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从哪些方面开展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认识商业模式 应避免几大概念误区
要认识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先认识商业模式,并将其与三个为常人所熟知的概念进行区分。
首先,商业模式不等于营销模式。众所皆知,国美、苏宁是两个成功的家电品牌,有人说,他们的成功靠的是竞价协议,那么为何百货公司不能像他们一样低价?低价到无利可图之时,百货公司退出市场,为何国美、苏宁仍然能继续经营?
就拿国美来说,他并不靠家电销售盈利,而是将卖家电所赚的钱投资房地产,再拿房产的盈利投资家电。国美靠的是商业模式,而非盈利模式,前者是长期的经营行为,而后者是短期的市场行为。
其次,商业模式也不完全等同于盈利模式,前者追求市盈率,即企业价值回报,而后者看重利润率,即产品价值回报。就以当当网的成功为例,在2008年前,当当网近十年未实现盈利,待上市之后,其市值却达近30亿元,可见其创始人并不是靠盈利模式赚钱,而是依靠股权价值。因此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商业模式内含盈利模式,一个企业的价值包括股权价值、协同价值、品牌价值、专利价值,而这些并不能以盈利模式来解释。
此外,商业模式更不是管理模式,前者是将固有的东西进行变化,后者是将变化变成固化;商业模式也是战略,它是企业最基本的思想和原则。就拿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工来说,前者必须是商业模式专家,后者是战略专家。
因此,我们可以给商业模式下个定义:它是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核心商业逻辑,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解决方案,是企业最根本的DNA,是内在本质、潜规则。
创业型企业失败 49%源于商业模式的缺陷?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数为1089.8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078.9万户,几乎占总数的99%,虽然数量庞大,但很多企业尚未成熟就早早夭折,这些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年。
在这些失败的企业中,有49%的企业失败源于商业模式的缺陷,23%的企业源于战略的失误,由于执行的问题而失败的企业占20%,剩下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虽然经过三年的发展,企业的数量会发生变化,但比例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这一数据令人担忧,但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因为商业模式缺陷而失败的企业,其经营者未必能充分认识失败根源所在,在他们看来,失败的原因或在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或在于人才的流失等等。
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在于过去30年,很多行业一直在“低成本、低劳动力”这条直行道上走,然而2008年,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转折——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中国低成本模式正在走向终结,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屡见不鲜,同质化竞争走向恶化。
当下还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父辈企业家不愿意让子女继承,同时子女也大多不愿意继承,原因在于不少年轻人认为父辈当初的创业模式过于粗放。这一代人在创业之初就接受了完整的商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使得他们极具竞争力,这是现在创业者与过去创业者最大的区别。
商业模式创新 需要三种思维合而为一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打破”,这是战略的盲点所在,因为战略仍旧是建立在既定的规则之上,而商业模式创新就需要“破界”。
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存在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而它的方法论就是需要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将投资者的全局思维、颠覆者的创新思维和经营者的规划思维三者合而为一。
