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幽默

 我来答
有趣地心理学
2019-12-16 · 心理让生活更加有趣!
个人认证用户
有趣地心理学
采纳数:1059 获赞数:7844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在心理学中,幽默效应是一种防御机制。在日常交际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难或尴尬的场景,这时候,幽默就成为了最好的调节剂

cmcmcmcm12
推荐于2017-11-27 · TA获得超过184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幽默解释
  ①寂静无声:孔静幽默。
  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这三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种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语堂——论读书,论幽默》,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文翻译:
  humor
  名词 幽默感
  幽默
  心情,情绪
  气质,性情
  [编辑本段]幽默的由来
  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有些人以为中文博大精深,很多中文单词,英文中没有确切的翻译,例如: 加油。其实英文中也有些单词,中文没有直接的翻译。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向记者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并未展开论述,以后也未再议。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humor”的汉译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humor”进入中国已整整100年。
  据了解,“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默无声”。然而,“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淬,“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把“humor” 译为“幽默”,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最终,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
  [编辑本段]幽默概述
  “幽默”一词,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了.然而,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原来,它是外来词,由英文Humour一词音译而来的.而英文中的这个词,则来源于拉丁文的humorr,本义是"体液".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认为,人的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等,其组成的比例不同,
  便会形成人们的不同气质和脾性.而幽默一词的广泛运用,则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了.他创作的《个性互异》和《人各有癖》两部作品, 均以幽默见称.他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伏尔蓬涅》里,其人物性格便是按照 "气质"划定的,有"狐狸","苍蝇","兀鹰","乌鸦"之类的命名. 大概由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所致,琼生的幽默理论也不胫而走.而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来的,则要推林语堂了.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述方式自然是恰到好处了.
  "幽默"与滑稽,讽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则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幽默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笑,但不妨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让幽默充当精神上的"按摩师",那时,生活将更富于乐趣.而且幽默让生命长久!挪威研究显示,拥有幽默感的成年人比缺少生活乐趣者更长寿,极具幽默感的癌症患者比起缺乏幽默感患者,死亡率低70%幽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幽默到底是什么?找不到明确一致的解释.幽默来源于生活,是学来的.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编辑本段]幽默方式
  常见的幽默有几种方式:
  相声:通过语言或者对话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笑话: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使人们感到好笑。
  无厘头:利用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使人们有滑稽的感觉戏仿:通过模仿来使人们感到滑稽。
  恶搞:通过毫无道理的方式(例如在照片上画八字胡),来使观看者感到好笑。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对充满矛盾的荒谬的社会现实进行无奈、苦涩的冷嘲热讽。后也指这种无奈、苦涩的表现风格。是一种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愚人节:能引出许多笑话的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
  栋笃笑: 是英文“Stand Up Comedy”的翻译。这个翻译很“广东话”,不少香港人都觉得译很传神。虽然这一词源自西方,但跟中国人的相声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只是在这个“求新”和“求创意”的年代,年青人较接受一些易明和生动的名词。
  [编辑本段]幽默概念
  "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 怀沙》里:"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不过这里的"幽默",是"幽静无声"的意思.而现在使用的"幽默"一词是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指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 笑是幽默的外部特征,没有笑就不成其为幽默;但笑还不是幽默的本质特征, 因为笑的种类很多.从笑的形态看,有满足的笑,尴尬的笑,会心的笑……
  从笑的机制来看,有生理的笑,社会的笑,心理的笑等等.只有"会心的笑", "心理的笑",才与幽默的本质有缘.所谓"会心的笑",是说使人在笑声中明白点什么道理,得到点什么启示.
