程,杨日票虽然"领衔主演",真正的核心人物却是陈霸先,他所统领的军队,实际上是交州平叛的中坚力量。但由于当时社会极讲究家世出身,功勋卓著的陈霸先仍未受到朝廷重用,交州平定后,依然被任命为西江督护、高要太守,连一个刺史都未升上,只添了一个督七郡诸军事的军职。陈霸先领着本部将士返回高要复职时已是梁太清二年(548)。
陈霸先回高要不久,正遇上侯景之乱。侯景,原是东魏丞相高欢手下大将,爵封河南王,职任东南道大行台、都督十三州诸军事,高欢死后,不服高欢之子高澄的统治,举兵反叛,并于梁太清元年(547)二月投靠梁朝,梁武帝派侄子萧渊明领兵与东魏开战,接应侯景,但萧渊明与侯景都被打败,渊明被俘,侯景逃到了寿阳(今安徽寿县)。侯景是一个政界无赖,就以寿阳为据点,于梁太清二年八月举兵反梁,以诛锄奸佞为借口来号令百姓,十月渡江包围了台城。梁国各路援军云集,但互相勾心斗角,成了隔岸救火。第二年三月,侯景攻破宫城,梁武帝病饿而亡,太子萧纲(503~551)被侯景扶为傀儡皇帝。 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立即准备赴援。但陈霸先当时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元景仲本是北魏降将,受侯景诱惑,准备举兵响应侯景。面对这样一位企图背叛国家的上司,陈霸先没有顺从,而是当机立断,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陈霸先就迎梁宗室曲江侯萧勃镇守广州,又奉萧勃之命平定了始兴(今广东韶关旁)等十郡叛乱,大军移镇始兴。太清三年十一月,陈霸先遣将进驻大庾岭,招聚始兴地方将士,准备继续推进。但萧勃心胸狭隘,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软硬兼施,只希望陈霸先能帮他看守门户。面对萧勃的利诱威逼,陈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508~554)名下,受萧绎节制。
大宝元年(550)正月,陈霸先大军从始兴出发,抵达大庾岭,击败奉萧勃之命在南野(今江西南康以南约十五公里处)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陈霸先被萧绎授为明威将军、交州刺史。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于大宝二年六月发兵南康,沿赣江北下。八月,陈霸先准备与萧绎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由于陈霸先足智多谋,倜傥大度,名声在王僧辩之上,故王僧辩心存畏忌。当时,王僧辩等西路各军正好缺粮,情势不妙,而陈霸先已贮有军粮五十万石,在这紧要关头,陈霸先以大局为重,迅速馈送三十万石给西军,这打消了王僧辩的顾忌,也在西路各军中赢得了威信。 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萧绎部下大将王僧辩、胡僧佑、陆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贼帅任约、宋子仙被擒,侯景从攻势转为守势。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
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萧绎部下大将王僧辩、胡僧佑、陆法和等,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郢州(今湖北武汉)一带击败侯景主力,贼帅任约、宋子仙被擒,侯景从攻势转为守势。大宝二年十月,侯景残杀梁简文帝萧纲,十一月自立为皇帝。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从豫章(今江西南昌)出发,这时已有甲士三万人,强弩五千张,舟舰二千艘,水陆俱下,另有前军五千由骁将杜僧明统领,已抵达湓口(鄱阳湖入长江口)。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又从寻阳起行,在白茅湾(今安徽怀宁以东)与陈霸先会师。王僧辩与陈霸先登坛设誓,缔结了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今安徽当涂),三月在建康与侯景展开了大决战,终于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经王僧辩、陈霸先等各路将士劝进,萧绎在江陵称帝,即历史上的梁元帝。陈霸先奉命镇守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王僧辩镇守在建康。
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苦争无效,恨王僧辩单方做主,擅自废立,九月,在京口举兵,突袭石头城,杀死王僧辩,把萧渊明赶下台,萧方智登基称帝。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梁国经过侯景之乱,到这个时候,实际上已四分五裂,淮南被东魏侵占,四川被西魏攻取,长江中游除江陵一个"后梁"小朝廷外,湘州(州治在今长沙市)还有一个王琳。王琳本来也是梁元帝手下大将,元帝被西魏杀害后,王琳被中游诸将推为盟主,拥兵自重。后来,还拥立一个十来岁的孩童萧庄(梁元帝之孙)为帝,借助北齐力量,在郢州集结军队,企图一举征服建康。陈霸先辅佐梁敬帝萧方智时,国内除王琳外,还有许多大小藩镇没有归顺,如在吴兴的震州刺史杜龛,在义兴(今江苏宜兴)的太守韦载,在会稽(今浙江绍兴)的东扬州刺史张彪,在苏州的王僧辩之弟王僧智,还有岭南的萧勃等。东魏与西魏两个国家这时已分别被北齐、北周禅代,北周在江陵扶持了一个后梁小王朝,虎踞汉水与长江中游,北齐则接纳了梁朝降将陆法和、徐嗣徽、任约等势力,并派遣翟子崇、柳达摩与萧轨、东方老等,分别于绍泰元年(555)底和太平元年(556)六月,两次大规模侵犯建康。
陈霸先与建康保卫战
陈霸先率建康军民英勇奋战,以弱制强,击溃了这两次进犯。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禅梁称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而是身处危难之中。
够详细了吧???详细了就顶下吖!!!这玩意可费劲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南陈书--后主本纪
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高宗嫡长子也。梁承圣二年十一月戊寅生于江陵。明年,江陵陷,高宗迁关右,留后主于穰城。天嘉三年,归京师,立为安成王世子。天康元年,授宁远将军,置佐史。光大二年,为太子中庶子,寻迁侍中,馀如故。太建元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
十四年正月甲寅,高宗崩。乙卯,始兴王叔陵作逆,伏诛。丁巳,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诏曰:“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朕以哀茕,嗣膺宝历,若涉巨川,罔知攸济,方赖群公,用匡寡薄。思播遗德,覃被亿兆,凡厥遐迩,咸与惟新。可大赦天下。在位文武及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帛二匹。”癸亥,以侍中、翊前将军、丹阳尹长沙王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右卫将军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樊毅进号征西将军,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任忠进号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沈恪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平西将军鲁广达进号安西将军,仁武将军、豊州刺史章大宝为中护军。乙丑,尊皇后为皇太后,宫曰弘范。丙寅,以冠军将军晋熙王叔文为宣惠将军、丹阳尹。丁卯,立弟叔重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己巳,立妃沈氏为皇后。辛未,立皇弟叔俨为寻阳王,皇弟叔慎为岳阳王,皇弟叔达为义阳王,皇弟叔熊为巴山王,皇弟叔虞为武昌王。壬申,侍中、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伯山进号中权大将军,军师将军、尚书左仆射晋安王伯恭进号翊前将军、侍中,翊右将军、中领军庐陵王伯仁进号安前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豫章王叔英进号征南将军,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建安王叔卿进号安南将军。以侍中、中书监、安右将军徐陵为左光禄大夫,领太子少傅。甲戌,设无珝大会于太极前殿。三月辛亥,诏曰:“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斯乃国储是资,民命攸属,豊俭隆替,靡不由之。夫入赋自古,输藁惟旧,沃饶贵于十金,硗确至于三易,腴�脊既异,盈缩不同。诈伪日兴,簿书岁改。稻田使者,著自西京,不实峻刑,闻诸东汉。老农惧于祗应,俗吏因以侮文。辍耒成群,游手为伍,永言妨蠹,良可太息。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私业久废,咸许占作,公田荒纵,亦随肆勤。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外可为格班下,称朕意焉。”癸亥,诏曰:“夫体国经野,长世字氓,虽因革傥殊,驰张或异,至于旁求俊乂,爰逮侧微,用适和羹,是隆大厦,上智中主,咸由此术。