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宗教对东南亚人民生活的影响

不同宗教对东南亚人民生活的影响... 不同宗教对东南亚人民生活的影响 展开
 我来答
莫文灵云南
高粉答主

2017-05-02 · 药山镇中心学校退休教师(一代身份证)
莫文灵云南
采纳数:5771 获赞数:5420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各个时期中各大宗教或各种教派的信仰在东南亚各地往往交织混杂并行不悖。东南亚各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充分反映了东南亚文化具有多元化与相互融合的特色。
东南亚,指亚洲的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一带,南望澳大利亚,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与孟加拉、印度相毗邻。东南亚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来自亚、澳两大陆的不同人种和文化在这里交织混合。这一广阔地区,民族众多,存在着多种语言文字、宗教信仰、习俗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学者们形象地称为“世界民族博物馆”。
丰富的宗教文化是东南亚多元文化的突出特征。东南亚信仰的宗教中有源自本土的原始信仰,有公元前后从印度同时传入的婆罗门教、佛教,有从公元前2世纪以后从中国陆续传入的儒释道三教,有13、14世纪传入的源自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还有随着西欧人的到来,从16世纪开始传入的基督教(天主教)。从印度传入的宗教信仰及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从印度传入的宗教信仰:(1)原始信仰:包括生殖崇拜以及源自生殖崇拜或泛灵崇拜的对山的崇拜。(2)婆罗门教:大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以印度古代经书《吠陀》为经典,信仰多神,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神,他们分别代表宇宙的创造、护持和毁灭。(3)佛教:公元前6世纪由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为释迦牟尼)创建。自其悟道传教到涅槃入灭后约百年间是原始佛教时期,其后至公元2~3世纪为部派佛教时期,分成了上座部、大众部等许多部派。2~3世纪到7世纪,法称论师时代,是大乘佛教占主导地位的时期。7世纪以后佛教又出现了呾特洛教派(即真言乘或金刚乘)。
印度宗教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公元初始前后几乎与婆罗门教同时传入东南亚的佛教,在十多个世纪里各种教派并存,在东南亚各地不同时段有不同教派盛衰。或有所交替,或同生共存,或出现变革。印度宗教对东南亚的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东南亚的文学和建筑艺术方面。
文学方面,可以以印度两大史诗故事为题材的东南亚文学和东南亚佛教文学这两类文学作品来说明。《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婆罗门教的经典,被誉为印度的两大史诗。两大史诗随婆罗门教传入东南亚。东南亚最早出现的《摩诃婆罗多》删节改译本是10世纪末东爪哇王朝达尔马旺夏王在位时用古爪哇语写成的《摩诃婆罗多》九篇“篇章文学”,篇名皆用原名。反映印度封建社会早期风貌的《罗摩衍那》对东南亚的影响不仅限于宗教,而且涵盖了东南亚的政治、哲学、文学、表演艺术、造型艺术、民族心理等等方面。《罗摩衍那》所描述的罗摩的故事,在东南亚流传的文本证据最早的是在9或10世纪。
佛教僧侣们为了宣传、吸引人们信奉佛教,在编写佛教经文时往往非常注意语言的活泼生动,文体也常常不拘一格,这就是最早在印度出现的佛教文学。随着佛教的传播,东南亚盛行佛教的一些国家后来也出现了他们各自的佛教文学。当然所谓佛教文学并非一定是那些传经布道之作,作品中明确地表露了佛教哲学观、世界观的也应纳入这一范围。
在建筑方面,可以东南亚三个著名古迹为例就能说明印度宗教的影响:(1)婆罗浮屠:婆罗浮屠的名字源自梵文,意为“山丘上的塔”,也有的学者解释为“婆罗门教的塔”。因佛像遍布塔身,故又称为“千佛塔”。(2)吴哥古迹:柬埔寨的吴哥古迹是东方四大奇迹之一,包括吴哥窟和吴哥城(束原文意:伟大的城市)。吴哥窟又称为吴哥寺,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3)塔城蒲甘:公元849年彬比亚王在位时开始建城。今日,城墙、城内的宫殿、市井、民居等大多已不复存在,人们能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座座风格各异的大大小小的佛塔,身处蒲甘,“手指之处必有浮屠”,被世人称为“万塔城”,这正是佛教文化早期在缅甸传播、兴盛的见证。
中华文化的“儒释道”对东南亚的影响
儒释道的源流:“儒”本来是指儒家学说,并非一种宗教,但儒家学者中从董仲舒到康有为都把孔子看成是位教主,遂出现了“儒教”或“孔教”的说法。“释”字是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的别称。但是把“儒释道”连在一起来说,“释”就已经不是指印度的宗教了,而是专指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大乘教派。道教源于古代的巫术和秦汉时的神仙方术。125~144年间,张陵倡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主,道教初步形成。其基本信仰和教义是“道”,道是“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万象以之生,五行以之成”,宇宙、阴阳、万物都是“道”化生的。但在中国,“儒释道”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三位一体,是中华文化的代名词,不能单纯地解释为一种宗教文化。