  [编辑本段]幽默由来
  幽默的逗笑,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发生。逗出的笑,是人看来听来感觉到的。人与人之间交往,都靠语言,这就要考察语言里会不会出幽默。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语言文化日渐成熟。语言从原始到进化,有不断渐进的历程。原始人劳动方式简单,只是打猎、耕种的活动,语言也就简单,说的就是一般生活和干活的事。使用机械生产后,劳动方式复杂了,在集体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交往也变得复杂了,特别是在商业和外交活动中,语言稍有不慎常会造成麻烦。在交往中,由于许多话不宜用直白的说法,人们就学会了用启发式的语言。例如长者死了,一般总会说是“去世”、“不在”、“已故”之类,不会直说:“我爸爸死了”的。早年妇女提到她丈夫,或丈夫提到他妻子,也都不好意思直说,而是说:“孩子他爹”,“孩子他妈”。有的老太太说她丈夫是:“我们家那烟袋杆儿”,都拐了个弯,使用曲折、含蓄的说法。人们最初说的“去拉屎”、“去撒尿”,后来也不直说了,而是说:“上茅房”、“上厕所”,再往后说:“去洗手间”,“去化妆室”了。这是因为人们之间关系日渐复杂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语言进化的结果。
  俗话说熟能生巧,使用语言也一样,尤其是在玩笑之间,人们说话常会用“巧”。如说:“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听就明白说的是:过独身生活。记得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最容易了,我就戒过二百多次。”但人们一听就会明白,他说的是老也戒不掉!这种说法意思明白,又很滑稽,显然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法,是创造性的语言,自然是出于智慧的。这就是幽默。
  [编辑本段]幽默杂谈
  方式
  最近看到几人谈幽默的对话,讲的是如何保持轻松心态与笑以及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的态度等等。这也是学者们曾谈到过的涉及幽默的问题。
  如果从幽默的原理说来,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其特性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或表现)使人领悟,而不是用直叙表达的。比如俗话里就有许多含蓄的说法,比如说某人“不卖油,光敲梆子”,人们一听就明白,是“只会说,不会干”的意思。两人争吵,有人评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是一听就明白,说的是:“发生争吵不归咎于哪一位,而是这两人都有责任”,或是说:“这两人在一起就会争吵”。又如《资谈异语》载“曼卿戏言”:“石曼卿善谑,尝出御马,一日失鞍马惊,曼卿坠地,从吏慌忙扶掖升鞍。曼卿曰,赖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岂不跌碎乎?”这话一听就明白,石曼卿不怪那马和那从吏,表示不介意了。这种语言方法出人意料,也挺巧,听着有趣,会把人逗乐了。所以幽默也可说是用轻松滑稽的方式说话,或是用这种态度处理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所讲的。
  逗笑的现象,我国习惯统称:“滑稽”;西方国家习惯统称:“幽默”。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学者们发现,逗笑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出现,或无意中出现的逗笑;另一种是人有意想出来的逗笑。这里我们就借用“滑稽”和“幽默”这两个词,用“幽默”表明想出的逗笑。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把逗笑和幽默混为一谈。例如,许多学者论文中,常引用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的,说幽默是“在紧张的期待突然消失之际产生的一种情感”。实际上这是一种逗人笑的原因。幽默的逗笑常用这种方法,滑稽的逗笑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孩子放大鞭炮,用香火点燃了,在一旁的人以为这样大的鞭炮一定很响,都堵上两耳跑开。没想到这鞭炮有毛病,只刺出火星,不爆响!跑的人先很紧张,突然变得没什么可怕的了,就觉滑稽可笑了。
  [编辑本段]幽默奇巧
  论及滑稽和幽默,常用“奇巧”二字来简括造成滑稽和幽默的原因。奇是出奇,出人意料;巧是合乎情理,可以理解。巧又是巧合,要巧得合情理,出奇而不合情理,就不会造成滑稽。用滑稽方式的发言或表现,就是幽默。
  不协调是造成滑稽的普遍原因,这是论幽默的学者们,大都同意的,因为不协调现象总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可以理解的。
  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就听过一个笑话:那时动物园叫“万牲园”。入门收票的是两个两米多高的大汉,收票时应说一声“票”,但他们出声细小总说成“飘”,人听了就觉得滑稽可笑。那就是因为不协调,也可以理解。
