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灞桥的历史典故

 我来答
办事通赵老师
高粉答主

2019-10-29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5.5万
展开全部

灞桥的历史典故:

1、汉时灞桥上设有稽查亭,检查来往行人。一夜,被“贬为庶人”的大将军李广猎归路过此桥,喝醉了酒的灞陵尉拦住不准过去。李广的随行人员说:“这是原李将军。”灞陵尉并未买账:“今将军也不得夜行,还说什么原将军!”

李广无奈,只得在桥头的稽查亭过了一夜。后来李广官复原职,汉武帝拜其为右北平太守,走马上任时,特向武帝要求灞陵尉与他同去。待灞陵尉一到军中,即寻机杀之。看来,威名赫赫的飞将军也难免小肚狭肠。这件事后来让司马迁写在了《史记·李将军列传》中。

2、东汉末年,长安大乱,帝都百姓纷纷由灞桥东逃他乡。著名文学家王粲在逃出长安后,曾站在灞陵岸上回首长安,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七哀诗》,然后从灞陵岸古道南奔荆州。

3、灞桥的东边,就是举世闻名的骊山华清池。唐时杨贵妃“温泉水滑洗凝脂”,灞桥上,年年龙凤辇,皇帝与皇妃哪里会想到人间的伤别。


4、公元880年末,黄巢起义军占领临潼,唐王朝金吾大将军张直方带领文武官员数十人到灞桥向起义军“迎降”。随后,黄巢起义军浩荡过灞桥进长安。

5、1936年末,“西安事变”前,爱国学生为了表达至死不渝的抗战决心,平躺在灞桥上,挡住张学良从华清池开往西安城的小汽车,要求他当众表明抗战心迹,否则宁可被汽车压死在灞桥上。

筱鸢bianhuakai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2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795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676万
展开全部
  典故:
  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简介:
  灞桥位于西安市城东,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桥,故称"灞桥"。灞桥的修建从古至今。
  灞桥遗址于1994年在当地人在灞河取沙时意外发现,桥墩长约400米,已清理三孔桥洞(桥墩4座、残券拱3孔),桥墩呈船形,长9.25~9.52米,宽2.4~2.53米,残高2.68米。墩距5.14~5.76米。墩下以石条铺成长方形底座,石板长达17米,其下布满木桩章构成桥基。桥墩两端设分水尖和吸水兽。出土隋唐时期的瓦、琉璃瓦、宋、金、元瓷片,以及北宋维修桥身时利用的唐碑等,2004年国庆节期间一场大水过后,又冲出隋代桥墩10座,残长约100米,隋唐灞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清灞桥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灞桥诗作:

  灞桥
  诗/李商隐
  山东今岁点行频,几处冤魂哭虏尘。
  灞水桥边倚华表,平时二月有东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5-05-09
展开全部
灞桥位于西安城东12公里处,是一座颇有影响的古桥。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修了桥,故称“灞桥”。王莽地皇三年(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以后在宋、明、清期间曾先后几次废毁,到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重建桥,但桥已非过去规模。直到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巡抚杨公恢才按旧制又加建造。
  桥长380米,宽7米,旁设石栏,桥下有72孔,每孔跨度为4米至7米不等,桥柱408个。1949年后为加固灞桥,对桥进行了扩建,将原石板桥改为钢筋混凝土桥,现桥宽10米,两旁还各留宽1.5米的人行道,这大大地改善了公路交通运输。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流传着“年年伤别,灞桥风雪”的词句。“灞桥风雪”从此成了西安的胜景之一。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因为“柳”与“留”谐音,古人就以折柳赠别来表达与亲朋好友的留恋不舍之意。

  古人曾言:"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可见诗与灞桥雪的缘分很深。

  古人有诗云:“春色东来渡灞桥,青门垂柳百千条”。
  李白《忆秦娥》有“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戴叔伦《赋得长亭柳》:“濯濯长亭柳,阴连灞水流。雨搓金缕细,烟袅翠丝柔。送客添新恨,听莺忆旧游。赠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据《唐诗纪事》记载:“雍陶有一次送别故旧,行至灞桥,问随从曰:‘此桥为何称情尽桥?’随从道:‘因送别到此为止点,故称之情尽桥。’雍陶有感惜别之情:‘从来只有情难尽,何事名为情尽桥,自此改名为折柳,任它离恨一条条。’”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折柳桥》。
  还有一首歌曲,“灞桥柳,灞桥柳,拂不去烟尘系不住愁。我人在阳春,心在那深秋。你可知无奈的风霜,它怎样在我脸上流。灞桥柳,灞桥柳,遮得住泪眼牵不住手。我人在梦中,心在那别后。你可知古老的秦腔,它并非只是一杯酒。”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