通过几世纪以来的人员交往与驻留活动,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的“儒释道”信仰遍传东南亚各国,日本、韩国等国称儒家思想为“儒教”,至今印尼仍有“孔教”之称,是其国内信奉的五大宗教之一……但是在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影响最深、最为典型的地区数越南北方地区。
儒家学说是伴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势力向南发展,随着中原与交趾地区的文化交往而传入越南的。儒学输入越南的起始时间可上溯至赵佗建南越国时期,即公元前207年至前111年。赵佗在今越南北部及中部北区一带设交趾、九真二部,其政权沿袭秦朝政治体制,仿效中原礼教,推行“教化”政策,所谓“以诗书而化训『国俗”。除了国家政权的倡导以及地方官吏的推行,儒教在越南迅速流传的另一原因是南迁的中原士大夫们的弘扬和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的密切交往。佛教经过多种途径传入越南。从公元初年以后,交州(今越南北部及广州,合称交广之地)日益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西方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中印僧人在此中途站相互交往,印度僧人经交州到达中国,中国僧人从海上往西天取经者也常途径交州。越南佛教既受从海道传入的印度和南海诸国佛教的影响,也受从陆路南下的中国本土化了的佛教大乘教派的影响。道教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初创,就通过移居交州的士人和在当地任职的官吏传入越南。传入越南的中国道教,首先是符篆派道教,其倡导的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等与当地人的原始信仰与习俗相似,一拍即合,故传播迅速。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走向上层社会,受到官方优宠,丹鼎派道教传入越南。   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与影响
一些学者认为早在7—8世纪,伊斯兰教初创时阿拉伯穆斯林商人就把伊斯兰教传到了东南亚地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13世纪末伊斯兰教才正式传入东南亚。15世纪出现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第一次大发展,由几方面的因素促成,包括:贸易的发展;因政治需要马六甲王国改宗伊斯兰教;郑和下西洋直接促进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本来就深受印度影响,在印度南部13世纪改崇伊斯兰教后,印度穆斯林商人就把伊斯兰教传到东南亚。16世纪信奉天主教的葡萄牙人来到东南亚,刺激了伊斯兰教与天主教争夺群岛地区控制权的斗争,形成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第二次大发展,穆斯林商人边贸易便传教,到17世纪东南亚的海岛地区基本实现了伊斯兰教化。
因为伊斯兰教是后来才传入的,而且在传入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当地宗教的排他性而立足,后期又直接面对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武力征讨和随之而来的天主教的抗争,所以发展起来的东南亚的伊斯兰教比起阿拉伯地区的伊斯兰教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已经本土化了,已非完全政教合一的模式。
伊斯兰教虽被定为马来西亚的国教,但其作用一直处于“象征意义”,未进入到政治与经济生活领域,直到今天,马来西亚都远不是一个伊斯兰教政教合一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信奉伊斯兰教者最多的国家,但由于它是个万岛之国民族众多,早期受印度文化的影响深远,伊斯兰化的时间较晚,其他多种文化对它先后都有所影响,所以新生的共和国建国时“建国五基”提倡宗教信仰自由,在印度尼西亚的五大宗教中,伊斯兰教仅是其一,印度尼西亚的伊斯兰教更具包容性。而在文莱,早在15世纪文莱就皈依了伊斯兰教,建立起政教合一的文莱苏丹国,伊斯兰教是文莱居支配地位的宗教,1959年正式把伊斯兰教定为国教。14世纪时,穆斯林商人就开始在菲律宾南部经商传教,15世纪时,先后建立起两个苏丹政权,但在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武装入侵菲律宾并建立起殖民政权,造成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菲律宾的直接对抗,一直影响着菲律宾的发展至今。东南亚其他半岛国家所处地带,偏离了东西交通的主航道,穆斯林商人足迹罕至,加之半岛各国受印度文化影响较深,所以伊斯兰教在这些国家影响较小。
宗教对东南亚国家的社会生活有深刻的影响。东南亚国家创造了以宗教文化为特征的著名的蒲甘文化、吴哥文化、婆罗浮屠文化和巴厘文化等,其文明发展不仅打下了印度文明、中国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的印记,而且与东南亚国家固有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本地化民族化的东南亚文化,“差异大于类同的统一”,或者说在多样化中的统一,是东南亚文明的基本特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