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

鲁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重点要描写方法,快快快!!!... 鲁迅是怎样描写藤野先生的,重点要描写方法,快快快!!!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11ad3a96d
推荐于2017-11-27 · TA获得超过68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7万
展开全部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有如下特点。

  1、脉络分明,记叙有序: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优待(衬托藤野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因此,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

  2、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

  文中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套,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又如写“清国留学生”,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很能反映他们的思想本质。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揶揄的口吻,对他们的辫子进行形褒实贬的描写,揭示了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也反映了对他们的厌恶之情。

  3、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这篇回忆文章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饱含感情。如怀念藤野先生,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直接抒发感激敬仰之情。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写弃医从文的举动,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感情。
  文中充满着对藤野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但是没有溢美之辞,往往在那三言两语的叙说中,让你感受到出自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如:“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这是看似很平淡的叙述语言,但其中却反映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热情与关怀,说明他是个没有民族偏见的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另外,作者写这件事情,更是为了表明他对藤野先生的崇敬与感激。再如:“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这种“不安和感激”是深刻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接下去写些赞扬和抒发感情的话,而是平静地实实在在地叙述了“不安和感激”的原因:“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这段话中,我们注意一下作者刻意选择的几个词(句中加点的词),它们可以使我们体味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多么强烈,也可看出他对藤野先生是多么崇敬。文中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
百度网友b910694
2009-02-17 · TA获得超过5.8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7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362万
展开全部
第一件,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他把“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这表现了藤野先生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和对作者的关心、帮助。
第二件,写藤野先生一次指出“我”画的解剖图中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的错误,并给我改正了。这表现了藤野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
第三件,写藤野先生怕我不肯解剖尸体,后来放心了,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第四件,写藤野先生问“我”中国女人裹脚怎么裹法,他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成畸形的详细情形。这表现了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搞清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第36段,写“我”没有给藤野先生寄照片和通信的原因。对“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句话怎么理解?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依然是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意将这种情绪带给他敬爱的老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用一个“竟”字将自己的这种无限遗憾和内疚之情表达出来。文字的笔调是十分含蓄压抑的。尽管如此,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还是充分地显示出来。

第37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以及对他的崇高评价。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一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IRIAMLLLL
2019-01-20 · TA获得超过14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580
展开全部
本文写于作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

用战斗的文章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名族偏见、正直、热枕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由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藤野先生本名藤野严九郎,是作者的老师。

主题思想:关于《藤野先生》的主题思想,近年来在教学和研究中论争颇为热烈。有说主要是以作者思想感情的演变为线索,爱国主义好比一条红线贯穿全篇,主题不在写藤野先生;有说主题思想即是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次要的;有的将此二者等同一律,认为主题思想既是歌颂藤野先生,又是记叙自己的爱国主义思想历程的。

艺术特色: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和把握。

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两个兄弟分别叫周作人,周建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0坏♂孩0
2009-02-17 · TA获得超过167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本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抄的讲义,表现了他工作认真、负责;写藤野先生纠正“我”绘的解剖图,表现了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写藤野先生对“我”敢于解剖尸体感到放心,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写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表现了他求实的精神。这几件事也表现了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帮助“我”这个中国学生的高尚品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己旧bu
2009-02-25 · TA获得超过15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写藤野先生检查并订正“我”所抄的讲义。
2.写藤野先生一次指出“我”画的解剖图中一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的错误,并给我改正了。这表现了藤野严肃的科学态度和对教学认真负责的精神。
3.写藤野先生怕我不肯解剖尸体,后来放心了,表现了他的热情诚恳和关心。
写藤野先生问“我”中国女人裹脚怎么裹法,他想知道中国女人裹脚使足骨变成畸形的详细情形。这表现了藤野先生注重调查,搞清问题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6)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