朕以寡薄,嗣膺景祚,虽哀疚在躬,情虑鋋舛,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思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八能不至。是用申旦凝虑,丙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应内外众官九品已上,可各荐一人,以会汇征之旨。且取备实难,举长或易,小大之用,明言所施,勿得南箕北斗,名而非实。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著《宾戏》以自怜,草《客嘲》以慰志,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趋铜驼以观国,望金马而来庭,便当随彼方圆,饬之矩矱。”又诏曰:“昔睿后宰民,哲王御宇,虽德称汪濊,明能普烛,犹复纡己乞言,降情访道,高咨岳牧,下听舆台,故能政若神明,事无悔吝。朕纂承丕绪,思隆大业,常惧九重已邃,四聪未广,欲听昌言,不疲痹足,若逢廷折,无惮批鳞。而口柔之辞,傥闻于在位,腹诽之意,或隐于具僚,非所以弘理至公,缉熙帝载者也。内外卿士文武众司,若有智周政术,心练治体,救民俗之疾苦,辩禁网之疏密者,各进忠谠,无所隐讳。朕将虚己听受,择善而行,庶深鉴物情,匡我王度。”己巳,以侍中、尚书左仆射、新除翊前将军晋安王伯恭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新除翊左将军、永阳王伯智为尚书仆射,中护军章大宝为豊州刺史。夏四月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王公已下赉帛各有差。庚子,诏曰:“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奢僭乖衷,实宜防断。应镂金银薄及庶物化生土木人彩花之属,及布帛幅尺短狭轻疏者,并伤财废业,尤成蠹患。又僧尼道士,挟邪左道,不依经律,民间淫祀妖书诸珍怪事,详为条制,并皆禁绝。”癸卯,诏曰:“中岁克定淮、泗,爰涉青、徐,彼土酋豪,并输罄诚款,分遣亲戚,以为质任。今旧土沦陷,复成异域,南北阻远,未得会同,念其分乖,殊有爱恋。夷狄吾民,斯事一也,何独讥禁,使彼离析?外可即检任子馆及东馆并带保任在外者,并赐衣粮,颁之酒食,遂其乡路,所之阻远,便发遣船仗卫送,必令安达。若已预仕宦及别有事义不欲去者,亦随其意。”六月癸酉朔,以明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孙瑒为中护军。秋七月辛未,大赦天下。是月,江水色赤如血,自京师至于荆州。八月癸未夜,天有声如风水相击。乙酉夜亦如之。丙戌,以使持节、都督缘江诸军事、安西将军鲁广达为安左将军。九月丙午,设无珝大会于太极殿,舍身及乘舆御服,大赦天下。辛亥夜,天东北有声如虫飞,渐移西北。乙卯,太白昼见。丙寅,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长沙王叔坚为司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豫章王叔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作者:长安万岁 2007-6-9 14:27 回复此发言
--------------------------------------------------------------------------------
2 南陈书--后主本纪
至德元年春正月壬寅,诏曰:“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哀惸切虑,疹恙缠织,训俗少方,临下靡算,惧甚践冰,忄栗同驭朽。而四气易流,三光遄至,缨绂列陛,玉帛充庭,具物匪新,节序疑旧,缅思前德,永慕昔辰,对轩闼而哽心,顾枿筵而慓气。思所以仰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可大赦天下,改太建十五年为至德元年。”以征南将军、江州刺史、新除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为中卫大将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长沙王叔坚为江州刺史,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司马消难进号车骑将军,宣惠将军、丹阳尹晋熙王叔文为扬州刺史,镇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任忠为领军将军,安左将军鲁广达为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祠部尚书江总为吏部尚书。癸卯,立皇子深为始安王。二月丁丑,以始兴王叔重为扬州刺史。夏四月戊辰,交州刺史李幼荣献驯象。己丑,以前轻车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叔文为江州刺史。秋八月丁卯,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沙王叔坚为司空。九月丁巳,天东南有声如虫飞。冬十月丁酉,立皇弟叔平为湘东王,叔敖为临贺王,叔宣为阳山王,叔穆为西阳王。戊戌,侍中、安右将军、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徐陵卒。癸丑,立皇弟叔俭为南安王,叔澄为南郡王,叔兴为沅陵王,叔韶为岳山王,叔纯为新兴王。十二月丙辰,头和国遣使献方物。司空长沙王叔坚有罪免。戊午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有青黄色,隆隆若雷声。
作者:长安万岁 2007-6-9 14:2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南陈书--后主本纪
二年春正月丁卯,分遣大使巡省风俗。平南将军、豫州刺史鲁广达进号安南将军。癸巳,大赦天下。夏五月戊子,以尚书仆射永阳王伯智为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轻车将军、江州刺史晋熙王叔文为信威将军、湘州刺史,仁威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重为江州刺史,信武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南平王嶷为扬州刺史,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射。秋七月戊辰,以长沙王叔坚为侍中、镇左将军。壬午,太子加元服,在位文武赐帛各有差,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各赐一级,鳏寡癃老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九月癸未,太白昼见。冬十月己酉,诏曰:“耕凿自足,乃曰淳风,贡赋之兴,其来尚矣。盖由庚极务,不获已而行焉。但法令滋章,奸盗多有,俗尚浇诈,政鲜惟良。朕日旰夜分,矜一物之失所,泣辜罪己,愧三千之未措。望订初下,使强廕兼出,如闻贫富均起,单弱重弊,斯岂振穷扇�曷之意欤?是乃下吏箕敛之苛也。故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太建十四年望订租调逋未入者,并悉原除。在事百僚,辩断庶务,必去取平允,无得便公害民,为己声绩,妨紊政道。” 十一月丙寅,大赦天下。壬申,盘盘国遣使献方物。戊寅,百济国遣使献方物。
三年春正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庚午,以镇左将军长沙王叔坚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樊毅为护军将军,守吏部尚书、领著作陆琼为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袁敬加特进。三月辛酉,前豊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夏四月庚戌,豊州义军主陈景详斩大宝,传首京师。秋八月戊子夜,老人星见。己酉,以左民尚书谢伷为吏部尚书。九月甲戌,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袁敬卒。冬十月己丑,丹丹国遣使献方物。十一月己未,诏曰:“宣尼诞膺上哲,体资至圣,祖述宪章之典,并天地而合德,乐正雅颂之奥,与日月而偕明,垂后昆之训范,开生民之耳目。梁季湮微,灵寝忘处,鞠为茂草,三十馀年,敬仰如在,永惟忾息。今《雅道》雍熙,《由庚》得所,断琴故履,零落不追,阅笥开书,无因循复。外可详之礼典,改筑旧庙,蕙房桂栋,咸使惟新,芳繁洁潦,以时飨奠。”辛巳,舆驾幸长干寺,大赦天下。十二月丙戌,太白昼见。辛卯,皇太子出太学,讲《孝经》,戊戌,讲毕。辛丑,释奠于先师,礼毕,设金石之乐,会宴王公卿士。癸卯,高丽国遣使献方物。是岁,萧岿死,子琮代立。
四年春正月甲寅,诏曰:“尧施谏鼓,禹拜昌言,求之异等,久著前徽,举以淹滞,复闻昔典,斯乃治道之深规,帝王之切务。朕以寡昧,丕承鸿绪,未明虚己,日旰兴怀,万机多紊,四聪弗达,思闻蹇谔,采其谋计。王公已下,各荐所知,旁询管库,爰及舆皂,一介有能,片言可用,朕亲加听览,伫于启沃。”中权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伯山进号镇卫将军,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进号骠骑大将军,镇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沙王叔坚进号中军大将军,安南将军晋安王伯恭进号镇右将军,翊右将军宜都王叔明进号安右将军。二月丙戌,以镇右将军晋安王伯恭为特进。丙申,立皇弟叔谟为巴东王,叔显为临江王,叔坦为新会王,叔隆为新宁王。夏五月丁巳,立皇子庄为会稽王。秋九月甲午,舆驾幸玄武湖,肆舻舰阅武,宴群臣赋诗。戊戌,以镇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伯山为东扬州刺史,智武将军岳阳王叔慎为丹阳尹。丁未,百济国遣使献方物。冬十月癸亥,尚书仆射江总为尚书令,吏部尚书谢伷为尚书仆射。十一月己卯,诏曰:“惟刑止暴,惟德成物,三才是资,百王不改。而世无抵角,时鲜犯鳞,渭桥惊马,弗闻廷争,桃林逸牛,未见其旨。虽剽悍轻侮,理从钳棨,蠢愚杜默,宜肆矜弘,政乏良哉,明惭则哲,求诸刑措,安可得乎?是用属寤寐以轸怀,负黼扆而於邑。复兹合璧轮缺,连珠纬舛,黄钟献吕,和气始萌,玄英告中,履长在御,因时宥过,抑乃斯得。可大赦天下。”
