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国宝是袋鼠还是树袋熊(考拉)?
澳大利亚的国宝是树袋熊,也叫考拉,“Koala” 是源自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方言,中文音译成“考拉”,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所以当地人称它“Koala”,意思是“不喝水”。
在19世纪初树袋熊遭到捕杀出口,数量由百万只锐减至一千多只,于是澳大利亚政府开始立法保护。
树袋熊在生活中有几个天敌,其中之一是澳大利亚犬,小树袋熊有时则会受到楔尾雕及猫头鹰的攻击。其他像是野生的猫、狗以及狐狸,也都是树袋熊的天敌之一。但现在树袋熊受到人类道路、交通的影响,使得栖息地的减少,这也可以说是另一种形式的敌人。
扩展资料
命名
台湾使用“无尾熊”做为树袋熊的中文标准名,在生物学上并不十分适切。首先,“无尾熊”并不是真的没有尾巴,更不是“食肉目”下的“熊科”动物,这样的命名会使一般人产生误解。而且,在“双门齿目”中,存在着与其亲缘相近的“袋熊科”动物。
所以应该正名为“树袋熊”:一则彰显其“有袋类”动物的特征,二来表示其与“袋熊”的亲缘较相近,三可传达其“树栖”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袋熊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
四千五百万年以前,在澳洲大陆脱离南极板块,逐渐向北漂移的时候,考拉或类似考拉的动物就已经首先开始进化了。化石证明,二千五百万年前,类似考拉的动物就已经存在于澳洲大陆上。
在漂移的过程中,气候开始剧烈变化,澳洲大陆变得越来越干燥,桉树、橡胶树等植物也开始改变并进化,而考拉则开始变得依赖于这些植物,20世纪40年代,考拉曾被认为灭绝。
1930年,公开猎杀考拉的暴行迫使政府宣布,考拉在所有的州均成为被保护动物。然而,除了新南威尔士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之外,却没有法律来保护那些考拉赖以生存和隐蔽的桉树林。
2012年4月,澳大利亚环境部长托尼·伯克30日宣布,政府将把栖居在东部新南威尔士州、昆士兰州和首都直辖区的考拉列入濒危保护动物之列。
扩展资料:
考拉生活习性:
动物学家萨德琳在问答网站Quora上解读了考拉的生活。考拉之所以要睡这么久,是因为它们的眼睛被体内的毒素麻醉,睡觉以消化有毒的“主食”——橡树叶。
而在夜里不睡觉的4个小时里,尤其是在春天的夜里,它们开始活动。他们的活动内容主要是雄性为了“女友”而打架。虽然在一定区域里有一个“考拉王”,但母考拉大多“水性杨花”,所以“考拉王”大多数时间都在战斗,以赶走闯入者。
战斗中,大个的考拉故意攻击个小的,追逐、摔跤和撕咬对方。在这场斗争中,每只考拉都各自为战,因为它们的小脑袋瓜被毒素侵害,所以丝毫没有任何联合或认同同类的想法。因此,每只成年考拉的胳膊、脸上和耳朵都会“挂着彩”。
同时,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保持卫生是几乎不可能的。病菌主要通过交配传播和伤口传播,然而由于雄性考拉经常打架,而且母考拉经常滥交,所以考拉的基因对病菌的免疫力日益下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袋熊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下辈子想当萌考拉?也许考拉并非你想的那么好
澳大利亚的国宝是树袋熊(考拉)。
树袋熊,又称考拉,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也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英文名Koala bear来源于古代土著文字,意思是“no drink”。因为树袋熊从他们取食的桉树叶中获得所需的90%的水分,只在生病和干旱的时候喝水,当地人称它“克瓦勒”,意思也是“不喝水”。
树袋熊并不是熊科动物,而且它们相差甚远。熊科属于食肉目,而树袋熊却属于有袋目。它每天18个小时处于睡眠状态,性情温顺,体态憨厚。
扩展资料
树袋熊的生活习性
1、考拉大体归属为夜行性动物,在夜间及晨昏时活动旺盛,因为这比在白天气温较高时活动更能节省水分与能量消耗。
2、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桉树上,但偶尔也会因为更换栖息树木或吞食帮助消化的砾石下到地面。以桉树叶和嫩枝为食,桉树叶是他们唯一的食物。
3、考拉性情温驯,行动迟缓,从不对其他动物构成威胁。
4、考拉鼻子特别发达,能轻易地分辨出不同种类的桉树叶,并发觉哪些可以采食,哪些有毒而不能采食,也能嗅出别的考拉所遗留标记的警告性气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澳大利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树袋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袋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