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2013-12-20
展开全部
!!:u>2f 倒立缩小 实像异侧 u=2f 倒立等大 实像异侧
f<u<2f 倒立放大 实像异侧 u=f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应用了凸透镜,为什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不同呢?像的性质(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猜想: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
实验器材:光具座(标尺)、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平行光源
实验步骤:
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2. 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4.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 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6. 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 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现象记录:
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体的位置透镜的位置像的位置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实虚大小正倒u>2f u>2f u=2f 2f>u>f 2f>u>f u <f u <f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 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 =2f异侧能 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 =f不成像 u <f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像距同侧不能放大镜 小结:
1. 虚像和实像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
2. 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
3. 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4.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5.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
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6. 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成放大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被拍照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二倍焦距之外,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且物距大于像距。
思考:照相时人应该靠近还是离开照相机一些?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人应靠近照相机,但与此同时,为了使底片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还应使像距变大,即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
2、投影仪的原理和构造�
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聚光镜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反光镜是平面镜,其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投影片相当于实验中的蜡烛(物体),天花板相当于光屏,镜头起凸透镜的作用。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并且距焦点较近,所以在幕上能成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要大于二倍的焦距。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间,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且物距小于像距。
3、放大镜原理�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放大的虚像,即为放大镜。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一倍焦距之内,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距小于像距。
f<u<2f 倒立放大 实像异侧 u=f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同侧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应用了凸透镜,为什么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不同呢?像的性质(成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猜想: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体与透镜的距离有关,可能与透镜的焦距有关
实验器材:光具座(标尺)、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平行光源
实验步骤:
1. 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平行光源或太阳光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实验室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有5cm、10cm和30cm,我们所选的透镜最好在10cm---20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
2. 共轴调节: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 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远大于2倍焦距的地方,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这个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还是缩小。
4. 把蜡烛移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5. 把蜡烛再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与1倍焦距之间,移动光屏,观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倒正和大小。
6. 把蜡烛继续靠近凸透镜,让蜡烛在凸透镜的焦点上,移动光屏,看是否能够成像
7. 把蜡烛移动到凸透镜的焦点以内,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还能看到烛焰的像吗?
现象记录:
透镜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体的位置透镜的位置像的位置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实虚大小正倒u>2f u>2f u=2f 2f>u>f 2f>u>f u <f u <f 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见下表)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像距v 物像与镜的位置关系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u>2f倒立缩小实像2f>v>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 =2f异侧能 2f>u>f倒立放大实像v>2f异侧能投影仪u =f不成像 u <f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小于像距同侧不能放大镜 小结:
1. 虚像和实像
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的像,这个像是蜡烛射向凸透镜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会聚而成的,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这个像不是实际折射光线的会聚点,而是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用光屏接收不到,是虚像。�
2. u=f是成像虚实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实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虚像;
3. u=2f是成像大小的分界点,当物距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缩小的像,当物距小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放大的像;
4.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5. 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靠近时(物距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像距)逐渐变大,像也逐渐变大。
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6. 不管成实像还是虚像,成放大像时必定像距大于物距,成缩小像时必定像距小于物距。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原理和构造�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机壳相当于暗室,被拍照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远远大于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在一、二倍焦距之间。 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二倍焦距之外,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且物距大于像距。
思考:照相时人应该靠近还是离开照相机一些?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近像远像变大”,所以为了使照片上人像大一些,人应靠近照相机,但与此同时,为了使底片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还应使像距变大,即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
2、投影仪的原理和构造�
投影仪的构造主要有:镜头、投影片、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等部分。光源是用来照亮投影片的;聚光镜为一组凸透镜,其作用是聚光,增加投影片的亮度;反光镜是平面镜,其作用是把射向投影片的光反射到屏幕上。投影片相当于实验中的蜡烛(物体),天花板相当于光屏,镜头起凸透镜的作用。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一、二倍焦距之间,并且距焦点较近,所以在幕上能成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像距要大于二倍的焦距。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一、二倍焦距之间,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在二倍焦距之外且物距小于像距。
3、放大镜原理�
当物体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物体放大的虚像,即为放大镜。光路图如下:
由图可知:
物体AB垂直于主轴放置,且位于一倍焦距之内,做出A点的两条特殊光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就是A点的像点A’,因为像A’B’也垂直于主轴,可以得到物体的像A'B',可以看出物体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物距小于像距。
nanosurf
2023-08-25 广告
2023-08-25 广告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镜头、光源和目镜组成。镜头可以放大物体并清晰地显示其细节,光源提供足够的亮度以使图像清晰可见,目镜则将放大的图像传输到人眼中。光学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微小的物体和结构,例如生物细胞、金...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nanosurf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