作者:长安万岁 2007-6-9 14:2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南陈书--后主本纪
祯明元年春正月丙子,以安前将军衡阳王伯信进号镇前将军,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庐陵王伯仁为特进,智武将军、丹阳尹岳阳王叔慎为湘州刺史,仁武将军义阳王叔达为丹阳尹。戊寅,诏曰:“柏皇、大庭,鼓淳和于曩日,姬王、嬴后,被浇风于末载,刑书已铸,善化匪融,礼义既乖,奸宄斯作。何其淳朴不反,浮华竞扇者欤?朕居中御物,纳隍在眷,频恢天网,屡绝三边,元元黔庶,终罹五辟。盖乃康哉寡薄,抑焉法令滋章。是用当宁弗怡,矜此向隅之意。今三元具序,万国朝辰,灵芝献于始阳,膏露凝于聿岁,从春施令,仰乾布德,思与九有,惟新七政。可大赦天下,改至德五年为祯明元年。”乙未,地震。癸卯,以镇前将军衡阳王伯信为镇南将军、西衡州刺史。二月丁未,以特进、镇右将军晋安王伯恭进号中卫将军,中书令建安王叔卿为中书监。丁卯,诏至德元年望订租调逋未入者,并原之。秋八月癸卯,老人星见。丁未,以车骑将军萧摩诃为骠骑将军。九月乙亥,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为骠骑大将军。庚寅,萧琮所署尚书令、太傅安平王萧岩,中军将军、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献,遣其都官尚书沈君公,诣荆州刺史陈纪请降。辛卯,岩等率文武男女十万馀口济江。甲午,大赦天下。冬十一月乙亥,割扬州吴郡置吴州,割钱塘县为郡,属焉。丙子,以萧岩为平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献为安东将军、吴州刺史。丁亥,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兼司徒。十二月丙辰,以前镇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鄱阳王伯山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前中卫将军晋安王伯恭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二年春正月辛巳,立皇子恮为东阳王,恬为钱塘王。是月,遣散骑常侍周罗岩帅兵屯峡口。夏四月戊申,有群鼠无数,自蔡洲岸入石头渡淮,至于青塘两岸,数日死,随流出江。戊午,以左民尚书蔡徵为吏部尚书。是月,郢州南浦水黑如墨。五月壬午,以安前将军庐陵王伯仁为特进。甲午,东冶铸铁,有物赤色如数斗,自天坠熔所,有声隆隆如雷,铁飞出墙外,烧民家。六月戊戌,扶南国遣使献方物。庚子,废皇太子胤为吴兴王,立军师将军、扬州刺史始安王深为皇太子。辛丑,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南平王嶷进号镇南将军;忠武将军、南徐州刺史永嘉王彦进号安北将军;会稽王庄为翊前将军、扬州刺史;宣惠将军、尚书令江总进号中权将军;云麾将军、太子詹事袁宪为尚书仆射;尚书仆射谢伷为特进;宁远将军、新除吏部尚书蔡徵进号安右将军。甲辰,以安右将军鲁广达为中领军。丁巳,大风至自西北激涛水入石头城,淮渚暴益,漂没舟乘。冬十月己亥,立皇子蕃为吴郡王。辛丑,以度支尚书、领大著作姚察为吏部尚书。己酉,舆驾幸莫府山,大校猎。十一月丁卯,诏曰:“夫议狱缓刑,皇王之所垂范,胜残去杀,仁人之所用心。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朕君临区宇,属当浇末,轻重之典,在政未康,小大之情,兴言多愧。眷兹狴犴,有轸哀矜,可克日于大政殿讯狱。”壬申,以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南平王嶷为征西将军、郢州刺史,安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永嘉王彦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军师将军南海王虔为安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丙子,立皇弟叔荣为新昌王,叔匡为太原王。是月,隋遣晋王广众军来伐,自巴、蜀、沔、汉下流至广陵,数十道俱入,缘江镇戍,相继奏闻。时新除湘州刺史施文庆、中书舍人沈客卿掌机密用事,并抑而不言,故无备御。
三年春正月乙丑朔,雾气四塞。是日,隋总管贺若弼自北道广陵济京口,总管韩擒虎趋横江,济采石,自南道将会弼军。丙寅,采石戍主徐子建驰启告变。丁卯,召公卿入议军旅。戊辰,内外戒严,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帅舟师出白下,散骑常侍皋文奏将兵镇南豫州。庚午,贺若弼攻陷南徐州。辛未,韩擒虎又陷南豫州,文奏败还。至是隋军南北道并进。后主遣骠骑大将军、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鲁广达屯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屯宝田寺。己卯,镇东大将军任忠自吴兴入赴,仍屯朱雀门。辛巳,贺若弼进据钟山,顿白土冈之东南。甲申,后主遣众军与弼合战,众军败绩。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犹督散兵力战,不能拒。弼进攻宫城,烧北掖门。是时韩擒虎率众自新林至于石子冈,任忠出降于擒虎,仍引擒虎经朱雀航趣宫城,自南掖门而入。于是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在殿内。尚书令江总、吏部尚书姚察、度支尚书袁权、前度支尚书王瑗、侍中王宽在省中。后主闻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丙戌,晋王广入据京城。三月己巳,后主与王公百司发自建邺,入于长安。隋仁寿四年十一月壬子,薨于洛阳,时年五十二。追赠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谥曰炀,葬河南洛阳之芒山。
后主,讳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高宗嫡长子也。梁承圣二年十一月戊寅生于江陵。明年,江陵陷,高宗迁关右,留后主于穰城。天嘉三年,归京师,立为安成王世子。天康元年,授宁远将军,置佐史。光大二年,为太子中庶子,寻迁侍中,馀如故。太建元年正月甲午,立为皇太子。
十四年正月甲寅,高宗崩。乙卯,始兴王叔陵作逆,伏诛。丁巳,太子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诏曰:“上天降祸,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号擗踊,无所迨及。朕以哀茕,嗣膺宝历,若涉巨川,罔知攸济,方赖群公,用匡寡薄。思播遗德,覃被亿兆,凡厥遐迩,咸与惟新。可大赦天下。在位文武及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并赐爵一级。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赐谷人五斛、帛二匹。”癸亥,以侍中、翊前将军、丹阳尹长沙王叔坚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右卫将军萧摩诃为车骑将军、南徐州刺史,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樊毅进号征西将军,平南将军、豫州刺史任忠进号镇南将军,护军将军沈恪为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平西将军鲁广达进号安西将军,仁武将军、豊州刺史章大宝为中护军。乙丑,尊皇后为皇太后,宫曰弘范。丙寅,以冠军将军晋熙王叔文为宣惠将军、丹阳尹。丁卯,立弟叔重为始兴王,奉昭烈王祀,己巳,立妃沈氏为皇后。辛未,立皇弟叔俨为寻阳王,皇弟叔慎为岳阳王,皇弟叔达为义阳王,皇弟叔熊为巴山王,皇弟叔虞为武昌王。壬申,侍中、中权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伯山进号中权大将军,军师将军、尚书左仆射晋安王伯恭进号翊前将军、侍中,翊右将军、中领军庐陵王伯仁进号安前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豫章王叔英进号征南将军,平南将军、湘州刺史建安王叔卿进号安南将军。以侍中、中书监、安右将军徐陵为左光禄大夫,领太子少傅。甲戌,设无珝大会于太极前殿。三月辛亥,诏曰:“躬推为劝,义显前经,力农见赏,事昭往诰。斯乃国储是资,民命攸属,豊俭隆替,靡不由之。夫入赋自古,输藁惟旧,沃饶贵于十金,硗确至于三易,腴�脊既异,盈缩不同。诈伪日兴,簿书岁改。稻田使者,著自西京,不实峻刑,闻诸东汉。老农惧于祗应,俗吏因以侮文。辍耒成群,游手为伍,永言妨蠹,良可太息。今阳和在节,膏泽润下,宜展春耨,以望秋坻。其有新辟塍畎,进垦蒿莱,广袤勿得度量,征租悉皆停免。私业久废,咸许占作,公田荒纵,亦随肆勤。傥良守教耕,淳民载酒,有兹督课,议以赏擢。外可为格班下,称朕意焉。”癸亥,诏曰:“夫体国经野,长世字氓,虽因革傥殊,驰张或异,至于旁求俊乂,爰逮侧微,用适和羹,是隆大厦,上智中主,咸由此术。