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澳台读大学是不是留学生
在港澳台读大学不是留学生。留学生,是指在母国以外进行留学的学生。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者研究的学生。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回国40.91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2.1%。而在从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
入唐留学生大多为日本统治阶级中的中层官吏子弟,和朝廷关系密切,回国都受到重用。如膳大丘在唐长安国子监学经史,归国后被任命为日本大学寮助教。 他向天皇奏请按照中国之例,以孔子为文宣王,获准。
这是日本政府尊孔之始,对日本奈良时代儒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出身法律世家的大和长冈,入唐后潜心学习唐律,回国后曾与吉备真备共同删定律令二十四条。 营原娓成入唐学医,造诣较深,回国后被任命为针博士,对日本的医学发展极有贡献。
许多日本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他们回国后就对日本的部民制提出了改革要求。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任用从唐朝归来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做国博士,仿照中国唐朝的政治制度,在日本实行了大化革新。
在港澳台读大学不是留学生。留学生,是指在母国以外进行留学的学生。
“留学生”一词起源于中国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意为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日本学生,现在泛指留居外国学习或者研究的学生。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5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2.37万人,回国40.91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12.1%。而在从1978年到2015年底的37年间,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占79.87%。
历史由来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
所谓“留学生”就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后来,“留学生”这个词就一直沿用下来,其语义也有了变化发展:凡是留居外国学习或研究的学生,都称作“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