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材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多次参加外出学习和校内听评课活动后,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那就是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教师处理教材的方式方法上。就像做菜一样,同样的原料,高明的厨师可以烹饪出一道色香味具美的佳肴,让食者大快朵颐,赞不绝口。同样,高明的教师在备课时准会在教材处理上下功夫。那么什么是教材处理呢?简言之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严格来说:所谓教材处理,就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经过精选、加工和组织,转化为有利于学生接受和加工的教学内容。在使用人教版教材的过程中,我校教师普遍感到:教学内容分散,难以把握要求;增设数学活动,难以合理取舍。问题情境较多,难以补充调整。这就对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每一位教师理应充分研究教材,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基础
1、学习新课程理论,把握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一个突出的理念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本身来说更要如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一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二要学习《课程标准解读》;三要学习各册数学教材分析。这些资料可登陆人教网下载。
2、研究新教材体系,把握新教材特点
我校从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暑期培训,在开学的头一个月内,我们反复研读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新教材编写体系和结构;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明确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训练重点等。在随后的每一学期伊始,我们都要认真研读本学期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从而对新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3、参考优秀课案例,把握新教案核心
实施新课程以后,教师的备课(教案)也有了新的变化。从以往“直线式”的教案到“立体式”的教案,很多教师起初并不适应。我们在学习《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案例后,又收集一些在国家级、省市获奖的优秀课案例进行解读,分析其处理教材的方法,把握新教案编写的核心。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学习,我校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再加上“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的处理都能得心应手,且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师则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听课者如沐春风;反之,教师慌乱失措,学生叫苦不迭,听课者如坐针毡。因此教材处理得当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都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①教师对教材要有全面把握;②要明确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③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着想。
三、掌握教材处理的一般方法
1、在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上,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概念;适当增加概念的辨析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概念;适当增加概念的应用问题,帮助学生内化概念。纵观人教版新教材,核心概念有:有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数、概率等。
《25.1.2概率的意义》一节教材的处理:在复习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后引出课题,接着进行第一个活动:全班4人一组,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做抛硬币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填入表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实验的次数一般会在100次以内;接着设计第二个活动:教师借助于电脑软件,进行模拟抛硬币的实验,实验次数都在100次以上,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然后设计第三个活动:成千上万的实验结果会如何呢?请看历史上科学家们的实验结果。出示教材第141页的表格。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对“正面朝上”的频率的变化规律有了切身体会,为最终得出概率的概念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活动是描点观察、得出结论、归纳概念、应用提升。
【说明】这样处理教材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无谓的实验,各组分别做30、40、50、60、70…100次的抛硬币实验,便于统计计算,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其形成及应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材处理,重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逐步进行探究,另外在求内角和的方法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归纳出很多不同的做法。
【说明】这样处理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过程教学的理念。
3、在例题的教学中,注重例题的变式与拓展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新教材中的例题比较少,并不是每一课时均有相应的例题,这就需要教师适当补充,体现本节课核心知识和方法。如果教材中有相应的例题,我们还应该用好它。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三课时的例题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并从中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最简洁的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说明】这样处理教材中的例题没有停留在就题论题上,而是充分发挥了例题应有的功能。
4、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教学中,紧紧围绕基本图形进行变换,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说明】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因材而异”,该探究的,让学生探究;该教师直接教授的,教师可以直接讲授。
5、在练习的补充上,紧扣教学重点设计科学合理。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是:课后练习、习题较少。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离不开适当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基础且富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化巩固新知。
《反比例函数》一节习题很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基础
1、学习新课程理论,把握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一个突出的理念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仅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本身来说更要如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应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一要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二要学习《课程标准解读》;三要学习各册数学教材分析。这些资料可登陆人教网下载。
2、研究新教材体系,把握新教材特点
我校从2004年秋季开始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结合县教研室组织的暑期培训,在开学的头一个月内,我们反复研读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明确新教材编写体系和结构;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哪些;明确各部分内容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训练重点等。在随后的每一学期伊始,我们都要认真研读本学期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从而对新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3、参考优秀课案例,把握新教案核心
实施新课程以后,教师的备课(教案)也有了新的变化。从以往“直线式”的教案到“立体式”的教案,很多教师起初并不适应。我们在学习《教师教学用书》里的案例后,又收集一些在国家级、省市获奖的优秀课案例进行解读,分析其处理教材的方法,把握新教案编写的核心。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的学习,我校数学教师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再加上“以研促教,以教带研”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对教材的处理都能得心应手,且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二、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提倡所有学科都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只是一个媒介,只是教师教学的参照物,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载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作”,对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和重新组合。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师则教得轻松愉快,学生学得主动活泼,听课者如沐春风;反之,教师慌乱失措,学生叫苦不迭,听课者如坐针毡。因此教材处理得当与否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教师在设计每一节课的时候,都应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①教师对教材要有全面把握;②要明确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环节;③站在学生的角度,多为学生着想。
三、掌握教材处理的一般方法
1、在数学核心概念的教学上,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概念;适当增加概念的辨析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概念;适当增加概念的应用问题,帮助学生内化概念。纵观人教版新教材,核心概念有:有理数、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一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函数、概率等。
《25.1.2概率的意义》一节教材的处理:在复习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后引出课题,接着进行第一个活动:全班4人一组,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做抛硬币的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填入表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实验的次数一般会在100次以内;接着设计第二个活动:教师借助于电脑软件,进行模拟抛硬币的实验,实验次数都在100次以上,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中;然后设计第三个活动:成千上万的实验结果会如何呢?请看历史上科学家们的实验结果。出示教材第141页的表格。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使学生对“正面朝上”的频率的变化规律有了切身体会,为最终得出概率的概念奠定基础。
接下来的活动是描点观察、得出结论、归纳概念、应用提升。
【说明】这样处理教材避免学生重复做大量无谓的实验,各组分别做30、40、50、60、70…100次的抛硬币实验,便于统计计算,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经历其形成及应用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材处理,重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逐步进行探究,另外在求内角和的方法上,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归纳出很多不同的做法。
【说明】这样处理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注重过程教学的理念。
3、在例题的教学中,注重例题的变式与拓展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新教材中的例题比较少,并不是每一课时均有相应的例题,这就需要教师适当补充,体现本节课核心知识和方法。如果教材中有相应的例题,我们还应该用好它。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第三课时的例题教学中,侧重于让学生建立不同的直角坐标系,并从中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最简洁的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说明】这样处理教材中的例题没有停留在就题论题上,而是充分发挥了例题应有的功能。
4、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节教学中,紧紧围绕基本图形进行变换,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说明】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因材而异”,该探究的,让学生探究;该教师直接教授的,教师可以直接讲授。
5、在练习的补充上,紧扣教学重点设计科学合理。新教材的一个特点是:课后练习、习题较少。但学生对新知识的巩固离不开适当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每一节课上,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基础且富有梯度的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深化巩固新知。
《反比例函数》一节习题很少,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需要适当补充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