朕以寡薄,嗣膺景祚,虽哀疚在躬,情虑鋋舛,而宗社任重,黎庶务殷,无由自安拱默,敢忘康济,思所以登显髦彦,式备周行。但空劳宵梦,屡勤史卜,五就莫来,八能不至。是用申旦凝虑,丙夜损怀。岂以食玉炊桂,无因自达?将怀宝迷邦,咸思独善?应内外众官九品已上,可各荐一人,以会汇征之旨。且取备实难,举长或易,小大之用,明言所施,勿得南箕北斗,名而非实。其有负能仗气,摈压当时,著《宾戏》以自怜,草《客嘲》以慰志,人生一世,逢遇诚难,亦宜去此幽谷,翔兹天路,趋铜驼以观国,望金马而来庭,便当随彼方圆,饬之矩矱。”又诏曰:“昔睿后宰民,哲王御宇,虽德称汪濊,明能普烛,犹复纡己乞言,降情访道,高咨岳牧,下听舆台,故能政若神明,事无悔吝。朕纂承丕绪,思隆大业,常惧九重已邃,四聪未广,欲听昌言,不疲痹足,若逢廷折,无惮批鳞。而口柔之辞,傥闻于在位,腹诽之意,或隐于具僚,非所以弘理至公,缉熙帝载者也。内外卿士文武众司,若有智周政术,心练治体,救民俗之疾苦,辩禁网之疏密者,各进忠谠,无所隐讳。朕将虚己听受,择善而行,庶深鉴物情,匡我王度。”己巳,以侍中、尚书左仆射、新除翊前将军晋安王伯恭为安南将军、湘州刺史,新除翊左将军、永阳王伯智为尚书仆射,中护军章大宝为豊州刺史。夏四月丙申,立皇子永康公胤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王公已下赉帛各有差。庚子,诏曰:“朕临御区宇,抚育黔黎,方欲康济浇薄,蠲省繁费,奢僭乖衷,实宜防断。应镂金银薄及庶物化生土木人彩花之属,及布帛幅尺短狭轻疏者,并伤财废业,尤成蠹患。又僧尼道士,挟邪左道,不依经律,民间淫祀妖书诸珍怪事,详为条制,并皆禁绝。”癸卯,诏曰:“中岁克定淮、泗,爰涉青、徐,彼土酋豪,并输罄诚款,分遣亲戚,以为质任。今旧土沦陷,复成异域,南北阻远,未得会同,念其分乖,殊有爱恋。夷狄吾民,斯事一也,何独讥禁,使彼离析?外可即检任子馆及东馆并带保任在外者,并赐衣粮,颁之酒食,遂其乡路,所之阻远,便发遣船仗卫送,必令安达。若已预仕宦及别有事义不欲去者,亦随其意。”六月癸酉朔,以明威将军、通直散骑常侍孙瑒为中护军。秋七月辛未,大赦天下。是月,江水色赤如血,自京师至于荆州。八月癸未夜,天有声如风水相击。乙酉夜亦如之。丙戌,以使持节、都督缘江诸军事、安西将军鲁广达为安左将军。九月丙午,设无珝大会于太极殿,舍身及乘舆御服,大赦天下。辛亥夜,天东北有声如虫飞,渐移西北。乙卯,太白昼见。丙寅,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长沙王叔坚为司空,征南将军、江州刺史豫章王叔英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作者:长安万岁 2007-6-9 14:27 回复此发言
--------------------------------------------------------------------------------
2 南陈书--后主本纪
至德元年春正月壬寅,诏曰:“朕以寡薄,嗣守鸿基,哀惸切虑,疹恙缠织,训俗少方,临下靡算,惧甚践冰,忄栗同驭朽。而四气易流,三光遄至,缨绂列陛,玉帛充庭,具物匪新,节序疑旧,缅思前德,永慕昔辰,对轩闼而哽心,顾枿筵而慓气。思所以仰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可大赦天下,改太建十五年为至德元年。”以征南将军、江州刺史、新除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为中卫大将军,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长沙王叔坚为江州刺史,征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司马消难进号车骑将军,宣惠将军、丹阳尹晋熙王叔文为扬州刺史,镇南将军、南豫州刺史任忠为领军将军,安左将军鲁广达为平南将军、南豫州刺史,祠部尚书江总为吏部尚书。癸卯,立皇子深为始安王。二月丁丑,以始兴王叔重为扬州刺史。夏四月戊辰,交州刺史李幼荣献驯象。己丑,以前轻车将军、扬州刺史晋熙王叔文为江州刺史。秋八月丁卯,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沙王叔坚为司空。九月丁巳,天东南有声如虫飞。冬十月丁酉,立皇弟叔平为湘东王,叔敖为临贺王,叔宣为阳山王,叔穆为西阳王。戊戌,侍中、安右将军、左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徐陵卒。癸丑,立皇弟叔俭为南安王,叔澄为南郡王,叔兴为沅陵王,叔韶为岳山王,叔纯为新兴王。十二月丙辰,头和国遣使献方物。司空长沙王叔坚有罪免。戊午夜,天开自西北至东南,其内有青黄色,隆隆若雷声。
作者:长安万岁 2007-6-9 14:27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南陈书--后主本纪
二年春正月丁卯,分遣大使巡省风俗。平南将军、豫州刺史鲁广达进号安南将军。癸巳,大赦天下。夏五月戊子,以尚书仆射永阳王伯智为平东将军、东扬州刺史,轻车将军、江州刺史晋熙王叔文为信威将军、湘州刺史,仁威将军、扬州刺史始兴王叔重为江州刺史,信武将军、南琅邪彭城二郡太守南平王嶷为扬州刺史,吏部尚书江总为尚书仆射。秋七月戊辰,以长沙王叔坚为侍中、镇左将军。壬午,太子加元服,在位文武赐帛各有差,孝悌力田为父后者各赐一级,鳏寡癃老不能自存者人谷五斛。九月癸未,太白昼见。冬十月己酉,诏曰:“耕凿自足,乃曰淳风,贡赋之兴,其来尚矣。盖由庚极务,不获已而行焉。但法令滋章,奸盗多有,俗尚浇诈,政鲜惟良。朕日旰夜分,矜一物之失所,泣辜罪己,愧三千之未措。望订初下,使强廕兼出,如闻贫富均起,单弱重弊,斯岂振穷扇�曷之意欤?是乃下吏箕敛之苛也。故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自太建十四年望订租调逋未入者,并悉原除。在事百僚,辩断庶务,必去取平允,无得便公害民,为己声绩,妨紊政道。” 十一月丙寅,大赦天下。壬申,盘盘国遣使献方物。戊寅,百济国遣使献方物。
三年春正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庚午,以镇左将军长沙王叔坚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樊毅为护军将军,守吏部尚书、领著作陆琼为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袁敬加特进。三月辛酉,前豊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夏四月庚戌,豊州义军主陈景详斩大宝,传首京师。秋八月戊子夜,老人星见。己酉,以左民尚书谢伷为吏部尚书。九月甲戌,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袁敬卒。冬十月己丑,丹丹国遣使献方物。十一月己未,诏曰:“宣尼诞膺上哲,体资至圣,祖述宪章之典,并天地而合德,乐正雅颂之奥,与日月而偕明,垂后昆之训范,开生民之耳目。梁季湮微,灵寝忘处,鞠为茂草,三十馀年,敬仰如在,永惟忾息。今《雅道》雍熙,《由庚》得所,断琴故履,零落不追,阅笥开书,无因循复。外可详之礼典,改筑旧庙,蕙房桂栋,咸使惟新,芳繁洁潦,以时飨奠。”辛巳,舆驾幸长干寺,大赦天下。十二月丙戌,太白昼见。辛卯,皇太子出太学,讲《孝经》,戊戌,讲毕。辛丑,释奠于先师,礼毕,设金石之乐,会宴王公卿士。癸卯,高丽国遣使献方物。是岁,萧岿死,子琮代立。
四年春正月甲寅,诏曰:“尧施谏鼓,禹拜昌言,求之异等,久著前徽,举以淹滞,复闻昔典,斯乃治道之深规,帝王之切务。朕以寡昧,丕承鸿绪,未明虚己,日旰兴怀,万机多紊,四聪弗达,思闻蹇谔,采其谋计。王公已下,各荐所知,旁询管库,爰及舆皂,一介有能,片言可用,朕亲加听览,伫于启沃。”中权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伯山进号镇卫将军,中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进号骠骑大将军,镇左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长沙王叔坚进号中军大将军,安南将军晋安王伯恭进号镇右将军,翊右将军宜都王叔明进号安右将军。二月丙戌,以镇右将军晋安王伯恭为特进。丙申,立皇弟叔谟为巴东王,叔显为临江王,叔坦为新会王,叔隆为新宁王。夏五月丁巳,立皇子庄为会稽王。秋九月甲午,舆驾幸玄武湖,肆舻舰阅武,宴群臣赋诗。戊戌,以镇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鄱阳王伯山为东扬州刺史,智武将军岳阳王叔慎为丹阳尹。丁未,百济国遣使献方物。冬十月癸亥,尚书仆射江总为尚书令,吏部尚书谢伷为尚书仆射。十一月己卯,诏曰:“惟刑止暴,惟德成物,三才是资,百王不改。而世无抵角,时鲜犯鳞,渭桥惊马,弗闻廷争,桃林逸牛,未见其旨。虽剽悍轻侮,理从钳棨,蠢愚杜默,宜肆矜弘,政乏良哉,明惭则哲,求诸刑措,安可得乎?是用属寤寐以轸怀,负黼扆而於邑。复兹合璧轮缺,连珠纬舛,黄钟献吕,和气始萌,玄英告中,履长在御,因时宥过,抑乃斯得。可大赦天下。”
作者:长安万岁 2007-6-9 14:28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南陈书--后主本纪