  有的对口相声表演,出场两人一胖一瘦、或一高一矮,也会造成滑稽感。这也有巧合的效果。写文章也会用巧合写法,如鲁迅在《文坛三户》中写道:“暴发户爬上文坛,固然未能免俗,历时既久,待到藏书日多,藏钱日少的时候,便有做真的破落户的资格了。”
  文中“藏书日多”和“藏钱日少”,藏的一个“多”,一个“少”组成对比的巧合,看来便觉得有滑稽感。
  又如欧•亨利在《爱的牺牲》中写道:“乔很快就能有画问世,那些鬓须稀朗而钱袋厚实的老先生,就要争先恐后地挤到他的画室里来抢购他的作品。”
  文中“钱袋厚实”和“鬓须稀朗”也是造成对比的巧合效果,看了很有滑稽感。
  这种用巧合的笔法,在作家的文章里也常可以见到。
  说俏皮
  我国北方俗话“俏皮”,意为机巧、有趣,有时带有弄巧的含义。俏皮话,就是巧而有趣的话。平常说:“吃饭去”!改说:“填肚子去”!这里就有点游戏的口气。人们喜好游戏,得机会总想玩一下、轻松一下,有时也会是想显摆一下个人智巧,故作俏皮取笑。在一般民间俗语里面,就有说得挺俏皮的话,如说:“不卖油,光敲梆子”,是只说不干的意思。又如:“趁台阶下驴”,借机会罢手的意思;“打一巴掌揉三揉”,打击之后安抚一下的意思;“吃豆腐报肉账”,这句更好理解。比喻,意思很明白,有幽默感。
  北方有一种俏皮话,分两句说。头一句像谜语,后一句像解谜。如:“狗咬刺猬——没处下嘴”“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老虎屁股——摸不得”。也多用比喻,都很有趣逗笑。
  幽默的语言方式,大多很俏皮。《调谑编》记载过苏轼的幽默:坡公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子瞻。”公笑曰:“吾从众。”(米元章名芾,苏轼字子瞻)
  “吾从众”用现代话说是“我服从多数”,而且“吾从众”又是巧借《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这都是含蓄地说:“就是颠的。”说得俏皮,很有趣。《启颜录》记载:后魏孙绍为太府少卿,高帝问:“卿年何老?”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遂迁正卿。
  一句俏皮的回答,使孙绍从少卿提为正卿,升了一大级。
  笑话也幽默
  因为研究幽默的道理,必须读许多幽默的作品,如漫画、相声、幽默的小品文和小说以及讲笑话的书等等,从这些笑话集就能看出来,所有书里的笑话,都是到处收集来,个人创作的,一本也没见过。由此可想,像笑话这种短小精练的幽默小品,都是出于智慧。能编出三五个笑话,就很了不起,想编出几百上千合成一本集子,实在很难。如果谁能编得出一本笑话书来,我想,那一定是个很有学问的老先生。这种学问家是罕见的。
  说来有幸,我真是见到了一本个人编出的笑话集了。那还是作者亲手送给我的,书名《Y先生语录》。翻开书随便挑一条妙语来,请看是不是有点意思?写的是:
  进商场,挤热闹。一楼食品,二楼服装,三楼体育用品,四楼儿童玩具。Y先生说:“吃好穿好,运动生娃,布局合理。”
  有意思吧?别人有这样想的吗?另一条写的是:某君写诗明白如话,所以大骂朦胧诗看不懂。Y先生说:“看不懂的诗绝不是坏诗。既然看不懂,你就不能批。既然不能批,你就不能说它坏。反过来说,毒草都是看得懂的。”
  最后这一句是话里有话的,细想就明白。再看一条:Y先生多年被昵称为小Y。团支部书记问:“小Y,你难道没有缺点吗?”他答:“当然有嘛。第一个缺点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优点,需要别人经常表扬。”团支部书记是一位女同志,忍不住掩口笑了,又问:“第二个缺点呢?”他答:“看不清楚别人的缺点,需要别人经常检讨。”
  再看几条写得较短的:
  1.Y先生看电视,听某女星高唱爱国歌曲,鼓掌叫好,说:“小女子,以后可别偷税啦。”
  2.Y先生逛市场,指一白瓷砖门面,告友人曰:“这家商店不卖假货,不讲价钱,也不给人回扣。”
  友人侧脸看,是公共厕所。
  3.夜读“文革”史,窗外鼠窥灯。Y先生盯着窗外说:“我看见的是一片黑暗,它看见的是一片光明。人鼠之间没法认同,哪怕彼此距离很近。”
  有志于幽默文艺创作者,读此书开卷有益,对相声艺术创作更会有所启发的。
  [编辑本段]中国人的幽默
  中国人应该是最理解幽默的,幽默是由于社会文明进化、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人间交往随之复杂、有些语言不便直说等等所引出的曲折的语言方式,渐渐形成幽默的语法。中国历史久远,有上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记录,语言的进化,自然会形成一些普遍运用的幽默语言。例如,在“文革”期间,我在河南农村看到一块地里的庄稼萎靡不振,长得稀稀拉拉、不像样,于是我就问身旁的一位老农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块卫生地。”一听我就乐了,明白他说的是没上肥料的地——当地主要使用农家肥,是人畜粪便。地没有上粪便,就说是卫生地,自然很可笑。
  人们使用语言是和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关的,文化知识越广,幽默语言使用越广,也会越灵活。
