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乡的文化品味和历史沿革的作文200字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历史文化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遗址文物陈列馆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韩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商属雍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录。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明《韩城县志》载:“韩,候、伯之国也”。
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博物志》载:“韩,武子采邑”。武子后,献子厥从封姓为韩氏,当时,晋占有河西之地与秦接壤。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与晋惠公夷战于韩,秦败晋,虏其君,晋献河西地。周顷王二年春(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
战国时,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少梁城属魏。周威列王十四年(前412年),魏攻占秦繁庞。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周显王七年(前362年),秦败魏于少梁,俘魏相公孙痤,攻取魏繁庞城。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秦与魏战元里(在今大荔县境内),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更少梁为夏阳,置邑。
秦灭六国,夏阳属内史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翳被封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八月,刘邦入关中。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之一部分为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夏阳属之。
新莽时,改夏阳为冀亭,属列尉大夫治。
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西京三辅(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不变,冀亭又复名夏阳,仍属左冯翊。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至明帝永平二年(59),合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居中原,夏阳属魏雍州冯翊郡,晋仍因之。后属华山郡。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上郡治所由肤施(今延安)迁居夏阳避羌乱。七年(351),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夏阳属华州华山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隶同州武乡郡。宇文觉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夏阳并入合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夏阳自合阳分出,重新设县,以古韩国改名韩城,属冯翊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属西韩州。八年(625)州治迁韩城,领韩城、合阳、河西三县。太宗贞观八年(635)废州。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韩城为夏阳,隶河中府。昭宣帝天成二年(905)更名韩原县。
五代后梁时,仍属河中府。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复名韩城,隶同州。
北宋,隶永兴路定国军冯翊郡。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将娄宿,自韩城履冰入陕,关中遂没于金。金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设祯州,领韩城、合阳二县。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废州为县,二年又复设祯州,县址迁至今县城西北二十里土岭。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撤祯州,改属同州,县址迁回原址。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韩城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潼关道。
清初沿用明制,属西安府同州潼关道。雍正三年(1725),改同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同州升府,韩城仍属之。
辛亥革命后,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取消道制,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8年3月24日,韩城第二次解放。初属黄龙分区。1949年6月改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大荔分区撤销,改 属渭南分区。1956年10月,直属省辖。1959年1月,合阳县及黄龙白马滩公社并入韩城。1961年8月,恢复原建置属,仍渭南专区,1972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韩城仍为辖之。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1984年1月正式改县为市,仍属渭南地区。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城市。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韩城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历史人物众多,文物 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美誉。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春秋时期赵武、乾隆年间名相王杰、现代著名作家杜鹏程等都诞生在韩城。韩城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182处,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11处(司马迁祠墓、大禹庙、魏长城遗址、文庙、党家村古民居、普照寺、城隍庙、法王庙、玉皇后土庙、梁带村遗址、北营庙)。元、明、清古建筑遍布城乡,其中元代建筑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堪称陕西之最,位于韩城市昝村镇的普照寺被誉 为陕西元代建筑博物院。韩城享有“小北京”之称,明清四合院民居建筑保存完整,尤以党家村最为典型,被国内外专家赞誉为“世界民居之瑰宝”、“人类文明的活化石”。韩城的文化 遗产极为丰富,最具代表性质的有门楣题字、百面锣鼓、耍神楼、秧歌等。近年来,韩城市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南司马迁祠墓、中古城和党家村、北龙门的旅游格局,并融入了陕西省旅游东环线。
