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其顿就是古希腊,古希腊就是马其顿吗?
4个回答
2020-10-22
展开全部
马其顿属于北希腊,同样在北希腊的还有伊皮鲁斯、色萨利,是希腊世界的北大门,抵抗着色雷斯、西徐亚等北方蛮族以及波斯军队侵入希腊世界 但后来腓力王和他儿子亚历山大带领马其顿崛起以后,就用武力强迫希腊各邦推举他们为霸主,类似华夏在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轮流称霸 之后马其顿就成为了希腊的代表,亚历山大王带领马其顿军队为核心的希腊联军击败波斯,征服了小亚、高加索、黎凡特、伊朗、埃及、巴克特里亚、旁遮普这些地区,其征服地区超过了波斯帝国原来的版图,俨然成了一个新的帝国 但他和秦始皇一样,早早过世,他的帝国也分崩离析,征服地区被他的大将们瓜分 希腊本土也重新陷入分裂 后来罗马共和国在亚平宁崛起,征服了地中海沿岸所有地区,也包括全部北中南希腊地区,所以马其顿作为希腊的一部分,自然也随着希腊一起被征服而消失,二者存在和消失时间一致也是合理的
展开全部
不是的,马其顿,其名源于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古部落名,其主要领土位于巴尔干半岛。不过其历史鼎盛时期,征服过希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古希腊只是一个地理范围,包括狭义仅仅是希腊半岛,中义指东南欧及附近岛屿,广义泛指东地中海滨地区。所以,马其顿属于古希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古代马其顿人是多利亚人的一支,其早期居住地位于今天的希腊北部,马其顿共和国中南部和保加利亚的西南部。这个地区的南部濒临爱琴海,地势平坦,称为下马其顿;北部地势抬高,称为上马其顿。
古代马其顿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在希波战争时,马其顿帮助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一公元前450年在位)称自己的祖先也是希腊人。马其顿的宫廷也一直在使用着雅典人说的阿提卡方言。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公元前336年在位),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腓力二世是一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曾在底比斯作人质,住在终结斯巴达陆军不败神话的名将伊帕密南达的家中,谙熟政务和军务,并勤奋学习希腊文化。即位以后,他立即进行巩固王权、富国强兵的改革;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交换方式以利于贸易;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基础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
腓力二世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色雷斯,使马其顿有了稳固的后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奥林托斯,问鼎希腊的雄心已昭然若揭。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托斯,与雅典签订了菲洛克拉底和约,所占领土得到承认。
公元前340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熄灭了希腊一向高举着的自由火炬。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
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继承其父遗志,挥师东征。由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组成的东征军在亚历山大率领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领土,在格拉尼卡斯河畔与波斯大军交锋,并获得了胜利,从此通向小亚细亚的道路洞开。不久,小亚细亚被征服。公元前333年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会战于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即著名的伊苏斯战役,结果大流士弃阵而逃,波斯大军随之崩溃,亚历山大再获全胜。这次胜利使亚历山大挥师横扫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唯有腓尼基的推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陷之后被屠城。至此,亚历山大占领了半个波斯帝国。在埃及,亚历山大被尊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亚历山大在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建立了1座新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日后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公元前331年春天,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史称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据说有20万之众,又有200辆装有锋利刀剑的战车,亚历山大从容布阵,奋勇冲杀,大流士又落荒而逃,半壁江山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亚历山大随即进驻巴比伦、苏撒和帕斯波利斯,宏伟富丽的帕斯波利斯王宫被洗劫一空之后付之一炬,大火数日不灭。逃到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的大流士三世被当地谋叛的总督擒杀,亚历山大借口为大流士报仇而进军中亚,在杀掉那个总督之后继续东进。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越过乌浒河,进人粟特,遭到当地人的顽强抵抗,几经苦战,方告平息。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的邦国军队,当他打算深入印度腹地时,流行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广大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无奈地停止了东征,分水陆两路撤至帝国首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近10年的东征结束。在马其顿大军的身后,已经是一个范围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锡尔河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患恶性疟疾在巴比伦突然病逝。亚历山大的死带来了马其顿帝国的内战。经近20年的混战,逐渐形成3支各据一方的势力,瓜分了帝国。公元前305年,占据埃及的大将托勒密与占据中亚、西亚的塞琉古皆自立为王,分别建成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统治中、西亚的塞琉古王国;马其顿和希腊则在原任留守的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之下;占据小亚细亚和部分马其顿的原亚历山大的部将安提柯,一度想效法亚历山大重建帝国,但却于公元前301年在伊浦苏斯战役中为塞琉古和卡山德所败,分裂之势遂成定局。伊浦苏斯之战后,马其顿几易其主,最后在马其顿及希腊建立长期统治的是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贡那特。安提柯王朝成为与托勒密、塞琉古并驾齐驱的三大希腊化王朝之一。
