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河流的航运价值
看河流径流量。降水多,河的径流量大,航运价值高 降水季节差异少,河的径流量稳定,航运价值高。
看地形是否平坦。地形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价值高。
看结冰期的长短 结冰期长,航运价值低。
看流域内经济是否发达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航运需求 量大,航运价值就高,反之,航运 价值低。亚马孙河流域,过于湿热,人口稀 少,经济落后,运输需求量少。
河流航运条件:
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河道: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水深,适宜载重货物
进出口贸易多
平原地区
水网密布,大多与海洋沟通
降水年较差小,无冰期或冰期短,无沽水期。
航运业中历史悠久的招商局于1930年由国民政府改为国营。其前身是李鸿章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这是晚清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成立后﹐遭到美商旗昌﹐英商太古﹑怡和轮船公司在运费上削价竞争﹐企图将其挤垮﹐继续垄断中国航运业。轮船招商局奋起应战﹐承揽漕粮﹐兼揽商货。1885年(光绪十一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理。1930年由国民政府改为国营后﹐1932年归交通部﹐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的机构。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外商轮船先后返回中国沿海内河复航﹐加之内战频繁﹐屡有征调军用﹑碰坏船只等事﹐自营航运业受到很大打击。1927年招商局只占长江航线的总货运的2.1%﹐此后虽有上升﹐但至1936年也只占16.4%。抗日战争爆发后﹐外轮陆续撤离﹐自营航运业均努力抢运上海数百家工厂的内迁器材及军用物资﹐其后又投入后方水陆交通。战时中国船舶直接间接损失总计三千艘﹐四十九万五千三百二十吨。抗战胜利后﹐各航业公司努力恢复水运交通。据1947年6月交通部统计﹐当时轮船共一千五百零一艘﹐计十七万九千八百九十三吨。内河航运终未恢复到战前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内河航运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①50年代内河航运恢复和迅速发展阶段:1949年,我国内河通航里程只有7.36万公里,年货运量仅2500多万吨,到1957年发展到14.4万公里,内河货运量占国内货物周转的比重13.4%。到1961年,内河通航里程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17.2万公里。
②60年代以后20年,内河航运缓慢发展阶段:这时由于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重水利、水电,轻航运,到1979年全国通航河流上形成碍航闸坝1200多座;在交通运输建设中重铁路轻河运,国家对内河航运投资减少,造成大量物资弃水走陆。1979年,全国内河的通航,里程缩短为10.8万公里,内河运输在国内物资周转量中比重下降到7%。在上述通航里程中能够常年通航300吨级以上船舶仅占8.7%;能通1000吨级船舶只占4.1%。设备落后,港口吞吐能力滞后,以船代库,港口压船,船只实际航行量仅10%。
③80年代以来大力对内河航运整治、提高航运能力的发展阶段。
2024-07-25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