  还有一点,中国语言文字和别国不同,不是用拼音组合的,每个字有它独特的形、独特的音与意。相同和相近的字很多,这种谐音很容易造成滑稽。老百姓常常用谐音说幽默的话,外国人一般很难听明白。当时我问:“气管炎,明白吗?”好几位会普通话的,一听就笑起来。他们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妻管严”的谐音,但不知道的人就听不懂,也就不可能笑了。
  谐音使语言压韵,压韵有它的美感。写诗就以压韵见美,如李白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人也常用像诗那样压韵的话,在俗话、谚语里就不少。举例来说,如: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浑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就是文化不高的保姆,哄孩子也会用压韵的歌唱着:大拇哥(点着孩子的大拇指),二拇弟(点食指),中(钟)鼓楼(点中指),四出戏,笑妞妞,托茶盘(点手心),挂花篮(点肘),挑水地儿(点肩),听风儿(点耳朵),看灯儿(点眼睛),闻香儿(点鼻儿),吃饭的嘴儿(点嘴)。抖一个。(挑下巴逗孩子笑。)
  这都是中国北方一般老百姓运用谐趣语言的例子。谐趣的话,也属于一种幽默语法。
  [编辑本段]法国人的幽默(笑话)
  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有一些笑话就常以此为题编出来。有的看了就明白,有的要想一下才理会。很多法国人风流倜傥,就出过不少笑话:
  一位学者试图分析各国的民族性,每个国家挑出二男一女为一组,分别送到无人的岛上生活。数月后,学者来到英国人住的岛上,看见三个人互不相干地各行其是,问其原因,他们答道:“你没有替我们介绍呀!”
  学者又来到法国人住的岛上,见一个男人在院里整理花木。学者问他,那两个人在哪里?他答道:“那女人三个月前是我的情人,从昨天起,她成了他的情人,轮到我整理花木。”
  另一个笑话是:一个小男孩报警:“大街上有人打我爸爸!”警察跟着孩子跑去,果然见两人在厮打。警察问:“哪个是你爸爸?”“我也不知道,他们正是为这事打起来的。”
  还有一个:一个万能电脑公司开展览。安格尔教授前往参观。推销员说:“可以提出任何问题,这电脑会给你正确答案。”
  教授写下他的问题:“我爸爸在哪里?”
  推锁员将这句话输入,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你爸爸在海上钓鱼。”
  “乱讲!”安格尔教授说,“我爸爸已经去世十年了!”
  “电脑是不会出错的。”推销员坚持说,“不如你再试试用别种方式问。”
  于是安格尔教授再问:“我妈妈的丈夫在哪里?”
  电脑回答说:“他去世十年了,但你爸爸在海边钓鱼。”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whuiuy
2009-02-18 · TA获得超过1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2万
展开全部
①寂静无声:孔静幽默。
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这三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种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语堂——论读书,论幽默》,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文翻译:
humor
名词 幽默感
幽默
心情,情绪
气质,性情
[编辑本段]幽默的由来
幽默并不是自从汉字诞生,就有的词汇。有些人以为中文博大精深,很多中文单词,英文中没有确切的翻译,例如: 加油。其实英文中也有些单词,中文没有直接的翻译。
大多数人认为该词为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于1924年最先介绍入中国,对此,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委员、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张继平认为并不确切,张继平向记者介绍说,第一个将英语单词“humor”译成中文的应该是国学大师王国维,时间比林语堂首次使用“幽默”的译法早18年。
王国维在1906年出版了《屈子文学之精神》一书,书中普议及“humor”一词,并将其音译成“欧穆亚”,认为“欧穆亚”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但并未展开论述,以后也未再议。1924年,林语堂在《晨报》副刊上连续撰文,定“幽默”为“humor”的汉译名。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humor”一词的中文翻译第一人应该是王国维,“humor”进入中国已整整100年。
据了解,“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怀沙》:“煦兮杳杳,孔静幽默。”此处的“幽默”意为“幽默无声”。然而,“幽默”一词作为音译的外来词,与古汉语词语“幽默”并无关系。只是随着“幽默”一词新义的淬,“幽默”作为古汉语词语的本义逐渐被新义所取代。林语堂解释道:“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林语堂把“humor” 译为“幽默”,当时许多文化名人也持有异议。鲁迅曾认为它容易被误解为“静默”或“幽静”,而觉该译法不妥。翻译家李青崖主张译为“语妙”、但“语妙天下 ”是句成语,有“光说不做”含义。语言学家陈望道拟将其译成“油滑”,又觉不够确切,且有轻浮之嫌。后来,语言学家唐栩侯又将其译作“谐穆”,认为一“谐 ”一“穆”构成“humor”整体。最终,林语堂的翻译方法被世人所认可,一直沿用至今。