所谓的全局思维,就是有层次性、发展性、系统性的思维,不仅需看到企业的发展,也要看到产业、商业的发展,不仅了解宏观趋势,也要了解中观趋势、微观趋势,寻找趋势共振,而在当下,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存在知识结构的缺陷。此外,也有一些企业运营者的思维没有层次感,从而导致错位,例如本该考虑商业模式的董事长,却一直站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思考战略问题,董事长是一家企业规则的制定者和把握者,剩下的就应该交给人才去做,做一个“聪明的懒人”。
全局思维就是要把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路径,把握事物发展中的周期节奏,把握企业发展的路径和周期节奏。正如俗话所说“3岁看到70岁”,不少投资机构在选择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时,就拥有这样的思维,这个思维并不是依靠理论建立起来的,而是靠视野和经验,靠全局的思维方式。
其次,经营者应该拥有颠覆者的创新思维。一个人越有经验,往往越容易存在惯性思维,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今天许多行业正在经历“隔行打劫”,例如如家快捷酒店的创始人并不懂得酒店管理经营,然而他却带领团队4年时间实现纳斯达克上市,为何他会成功?因为他虽对行业经验不懂,但却对商业经验非常丰富。在大部分酒店采取购买场地之时,如家采用的是租赁的轻资产运作模式,当高档酒店和低端旅馆林立之时,如家却在其中找到中间市场,最终走向成功。
第三个是经营者的规划思维。任何一个想法、点子,都可以将其变成可落地、可执行的,这就是需要管理经验。
如果经营者三种思维中缺少一种,就必须要去学习,学习的途径不是找书本,而是找行业专家。
不同阶段的企业
面临不同的商业模式缺陷
企业发展往往会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
企业在创业期之时,最大的商业模式缺陷就是定位缺陷。曾经有一家企业表示自己拥有一项比淘宝更好的技术,但是真正会选择投资其的人却几乎没有,这样的一家企业,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可能性,这也是当前很多初创期企业定位错误所在。初创企业要学会“补缺”,即寻找细分市场,不要竞争,要寻找蓝海定位。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只要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都是一个蓝海行业。细分不是市场小,而是价值很精准。就拿宝洁集团为例,旗下的洗发水品牌基本可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霸王洗发水的出现,就是找到了洗发水的细分市场,这是蓝海思维,也是每一个创业者值得探究的思维方式。
成长期的企业往往会遇到的商业模式缺陷是扩张缺陷,更甚者,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企业经营者不懂得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南京曾经有一位企业家,他是防火墙面材料的发明者,因为他的这一项发明,才有了这一行业的存在,但他并没有得到这一行业最大的价值,只是二流的供应商。什么样的技术最具备商业价值?改变规则的技术最具备商业价值。很多正在扩张的企业会遇到这一难题:他有核心技术,却不懂得加强这一核心技术。
成熟期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失效,即人心涣散、机制失效。蜕变期的企业商业模式缺陷在于资本缺陷。
要认识商业模式创新,必须先认识商业模式,并将其与三个为常人所熟知的概念进行区分。
首先,商业模式不等于营销模式。众所皆知,国美、苏宁是两个成功的家电品牌,有人说,他们的成功靠的是竞价协议,那么为何百货公司不能像他们一样低价?低价到无利可图之时,百货公司退出市场,为何国美、苏宁仍然能继续经营?
就拿国美来说,他并不靠家电销售盈利,而是将卖家电所赚的钱投资房地产,再拿房产的盈利投资家电。国美靠的是商业模式,而非盈利模式,前者是长期的经营行为,而后者是短期的市场行为。
其次,商业模式也不完全等同于盈利模式,前者追求市盈率,即企业价值回报,而后者看重利润率,即产品价值回报。就以当当网的成功为例,在2008年前,当当网近十年未实现盈利,待上市之后,其市值却达近30亿元,可见其创始人并不是靠盈利模式赚钱,而是依靠股权价值。因此更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商业模式内含盈利模式,一个企业的价值包括股权价值、协同价值、品牌价值、专利价值,而这些并不能以盈利模式来解释。
此外,商业模式更不是管理模式,前者是将固有的东西进行变化,后者是将变化变成固化;商业模式也是战略,它是企业最基本的思想和原则。就拿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工来说,前者必须是商业模式专家,后者是战略专家。
因此,我们可以给商业模式下个定义:它是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核心商业逻辑,也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解决方案,是企业最根本的DNA,是内在本质、潜规则。
创业型企业失败 49%源于商业模式的缺陷?
