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读完课文后,我最想说的话是:??????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随着一声令下,阵阵爆破声响彻雪域高原,风火山隧道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风火山隧道要穿过多年冻土区,各种复杂的冻土层挡在面前,施工难度极大。一次次爆破,炸出的不是石块,而是坚硬的冰碴子。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筑路大军斗志高昂,隧道在一点一点地延伸。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脸地砸下来。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不及。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突击队员个个胸闷气短,头痛腿酸。两个人使用的风枪,现在四个人才能抱起来。劳动效率迅速下降。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站?指挥部与北京科技大学组成联合攻关组,向这一新的难题发起攻击。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充足的氧气沿着长长的管道,源源不断地送进隧洞里。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突击队员和科技人员,一次次呼喊出同一个心愿。2002年10月19日,全长1338米的风火山隧道终于胜利贯通了!

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展开
 我来答
林姐说黛08
2009-02-23 · TA获得超过1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2 条
●世界第一高隧,海拔4905米,全长1338米,高寒、低压、缺氧,风雪、雷电、沙暴,都让人望而生畏。
●含土冰层、浅埋地层、热融地质、富冰冻土,难题一个接着一个,都是“世界级”难题本刊记者张建魁7月24日下午2时,我们告别了“大篷车”,继续驱车南行。一小时后,开车的小黄师傅告诉我们,已进入风火山无人区。3时50分,我们来到中铁20局青藏铁路指挥部,这是20局自己建造的一座简易的小院。这里的领导都上工地去了,办公室的一位同志接待了我们。
7月下旬的季节,这在内地大部分地区,白天都能达到30℃以上,可这里的屋子里现在还生着暖气。办公室的同志告诉我们,这里年平均气温在-7℃以下,现在夜间气温也是零下4-5度。就在我们一边吸着氧,一边听办公室的同志介绍情况的时候,室外陡然天气大变,透过窗子望去,风沙骤起,飞云疾驰,还伴有轰隆隆的雷声。
“看来这里的雨是说来就来。”
“现在外面有6、7级的大风,多半是干打雷不下雨,要下也是下雪!”
“咦,下雪?这不是六月雪吗?”
“对,这里六七月份雪和冰雹是最常见的,只是时间都不会太长。”
果然,不一会儿功夫,室外就风停云散了,老天今儿什么也没下。
20局承建的是青藏铁路第七标段,线路总长36.02公里,位于可可西里“无人区”,平均海拔4700米,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施工条件异常艰苦。这一段大多是长年冻土区,冻土层又厚,冬季最低气温达到-40℃。
“六月雪,七月冰,一年四季分不清”,是对这里气候条件的真实写照。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到50%,氧分压只有10.87千帕,低于人类生存的极限值11千帕,是真正的“生命禁区”。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20局的钢铁汉子们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贯通。
下午5时20分,在20局同志的指引下,我们决定到风火山隧道现场去实地感受一下。
一路上,一个个关于“风火山隧道”的故事把我们拉回到那场持续了365天的殊死搏击中去。
2001年10月18日,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显得分外娇艳。风火山隧道建设工地彩旗招展,200名职工身穿桔红色青年突击队队服,在工地上紧张地忙碌着……数十台大型工程机械严阵以待。一场恶战、科技之战一触即发。上午11时30分,随着一声令下,清脆的爆炸声接连响起,一缕缕白烟飘向蓝天。
一阵爆破过后,眼前的情景让在场的人惊呆了:这些炸出的弃碴,几乎全是晶莹剔透的冰块,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寒光。这就是被国内外隧道专家称作灾害性地质的“含土冰层”,冰块中的含土量不足20%。风火山,这座千年冰山终于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这种地质一直被视为隧道施工的“禁区”。面对这一世界级施工难题,由20局总工程师、指挥长挂帅的科技攻关小组,全部冲到了现常紧张的支护工作开始了,突击队队员们迅速冲上了掌子面,喷护的抱起了混凝土喷头,打锚杆的拿起了风枪和铁锤……一切紧张有序地进行着。经过4个多小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支护施工全部完成,取得了第一回合的初步胜利。随后,经过几轮的掘进和支护施工,摸索出了一套冻岩光面爆破和洞体喷护、支护经验,对施工方案和预案进行了优化,确定了“短进尺、快封闭、严控温、强支护”的施工方案。此方案,在施工中很快奏效,最终一举突破了含土冰层这道难题,同时,也为后续施工闯出了一条新路。
从没有人征服过的风火山,哪肯轻易低头。刚支护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七零八落;新建好的发电机房,房顶上的铁皮瓦第二天一早竟不翼而飞;刚刚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花生米般大小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了下来……狂风、暴雪、缺氧向建设者发起了连续进攻。随着风火山隧道的不断向前延伸,施工难度越来越大。洞内的空气也越来越稀薄,缺氧使大家胸闷气短,头痛腿软,嘴唇发紫。原来每台风枪只需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作业,现在需要四个人才能抱得起来,原来一班四个小时,现在两个小时就必须换班。大家心里都明白,在风火山干,就是在透支生命,甚至还会面临死亡的危险。