自20世纪20年代起,林语堂和中国新文学运动旗手鲁迅一起,运用幽默手法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斗争,在初中中探索幽默理论,并创造了基调高亢、语言诙谐、讽喻犀利的“语丝体”散文,而林语堂本人也被称为“幽默大师”。
[编辑本段]幽默概述
“幽默”一词,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已不陌生了.然而,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原来,它是外来词,由英文Humour一词音译而来的.而英文中的这个词,则来源于拉丁文的humorr,本义是"体液".古希腊有一位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认为,人的体液有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等等,其组成的比例不同,
便会形成人们的不同气质和脾性.而幽默一词的广泛运用,则要归功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了.他创作的《个性互异》和《人各有癖》两部作品, 均以幽默见称.他的讽刺喜剧代表作《伏尔蓬涅》里,其人物性格便是按照 "气质"划定的,有"狐狸","苍蝇","兀鹰","乌鸦"之类的命名. 大概由于文艺的社会功能所致,琼生的幽默理论也不胫而走.而最初将此词移入中国来的,则要推林语堂了.这是一个音,意两译的词,其表述方式自然是恰到好处了.
"幽默"与滑稽,讽刺不同.滑稽是在嘲笑,插科打诨中揭露事物的自相矛盾之处,以达到批评和讽刺的目的:讽刺则是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对不良或愚蠢行为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幽默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辞海》上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 列宁说:"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正因如此,所以有人把幽默看作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表现.我们今天的生活充满阳光和欢笑,但不妨在紧张的劳作之余,让幽默充当精神上的"按摩师",那时,生活将更富于乐趣.而且幽默让生命长久!挪威研究显示,拥有幽默感的成年人比缺少生活乐趣者更长寿,极具幽默感的癌症患者比起缺乏幽默感患者,死亡率低70%幽默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幽默到底是什么?找不到明确一致的解释.幽默来源于生活,是学来的.幽默是一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语言形式,是艺术化的语言.幽默是一种艺术方法,用这种方法造成以笑为艺术手段的文学艺术作品.
[编辑本段]幽默方式
常见的幽默有几种方式:
相声:通过语言或者对话来达到幽默的效果。
笑话: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来使人们感到好笑。
无厘头:利用表面毫无逻辑关联的语言和肢体动作,使人们有滑稽的感觉戏仿:通过模仿来使人们感到滑稽。
恶搞:通过毫无道理的方式(例如在照片上画八字胡),来使观看者感到好笑。
黑色幽默: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文学流派,对充满矛盾的荒谬的社会现实进行无奈、苦涩的冷嘲热讽。后也指这种无奈、苦涩的表现风格。是一种对现实采取嘲笑抨击,揭露和讽刺,幻想和否定结合在一起的“黑色”的“幽默”。
愚人节:能引出许多笑话的一天,人们以多种方式开周围的人的玩笑。
栋笃笑: 是英文“Stand Up Comedy”的翻译。这个翻译很“广东话”,不少香港人都觉得译很传神。虽然这一词源自西方,但跟中国人的相声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只是在这个“求新”和“求创意”的年代,年青人较接受一些易明和生动的名词。
[编辑本段]幽默概念
"幽默"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屈原的《九章 怀沙》里:"煦兮杳杳,孔静幽默."不过这里的"幽默",是"幽静无声"的意思.而现在使用的"幽默"一词是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指一种令人发笑而有余味的情操. 笑是幽默的外部特征,没有笑就不成其为幽默;但笑还不是幽默的本质特征, 因为笑的种类很多.从笑的形态看,有满足的笑,尴尬的笑,会心的笑……
从笑的机制来看,有生理的笑,社会的笑,心理的笑等等.只有"会心的笑", "心理的笑",才与幽默的本质有缘.所谓"会心的笑",是说使人在笑声中明白点什么道理,得到点什么启示.
