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什么不是军机大臣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军机大臣全称军机大臣上行走,简称大军机。从乾隆二十年后成为国家最为重要的行政处理机构,由于当时满清皇权已经高度发达,军机处绝对已经成为皇帝处理政务的“传导信息”和“参谋”班子,可以说是相当于英国的内阁大臣。而绝非是我国中央办公厅和中央书记处可比的。仅仅按照军机处的字面解释而贬低军机大臣的地位和影响力是大错特错的。
--------------------
以下是为何李鸿章没有担任军机大臣的原因
身份欠缺:军机处的权责日益扩大自乾隆四十年回部叛乱后,帝国出现的财政困境开始逐渐地超过军事问题带来的麻烦。因此,军机大臣一直多从中央行政机构选任,并且其中多由“户部堂官”提拔选任。大致保持6-7人,保持满汉蒙均等原则。直到辛酉政变后,领班军机大臣一直由亲王担任(在此以前没有亲王担任军机大臣传统)而后的军机处也一直均由户部在职或出身的传统。如翁师傅。李鸿章不具备中央行政机构、户部和高级亲王出身。故不存在便于其入军机的身份。
时机问题:李鸿章在1862年底就担任江苏巡抚照理就拥有入选军机处的资格,然而1865年洋务运动开始,军机处内就已经分为洋务和顽固两派,可以说刚开始军机处是没有位置让李鸿章进的。李鸿章1865年为两江总督,1871年为直隶总督,而后兼北洋大臣。海防论之后又委任其总办北洋水师权。由于北洋水师的建设和督办当时被清帝国视为头等要务,而北洋水师的督办只有李中堂一人亲车熟路,故李鸿章在1890年失去了最有可能入军机的机会。
为了弥补李鸿章不能入军机处的遗憾。直到1895年为止。李鸿章荣膺各种头衔和爵位。文华殿大学士足以让他在进京朝贺时站在除鬼子六以外所有军机大臣之前,足以可见李鸿章地位之高。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被罢黜,此后基本失去了入军机的机会。
有人可用:军机处在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时期一直处于有人可用的时期,李鸿章是否入军机处,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意义不大。而对于光绪帝而言,最好还是不要入,以免增加后党砝码。
朝廷信任:由于李鸿章办洋务的能力超群,李鸿章一直都留任在直隶总督任上长达25年。我曾经在几年前的一篇论文中提及,由于京畿属于皇权要地,清代历任直隶总督的平均任期为2.2年,李鸿章任期之长绝无仅有,可见其20多年任内不管是洋务、内政的处理都是极好的,连光绪18年的黄河水患,都由李鸿章一人督办监理完成,颇有乾隆中期刘统勋办事之风。由于直隶总督主管京畿防务,故经常调换以免政变,而李鸿章极其忠于太后,深得其信任,故太后也极为放心让李鸿章主管直隶,反而是其深得主上放心的见证。
-------------
几点纠正和自己的看法:
官员的自由权力:当时官吏的职位调动与他们自己的要求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李鸿章自己不想成为军机大臣,就不去的;也不存在李鸿章不想放弃直隶精心培育的事业和淮军而不放弃的道理。这些在清朝一律均是当斩的罪责。
入军机之欲望:基本上清代每一个处在上层的大臣都有两个欲望,一是军机大臣,二是大学士衔。张之洞到老死前两年才入军机处,他可以说是想入而长时间没入的急先锋。其他还有很多,就不列举。而对李鸿章的人事安排,则是太后信任李鸿章的表现,如果李鸿章再多活5年,我相信他肯定能入军机处。
「插曲:显然还有比李鸿章更得太后信任的大臣,荣禄在1898年在军机大臣任中兼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然而荣禄与慈禧的关系,是尔等比较了解清史的朋友们所熟知的,所以不再赘述。」
--------------------
以下是为何李鸿章没有担任军机大臣的原因
身份欠缺:军机处的权责日益扩大自乾隆四十年回部叛乱后,帝国出现的财政困境开始逐渐地超过军事问题带来的麻烦。因此,军机大臣一直多从中央行政机构选任,并且其中多由“户部堂官”提拔选任。大致保持6-7人,保持满汉蒙均等原则。直到辛酉政变后,领班军机大臣一直由亲王担任(在此以前没有亲王担任军机大臣传统)而后的军机处也一直均由户部在职或出身的传统。如翁师傅。李鸿章不具备中央行政机构、户部和高级亲王出身。故不存在便于其入军机的身份。
时机问题:李鸿章在1862年底就担任江苏巡抚照理就拥有入选军机处的资格,然而1865年洋务运动开始,军机处内就已经分为洋务和顽固两派,可以说刚开始军机处是没有位置让李鸿章进的。李鸿章1865年为两江总督,1871年为直隶总督,而后兼北洋大臣。海防论之后又委任其总办北洋水师权。由于北洋水师的建设和督办当时被清帝国视为头等要务,而北洋水师的督办只有李中堂一人亲车熟路,故李鸿章在1890年失去了最有可能入军机的机会。