祯明元年春正月丙子,以安前将军衡阳王伯信进号镇前将军,安东将军、吴兴太守庐陵王伯仁为特进,智武将军、丹阳尹岳阳王叔慎为湘州刺史,仁武将军义阳王叔达为丹阳尹。戊寅,诏曰:“柏皇、大庭,鼓淳和于曩日,姬王、嬴后,被浇风于末载,刑书已铸,善化匪融,礼义既乖,奸宄斯作。何其淳朴不反,浮华竞扇者欤?朕居中御物,纳隍在眷,频恢天网,屡绝三边,元元黔庶,终罹五辟。盖乃康哉寡薄,抑焉法令滋章。是用当宁弗怡,矜此向隅之意。今三元具序,万国朝辰,灵芝献于始阳,膏露凝于聿岁,从春施令,仰乾布德,思与九有,惟新七政。可大赦天下,改至德五年为祯明元年。”乙未,地震。癸卯,以镇前将军衡阳王伯信为镇南将军、西衡州刺史。二月丁未,以特进、镇右将军晋安王伯恭进号中卫将军,中书令建安王叔卿为中书监。丁卯,诏至德元年望订租调逋未入者,并原之。秋八月癸卯,老人星见。丁未,以车骑将军萧摩诃为骠骑将军。九月乙亥,以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为骠骑大将军。庚寅,萧琮所署尚书令、太傅安平王萧岩,中军将军、荆州刺史义兴王萧�献,遣其都官尚书沈君公,诣荆州刺史陈纪请降。辛卯,岩等率文武男女十万馀口济江。甲午,大赦天下。冬十一月乙亥,割扬州吴郡置吴州,割钱塘县为郡,属焉。丙子,以萧岩为平东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萧�献为安东将军、吴州刺史。丁亥,以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豫章王叔英兼司徒。十二月丙辰,以前镇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东扬州刺史鄱阳王伯山为镇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前中卫将军晋安王伯恭为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二年春正月辛巳,立皇子恮为东阳王,恬为钱塘王。是月,遣散骑常侍周罗岩帅兵屯峡口。夏四月戊申,有群鼠无数,自蔡洲岸入石头渡淮,至于青塘两岸,数日死,随流出江。戊午,以左民尚书蔡徵为吏部尚书。是月,郢州南浦水黑如墨。五月壬午,以安前将军庐陵王伯仁为特进。甲午,东冶铸铁,有物赤色如数斗,自天坠熔所,有声隆隆如雷,铁飞出墙外,烧民家。六月戊戌,扶南国遣使献方物。庚子,废皇太子胤为吴兴王,立军师将军、扬州刺史始安王深为皇太子。辛丑,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南平王嶷进号镇南将军;忠武将军、南徐州刺史永嘉王彦进号安北将军;会稽王庄为翊前将军、扬州刺史;宣惠将军、尚书令江总进号中权将军;云麾将军、太子詹事袁宪为尚书仆射;尚书仆射谢伷为特进;宁远将军、新除吏部尚书蔡徵进号安右将军。甲辰,以安右将军鲁广达为中领军。丁巳,大风至自西北激涛水入石头城,淮渚暴益,漂没舟乘。冬十月己亥,立皇子蕃为吴郡王。辛丑,以度支尚书、领大著作姚察为吏部尚书。己酉,舆驾幸莫府山,大校猎。十一月丁卯,诏曰:“夫议狱缓刑,皇王之所垂范,胜残去杀,仁人之所用心。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朕君临区宇,属当浇末,轻重之典,在政未康,小大之情,兴言多愧。眷兹狴犴,有轸哀矜,可克日于大政殿讯狱。”壬申,以镇南将军、江州刺史南平王嶷为征西将军、郢州刺史,安北将军、南徐州刺史永嘉王彦为安南将军、江州刺史,军师将军南海王虔为安北将军、南徐州刺史。丙子,立皇弟叔荣为新昌王,叔匡为太原王。是月,隋遣晋王广众军来伐,自巴、蜀、沔、汉下流至广陵,数十道俱入,缘江镇戍,相继奏闻。时新除湘州刺史施文庆、中书舍人沈客卿掌机密用事,并抑而不言,故无备御。
三年春正月乙丑朔,雾气四塞。是日,隋总管贺若弼自北道广陵济京口,总管韩擒虎趋横江,济采石,自南道将会弼军。丙寅,采石戍主徐子建驰启告变。丁卯,召公卿入议军旅。戊辰,内外戒严,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遣南豫州刺史樊猛帅舟师出白下,散骑常侍皋文奏将兵镇南豫州。庚午,贺若弼攻陷南徐州。辛未,韩擒虎又陷南豫州,文奏败还。至是隋军南北道并进。后主遣骠骑大将军、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鲁广达屯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屯宝田寺。己卯,镇东大将军任忠自吴兴入赴,仍屯朱雀门。辛巳,贺若弼进据钟山,顿白土冈之东南。甲申,后主遣众军与弼合战,众军败绩。弼乘胜至乐游苑,鲁广达犹督散兵力战,不能拒。弼进攻宫城,烧北掖门。是时韩擒虎率众自新林至于石子冈,任忠出降于擒虎,仍引擒虎经朱雀航趣宫城,自南掖门而入。于是城内文武百司皆遁出,唯尚书仆射袁宪在殿内。尚书令江总、吏部尚书姚察、度支尚书袁权、前度支尚书王瑗、侍中王宽在省中。后主闻兵至,从宫人十馀出后堂景阳殿,将自投于井。袁宪侍侧,苦谏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又以身蔽井,后主与争久之,方得入焉。及夜,为隋军所执。丙戌,晋王广入据京城。三月己巳,后主与王公百司发自建邺,入于长安。隋仁寿四年十一月壬子,薨于洛阳,时年五十二。追赠大将军,封长城县公,谥曰炀,葬河南洛阳之芒山。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梁元帝崇尚玄虚,暴戾凶狠,心胸狭隘,又刚愎自用,既是学界巨人,又是政界侏儒。梁承圣三年(554)九月,西魏发兵突袭江陵,王僧辩未及时救援,梁元帝被杀,朝臣与百姓中强壮者都被掠走,陈霸先的儿子陈昌、侄子陈顼本在梁元帝宫中值事,这次也被掳至长安。江陵几乎成了一堆废墟。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
。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与建康保卫战
陈霸先率建康军民英勇奋战,以弱制强,击溃了这两次进犯。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禅梁称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而是身处危难之中。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看这个名字就是个衰鬼)。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第二天,齐军主力终于赶到,进军至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齐军主力既到,兵力对梁军保持了绝对优势,进展相当顺利。陈霸先看出敌军士气正高,决定暂避其锋芒,且战且退,逐处应战,以战术上的优势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同时不断用游骑骚扰齐军的补给线。
但是陈霸先很快发现自己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南、北、东三面都出现了敌军,建康被包围了。其时建康的对外联络已经被切断,粮运不至,救兵未来,户口离散,征求无所。
尽管这样,齐军却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节终于发飙了,连日的大雨使城内外积水过膝。城内的守军还可以轮流到室内休息,城外的齐军可就惨了,一来露天无法烧火做饭,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来建康死守,陈霸先又不时偷袭,齐军无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烂泥中,脚趾都烂了,精神更是疲惫不堪。
综合所有的情况,在召开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后,陈霸先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反攻。十一日,天气转好,陈霸先开始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至于怎么弄到的这些东西,史书上没有说,我只能称之为奇迹。陈霸先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振作精神,准备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这场战斗,势必在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结合史料,加上我的个人想象,描述一下这一天的激战。
十二日的拂晓,梁军的骑兵主力静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门。先锋大将仍旧是侯安都,他的任务是为陈霸先的大部队冲乱敌军的阵地。侯安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将萧摩诃,道:“将军骁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事......”萧摩诃朗声道:“今日使明公一见!”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赖将军神威。”
梁军在幕府山上摆开了阵势,而此时的齐军却一无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向齐军本营发起进攻。借着幕府山的地势,士气高昂的梁军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齐军阵地。惊慌失措的齐军仓促应战,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身首异处。侯安都和萧摩诃更是一马当先,枪挑马踏,令齐军心惊胆战。
但是齐军很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大批赶到的援军将侯安都部团团围住。侯安都坐骑被射中,落马倒地,十几个齐兵一拥而上就要抓人。当此时,萧摩诃大喝一声,匹马杀到,吓得齐兵四下逃窜。侯安都趁机大枪一挥,挑落一个敌军骑兵,夺过马再战,威猛无比。