[编辑本段]幽默由来
幽默的逗笑,其来源只能在于人与人之间发生。逗出的笑,是人看来听来感觉到的。人与人之间交往,都靠语言,这就要考察语言里会不会出幽默。
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史,语言文化日渐成熟。语言从原始到进化,有不断渐进的历程。原始人劳动方式简单,只是打猎、耕种的活动,语言也就简单,说的就是一般生活和干活的事。使用机械生产后,劳动方式复杂了,在集体活动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交往也变得复杂了,特别是在商业和外交活动中,语言稍有不慎常会造成麻烦。在交往中,由于许多话不宜用直白的说法,人们就学会了用启发式的语言。例如长者死了,一般总会说是“去世”、“不在”、“已故”之类,不会直说:“我爸爸死了”的。早年妇女提到她丈夫,或丈夫提到他妻子,也都不好意思直说,而是说:“孩子他爹”,“孩子他妈”。有的老太太说她丈夫是:“我们家那烟袋杆儿”,都拐了个弯,使用曲折、含蓄的说法。人们最初说的“去拉屎”、“去撒尿”,后来也不直说了,而是说:“上茅房”、“上厕所”,再往后说:“去洗手间”,“去化妆室”了。这是因为人们之间关系日渐复杂与文明进步所带来的语言进化的结果。
俗话说熟能生巧,使用语言也一样,尤其是在玩笑之间,人们说话常会用“巧”。如说:“我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一听就明白说的是:过独身生活。记得作家马克•吐温说过:“戒烟最容易了,我就戒过二百多次。”但人们一听就会明白,他说的是老也戒不掉!这种说法意思明白,又很滑稽,显然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语法,是创造性的语言,自然是出于智慧的。这就是幽默。
[编辑本段]幽默杂谈
方式
最近看到几人谈幽默的对话,讲的是如何保持轻松心态与笑以及在遇到挫折时采取的态度等等。这也是学者们曾谈到过的涉及幽默的问题。
如果从幽默的原理说来,幽默是一种巧妙的语言方法,其特性是用曲折、含蓄的方式表达(或表现)使人领悟,而不是用直叙表达的。比如俗话里就有许多含蓄的说法,比如说某人“不卖油,光敲梆子”,人们一听就明白,是“只会说,不会干”的意思。两人争吵,有人评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也是一听就明白,说的是:“发生争吵不归咎于哪一位,而是这两人都有责任”,或是说:“这两人在一起就会争吵”。又如《资谈异语》载“曼卿戏言”:“石曼卿善谑,尝出御马,一日失鞍马惊,曼卿坠地,从吏慌忙扶掖升鞍。曼卿曰,赖我是石学士,若是瓦学士,岂不跌碎乎?”这话一听就明白,石曼卿不怪那马和那从吏,表示不介意了。这种语言方法出人意料,也挺巧,听着有趣,会把人逗乐了。所以幽默也可说是用轻松滑稽的方式说话,或是用这种态度处理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所讲的。
逗笑的现象,我国习惯统称:“滑稽”;西方国家习惯统称:“幽默”。意思是一样的。后来学者们发现,逗笑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出现,或无意中出现的逗笑;另一种是人有意想出来的逗笑。这里我们就借用“滑稽”和“幽默”这两个词,用“幽默”表明想出的逗笑。现在还有不少学者把逗笑和幽默混为一谈。例如,许多学者论文中,常引用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康德写的,说幽默是“在紧张的期待突然消失之际产生的一种情感”。实际上这是一种逗人笑的原因。幽默的逗笑常用这种方法,滑稽的逗笑也是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孩子放大鞭炮,用香火点燃了,在一旁的人以为这样大的鞭炮一定很响,都堵上两耳跑开。没想到这鞭炮有毛病,只刺出火星,不爆响!跑的人先很紧张,突然变得没什么可怕的了,就觉滑稽可笑了。
[编辑本段]幽默奇巧
论及滑稽和幽默,常用“奇巧”二字来简括造成滑稽和幽默的原因。奇是出奇,出人意料;巧是合乎情理,可以理解。巧又是巧合,要巧得合情理,出奇而不合情理,就不会造成滑稽。用滑稽方式的发言或表现,就是幽默。
不协调是造成滑稽的普遍原因,这是论幽默的学者们,大都同意的,因为不协调现象总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可以理解的。
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就听过一个笑话:那时动物园叫“万牲园”。入门收票的是两个两米多高的大汉,收票时应说一声“票”,但他们出声细小总说成“飘”,人听了就觉得滑稽可笑。那就是因为不协调,也可以理解。