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工商登记注册企业数为1089.8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078.9万户,几乎占总数的99%,虽然数量庞大,但很多企业尚未成熟就早早夭折,这些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为2.9年。
在这些失败的企业中,有49%的企业失败源于商业模式的缺陷,23%的企业源于战略的失误,由于执行的问题而失败的企业占20%,剩下的是其他原因造成的。虽然经过三年的发展,企业的数量会发生变化,但比例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这一数据令人担忧,但最让人担心的是,这些因为商业模式缺陷而失败的企业,其经营者未必能充分认识失败根源所在,在他们看来,失败的原因或在于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或在于人才的流失等等。
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在于过去30年,很多行业一直在“低成本、低劳动力”这条直行道上走,然而2008年,中国经济迎来了新的转折——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正在发生着变化,中国低成本模式正在走向终结,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能过剩屡见不鲜,同质化竞争走向恶化。
当下还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即父辈企业家不愿意让子女继承,同时子女也大多不愿意继承,原因在于不少年轻人认为父辈当初的创业模式过于粗放。这一代人在创业之初就接受了完整的商业体系和经营体系,使得他们极具竞争力,这是现在创业者与过去创业者最大的区别。
商业模式创新 需要三种思维合而为一
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在于“打破”,这是战略的盲点所在,因为战略仍旧是建立在既定的规则之上,而商业模式创新就需要“破界”。
商业模式创新是商业模式存在的核心价值和意义,而它的方法论就是需要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将投资者的全局思维、颠覆者的创新思维和经营者的规划思维三者合而为一。
所谓的全局思维,就是有层次性、发展性、系统性的思维,不仅需看到企业的发展,也要看到产业、商业的发展,不仅了解宏观趋势,也要了解中观趋势、微观趋势,寻找趋势共振,而在当下,有不少企业经营者存在知识结构的缺陷。此外,也有一些企业运营者的思维没有层次感,从而导致错位,例如本该考虑商业模式的董事长,却一直站在总经理的位置上,思考战略问题,董事长是一家企业规则的制定者和把握者,剩下的就应该交给人才去做,做一个“聪明的懒人”。
全局思维就是要把握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路径,把握事物发展中的周期节奏,把握企业发展的路径和周期节奏。正如俗话所说“3岁看到70岁”,不少投资机构在选择项目投资、进行风险评估时,就拥有这样的思维,这个思维并不是依靠理论建立起来的,而是靠视野和经验,靠全局的思维方式。
其次,经营者应该拥有颠覆者的创新思维。一个人越有经验,往往越容易存在惯性思维,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今天许多行业正在经历“隔行打劫”,例如如家快捷酒店的创始人并不懂得酒店管理经营,然而他却带领团队4年时间实现纳斯达克上市,为何他会成功?因为他虽对行业经验不懂,但却对商业经验非常丰富。在大部分酒店采取购买场地之时,如家采用的是租赁的轻资产运作模式,当高档酒店和低端旅馆林立之时,如家却在其中找到中间市场,最终走向成功。
第三个是经营者的规划思维。任何一个想法、点子,都可以将其变成可落地、可执行的,这就是需要管理经验。
如果经营者三种思维中缺少一种,就必须要去学习,学习的途径不是找书本,而是找行业专家。
不同阶段的企业
面临不同的商业模式缺陷
企业发展往往会经历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蜕变期。
企业在创业期之时,最大的商业模式缺陷就是定位缺陷。曾经有一家企业表示自己拥有一项比淘宝更好的技术,但是真正会选择投资其的人却几乎没有,这样的一家企业,随时都面临着死亡的可能性,这也是当前很多初创期企业定位错误所在。初创企业要学会“补缺”,即寻找细分市场,不要竞争,要寻找蓝海定位。任何一个细分市场,只要具有全国推广的价值,都是一个蓝海行业。细分不是市场小,而是价值很精准。就拿宝洁集团为例,旗下的洗发水品牌基本可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霸王洗发水的出现,就是找到了洗发水的细分市场,这是蓝海思维,也是每一个创业者值得探究的思维方式。
成长期的企业往往会遇到的商业模式缺陷是扩张缺陷,更甚者,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情况。企业经营者不懂得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南京曾经有一位企业家,他是防火墙面材料的发明者,因为他的这一项发明,才有了这一行业的存在,但他并没有得到这一行业最大的价值,只是二流的供应商。什么样的技术最具备商业价值?改变规则的技术最具备商业价值。很多正在扩张的企业会遇到这一难题:他有核心技术,却不懂得加强这一核心技术。
成熟期最大的问题是管理失效,即人心涣散、机制失效。蜕变期的企业商业模式缺陷在于资本缺陷。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