这时候陈霸先亲率大部队赶到了,吴明彻、沈泰等军大举进攻,齐军又是一阵大乱。侯安都看到援军既到,便向萧摩诃大喝道:“萧将军!随我杀将过去!”便带着所部骑兵绕到齐军背后,再次发起猛攻。这时候齐军腹背受敌,又弄不清敌人究竟有多少兵马,士兵无心恋战,大败溃散,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乱军中被俘虏。士兵把二人押解回营,陈霸先冷笑一声,下令斩首,号令三军,梁军军威更壮。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军纷纷告捷,齐军完全被击溃了,没有任何一只部队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也被俘虏,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约等不多几个人逃得性命。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船少人多,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惨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十三日,梁军烧毁江边齐军遗留的战船,战事完全结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严。至此,建康保卫战结束。陈霸先胜利了,但是充当人质的陈昙朗却被北齐杀害了。
陈霸先之所以愿走这一着险棋,与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民心对萧家已极度失望有关:梁武帝是饿死的,梁简文帝是被土囊压在头上闷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也是被土囊闷死的,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称过帝,下场都很悲惨。这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而是随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子女妃妾,部下随从,成千上万的百姓连带着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帝,禅代称帝
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瑟缩于腐见,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梁书》作者姚思廉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虽主张君权可禅代,但仍坚持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颠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
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他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因而南北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就说明他没有忘记北方;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收复失地;他袭杀王僧辩,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齐的压迫。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编辑本段]南北平叛
平萧勃之战
平王琳之战
陈文帝陈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陈道谭。字子华,初为梁吴兴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立为临川王。后率军驻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召其还朝,立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
陈与北齐淮南之战
太建五年三月,陈宣帝陈顼计划讨伐北齐,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都官尚书裴忌领兵10万北击北齐,吴明彻攻秦郡(治今江苏六合),都督黄法氍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四月,黄法氍部将复广达于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击破北齐军,吴明彻部将程文季率敢死队,拔掉州前水障木栅,进围秦州。北齐遣军援救历阳,为黄法氍所败,又以尉破胡、长孙洪略援救秦州。吴明彻使猛将萧摩诃击斩北齐军前队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余人,北齐军大败,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北齐使王琳赴寿阳(今安徽寿县)召兴,以抵抗陈朝。五月,黄法氍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秦州亦降。十月,吴明彻进攻寿阳,于肥水筑坝,引水灌城。北齐派行台右仆射皮景和等率军数十万援救寿阳,距寿阳30里即扎营,但逗留不敢逼进。吴明彻乘机猛攻,一鼓作气攻克寿阳,俘王琳等,送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斩首。皮景和引军北还。陈军先后攻克北齐数十城。淮南数州郡或占、或降,归属于陈。
[编辑本段]后庭花开不复久——陈后主陈叔宝的亡国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不久宣帝崩,后主正式即位,册张丽华为贵妃。他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其皇位却来得十分不易。其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便想杀了陈叔宝。宣帝去世,叔宝在宣帝灵柩前大哭,叔陵趁机拿着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宝,正好砍向叔宝的脖子,幸好没有砍到脖子内部,叔宝在左右的护卫下窜出去,派大将萧摩诃杀向叔陵。最后叔陵被杀,叔宝就登上了皇帝宝座,就是陈朝末代皇帝—陈后主。当初叔陵做逆时,后主脖颈被砍受伤,在承香殿中养病,屏去诸姬,独留张贵妃随侍。后主病愈,对张丽华更加爱幸。
消息传入长安,正值隋文帝开皇年间。隋文帝本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之群臣,争劝文帝伐陈。文帝下诏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有人劝文帝说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张扬。文帝说:“若他惧而改过,朕又何求?我将显行天诛,何必守密?”于是修建了许多战舰,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隋兵有五十一万八千万,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尽欲灭了陈朝。
隋兵渡江,如入无人之境。沿江守将,望风尽走。后主向来懦怯,不谙军事,待到隋兵百万压境,后主才开始害怕,召萧摩诃、任忠等于内殿,商议军事。萧摩诃只是不说话。萧摩诃以后主私通其妻,全无战意。最后被擒降隋。隋军直入朱雀门。陈朝的大臣皆散走。后主身旁不见一人,只有袁宪站着没走,后主说:“朕从来待卿不薄,今众人皆弃我去,惟卿独留,不遇岁寒,焉知松柏?非惟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说完,遽欲避匿。袁宪劝说道:“北兵入都,料不相犯,事已至此,陛下去将何往?不若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后主不从,下榻急走:“锋刃之下,未可儿戏,朕自有计。”不知他有什么计?从宫嫔十余人,奔至后堂景阳殿,与张丽华、孔贵嫔三人并作一束,同投井中。隋兵入宫,执内侍问后主藏到哪里去了。内侍指井说:“这里。”里面漆黑一团,呼之不应,上面往下扔石头,才听到里面有求饶的声音。用绳子拉上来,士兵奇怪怎么这么重,本来以为后主体胖,出来后才发现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据说三人被提上来时,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井口,后人就把这口井叫“胭脂井”。
贺若弼夜烧北掖门入,听说韩擒虎已捉住了陈叔宝,呼来视之,陈叔宝惶惧不堪,流汗股栗,向贺若弼求饶不止。贺若弼安慰说:“不要恐惧。”
晋王杨广素慕张丽华之美,私嘱高颎:“你进入建康,必找到张丽华,勿害其命。”高颎至,召张丽华来见,他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之于青溪。
后主至京朝见隋帝,文帝赦其罪,给赐甚厚。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来陈叔宝竟对文帝要求:“我还没有一个称谓,每回朝集,无法与人交谈,愿得一官号。”文帝后来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监者又说叔宝每日喝醉,罕有醒时。帝问饮酒几何,对曰:“与其子弟日饮一石。”文帝大惊,叹道:“随他罢,否则叫他如何过日?”杨坚是把陈叔宝作为一个皇帝来批评的,而在陈叔宝眼里,他做诗度曲才是正业,兴趣也全在这上头,而管理国家不过是他偶一为之的“副业”而已。才会在隋军兵临城下时,告急文书未曾开拆就被丢在床下;陈叔宝也完全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隋文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也许陈叔宝并不是“无心肝”,他只是从来就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仁寿四年,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
