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异同之比较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史记》
(1)、《史记》其书。
《史记》,司马迁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是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史记》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纪传体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其写作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例组成。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可见,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2)、《史记》五种体例。
第一、"本纪"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顺序,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
第三、"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
第四、"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
第五、"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及循吏、儒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日者、龟策、商人的传记。
(3)、《史记》在描写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一、选取与天下兴亡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戏剧化的、激烈紧张的斗争冲突来凸现人物性格。
第二、用"互见法"来补充叙述、交待某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清洁或者细节,既避免叙述的重复,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清晰、完整。
第三、重视以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
第四、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写出人物的神情。
2、《汉书》
(1)、《汉书》其书。
《汉书》,班固的史学著作,又称《前汉书》。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其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共有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总计为100篇,共80多万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2)、《汉书》的写作特点。
第一、行文简练整饬,详赡严密。
第二、作者常常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而且分寸掌握得相当准确。
第三、 对材料的取舍,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善于剪裁。
第四、 结构方面,作者十分注意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交待。
第五、作者收录了大量的辞赋散文,使文学性加强,然引文太多,有时也影响文气的连贯。
3、我国的史传文学发展:
(1)、先秦的史书:《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开始注意情节与细节的生动性;在描写人物时候,突出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史传文学的雏形。
(2)、司马迁的《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书以记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全书以人物为中心来写历史,文学性较强。是史传文学发展的高潮。班固的《汉书》文学性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历史人物也刻画得鲜明而传神。
(3)、从《汉书》始,史传文学出现文学性减弱而史学性加强的倾向,主要史奉旨修史。一些杂史杂传赵晔的《吴越春秋》、刘向的《烈女传》文学性较高,接近小说。魏晋以后,有《三国志》、《后汉书》等。
无论是题材,还是写作手法,史传文学都是后世小说,散文的重要源头。
(1)、《史记》其书。
《史记》,司马迁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是伟大的史学著作,而且是伟大的文学著作。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史记》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纪传体文学现实主义传统。其写作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史记》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5种体例组成。全书130篇,由本纪12篇、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组成,计526500字。它记载上起黄帝轩辕氏,下迄汉武帝天汉年间,共记述了近3000年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等丰富的内容。可见,它是百科全书式的通史。
(2)、《史记》五种体例。
第一、"本纪"按编年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
第二、"表"以年表形式,按年月先后的顺序,记载重要的历史大事。
第三、"书"记载各种典章制度的演变,以及天文历法等。
第四、"世家"记载自周以来开国传世的诸侯,以及有特殊地位的人物事迹。
第五、"列传"记载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事迹,其中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及循吏、儒林、酷吏、游侠、刺客、名医、日者、龟策、商人的传记。
(3)、《史记》在描写人物方面的特点。
第一、选取与天下兴亡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戏剧化的、激烈紧张的斗争冲突来凸现人物性格。
第二、用"互见法"来补充叙述、交待某些相关的历史背景、清洁或者细节,既避免叙述的重复,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清晰、完整。
第三、重视以细节描写突显人物性格。
第四、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写出人物的神情。
2、《汉书》
(1)、《汉书》其书。
《汉书》,班固的史学著作,又称《前汉书》。主要记述起于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23年),囊括了西汉一代(包括短暂的王莽政权)二百三十年的史事,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其体例基本上承继《史记》而略有变化,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共有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总计为100篇,共80多万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汉书》是第一部断代史。后来的"正史",也都是断代史,其体例也大都以《汉书》为基准。
《汉书》在古代享有极高的名声,与《史记》并称"史汉",或又加上《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2)、《汉书》的写作特点。
第一、行文简练整饬,详赡严密。
第二、作者常常在平铺直叙中寓含褒贬,而且分寸掌握得相当准确。
第三、 对材料的取舍,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善于剪裁。
第四、 结构方面,作者十分注意历史事件来龙去脉的交待。
第五、作者收录了大量的辞赋散文,使文学性加强,然引文太多,有时也影响文气的连贯。
3、我国的史传文学发展:
(1)、先秦的史书:《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开始注意情节与细节的生动性;在描写人物时候,突出人物言行的个性特征,具有史传文学的雏形。
(2)、司马迁的《史记》,突破了先秦史书以记事为中心的编年体形式,全书以人物为中心来写历史,文学性较强。是史传文学发展的高潮。班固的《汉书》文学性总体上不及《史记》,但一些历史人物也刻画得鲜明而传神。
(3)、从《汉书》始,史传文学出现文学性减弱而史学性加强的倾向,主要史奉旨修史。一些杂史杂传赵晔的《吴越春秋》、刘向的《烈女传》文学性较高,接近小说。魏晋以后,有《三国志》、《后汉书》等。
无论是题材,还是写作手法,史传文学都是后世小说,散文的重要源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