风火山,时时刻刻都牵动着各级单位和领导的心。国家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多次亲临风火山隧道,勉励20局要“依靠科技,奋战高原,建设世界第一高隧”;青海盛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派出慰问团,送来了慰问品;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领导也先后来到风火山看望职工。
2001年11月,20局与北京科技大学有关科研人员一道,在风火山隧道研制建成了高海拔大型制氧站,安装了输氧管道,把氧气直接送到了掌子面,整个隧道实现了弥漫式供氧。同时,在隧道内装了氧吧车,职工休息时,可以坐在氧吧车内充分吸氧,解除疲劳。
缺氧难题的攻克,大大改善了施工环境,有力地保障了职工的身心健康。有了氧气,大家征服风火山的信心更足了,劲头更大了。
如果说,风火山隧道施工难,难在高寒缺氧,难在高原冻土,那么,296米长的浅埋地段,足以让人心惊胆颤。
隧道进口掘进222米后,进入浅埋地段施工。其中,覆盖层在8米以内的地段有60余米,该段地质为泥岩全风化层,拱顶2.5米范围内全是富冰和饱冰冻土。
当时,围岩温度在2至5摄氏度之间。这时,裂隙冰开始融化已经形成融化圈。融化的泥交浆,落在安全帽上噼啪作响,大家的心情异常沉重。如果融化圈进一步扩大,支护跟不上,极有可能造成通天大塌方。真正的生死考验开始了。指挥部总工程师任少强率领工程技术人员,连续对洞温进行测试和围岩监测,随时调整洞内温度,观察温度变化情况;指挥长况成明率领攻关小组研究如何安全通过“浅埋段”的施工方案。经过三个昼夜的试验性变温测控后,攻关小组拿到了第一手资料,基本掌握了洞内各个部位不同时间温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制定了“弱爆破、短进尺、严控温、强支护、预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案,通过实施,效果很好,经过近60天的试验施工,“浅埋段”终于安全通过了,施工进度驶上了快车道,日掘进由1.5米提高到3至5米。
技术人员和职工们在施工中发现,无论是饱冰冻土、原始冰川,还是裂隙冰等地质,都有热融的共性。影响隧道安全施工的主要是冰土,但温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是引爆冻土的导火索。
为了消灭“温度”这只拦路虎,攻关小组又与“温度”展开了顽强的较量。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大家认识到,要控制好温度,关键要控制好掘进、支护、入模、养生、拌合时的温度。初期,大家用炉子在洞内加温,不仅温度提升缓慢,还造成洞内空气污染,影响了职工身体健康。后来又采用暖风机增温,可效果仍然不理想。能不能在隧道内使用空调机来控制温度呢?有人提出了这一大胆设想,可是目前国内还没有这么大功率的空调机。怎么办?经过请教有关专家,多方论证,20局与石家庄铁道学院联合,成功研制开发了大型隧道专用空调通风机。掘进时,用空调通风机把需要的冷气送到掌子面,确保掌子面温度控制在正负5摄氏度之间,满足掘进需要。当支护衬砌时,把不高不低的温度送到支护作业面,保证支护和衬砌时的适宜温度。为了解决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洞门口安装了两台大型蒸气锅炉,24小时集中供热,并建成了两座保温大棚,把拌合站,砂石料、施工用水全部放进保温大棚,使拌合站温度始终保持在10摄氏度以上,确保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低于5摄氏度。
控制了混凝土入模温度后,新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对混凝土养生温度的控制。在这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们没少费心思。为了保证衬砌后的养生温度,经多次反复实践,最后利用暖气管道,输送需要的热量和温度,采用蒸汽养生法,解决了衬砌后的混凝土养生难题。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施工中的各种温度难题迎刃而解。
按理说,解决了施工中的缺氧难题,控制好洞内施工温度,隧道施工可以顺利进行了。但是,“富冰冻土”又出现了,施工再次受阻。
所谓“富冰冻土”,就是冻土中含有冰体比较多的地质。大家在施工中发观,“富冰冻土”的主要特点与“含土冰层”相似,对温度也十分敏感。为尽快攻克“富冰冻土”这道技术难题,总工程师任少强带领攻关小组向“富冰冻土”又发起了挑战。通过试验,大家发现“富冰冻土”的主要技术难度在于如何改进爆破方法,如何快速提高混凝土支护强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攻关小组决定对工序进行调整,采用“被筒爆破法”。爆破后,迅速向掌子面输送冷风,防止“富冰冻土”遇热融化;同时实施“超前超强”支护,确保围岩稳定。精心的组织,科学的施工,终于制服了“富冰冻土”这一灾害性地质。
2002年9月12日,隧道掘进突破1000米大关,隧道双口取得了双双成洞超百米的施工新纪录。
为了风火山隧道,大家吃尽了苦头,由于风火山严重的缺氧,100%的职工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吃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大家的体重平均下降了12斤,多的达到了30多斤。
历史会永远记住这一天,2002年10月19日。就在这一天,铁道部、青海盛西藏自治区等各级领导和专家,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一起把目光聚焦在风火山。随着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长卢春房启动最后一炮贯通的电钮,顷刻间,鞭炮声、掌声、欢呼声,把风火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5时50分,我们来到风火山隧道。洞口顶端“风火山隧道”几个大字十分的醒目,这里因为没有了隆隆炮声和轰鸣的机械而略显平静,一条长长的轨道伸向深深的隧道里去,深处有渐远渐弱的点点灯光。借着灯光,可以看到有人在里面的洞壁上作业,不时有装载水泥的斗车顺着轨道缓慢向洞里滑去。
领我们来的同志说,里面氧气更少,你们不能进去,就在隧道口留个纪念吧!