为了弥补李鸿章不能入军机处的遗憾。直到1895年为止。李鸿章荣膺各种头衔和爵位。文华殿大学士足以让他在进京朝贺时站在除鬼子六以外所有军机大臣之前,足以可见李鸿章地位之高。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被罢黜,此后基本失去了入军机的机会。
有人可用:军机处在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时期一直处于有人可用的时期,李鸿章是否入军机处,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意义不大。而对于光绪帝而言,最好还是不要入,以免增加后党砝码。
朝廷信任:由于李鸿章办洋务的能力超群,李鸿章一直都留任在直隶总督任上长达25年。我曾经在几年前的一篇论文中提及,由于京畿属于皇权要地,清代历任直隶总督的平均任期为2.2年,李鸿章任期之长绝无仅有,可见其20多年任内不管是洋务、内政的处理都是极好的,连光绪18年的黄河水患,都由李鸿章一人督办监理完成,颇有乾隆中期刘统勋办事之风。由于直隶总督主管京畿防务,故经常调换以免政变,而李鸿章极其忠于太后,深得其信任,故太后也极为放心让李鸿章主管直隶,反而是其深得主上放心的见证。
-------------
几点纠正和自己的看法:
官员的自由权力:当时官吏的职位调动与他们自己的要求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李鸿章自己不想成为军机大臣,就不去的;也不存在李鸿章不想放弃直隶精心培育的事业和淮军而不放弃的道理。这些在清朝一律均是当斩的罪责。
入军机之欲望:基本上清代每一个处在上层的大臣都有两个欲望,一是军机大臣,二是大学士衔。张之洞到老死前两年才入军机处,他可以说是想入而长时间没入的急先锋。其他还有很多,就不列举。而对李鸿章的人事安排,则是太后信任李鸿章的表现,如果李鸿章再多活5年,我相信他肯定能入军机处。
「插曲:显然还有比李鸿章更得太后信任的大臣,荣禄在1898年在军机大臣任中兼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然而荣禄与慈禧的关系,是尔等比较了解清史的朋友们所熟知的,所以不再赘述。」
展开全部
1.
军机处大臣多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
基本都是中央发迹,而李鸿章不是,虽然他考取了进士,却是由镇压太平军起家,在地方上奔走,
2.军机处大臣是干嘛的,自然是内政文事那一套,而李鸿章是什么样的人?先由军事发家,然后是在地方搞洋务运动,在当上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开始以地方之臣开展整个帝国的外交
,军事建设,终其一生,他就像一个救火队长,哪里有事扑哪里。内政文书之事不适合他,而军机大臣也不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3,军机处逐渐没落,在慈禧的垂帘听政下,军机处作为一个皇帝的侍从机构,本身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4.以李鸿章之资历,影响,一个军机大臣之身份丝毫不影响其对中国,官僚之作用,
以1900年为例,东南互保,不服从慈禧之命令,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毕竟,中央的政策需要地方去执行啊,而地方那些人,张之洞等人,不是他的部下,就是他的同事。
5.张居正虽为首辅,其改革也是困难重重,抗拒甚多,否则死后也不会如此悲惨,其政策之措施能推行在于两点,一,的确有利于民,第二,对于官僚的办事效果强硬,一层一层往下压。
军机处大臣多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充任,
基本都是中央发迹,而李鸿章不是,虽然他考取了进士,却是由镇压太平军起家,在地方上奔走,
2.军机处大臣是干嘛的,自然是内政文事那一套,而李鸿章是什么样的人?先由军事发家,然后是在地方搞洋务运动,在当上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后开始以地方之臣开展整个帝国的外交
,军事建设,终其一生,他就像一个救火队长,哪里有事扑哪里。内政文书之事不适合他,而军机大臣也不是一种荣耀的象征。
3,军机处逐渐没落,在慈禧的垂帘听政下,军机处作为一个皇帝的侍从机构,本身就处于一个尴尬的地位,
4.以李鸿章之资历,影响,一个军机大臣之身份丝毫不影响其对中国,官僚之作用,
以1900年为例,东南互保,不服从慈禧之命令,可见其影响力之大。毕竟,中央的政策需要地方去执行啊,而地方那些人,张之洞等人,不是他的部下,就是他的同事。
5.张居正虽为首辅,其改革也是困难重重,抗拒甚多,否则死后也不会如此悲惨,其政策之措施能推行在于两点,一,的确有利于民,第二,对于官僚的办事效果强硬,一层一层往下压。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