有的对口相声表演,出场两人一胖一瘦、或一高一矮,也会造成滑稽感。这也有巧合的效果。写文章也会用巧合写法,如鲁迅在《文坛三户》中写道:“暴发户爬上文坛,固然未能免俗,历时既久,待到藏书日多,藏钱日少的时候,便有做真的破落户的资格了。”
文中“藏书日多”和“藏钱日少”,藏的一个“多”,一个“少”组成对比的巧合,看来便觉得有滑稽感。
又如欧•亨利在《爱的牺牲》中写道:“乔很快就能有画问世,那些鬓须稀朗而钱袋厚实的老先生,就要争先恐后地挤到他的画室里来抢购他的作品。”
文中“钱袋厚实”和“鬓须稀朗”也是造成对比的巧合效果,看了很有滑稽感。
这种用巧合的笔法,在作家的文章里也常可以见到。
说俏皮
我国北方俗话“俏皮”,意为机巧、有趣,有时带有弄巧的含义。俏皮话,就是巧而有趣的话。平常说:“吃饭去”!改说:“填肚子去”!这里就有点游戏的口气。人们喜好游戏,得机会总想玩一下、轻松一下,有时也会是想显摆一下个人智巧,故作俏皮取笑。在一般民间俗语里面,就有说得挺俏皮的话,如说:“不卖油,光敲梆子”,是只说不干的意思。又如:“趁台阶下驴”,借机会罢手的意思;“打一巴掌揉三揉”,打击之后安抚一下的意思;“吃豆腐报肉账”,这句更好理解。比喻,意思很明白,有幽默感。
北方有一种俏皮话,分两句说。头一句像谜语,后一句像解谜。如:“狗咬刺猬——没处下嘴”“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老虎屁股——摸不得”。也多用比喻,都很有趣逗笑。
幽默的语言方式,大多很俏皮。《调谑编》记载过苏轼的幽默:坡公在维扬,一日设客,十余人皆名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赞曰:“世人皆以芾为颠,愿质之子瞻。”公笑曰:“吾从众。”(米元章名芾,苏轼字子瞻)
“吾从众”用现代话说是“我服从多数”,而且“吾从众”又是巧借《论语》中孔子的一句话,这都是含蓄地说:“就是颠的。”说得俏皮,很有趣。《启颜录》记载:后魏孙绍为太府少卿,高帝问:“卿年何老?”曰:“臣年虽老,臣卿乃少。”遂迁正卿。
一句俏皮的回答,使孙绍从少卿提为正卿,升了一大级。
笑话也幽默
因为研究幽默的道理,必须读许多幽默的作品,如漫画、相声、幽默的小品文和小说以及讲笑话的书等等,从这些笑话集就能看出来,所有书里的笑话,都是到处收集来,个人创作的,一本也没见过。由此可想,像笑话这种短小精练的幽默小品,都是出于智慧。能编出三五个笑话,就很了不起,想编出几百上千合成一本集子,实在很难。如果谁能编得出一本笑话书来,我想,那一定是个很有学问的老先生。这种学问家是罕见的。
说来有幸,我真是见到了一本个人编出的笑话集了。那还是作者亲手送给我的,书名《Y先生语录》。翻开书随便挑一条妙语来,请看是不是有点意思?写的是:
进商场,挤热闹。一楼食品,二楼服装,三楼体育用品,四楼儿童玩具。Y先生说:“吃好穿好,运动生娃,布局合理。”
有意思吧?别人有这样想的吗?另一条写的是:某君写诗明白如话,所以大骂朦胧诗看不懂。Y先生说:“看不懂的诗绝不是坏诗。既然看不懂,你就不能批。既然不能批,你就不能说它坏。反过来说,毒草都是看得懂的。”
最后这一句是话里有话的,细想就明白。再看一条:Y先生多年被昵称为小Y。团支部书记问:“小Y,你难道没有缺点吗?”他答:“当然有嘛。第一个缺点是看不清楚自己的优点,需要别人经常表扬。”团支部书记是一位女同志,忍不住掩口笑了,又问:“第二个缺点呢?”他答:“看不清楚别人的缺点,需要别人经常检讨。”
再看几条写得较短的:
1.Y先生看电视,听某女星高唱爱国歌曲,鼓掌叫好,说:“小女子,以后可别偷税啦。”
2.Y先生逛市场,指一白瓷砖门面,告友人曰:“这家商店不卖假货,不讲价钱,也不给人回扣。”
友人侧脸看,是公共厕所。
3.夜读“文革”史,窗外鼠窥灯。Y先生盯着窗外说:“我看见的是一片黑暗,它看见的是一片光明。人鼠之间没法认同,哪怕彼此距离很近。”
有志于幽默文艺创作者,读此书开卷有益,对相声艺术创作更会有所启发的。
[编辑本段]中国人的幽默
中国人应该是最理解幽默的,幽默是由于社会文明进化、社会生产复杂多样、人间交往随之复杂、有些语言不便直说等等所引出的曲折的语言方式,渐渐形成幽默的语法。中国历史久远,有上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记录,语言的进化,自然会形成一些普遍运用的幽默语言。例如,在“文革”期间,我在河南农村看到一块地里的庄稼萎靡不振,长得稀稀拉拉、不像样,于是我就问身旁的一位老农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块卫生地。”一听我就乐了,明白他说的是没上肥料的地——当地主要使用农家肥,是人畜粪便。地没有上粪便,就说是卫生地,自然很可笑。
人们使用语言是和他们的文化素质相关的,文化知识越广,幽默语言使用越广,也会越灵活。
