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农药
2个回答
2019-03-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关注
展开全部
(1)对症施药
禁止一切非对症施用农药的行为和宣传。有关药剂使用需参阅防治葡萄病虫害权威介绍与药品详细说明书。生产上应重视以农业、生物防治、物理与机械方法防治为主的防治原则,减少农药防治的次数,优先选择植物源、矿物源药剂等综合防治。
(2)适时用药
一是要抓住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例如,休眠期及绒球期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园,花期一般不采取喷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花后10天开始重点防治。落花前后和初夏重点防治炭疽病,雨季后重点防治霜霉病,这样会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是优质葡萄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潜能,要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可能“药到病除”。幼果期未套袋前不能使用的防病药有退菌特、代森锰锌、代森锌、三唑铜、福星等,以免污染果面。着色初期用农抗120 加有机液肥或喷施世高加有机液肥预防白腐病、雨后喷果穗和下部叶;果实成熟期前后用大生(M-45),或科博加有机液肥防治褐斑病、炭疽病,采收前15天停止一切用药。采后再喷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褐斑病、霜霉病、锈病,保护好叶片;用物理性诱导器,诱杀夜蛾;并做好秋梢修剪,防止旺长,积累养分。
不要在中午太阳光强烈时叶面喷药。设施栽培葡萄喷药时需揭开大棚膜通风,早晨待露水干后喷,喷后待叶片表面药液干燥后盖棚。
(3)连续用药
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过程。用药中间脱节或没有抓住关键时期,如果遇到适宜暴发的天气,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此时,再采取措施,会费工费钱,又刺激病菌或害虫的抗性。病害发生后,应采取补救性措施,需要2~3次药才能把病害控制住;此2~3次药要连续施药,不能脱节,一旦脱节,可能会造成病害快速滋生蔓延,增加防治难度,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钱与工夫。
(4)注意施药质量
很多果农往往注意农药种类而忽视施药质量。施药质量决定防治效果。喷洒农药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施药必须均匀、周到。喷药防病时,未喷到药的地方病原仍然存在,这样就留下了传染源,留下了隐患,一旦环境条件合适,就有传遍整个葡萄园的风险,若再一次施用农药,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不利于生产安全食品。
弥雾要细,除白粉病防治重点喷施叶片正面外,其余病害均应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勿在叶片边沿形成农药或叶面肥水珠。
(5)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以保护剂为基础,注意治疗剂和保护剂的配合施用
一般情况下,施用1种保护剂就可以了。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1种治疗剂配合1种保护剂施用。特殊情况下,2种治疗剂与1种保护剂配合施用,但两种治疗剂必须是不同作用原理的或不同杀菌谱的。一般不要选择3种或3种以上药物乱混用。
(6)轮换、交替施用不同药剂
农药的轮换、交替施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阻止或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另一是轮换用药可有效减少某一种化学农药的残留。甲霜灵与恶霜灵有交互抗性,乙霉威和异菌脲有交互抗性,所以施用甲霜灵后就不能再施用恶霜灵,同理,施用乙霉威后就不能再施用异菌脲。
(7)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确定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最大无副作用剂量、安全系数、食品的日摄入量、在某种作物上或作物内的分解半衰期、农药的施用次数等。生产中必须严格按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
(8)农药施用记录
严格详细记录农产品生产中施用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施用量、施用时间等。葡萄采收后,针对所有施用的农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
禁止一切非对症施用农药的行为和宣传。有关药剂使用需参阅防治葡萄病虫害权威介绍与药品详细说明书。生产上应重视以农业、生物防治、物理与机械方法防治为主的防治原则,减少农药防治的次数,优先选择植物源、矿物源药剂等综合防治。
(2)适时用药
一是要抓住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例如,休眠期及绒球期用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清园,花期一般不采取喷药防治病虫害的方法,花后10天开始重点防治。落花前后和初夏重点防治炭疽病,雨季后重点防治霜霉病,这样会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是优质葡萄生产中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潜能,要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可能“药到病除”。幼果期未套袋前不能使用的防病药有退菌特、代森锰锌、代森锌、三唑铜、福星等,以免污染果面。着色初期用农抗120 加有机液肥或喷施世高加有机液肥预防白腐病、雨后喷果穗和下部叶;果实成熟期前后用大生(M-45),或科博加有机液肥防治褐斑病、炭疽病,采收前15天停止一切用药。采后再喷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褐斑病、霜霉病、锈病,保护好叶片;用物理性诱导器,诱杀夜蛾;并做好秋梢修剪,防止旺长,积累养分。
不要在中午太阳光强烈时叶面喷药。设施栽培葡萄喷药时需揭开大棚膜通风,早晨待露水干后喷,喷后待叶片表面药液干燥后盖棚。
(3)连续用药
病虫害防治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过程。用药中间脱节或没有抓住关键时期,如果遇到适宜暴发的天气,可能会造成病虫害的大发生;此时,再采取措施,会费工费钱,又刺激病菌或害虫的抗性。病害发生后,应采取补救性措施,需要2~3次药才能把病害控制住;此2~3次药要连续施药,不能脱节,一旦脱节,可能会造成病害快速滋生蔓延,增加防治难度,可能需要花更多的钱与工夫。
(4)注意施药质量
很多果农往往注意农药种类而忽视施药质量。施药质量决定防治效果。喷洒农药一定要注意施药质量,施药必须均匀、周到。喷药防病时,未喷到药的地方病原仍然存在,这样就留下了传染源,留下了隐患,一旦环境条件合适,就有传遍整个葡萄园的风险,若再一次施用农药,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不利于生产安全食品。
弥雾要细,除白粉病防治重点喷施叶片正面外,其余病害均应重点喷施叶片背面。勿在叶片边沿形成农药或叶面肥水珠。
(5)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应以保护剂为基础,注意治疗剂和保护剂的配合施用