。
梁元帝之侄、故昭明太子之子萧詧在西魏驻军监视下,被扶为傀儡皇帝,建立了一个地方不过三百里的"后梁"小王国。江陵陷落后,王僧辩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经反复商议,于次年二月迎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543~558)至建康,准备称帝。萧方智到建康不久,北齐(东魏已被北齐禅代)文宣帝高洋不甘心西魏势力南扩,也想趁梁国破败,前来瓜分,派其弟上党王高涣领兵南向,护送原被东魏俘虏的贞阳侯萧渊明来登梁国帝位。王僧辩起先拒不允应。承圣四年三月,齐军兵至东关(今安徽巢湖市东南),王僧辩遣徐州刺史裴之横领兵拦击,裴之横战败被杀,王僧辩在惊惧之中亲自领兵出屯姑熟。其间,王僧辩一方面与北齐、另一方面与陈霸先书信往来不断。陈霸先坚持不纳萧渊明,但王僧辩随着裴之横败亡,渐渐软弱下来,屈从于北齐压力,于七月迎萧渊明到建康称帝。
陈霸先与建康保卫战
陈霸先率建康军民英勇奋战,以弱制强,击溃了这两次进犯。 陈霸先于太平二年(557)禅梁称帝,并不是在四方平定、八面颂歌的时候,而是身处危难之中。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看这个名字就是个衰鬼)。就在此时,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三千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一百多条船和一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第二天,齐军主力终于赶到,进军至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齐军主力既到,兵力对梁军保持了绝对优势,进展相当顺利。陈霸先看出敌军士气正高,决定暂避其锋芒,且战且退,逐处应战,以战术上的优势弥补战略上的劣势,同时不断用游骑骚扰齐军的补给线。
但是陈霸先很快发现自己到了退无可退的境地,南、北、东三面都出现了敌军,建康被包围了。其时建康的对外联络已经被切断,粮运不至,救兵未来,户口离散,征求无所。
尽管这样,齐军却也陷入了困境。江南的梅雨季节终于发飙了,连日的大雨使城内外积水过膝。城内的守军还可以轮流到室内休息,城外的齐军可就惨了,一来露天无法烧火做饭,士兵只能吃生的食物;二来建康死守,陈霸先又不时偷袭,齐军无法休息,士兵日夜站在烂泥中,脚趾都烂了,精神更是疲惫不堪。
综合所有的情况,在召开了几次军事会议以后,陈霸先决定孤注一掷,冒险反攻。十一日,天气转好,陈霸先开始动员士兵,鼓舞士气。然而士兵个个饥饿不堪,根本无法出战。就在陈霸先一筹莫展的时候,陈蒨奇迹般的送来了三千斛米、一千只鸭。至于怎么弄到的这些东西,史书上没有说,我只能称之为奇迹。陈霸先自然是大喜过望,立即命令煮熟,发给每个人一包用荷叶裹的饭,中间夹着几块鸭肉。士兵们填饱了肚子,振作精神,准备拼死一搏。
公元556年、梁太平元年六月十二日的这场战斗,势必在历史上留下了几个耀眼的名字。下面我就结合史料,加上我的个人想象,描述一下这一天的激战。
十二日的拂晓,梁军的骑兵主力静悄悄的出了建康北门。先锋大将仍旧是侯安都,他的任务是为陈霸先的大部队冲乱敌军的阵地。侯安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的梁朝皇族猛将萧摩诃,道:“将军骁勇有名,安都久仰,但百闻不如一见,今日之事......”萧摩诃朗声道:“今日使明公一见!”侯安都道:“好!今日全赖将军神威。”
梁军在幕府山上摆开了阵势,而此时的齐军却一无所知。天光一放亮,侯安都立刻下令全军突击,向齐军本营发起进攻。借着幕府山的地势,士气高昂的梁军骑兵犹如猛虎下山一般直扑齐军阵地。惊慌失措的齐军仓促应战,不少士兵还没来得及拿起武器就已经身首异处。侯安都和萧摩诃更是一马当先,枪挑马踏,令齐军心惊胆战。
但是齐军很快从慌乱中回过神来,大批赶到的援军将侯安都部团团围住。侯安都坐骑被射中,落马倒地,十几个齐兵一拥而上就要抓人。当此时,萧摩诃大喝一声,匹马杀到,吓得齐兵四下逃窜。侯安都趁机大枪一挥,挑落一个敌军骑兵,夺过马再战,威猛无比。
这时候陈霸先亲率大部队赶到了,吴明彻、沈泰等军大举进攻,齐军又是一阵大乱。侯安都看到援军既到,便向萧摩诃大喝道:“萧将军!随我杀将过去!”便带着所部骑兵绕到齐军背后,再次发起猛攻。这时候齐军腹背受敌,又弄不清敌人究竟有多少兵马,士兵无心恋战,大败溃散,互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
齐军大败,徐嗣徽和他的兄弟徐嗣宗也在乱军中被俘虏。士兵把二人押解回营,陈霸先冷笑一声,下令斩首,号令三军,梁军军威更壮。吴明彻、沈泰、周文育、徐度等各军纷纷告捷,齐军完全被击溃了,没有任何一只部队在抵抗,大家想的都是如何逃命。北齐南征的军事总指挥,大都督萧轨也被俘虏,其他齐军大将被俘的有四十五名之多,只有任约等不多几个人逃得性命。其余齐军将士逃到江边,却发现战船早已被侯安都的水军烧毁大半。船少人多,齐军为了争相上船而自相残杀,惨不忍睹,渡江溺死的也是不计其数。
十三日,梁军烧毁江边齐军遗留的战船,战事完全结束。十五日,建康宣布解严。至此,建康保卫战结束。陈霸先胜利了,但是充当人质的陈昙朗却被北齐杀害了。
陈霸先之所以愿走这一着险棋,与梁朝几代皇帝都无善终,民心对萧家已极度失望有关:梁武帝是饿死的,梁简文帝是被土囊压在头上闷死的,梁元帝在投降后受尽侮辱,也是被土囊闷死的,还有萧正德、萧栋、萧纪、萧渊明等,都称过帝,下场都很悲惨。这不是死了几个人的事,而是随着他们的失败,他们的子女妃妾,部下随从,成千上万的百姓连带着受屠戮的事。
扶立少帝,禅代称帝
陈霸先亲手扶上台的梁敬帝,登位时才十三岁,决无左右时局的能力。这时,陈霸先要是继续瑟缩于腐见,愚忠于萧氏,不当机立断,釜底抽薪,最终也逃不出与萧梁皇朝共同覆亡的下场,对人民来说,将是又一场浩劫。所以,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梁书》作者姚思廉认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敬皇高让,将同释负焉",梁帝退位,陈霸先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虽主张君权可禅代,但仍坚持从政治道德角度分析开国君主的人格品性,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 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颠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
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凡有识之士,无论他是南人还是北人,无论他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不根据自己的见识水准在作主观努力。因而南北战争不断。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陈霸先也不例外,他对自己弟弟的评价就说明他没有忘记北方;击败侯景后,陈霸先曾领兵三下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以图收复失地;他袭杀王僧辩,就表明了他不屈服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北齐的压迫。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历史评价
中国历代先贤对陈霸先的历史地位和功绩都给予了充分肯定。下列人物曾对陈霸先的生平作过深入研究,其评价是极其权威的。
魏徵:唐朝宰相魏徵曾是《隋书》、《周书》、《北齐书》、《梁书》、《陈书》五部史书的总监修官,不仅熟悉陈朝历史,而且具备政治家、史学家的眼光,他在唐太宗心目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魏徵分析并赞扬了陈霸先为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而奋斗的一生,认为陈霸先效命旧王朝,立下丰功伟绩,功勋不下曹操、刘裕;三分天下,能够“决机百胜”,雄豪无愧刘备、孙权(高祖拔起垄亩,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奋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汉鼎祚,宋武之反晋乘舆,懋绩鸿勋,无以尚也。决机百胜,成此三分,方诸鼎峙之雄,足以无惭权、备矣)。
姚察:陈朝吏部尚书姚察在陈亡被俘,到隋朝后,为隋文帝撰写陈朝历史,仍认为陈霸先“英略大度,应变无方,”与汉高祖刘邦、魏武帝曹操一样同属伟人(高祖英略大度,应变无方,盖汉高、魏武之亚矣)。
姚思廉:唐朝散骑常侍姚思廉曾主编了《梁书》、《陈书》两部史书,他在全面肯定了陈霸先优良品德后,用“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四句作出了高度评价(高祖智以绥物,武以宁乱,英谋独运,人皆莫及,故能征伐四克,静难夷凶。至升大麓之日,居阿衡之任,恒崇宽政,爱育为本。有须调发军储,皆出于事不可息。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歌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阼,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