还有一点,中国语言文字和别国不同,不是用拼音组合的,每个字有它独特的形、独特的音与意。相同和相近的字很多,这种谐音很容易造成滑稽。老百姓常常用谐音说幽默的话,外国人一般很难听明白。当时我问:“气管炎,明白吗?”好几位会普通话的,一听就笑起来。他们知道那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妻管严”的谐音,但不知道的人就听不懂,也就不可能笑了。
谐音使语言压韵,压韵有它的美感。写诗就以压韵见美,如李白诗《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人也常用像诗那样压韵的话,在俗话、谚语里就不少。举例来说,如:
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将出马,一个顶俩。浑的怕横的,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就是文化不高的保姆,哄孩子也会用压韵的歌唱着:大拇哥(点着孩子的大拇指),二拇弟(点食指),中(钟)鼓楼(点中指),四出戏,笑妞妞,托茶盘(点手心),挂花篮(点肘),挑水地儿(点肩),听风儿(点耳朵),看灯儿(点眼睛),闻香儿(点鼻儿),吃饭的嘴儿(点嘴)。抖一个。(挑下巴逗孩子笑。)
这都是中国北方一般老百姓运用谐趣语言的例子。谐趣的话,也属于一种幽默语法。
[编辑本段]法国人的幽默(笑话)
各国有各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有一些笑话就常以此为题编出来。有的看了就明白,有的要想一下才理会。很多法国人风流倜傥,就出过不少笑话:
一位学者试图分析各国的民族性,每个国家挑出二男一女为一组,分别送到无人的岛上生活。数月后,学者来到英国人住的岛上,看见三个人互不相干地各行其是,问其原因,他们答道:“你没有替我们介绍呀!”
学者又来到法国人住的岛上,见一个男人在院里整理花木。学者问他,那两个人在哪里?他答道:“那女人三个月前是我的情人,从昨天起,她成了他的情人,轮到我整理花木。”
另一个笑话是:一个小男孩报警:“大街上有人打我爸爸!”警察跟着孩子跑去,果然见两人在厮打。警察问:“哪个是你爸爸?”“我也不知道,他们正是为这事打起来的。”
还有一个:一个万能电脑公司开展览。安格尔教授前往参观。推销员说:“可以提出任何问题,这电脑会给你正确答案。”
教授写下他的问题:“我爸爸在哪里?”
推锁员将这句话输入,一会儿答案就出来了:“你爸爸在海上钓鱼。”
“乱讲!”安格尔教授说,“我爸爸已经去世十年了!”
“电脑是不会出错的。”推销员坚持说,“不如你再试试用别种方式问。”
于是安格尔教授再问:“我妈妈的丈夫在哪里?”
电脑回答说:“他去世十年了,但你爸爸在海边钓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雲夢123
2009-02-18 · TA获得超过63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幽默解释
①寂静无声:孔静幽默。
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这三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种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雪琳~
2009-02-18 · TA获得超过5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①寂静无声:孔静幽默。
②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充满幽默的笑,滑稽只逗人笑,而幽默则是让你笑了以后想出许多道理来。
“幽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西文用法,常包括一切使人发笑的文字,连鄙俗的笑话在内……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这三四种风调,都含有笑的成分。不过笑本有苦笑、狂笑、淡笑、傻笑各种的不同,又笑之立意态度,也各有不同。有的是酸辣,有的是和缓,有的是鄙薄,有的是同情,有的是片语解颐,有的是基于整个人生观,有思想的寄托。最上乘的幽默,自然是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各种风调之中,幽默最富于感情。”(《林语堂——论读书,论幽默》,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③幽默的英文翻译:
humor
名词 幽默感
幽默
心情,情绪
气质,性情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