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与朱元思书的课后练习(第3题)

 我来答
飛重0e
2009-02-17 · TA获得超过21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1万
展开全部
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独自一人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船儿在风中时儿左时儿右,欣赏着两岸的高山。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陡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

我坐在船头,映入眼帘的满是青白色,发现如此美景,不紧感叹一句水之青白,水之清澈。就连那千丈来深的地方也看得一清二楚。水底的鱼儿正在嬉戏,细小的石子静静地躺在水里。湍急的江流快如飞箭,那惊涛骇浪猛如飞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山峰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无数的山峰都直插云天。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好是动听。蝉在枝头呤叫,猿则在高山高歌。在这繁华迷眼的世间里,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官场经济人情世故的人们,来到这里,都会忘忧流连啊。看来这样的山水,这样不沾红尘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枝条,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隙缝中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赏玩这珍藏的美丽。
匿名用户
2009-03-03
展开全部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山峰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810748387
2009-02-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独自一人乘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船儿在风中时儿左时儿右,欣赏着两岸的高山。真是别有一番趣味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水路,陡峭的山峰奇异的流水,天下独一无二。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蓝渝惜
2009-02-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取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写了山(雄伟),水(湍急)和猿叫.
不同点:《三峡》写长江三峡(主要是巫峡),前文写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2)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文都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描写.富有传神力量.
如《三峡》一文,写夏景,自应写长江之水奔腾咆哮,然而作者并未直接描摹江水的惊涛拍岸,而是在波峰浪尖上,虚拟了一叶扁舟.载着"工命急宣"的使者,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路遥,时短,行速显示了三峡水流的汹涌湍急.
写春冬之景,抓住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绝巘,怪柏这八种富有特征的山水景象,描绘出一种"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的优美境界,更给人一种清幽闲静,如临其境的美好感受.
写秋景,作者用"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八个字概括了秋天的一般特征后,紧紧抓住这里最具特色的"猿啸"着力加以渲染:"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不仅让人们见到了三峡凄清的秋景,还听到了凄异,哀转的猿声,使哀思和悲秋融为一体.
《与朱元思书》中写水的清澈:"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急流猛浪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动静结合,使明净美与气势美交织在一起.写山,通过"争高","竞上"互比高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如此用审美移情的眼光,写山势之离奇,能给人以向上的激励.这是富春江两岸高山的特征,写得确也别有风味.
不同点:《三峡》先写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前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奇山异水.
(3)在语言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精练恰当,有传神力量;
不同点:后文是散文语言,前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颇多.
另外,作者及出处不同:《三峡》作者郦道元,出自《水经注》;《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出自《艺文类聚》.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