李延寿:唐朝大史学家李延寿(《南史》与《北史》的作者)用“雄武英略”、“性甚仁爱”、“恒崇宽简”、“弥厉恭俭” 来称赞陈霸先一生(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及居阿衡,恒崇宽简。雅尚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敬帝,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声乐不列于前。践阼之后,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于江左云)。
司马光: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编有《资治通鉴》一书)用“临戎制胜,英谋独运”、“为政务崇宽简”、“性俭素”分别概括了陈霸先治军、从政、为人的鲜明个性(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肴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
归有光: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充分肯定陈霸先抵御落后势力的军事掠夺,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的历史功绩,用“江左诸帝,号为最贤”来歌颂陈霸先(恭俭勤劳,志度弘远,江左诸帝,号为最贤。赫然陈祖,大业光灿。寂寞沛乡,吾兹感叹)。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没有陈霸先,中国南方势必分崩离析,中华民族将受到更大的摧残。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代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编辑本段]南北平叛
平萧勃之战
平王琳之战
陈文帝陈蒨(公元522年—公元566年),在位7年。性格沉敏雅量。父陈道谭。字子华,初为梁吴兴太守。555年,佐周文育平定杜龛、张彪。授会稽太守。陈武帝即位,立为临川王。后率军驻南皖。559年,武帝死,宣皇后与中书舍人蔡景历等定计秘不发丧,召其还朝,立为帝。改元“天嘉”,566年改天康。曾平湘州王琳、临川周迪、豫章熊昙朗、东阳留异、建安陈宝应之乱。
陈与北齐淮南之战
太建五年三月,陈宣帝陈顼计划讨伐北齐,命吴明彻都督征讨诸军事,与都官尚书裴忌领兵10万北击北齐,吴明彻攻秦郡(治今江苏六合),都督黄法氍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四月,黄法氍部将复广达于大岘(今安徽含山东北)击破北齐军,吴明彻部将程文季率敢死队,拔掉州前水障木栅,进围秦州。北齐遣军援救历阳,为黄法氍所败,又以尉破胡、长孙洪略援救秦州。吴明彻使猛将萧摩诃击斩北齐军前队善射者西域胡及大力者10余人,北齐军大败,尉破胡逃走,长孙洪略战死。北齐使王琳赴寿阳(今安徽寿县)召兴,以抵抗陈朝。五月,黄法氍攻克历阳,尽杀守城士兵后进军合肥,合肥望旗请降。秦州亦降。十月,吴明彻进攻寿阳,于肥水筑坝,引水灌城。北齐派行台右仆射皮景和等率军数十万援救寿阳,距寿阳30里即扎营,但逗留不敢逼进。吴明彻乘机猛攻,一鼓作气攻克寿阳,俘王琳等,送于建康(今江苏南京)斩首。皮景和引军北还。陈军先后攻克北齐数十城。淮南数州郡或占、或降,归属于陈。
[编辑本段]后庭花开不复久——陈后主陈叔宝的亡国
陈后主(553~604年),即陈叔宝。南朝陈皇帝。公元582~589年在位。字元秀。在位时大建宫室,生活奢侈,日与妃嫔、文臣游宴,制作艳词。隋兵南下时,恃长江天险,不以为意。祯明三年(589年),隋兵入建康(今江苏南京),被俘。后在洛阳病死,追封长城县公。
不久宣帝崩,后主正式即位,册张丽华为贵妃。他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其皇位却来得十分不易。其弟陈叔陵一直有篡位之心,便想杀了陈叔宝。宣帝去世,叔宝在宣帝灵柩前大哭,叔陵趁机拿着把磨好的刀刺向叔宝,正好砍向叔宝的脖子,幸好没有砍到脖子内部,叔宝在左右的护卫下窜出去,派大将萧摩诃杀向叔陵。最后叔陵被杀,叔宝就登上了皇帝宝座,就是陈朝末代皇帝—陈后主。当初叔陵做逆时,后主脖颈被砍受伤,在承香殿中养病,屏去诸姬,独留张贵妃随侍。后主病愈,对张丽华更加爱幸。
消息传入长安,正值隋文帝开皇年间。隋文帝本有削平四海之志,于是隋之群臣,争劝文帝伐陈。文帝下诏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有人劝文帝说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张扬。文帝说:“若他惧而改过,朕又何求?我将显行天诛,何必守密?”于是修建了许多战舰,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隋兵有五十一万八千万,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尽欲灭了陈朝。
隋兵渡江,如入无人之境。沿江守将,望风尽走。后主向来懦怯,不谙军事,待到隋兵百万压境,后主才开始害怕,召萧摩诃、任忠等于内殿,商议军事。萧摩诃只是不说话。萧摩诃以后主私通其妻,全无战意。最后被擒降隋。隋军直入朱雀门。陈朝的大臣皆散走。后主身旁不见一人,只有袁宪站着没走,后主说:“朕从来待卿不薄,今众人皆弃我去,惟卿独留,不遇岁寒,焉知松柏?非惟朕无德,亦是江东衣冠道尽。”说完,遽欲避匿。袁宪劝说道:“北兵入都,料不相犯,事已至此,陛下去将何往?不若正衣冠,御正殿,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后主不从,下榻急走:“锋刃之下,未可儿戏,朕自有计。”不知他有什么计?从宫嫔十余人,奔至后堂景阳殿,与张丽华、孔贵嫔三人并作一束,同投井中。隋兵入宫,执内侍问后主藏到哪里去了。内侍指井说:“这里。”里面漆黑一团,呼之不应,上面往下扔石头,才听到里面有求饶的声音。用绳子拉上来,士兵奇怪怎么这么重,本来以为后主体胖,出来后才发现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同束而上。隋兵皆大笑。据说三人被提上来时,张丽华的胭脂蹭在井口,后人就把这口井叫“胭脂井”。
贺若弼夜烧北掖门入,听说韩擒虎已捉住了陈叔宝,呼来视之,陈叔宝惶惧不堪,流汗股栗,向贺若弼求饶不止。贺若弼安慰说:“不要恐惧。”
晋王杨广素慕张丽华之美,私嘱高颎:“你进入建康,必找到张丽华,勿害其命。”高颎至,召张丽华来见,他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之于青溪。
后主至京朝见隋帝,文帝赦其罪,给赐甚厚。每预宴,恐致伤心,为不奏吴音。后来陈叔宝竟对文帝要求:“我还没有一个称谓,每回朝集,无法与人交谈,愿得一官号。”文帝后来叹息说:“陈叔宝全无心肝。”监者又说叔宝每日喝醉,罕有醒时。帝问饮酒几何,对曰:“与其子弟日饮一石。”文帝大惊,叹道:“随他罢,否则叫他如何过日?”杨坚是把陈叔宝作为一个皇帝来批评的,而在陈叔宝眼里,他做诗度曲才是正业,兴趣也全在这上头,而管理国家不过是他偶一为之的“副业”而已。才会在隋军兵临城下时,告急文书未曾开拆就被丢在床下;陈叔宝也完全忘却了一个皇帝起码的尊严,所以当隋军杀入宫中,他才会与张贵妃孔贵妃三人抱作一团躲在井里,以致隋文帝对一国之君如此不顾体面而大吃一惊。也许陈叔宝并不是“无心肝”,他只是从来就把自己当作一个风流才子,一个诗文骚客,亡不亡国,无所谓,皇帝的体面,更是无所谓的了。
陈后主的好日子就像玉树后庭花一样短暂,仁寿四年,死于隋大兴城,时年五十二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23-05-12
展开全部
南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宋的分支政权,在公元557年至589年间存在于今天中国中部和南部地区。南陈的前身是南齐国,南齐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政权,前身是东魏中山王的领地。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南齐在公元549年成为中国南朝的独立政权。南齐国曾经在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内部政治腐败和外部战争不断,南齐最终被北魏征服。在南齐覆灭后,其贵族和官僚逃到南方,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了政治实体,称为南陈。南陈在隋朝的征服之前,一直是南方的一支强大政权。南陈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由于得到了北齐和北周朝廷的承认而很快得到了稳定。南陈的国土包括了今天中国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统治的范围很广。南陈的文化和艺术发展也有着独特的特点。南陈时期,文学和艺术特别是绘画和雕塑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南陈绘画主要有壁画和轴画两种形式。南陈轴画多以人物题材为主,通过线条勾勒出来的形式给人以流畅自由之感,尤其是青绿兰亭序和李白诗文轴画。南陈的统治者对经济的发展也非常注重。南陈时期,厚爱商贾,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摆脱了过去南朝经济长期停滞的窘境,增加了国家的收入和人民的生活质量。最终,南陈在隋朝大举进攻下灭亡,中国南北朝时期也随之结束。南陈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其对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历史和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