公元前168年,罗马军团在皮德纳会战中决定性的击溃了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分解为四个行政区,值得今天的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骄傲的古代马其顿的历史就此结束,直到1991年,再没有出现过一个以马其顿为国号的独立国家。
古代马其顿在很长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在希波战争时,马其顿帮助希腊,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5一公元前450年在位)称自己的祖先也是希腊人。马其顿的宫廷也一直在使用着雅典人说的阿提卡方言。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公元前336年在位),这个国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腓力二世是一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曾在底比斯作人质,住在终结斯巴达陆军不败神话的名将伊帕密南达的家中,谙熟政务和军务,并勤奋学习希腊文化。即位以后,他立即进行巩固王权、富国强兵的改革;加强王权,限制贵族议会的权力;经济上实行货币交换方式以利于贸易;军事上,设立由国王直接指挥的常备军,并在底比斯军队阵形的基础上,创立了以长矛盾牌为主兵器、攻防兼备的马其顿方阵。
腓力二世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色雷斯,使马其顿有了稳固的后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军挥师南下,进攻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奥林托斯,问鼎希腊的雄心已昭然若揭。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托斯,与雅典签订了菲洛克拉底和约,所占领土得到承认。
公元前340年,雅典、麦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组成了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希腊同盟军会战于中希腊,即著名的喀罗尼亚战役,结果希腊同盟失败。马其顿大军主力南下伯罗奔尼撒,使斯巴达完全孤立,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会议约定成立马其顿——希腊的永久性同盟,盟主当然是马其顿。会议决定维持现存法律及秩序,并决定东征波斯。喀罗尼亚战役决定性的惨败、科林斯会议专制性的条款,熄灭了希腊一向高举着的自由火炬。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
公元前334年春天,亚历山大继承其父遗志,挥师东征。由30000步兵、5000骑兵、160艘战舰组成的东征军在亚历山大率领下,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踏上了波斯帝国的亚洲领土,在格拉尼卡斯河畔与波斯大军交锋,并获得了胜利,从此通向小亚细亚的道路洞开。不久,小亚细亚被征服。公元前333年秋,大流士三世亲率大军与亚历山大会战于叙利亚的伊苏斯城郊,即著名的伊苏斯战役,结果大流士弃阵而逃,波斯大军随之崩溃,亚历山大再获全胜。这次胜利使亚历山大挥师横扫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和埃及,唯有腓尼基的推罗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城陷之后被屠城。至此,亚历山大占领了半个波斯帝国。在埃及,亚历山大被尊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亚历山大在尼罗河的入海口处建立了1座新城市——亚历山大里亚,日后成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公元前331年春天,亚历山大与大流士三世在亚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进行最后的决战,史称高加米拉战役。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据说有20万之众,又有200辆装有锋利刀剑的战车,亚历山大从容布阵,奋勇冲杀,大流士又落荒而逃,半壁江山落入亚历山大之手。亚历山大随即进驻巴比伦、苏撒和帕斯波利斯,宏伟富丽的帕斯波利斯王宫被洗劫一空之后付之一炬,大火数日不灭。逃到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的大流士三世被当地谋叛的总督擒杀,亚历山大借口为大流士报仇而进军中亚,在杀掉那个总督之后继续东进。
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越过乌浒河,进人粟特,遭到当地人的顽强抵抗,几经苦战,方告平息。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进军印度河流域,数次打败印度的邦国军队,当他打算深入印度腹地时,流行的瘟疫、炎热的气候和广大士兵厌战的情绪阻止了亚历山大的进军。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无奈地停止了东征,分水陆两路撤至帝国首都巴比伦。公元前324年,近10年的东征结束。在马其顿大军的身后,已经是一个范围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锡尔河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了。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因患恶性疟疾在巴比伦突然病逝。亚历山大的死带来了马其顿帝国的内战。经近20年的混战,逐渐形成3支各据一方的势力,瓜分了帝国。公元前305年,占据埃及的大将托勒密与占据中亚、西亚的塞琉古皆自立为王,分别建成了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统治中、西亚的塞琉古王国;马其顿和希腊则在原任留守的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之下;占据小亚细亚和部分马其顿的原亚历山大的部将安提柯,一度想效法亚历山大重建帝国,但却于公元前301年在伊浦苏斯战役中为塞琉古和卡山德所败,分裂之势遂成定局。伊浦苏斯之战后,马其顿几易其主,最后在马其顿及希腊建立长期统治的是安提柯的孙子安提柯·贡那特。安提柯王朝成为与托勒密、塞琉古并驾齐驱的三大希腊化王朝之一。
公元前168年,罗马军团在皮德纳会战中决定性的击溃了马其顿方阵,马其顿王国被罗马分解为四个行政区,值得今天的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骄傲的古代马其顿的历史就此结束,直到1991年,再没有出现过一个以马其顿为国号的独立国家。
追问
那为什么百度百科上面,古希腊是前800年-前146年间,马其顿王国也是前800年-前146年间,为什么时间是一样的,百度百科错了吗
追答
古希腊是一个区域不是一个国家,马其顿是其北部地区的一个国家 ,当马其顿被灭国的时候古希腊时代被终结了。所以他们的时间应该是一致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