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判断在关于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中是否属于假说内容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9世纪中期,孟德尔用豌豆做了大量的杂交实验,在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记载和进行数学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杂种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性状分离,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
他通过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而提出假说,并对性状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自由组合现象作出尝试性解释。
然后他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用以检验假说,测交实验不可能直接验证假说本身,而是验证由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孟德尔做的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实验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论。
我们知道,演绎推理是科学论证的一种重要推理形式,测交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的一致性为什么就能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呢?原来,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真实地反映出子一代产生的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根据子一代的配子型必然地可以推导其遗传组成,揭示这个奥秘为演绎推理的论证过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不揭示这个奥秘学生则难以理解“假说一演绎法” 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仍停留在知其然的状况。
1900年,3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工作,遗传学界开始认识到孟德尔遗传理论的重要意义。如果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即基因确实存在,那么它到底在哪里呢?1903年,美国遗传学家萨顿发现,孟德尔假设的一对遗传因子即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行为之间明显的平行关系,提出假说: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也就是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曾经明确表示过不相信孟德尔的遗传理论,也怀疑萨顿的假说,后来他做了大量的果蝇杂交实验,用实验把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 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证实了萨顿的假说。
由此可以看出,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的探究历程,也是假说一演绎的过程。
扩展资料
演绎推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三个方面:
①以一般原理或理论来指导科学研究。调查研究如果缺乏理论的指导将会是盲目和不系统的。
②由抽象的理论推导出具体的、未知的现象。演绎推理可以使理论与经验现象联系起来,可以预测一些未知的现象。
③有助于论证或反驳某一理论。
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前提中从假说能够演绎地解释的已知事实越多,结论(假说)就越可靠。就上例来说,如果病人除了有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外,还存在胸痛、吐铁锈色的痰等现象,那么患者得了肺炎的假说(结论)就获得了更大的证据支持,也就更为可靠。
2、前提中从假说能够演绎出关于未知事实的预测越多,并且后来都被证实,则结论《假说》的可靠性就越大,其概率就越高。
如“大陆漂移”假说能够进一步预言大西洋两岸的距离正在逐渐增大,格陵兰岛由于连续向西移动,它与格林威治之间的距离正在增大等,后来这些预言的被证实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大陆漂移 ”假说的可靠性程度。
3、前提中用来确证假说的经验事实越具有严格性和严峻性,结论(假说)的可靠性越大。
4、前提中演绎出来的对现有事实的解释或对未知事实的预测,如果与观察实验的结果不相符合或相违背,则结论(假说)的可靠性程度就会降低,甚至有可能被推翻。
假说演绎推理,在认识中有重要作用。哥白尼的日心说,牛顿的力学理论,达尔文的进化论,门捷列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都是以假说演绎推理的形式创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设演绎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说演绎法
(2)提出假说——对分离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假说: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相互独立,既不会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均等的.
(3)演绎推导——根据假说,推测测交的预期结果.
(4)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合.
(5)得出结论——子一代的遗传组成和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分离行为;提出分离定律的实质 .
假说—演绎法的流程: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验证假说)→测交(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分离定律(总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