师:请同学们看文中的这张照片,这就是2002年10月19日,全长1 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时的场景。请大家仔细观察,试着为这张照片写一写解说词。

生:(在照片下书写)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2002年10月19日,全长1 338米的风火山隧道胜利贯通,世人的目光在这里聚焦。风火山隧道口上高高地树起了“世界第一高隧,风火山隧道”的牌匾。鞭炮声、欢呼声、掌声,把风火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筑路大军们挥舞着彩旗,高呼着“胜利”的口号,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欢庆他们的胜利。
这就是风火山
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
是世界之最
lzih1219
2009-02-26 · TA获得超过105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东经 91°06′,北纬29°36′,海拔3650多米。
邮政编码:850000
区号:0891
英文名:Lhasa
汉语拼音:Lasa
车牌编号:藏A
拉萨市辖7县(当雄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墨竹工卡县、达孜县、尼木县和林周县)1区(城关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9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55万,其中市区人口近27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语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首批公布的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廓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堆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廓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称为雨季。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交通
* 拉萨贡嘎国际机场
* 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于2005年10月全线贯通,2007年7月1日正式通车。
* 青藏公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
乘车指南
拉萨至格尔木1165公里,车费200—240元;拉萨至泽当191公里,车费30—50元;拉萨至昌都1121公里,车费280元;拉萨至成都2415公里,车费540元;拉萨至日喀则280公里,车费48—90元;拉萨至樟木754公里,车费130元;拉萨至江孜264公里,车费50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乱舞冲击
2009-03-03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这是一条艰难的铁路。也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铁路。(青藏铁路要经过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要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全长1142公里,要经过550公里的永久性冻土区。解释冻土区:一年四季覆盖着坚硬的冰,有些坚冰厚度达一百多米,是高原地区修建铁路遇到的最大难题。)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科技人员找到了喷射混泥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冻土区。
青年突击队员顶住了恶劣的天气,继续顽强的工作。
科技人员建起大型制氧站,攻克了极度缺氧难关。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是铁路工人的坚强决心,也是全国人们的共同心愿。同学们,带着全国人民的心愿,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出铁路工人的决心。为了建设这条铁路,40多万各族同胞远离亲人朋友,奋战在这荒凉恶劣的高原,多少年轻的生命永远地长眠在皑皑的雪山下,还有多少人奉献着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但是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4)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铁路工人是如何克服困难,修好铁路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duoshou1
2009-02-27 · 超过15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是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只是这种写作套路似乎没有与时俱进啊,尤其是里面这句话:“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比较小儿科。
我没有亲身经历青藏路的建设,首先向咱们的政府和那些一线施工人员致敬——没有国家的决策和工人们舍生忘我的决心,工程是完不成的。
另一方面,我略微担心这项工程研究的力度究竟够不够,毕竟这是影响范围巨大的工程。
希望青藏线对高原环境、对国家和世界气候没有造成不可控的影响,也希望她是一个百年工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9803a
2009-02-22 · TA获得超过8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7.4万
展开全部
突击队队员具有不怕苦累,意志坚强,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