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并列的动词之间用逗号还是顿号妥当? 非常感谢! 20
用顿号妥当。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等于“/”,但“、”是中文符号,“/”是英文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
扩展资料:
使用
1、 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2、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他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辩解着。
3、用于某些序次语(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天干地支”类序次语)之后。
我准备讲两个问题:一、逻辑学是什么?二、怎样学好逻辑学?
风格的具体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甲、题材;乙、用字;丙、表达;丁、色彩。
4、相邻或相近两数字连用表示概数通常不用顿号。若相邻两数字连用为缩略形式,宜用顿号。
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这种凶猛的动物常常三五成群地外出觅食和活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二、三产业的基础。
5、 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如引语或书名号之后还有括注),宜用顿号。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诗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顿号
用顿号妥当。
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等于“/”,但“、”是中文符号,“/”是英文符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2011年12月30日发布,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句内点号,表示语段中并列词语之间或某些序次语之后的停顿。形式是‘、’。”
应用
分隔并列字符
1、“汜、祀”与“纪、记”形近,不好区别;“假、葭”与“缎、锻”形近,也不好区别。(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2、普通话的浊音声母有四个:m、n、l、r,其余声母都是清音。(张志公主编《现代汉语》)
3、括号常用的是括弧形的一种。此外有[ ]、【 】、〔 〕几种,在一篇里需用几种括号区别用法的时候用。(1951年《标点符号用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顿号
顿号(、)表示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顿号在汉语中主要有两个用途,分隔同类的并列的事,通常是单字、词语或短句,当中的停顿较逗号短。分隔用汉字作为序号的序号和内文。
二、并列的动词之间用逗号,还是顿号妥当?
第一,并列词语用顿号还是逗号分隔,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说来,字数少、连接紧密、结构整齐的多用顿号。例如:我们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一次雄伟壮烈的事件,这次事件必将改变我们的生存现状并深刻地影响未来。(张贤亮《挽狂澜》)
简析:并列述语“经历了、参与了、看见了”都是动词,且有共同的主语“我们”和共同的宾语“事件”,它们之间用顿号妥当。
第二,并列词语作谓语,中间有较大的停顿,多用逗号分隔。例如:这个同学登山,舞蹈,溜冰,样样都行。
简析:并列词语“登山、舞蹈、溜冰”界限清楚,说话时无明显的停顿,中间宜用逗号,不宜用顿号分隔。
三、关于顿号的更多知识:可参阅百科——顿号
http://baike.baidu.com/view/549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