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物理所有公式 30
展开全部
[思路分析]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t^2 -vo^2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v平均=s/t ④
v平均 = (v0 + vt)/2 ⑤
v平均 = v(t/2)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s/t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解题过程]
如上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vt^2 -vo^2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v平均=s/t ④
v平均 = (v0 + vt)/2 ⑤
v平均 = v(t/2)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s/t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解题过程]
如上
展开全部
速度
V= S / t
重力
G=mg
m
:质量
g
:
9.8N/kg
或者
10N/kg
密度
ρ
=m/V
m
:质量
V
:体积
合力
F
合
(
N
)
方向相同:
F
合
=F1+F2
方向相反:
F
合
=F1
—
F2
方向相反时,
F1>F2
浮力
F
浮
(N) F
浮
=G
物
—
G
视
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
F
浮
(N) F
浮
=G
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
F
浮
(N) F
浮
=G
排
=m
排
g=
ρ
液
gV
排
G
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
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
:动力
L1
:动力臂
F2
:阻力
L2
:阻力臂
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
G
物
+G
轮)
S=2 h G
物:物体的重力
G
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
G
物
+G
轮)
S=n h n
: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
W
(
J
)
W=Fs F
: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W
有
总功
W
总
W
有
=G
物
h
W
总
=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
×
100%
功率
p(w)=w/t
w:
功
T:
时间
压强
p(pa)=F/s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p
(
Pa
)
P=
ρ
gh
ρ
: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
Q
(
J
)
Q=cm
△
t 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
t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
Q
(
J
)
Q=mq m
:质量
q
: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
I
(
A
)
I=I1=I2=
……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
U
(
V
)
U=U1+U2+
……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
R
(
Ω
)
R=R1+R2+
……
并联电路
电流
I
(
A
)
I=I1+I2+
……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
U
(
V
)
U=U1=U2=
……
并联电路
电阻
R
(
Ω
)
=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
:电荷量(库仑)
t
:时间(
S
)
电功
W
(
J
)
W=UIt=Pt U
:电压
I
:电流
t
:时间
P
: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
电压
I
:电流
R
: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
λν
C
: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³
kg/m
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
)
比热
c
焦/(千克
°
C
)
J/(kg
°
C)
真空中光速
3
×
108
米/秒
g 9.8
牛顿/千克
15
°
C
空气中声速
340
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
、速度:
V=S/t
2
、重力:
G=mg
3
、密度:
ρ
=m/V
4
、压强:
p=F/S
5
、液体压强:
p=
ρ
gh
6
、浮力:
(
1
)
、
F
浮=
F
’
-
F (
压力差
)
(
2
)
、
F
浮=
G
-
F (视重力) (3)、
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V= S / t
重力
G=mg
m
:质量
g
:
9.8N/kg
或者
10N/kg
密度
ρ
=m/V
m
:质量
V
:体积
合力
F
合
(
N
)
方向相同:
F
合
=F1+F2
方向相反:
F
合
=F1
—
F2
方向相反时,
F1>F2
浮力
F
浮
(N) F
浮
=G
物
—
G
视
G
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
F
浮
(N) F
浮
=G
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
F
浮
(N) F
浮
=G
排
=m
排
g=
ρ
液
gV
排
G
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
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
液:液体的密度
V
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
:动力
L1
:动力臂
F2
:阻力
L2
:阻力臂
定滑轮
F=G
物
S=h F
: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
物:物体的重力
S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
: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
G
物
+G
轮)
S=2 h G
物:物体的重力
G
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
G
物
+G
轮)
S=n h n
: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
W
(
J
)
W=Fs F
:力
s
: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
W
有
总功
W
总
W
有
=G
物
h
W
总
=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
×
100%
功率
p(w)=w/t
w:
功
T:
时间
压强
p(pa)=F/s
F:
压力
S:
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
p
(
Pa
)
P=
ρ
gh
ρ
:液体的密度
h
: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
Q
(
J
)
Q=cm
△
t c
:物质的比热容
m
:质量
△
t
: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
Q
(
J
)
Q=mq m
:质量
q
: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
I
(
A
)
I=I1=I2=
……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
U
(
V
)
U=U1+U2+
……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
R
(
Ω
)
R=R1+R2+
……
并联电路
电流
I
(
A
)
I=I1+I2+
……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
U
(
V
)
U=U1=U2=
……
并联电路
电阻
R
(
Ω
)
=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
:电荷量(库仑)
t
:时间(
S
)
电功
W
(
J
)
W=UIt=Pt U
:电压
I
:电流
t
:时间
P
: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
电压
I
:电流
R
: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
λν
C
: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
³
kg/m
³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
)
比热
c
焦/(千克
°
C
)
J/(kg
°
C)
真空中光速
3
×
108
米/秒
g 9.8
牛顿/千克
15
°
C
空气中声速
340
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
、速度:
V=S/t
2
、重力:
G=mg
3
、密度:
ρ
=m/V
4
、压强:
p=F/S
5
、液体压强:
p=
ρ
gh
6
、浮力:
(
1
)
、
F
浮=
F
’
-
F (
压力差
)
(
2
)
、
F
浮=
G
-
F (视重力) (3)、
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
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可以下载一个学习软件,里面什么都有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什么软件
追答
学霸君 作业帮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