韩城梁带村两周古墓群位于韩城市昝村镇,距市区7公里。2005年4月,陕西省文物局开始对其进行挖掘。这座古墓群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50米,总面积为33万平方米,目前卜⑾至街苣乖95座、车马坑64座,其中大型墓葬7座。从去年5月开始发掘以来,K1、M19、M26(M代表“墓”、K代表“坑”)已发掘结束,M27号墓正在清理中。
已发掘的三座大墓陪葬品极其奢华,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大批金、玉、铜、漆、石、铁器等罕见文物出土,许多都是国内首次发现。特别是M27中随葬品及其丰富,或年代较早、或保存较好,亦能反映出墓主确定为一代国君。此次发掘墓葬保存完好,且有带铭铜器,墓地的国别及许多历史、文化和手工业工艺之谜即将被解开,尤其是古老的芮国的文化内涵、世系、地望等重大问题将逐渐被撩开其神秘面纱。三座大墓出土的铜礼器,特别是鼎、簋、方壶、甑的器形和纹饰,据以往铜礼器年代学研究成果,梁带村三座大墓的年代为春秋早期。
韩城梁带村两周墓地规模较大、级别较高、布局完整、保存较好,历史上少有被盗,这样的墓地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属罕见。韩城市两周考古主要集中在遗址调查方面,两周时期的墓葬发掘基本处于空白,而陕西全省同时期的墓地亦发现甚少,所以本次发现的梁带村两周之际的高等级贵族墓地,为了解和研究陕西及黄河沿岸周代的考古学文化,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以及社会历史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梁带村两周遗址已于今年5月被评为“2005年全国考古十大发现”;与此同时,国家文物局也将梁带村古墓群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韩城市梁带村两周遗址文物陈列馆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
历史沿革
韩城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商属雍州,《书·禹贡》有“龙门,禹贡雍州之域”的记录。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史以“龙门”为韩城地域的代称。
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名佚传)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称韩(侯)国。周宣王时,秦仲少子康又受封于梁山,是谓梁(伯)国。周襄王十一年(前641年)为秦穆公所灭,今韩城市南古少梁即其都。明《韩城县志》载:“韩,候、伯之国也”。
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万于韩原。《博物志》载:“韩,武子采邑”。武子后,献子厥从封姓为韩氏,当时,晋占有河西之地与秦接壤。周襄王七年(前645年),秦与晋惠公夷战于韩,秦败晋,虏其君,晋献河西地。周顷王二年春(前617年),晋伐秦,取少梁。
战国时,周贞定王二十八年(前441年),少梁城属魏。周威列王十四年(前412年),魏攻占秦繁庞。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少梁属魏。周显王七年(前362年),秦败魏于少梁,俘魏相公孙痤,攻取魏繁庞城。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秦与魏战元里(在今大荔县境内),斩首七千,取少梁。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年),秦更少梁为夏阳,置邑。
秦灭六国,夏阳属内史地。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正月,项羽先后分封三王,董翳被封为翟王,领陕西北部地区。八月,刘邦入关中。景帝前元二年(前155年),分内史郡之一部分为左内史。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左内史更名为左冯翊。夏阳属之。
新莽时,改夏阳为冀亭,属列尉大夫治。
东汉时期,光武中兴,国都东迁,西京三辅(京兆伊、左冯翊、右扶风)不变,冀亭又复名夏阳,仍属左冯翊。光武帝建武元年(25)至明帝永平二年(59),合阳并入夏阳。
三国时期,魏国雄居中原,夏阳属魏雍州冯翊郡,晋仍因之。后属华山郡。
东晋穆帝永和五年(349),上郡治所由肤施(今延安)迁居夏阳避羌乱。七年(351),苻健在长安建立前秦,夏阳属之。
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夏阳属华州华山郡。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53),隶同州武乡郡。宇文觉废魏建立北周,明帝二年(558),夏阳并入合阳。
隋开皇十八年(598),夏阳自合阳分出,重新设县,以古韩国改名韩城,属冯翊郡。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改属西韩州。八年(625)州治迁韩城,领韩城、合阳、河西三县。太宗贞观八年(635)废州。肃宗乾元元年(758),改韩城为夏阳,隶河中府。昭宣帝天成二年(905)更名韩原县。
五代后梁时,仍属河中府。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复名韩城,隶同州。
北宋,隶永兴路定国军冯翊郡。南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将娄宿,自韩城履冰入陕,关中遂没于金。金宣宗贞佑三年(1215年),设祯州,领韩城、合阳二县。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废州为县,二年又复设祯州,县址迁至今县城西北二十里土岭。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撤祯州,改属同州,县址迁回原址。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韩城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同州潼关道。
清初沿用明制,属西安府同州潼关道。雍正三年(1725),改同州为直隶州。十三年(1735)同州升府,韩城仍属之。
辛亥革命后,属陕西省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取消道制,直属省辖。民国二十八年(1939),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948年3月24日,韩城第二次解放。初属黄龙分区。1949年6月改属大荔分区。1950年5月大荔分区撤销,改 属渭南分区。1956年10月,直属省辖。1959年1月,合阳县及黄龙白马滩公社并入韩城。1961年8月,恢复原建置属,仍渭南专区,1972年3月改专区为地区,韩城仍为辖之。1983年10月国务院批准,1984年1月正式改县为市,仍属渭南地区。1985年2月国务院批准为开放城市。1986年12月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