一般情况下,施用1种保护剂就可以了。病虫害发生的关键期,1种治疗剂配合1种保护剂施用。特殊情况下,2种治疗剂与1种保护剂配合施用,但两种治疗剂必须是不同作用原理的或不同杀菌谱的。一般不要选择3种或3种以上药物乱混用。
(6)轮换、交替施用不同药剂
农药的轮换、交替施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阻止或减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另一是轮换用药可有效减少某一种化学农药的残留。甲霜灵与恶霜灵有交互抗性,乙霉威和异菌脲有交互抗性,所以施用甲霜灵后就不能再施用恶霜灵,同理,施用乙霉威后就不能再施用异菌脲。
(7) 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
确定农药施用的安全间隔期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最大无副作用剂量、安全系数、食品的日摄入量、在某种作物上或作物内的分解半衰期、农药的施用次数等。生产中必须严格按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
(8)农药施用记录
严格详细记录农产品生产中施用农药的名称(有效成分)、施用量、施用时间等。葡萄采收后,针对所有施用的农药,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
2017-04-25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科学使用农药在防治病虫、杂草等灾害方面的作用是积极的,但是,过去由于人们对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规律认识不够,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杀伤作用而滥用农药,缺乏生态的整体观念,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几个方面:
1、引起抗药性。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导致了病虫害的抗药性的产生,使化学农药效力大大下降,从而不得不提高单位面积的施药次数,提高了防治费用。
2、引起灾害再猖厥和次要灾害的大发生。如经常大面积施药防治国槐尺蠖的地区,除了增强国槐尺蠖的生活力和抗药性性外,由于杀伤了大量天敌,反而引起了国槐尺蠖频繁猖厥,同时又可引起其它次要害虫的猖厥。
3、污染环境,产生残害问题。农药不仅可直接污染环境,或通过沟渠、河流、湖海而散播,或经生物界的食物链的关系,逐步浓缩构成对生态系的影响,而且农产品中残毒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4、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天敌是生态系的重要成员,往往一种天敌能食多种害虫,因此抑制着许多次要害虫使之不易造成经济损失。而不合理的化学防治,特别是全部施药防治,必然导致天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对症下药。在防治病虫害选用的农药种类和剂型时,应选用即能取得防治效果,又没有副作用的农药。用药前,必须了解药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做到对症下药。
2、适时施药。要掌握防治病虫的关键时期,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病虫发生发展的动态,抓住薄弱环节,做到治早治小。如一般害虫在幼虫时抗药性弱,而且刚从卵里孵化出来,往往有群集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用药防治。
3、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无论那一种农药,施药浓度或用药量都要适当。用药量过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植物易产生药害,药量太小,无效果,造成人力物力上浪费。我们在调查和测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发展情况,决定施药次数,决不能不管病虫情况,随意施药。
4、交互用药。长期施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经常轮换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是防治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5、合理混用农药,各种农药各有其优缺点,混合使用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或兼治两种以上病虫害。但是,混用并不是所有的农药都适宜,更不是种类越多越好,混用不当,会产生分解、沉淀、油水分离不正常现象。
一般混用原则:同类农药可混用,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可与有机农药混用。不宜混用的农药,如遇酸碱易分解的农药,混用后易起化学的反应而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
1、引起抗药性。长期使用同种农药,导致了病虫害的抗药性的产生,使化学农药效力大大下降,从而不得不提高单位面积的施药次数,提高了防治费用。
2、引起灾害再猖厥和次要灾害的大发生。如经常大面积施药防治国槐尺蠖的地区,除了增强国槐尺蠖的生活力和抗药性性外,由于杀伤了大量天敌,反而引起了国槐尺蠖频繁猖厥,同时又可引起其它次要害虫的猖厥。
3、污染环境,产生残害问题。农药不仅可直接污染环境,或通过沟渠、河流、湖海而散播,或经生物界的食物链的关系,逐步浓缩构成对生态系的影响,而且农产品中残毒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4、杀伤天敌,破坏生态平衡。天敌是生态系的重要成员,往往一种天敌能食多种害虫,因此抑制着许多次要害虫使之不易造成经济损失。而不合理的化学防治,特别是全部施药防治,必然导致天敌大量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合理使用农药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1、对症下药。在防治病虫害选用的农药种类和剂型时,应选用即能取得防治效果,又没有副作用的农药。用药前,必须了解药剂的性能和防治对象,做到对症下药。
2、适时施药。要掌握防治病虫的关键时期,在预测预报的基础上,确切了解病虫发生发展的动态,抓住薄弱环节,做到治早治小。如一般害虫在幼虫时抗药性弱,而且刚从卵里孵化出来,往往有群集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用药防治。
3、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无论那一种农药,施药浓度或用药量都要适当。用药量过大不但污染环境,而且植物易产生药害,药量太小,无效果,造成人力物力上浪费。我们在调查和测报环境的基础上,根据病虫发生发展情况,决定施药次数,决不能不管病虫情况,随意施药。
4、交互用药。长期施用一种农药防治一种害虫或病害,易使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经常轮换使用几种不同类型的农药,是防治害虫或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有效措施。
5、合理混用农药,各种农药各有其优缺点,混合使用可以互补缺点,发挥所长,起到增效或兼治两种以上病虫害。但是,混用并不是所有的农药都适宜,更不是种类越多越好,混用不当,会产生分解、沉淀、油水分离不正常现象。
一般混用原则:同类农药可混用,植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可与有机农药混用。不宜混用的农药,如遇酸碱易分解的农药,混用后易起化学的反应而引起植物药害的农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