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24小时是哪国人的‘发明’
一天为何分为24小时,最早可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第一种解释是手的食指至小指之间地指骨个数。古巴比伦人根据这个数字把一天分成了12个相等地时段。第二种解释是古埃及人地日历上标注着一年有36个“星期”,每个星期都有10天。每一个星期地开始都以黎明时分某颗特定地星星升起为标志。
二十四小时制的规则是把每日由午夜至午夜共分为24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
扩展资料:
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24(36)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半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8小时才能见到太阳。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提出: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时间与空间一起组成四维时空,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时间与空间在测量上都不是绝对的,观察者在不同的相对速度或不同时空结构的测量点,所测量到时间的流逝是不同的。
广义相对论预测质量产生的重力场将造成扭曲的时空结构,并且在大质量(例如:黑洞)附近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在距离大质量较远的地方的时钟之时间流逝要慢。现有的仪器已经证实了这些相对论关于时间所做精确的预测,并且其成果已经应用于全球定位系统。
另外,狭义相对论中有“时间膨胀”效应:在观察者看来,一个具有相对运动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比自己参考系的(静止的)时钟之时间流逝慢。
时间是地球(其他天体理论上也可以)上的所有其他物体(物质)三维运动(位移)对人的感官影响形成的一种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24小时
二十四小时制,是把每日由午夜至午夜共分为二十四个小时,从数字0至23(24是每日完结的午夜)。
这个时间记录系统是现今全世界最常用的。
美国的人们还不能习惯二十四小时制,这在工业化国家中是仅有的。二十四小时制在美国和加拿大仍然被称为军事时间,而在英国则被称作大陆时间。二十四小时制
还是国际标准时间系统(国际标准 8601)。
优点
二十四小时制比起十二小时制有很多优点:
不会混淆上午的时间和下午的时间(在十二小时制中7点钟既可以指上午也可以指下午)。在日程表或类似的文件中,一眼就可以看清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这对于需要全天二十四小时服务的机构尤其重要,例如航空公司、铁路和军队。
能够精确描述某一天的时间。比如:“2月3日午夜12:00”就很难确定是“2月3日00:00”还是“2月4日00:00”(即“2月3日24:00”)。
缺点
受到传统的行针式钟表影向,大部份人日常生活习惯上,都是使用十二小时制称呼及理解时间,例如下午
5:00(17:00),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以下午5:00称呼及理解,甚少会用17:00。当使用二十四小时制,提及下午1:00(13:00)至下
午/晚上11:59(23:59)时,大部份人都需略作思考,将之换算为十二小时制,才明白所指的时间,稍为不便,甚至可能换算错误而出现误会,例如误以
为18:00为下午8:00(正确为下午6:00)。
首先,中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法几年、月、日、时。当时一天分为12份,即12个时辰,分别以12地支命名。
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清末钟表传入中国,洋人说的每个Hour正好相当于中国半个时辰,便开始有人将时辰称为大时,而半个时辰称为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